一種播種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yè)機械設備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播種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穴盤育苗是上世紀70年代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育苗技術,主要用于蔬菜、花丼育苗,也可以用于煙葉、林木等作物育苗。由于該育苗方法具有不傷根系、高產、適于遠距離運輸?shù)牡葍?yōu)點,深受廣大育苗者歡迎,穴盤育苗機可自動連續(xù)完成穴盤的鋪土、打穴、播種、覆土和灑水等操作,人工只需完成穴盤的放置和取走即可,從而有效提高了育苗播種的效率。
[0003]現(xiàn)有的播種裝置的吸嘴為氣動式抽吸,當種子顆粒較小時,極易產生兩粒以上的種子同時被抽吸到同一吸嘴上,造成種子浪費,增加了育苗成本;由于播種管與穴盤之間存在間距,在種子滑落至穴盤的過程中,極易蹦出穴盤,影響育苗質量。因此,研制一種結構緊湊、提高工作效率、及時去除多余種子、有效降低種子成本、防止種子蹦出穴盤、提高育苗質量的播種裝置勢在必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種種不足,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現(xiàn)提出一種結構緊湊、提高工作效率、及時去除多余種子、有效降低種子成本、防止種子蹦出穴盤、提高育苗質量的播種裝置。
[0005]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播種裝置,包括支撐座、推拉氣缸、吸種軸和播種排,所述吸種軸和播種排對應設置,兩者均設置在所述支撐座的內側,所述推拉氣缸設置在支撐座的外側,所述吸種軸的上方設置有轉動軸,所述轉動軸的一端與推拉氣缸連接;
[0007]所述轉動軸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傳力桿,所述吸種軸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助推板,所述播種排的兩端與助推板對應處設置有凸輪,所述凸輪下方設置有連接桿;
[0008]所述支撐座的內側設置有擊錘機構,所述擊錘機構包括擊錘安裝軸、擊錘固定座、擊錘旋轉軸和擊錘,所述擊錘安裝軸上固定設置有擊錘固定座和擊錘,所述擊錘旋轉軸的一端與擊錘固定座固定連接,其另一端與所述傳力桿連接,所述擊錘旋轉軸表面設置有凸起,所述擊錘底部與凸起對應處設置有擋塊。
[0009]進一步,所述播種排包括上播種排和下播種排,所述上播種排與支撐座固定連接,所述上播種排的兩端分別通過拉簧一與下播種排連接,所述下播種排上設置有播種管,所述連接桿的底部與下播種排連接,其頂部貫穿所述上播種排與凸輪連接。
[0010]進一步,所述吸種軸和播種排之間設置有種子盤,所述種子盤表面靠近擊錘機構處設置有拉簧二,所述拉簧二與擊錘連接。
[0011]進一步,所述擊錘的長度與擊錘安裝軸到轉動軸的距離相等。
[0012]進一步,所述傳力桿設置為L形結構,其一條邊連接轉動軸和吸種軸,其另一條邊連接擊錘旋轉軸。
[0013]進一步,所述吸種軸上等距離的設置有吸嘴。
[0014]進一步,所述吸種軸、轉動軸和傳力桿均設置為中空結構。
[001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操作簡單、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0017]2、本實用新型通過擊錘機構的敲擊作用,具有及時去除多余種子、有效降低種子成本的特點;
[0018]3、本實用新型通過凸輪作用,促使下播種排產生垂直方向的位移,具有防止種子蹦出穴盤、提高育苗質量的特點。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0]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播種排結構示意圖;
[0021]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擊錘機構結構示意圖;
[0022]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凸輪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為了使本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本實用新型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其它類同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申請保護的范圍。
[0024]如圖1-4所不,一種播種裝置,包括支撐座1、推拉氣缸2、轉動軸3、傳力桿4、吸種軸5、吸嘴51、助推板52、播種排6、擊錘安裝軸7、擊錘固定座8、擊錘旋轉軸9、凸起91、擊錘10、擋塊101、凸輪11、連接桿12、種子盤13、上播種排14、下播種排15、拉簧一 16、拉簧二 17、播種管18。
[0025]實施例一:
[0026]如圖1、圖3所示,所述吸種軸5和播種排6對應設置,兩者均設置在所述支撐座1的內側,結構緊湊,所述吸種軸5和播種排6之間設置有種子盤13,用于盛放種子,所述播種排6下方放置穴盤,所述吸種軸5上等距離的設置有吸嘴51,用于吸附所述種子盤13上的種子,所述推拉氣缸2設置在支撐座1的外側,所述推拉氣缸2可以執(zhí)行伸長和縮回操作。
[0027]所述吸種軸5的上方設置有轉動軸3,所述轉動軸3的一端與推拉氣缸2連接,啟動所述推拉氣缸2,可以帶動所述轉動軸3進行轉動,所述轉動軸3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傳力桿4,所述傳力桿4設置為L形結構,其一條邊連接轉動軸3和吸種軸5,其另一條邊連接擊錘旋轉軸9,在所述轉動軸3轉動的過程中,帶動所述傳力桿4、吸種軸5和擊錘旋轉軸9產生位移。
[0028]所述吸種軸5、轉動軸3和傳力桿4設置為中空結構,所述推拉氣缸2處于伸長狀態(tài)時,促使所述吸嘴51處形成負壓吸附種子,并向所述播種排6處移動,完成播種操作,所述推拉氣缸2處于縮回狀態(tài)時,帶動所述轉動軸3、傳力桿4、吸種軸5和擊錘旋轉軸9復位,進行下一次播種操作。
[0029]實施例二:
[0030]如圖1、圖3所不,所述支撐座1的內側設置有擊錘機構,所述擊錘機構包括擊錘安裝軸7、擊錘固定座8、擊錘旋轉軸9和擊錘10,所述擊錘安裝軸7上固定設置有擊錘固定座8和擊錘10,所述擊錘旋轉軸9的一端與擊錘固定座8固定連接,其另一端與所述傳力桿4連接,在所述傳力桿4產生位移的過程中,帶動所述擊錘旋轉軸9轉動,所述擊錘旋轉軸9表面設置有凸起91,所述擊錘10底部與凸起91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