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茶葉加工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茶葉壓餅裝置。
背景技術:
普洱茶在后期的存放中,茶葉會自動氧化,茶葉中多酚類物質的酶促氧化,微生物作用的轉化,這些轉化的因素,主要有水分,溫度,氧氣和光線:由于普洱茶緊壓成餅后,微生物跟香氣都能更好的保存下來;其次,氧氣和光線與普洱緊壓茶的接觸面積相對縮小了很多,多酚類,酮類與葉綠素的氧化就緩慢了很多,茶質就能更好的保存。因此,普洱茶餅茶是市場上常見的普洱茶品種。
現(xiàn)有的傳統(tǒng)普洱茶制餅方法,多通過茶葉蒸軟后放于模具中擠壓成型,但是這種方法不僅制茶人員工作強度大,且容易造成燙傷事故。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茶葉壓餅裝置,具備制茶工作強度低和工作人員不容易被燙傷的優(yōu)點,解決了制茶人員工作強度大,且容易造成燙傷事故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茶葉壓餅裝置,包括攪拌箱、蒸汽鍋爐、輸料筒和壓餅外殼,所述攪拌箱通過其一側設置的L型輸氣管與蒸汽鍋爐相連通,所述攪拌箱通過其底部設置的輸氣彎管與輸料筒相連通,所述輸料筒的底部設置有輸料口,所述壓餅外殼的頂部設置有與輸料口相對應的進料口,所述輸料筒通過輸料口和進料口與壓餅外殼相連通。
所述攪拌箱頂部的軸心處設置有攪拌電機,所述攪拌電機上的轉軸通過聯(lián)軸器與位于攪拌箱內部的攪拌轉軸相連接,所述攪拌轉軸上設置有攪拌葉片。
所述輸料筒頂部的軸心處設置有輸料電機,所述輸料電機上的轉軸通過 聯(lián)軸器與位于輸料筒內部的輸料轉軸相連接,所述輸料轉軸上設置有輸料葉片,所述輸料筒的兩側設置有相對稱的第一上液壓器和第二上液壓器,所述第一上液壓器和第二上液壓器的頂部均設置有基座。
所述壓餅外殼的內部設置有左壓餅腔和右壓餅腔,所述壓餅外殼的底部設置有底板,所述壓餅外殼的兩側壁與底板之間的位置均對稱設置有進板口,所述壓餅外殼兩側的底板上對稱設置有凹槽,兩個所述凹槽的內部均設置有下液壓器,兩個所述下液壓器靠近壓餅外殼的一端均設置有與進板口相對應的壓餅基板,所述壓餅外殼頂部進料口的兩側對稱設置有液壓口,所述第一上液壓器和第二上液壓器均通過液壓口延伸至壓餅外殼的內部并分別與壓餅外殼內部設置的兩個壓板固定連接。
優(yōu)選的,兩個所述基座分別對稱分布在輸料筒的兩側,且兩個基座靠近輸料筒的一端均與輸料筒的側壁相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左壓餅腔與右壓餅腔之間的位置設置有隔板,所述隔板頂部的外形呈圓弧狀。
優(yōu)選的,所述底板上設置有壓餅排出口。
優(yōu)選的,所述隔板兩側的底部開設有與壓餅基板相對應的卡槽。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實用新型通過攪拌電機、攪拌轉軸、攪拌葉片、輸料電機、輸料轉軸和輸料葉片之間的相互配合使用,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2、本實用新型通過第一上液壓器、第二上液壓器、下液壓器、壓餅基板、隔板和壓板之間的相互配合使用,利用第一上液壓器和第二上液壓器上的壓板將茶葉緊壓成餅,提高了自動化的程度,減少了工作人員的直接參與,有效避免了燙傷事故的發(fā)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1攪拌箱、2蒸汽鍋爐、3輸料筒、4壓餅外殼、5L型輸氣管、6輸氣彎管、7輸料口、8進料口、9攪拌電機、10攪拌轉軸、11攪拌葉片、12輸料電機、13輸料轉軸、14輸料葉片、15第一上液壓器、16第二上液壓器、17基座、18左壓餅腔、19右壓餅腔、20底板、21進板口、22凹槽、23下液壓器、24壓餅基板、25隔板、26壓餅排出口、27卡槽、28液壓口、29壓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一種茶葉壓餅裝置,包括攪拌箱1、蒸汽鍋爐2、輸料筒3和壓餅外殼4,攪拌箱1通過其一側設置的L型輸氣管5與蒸汽鍋爐2相連通,攪拌箱1通過其底部設置的輸氣彎管6與輸料筒3相連通,輸料筒3的底部設置有輸料口7,壓餅外殼4的頂部設置有與輸料口7相對應的進料口8,輸料筒3通過輸料口7和進料口8與壓餅外殼4相連通,蒸汽鍋爐2產生的蒸汽通過L型輸氣管5輸送至攪拌箱1的內部,將攪拌箱1內部的茶葉進行軟化,為茶葉的后續(xù)加工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攪拌箱1頂部的軸心處設置有攪拌電機9,攪拌電機9上的轉軸通過聯(lián)軸器與位于攪拌箱1內部的攪拌轉軸10相連接,攪拌轉軸10上設置有攪拌葉片11,通過攪拌電機9為攪拌轉軸10提供動力,攪拌轉軸10帶動攪拌葉片11轉動,將攪拌箱1內部的茶葉均勻的攪拌,有效提高了茶葉軟化的效率。
輸料筒3頂部的軸心處設置有輸料電機12,輸料電機12上的轉軸通過聯(lián)軸器與位于輸料筒3內部的輸料轉軸13相連接,輸料轉軸13上設置有輸料 葉片14,輸料筒3的兩側設置有相對稱的第一上液壓器15和第二上液壓器16,第一上液壓器15和第二上液壓器16的頂部均設置有基座17,兩個基座17分別對稱分布在輸料筒3的兩側,且兩個基座17靠近輸料筒3的一端均與輸料筒3的側壁相連接,通過輸料電機12為輸料轉軸13提供動力,輸料轉軸13帶動輸料葉片14轉動,輸料葉片14將茶葉輸送至壓餅外殼4內部進行緊壓成餅的操作,有效減少了進料的時間,通過攪拌電機9、攪拌轉軸10、攪拌葉片11、輸料電機12、輸料轉軸13和輸料葉片14之間的相互配合使用,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壓餅外殼4的內部設置有左壓餅腔18和右壓餅腔19,左壓餅腔18與右壓餅腔19之間的位置設置有隔板25,隔板25頂部的外形呈圓弧狀,隔板25兩側的底部開設有與壓餅基板24相對應的卡槽27,壓餅外殼4的底部設置有底板20,底板20上設置有壓餅排出口26,壓餅外殼4的兩側壁與底板20之間的位置均對稱設置有進板口21,壓餅外殼4兩側的底板20上對稱設置有凹槽22,兩個凹槽22的內部均設置有下液壓器23,兩個下液壓器23靠近壓餅外殼4的一端均設置有與進板口21相對應的壓餅基板24,壓餅外殼4頂部進料口8的兩側對稱設置有液壓口28,第一上液壓器15和第二上液壓器16均通過液壓口28延伸至壓餅外殼4的內部并分別與壓餅外殼4內部設置的兩個壓板29固定連接,首先,兩個下液壓器23將壓餅基板24擠壓至卡槽27的內部,接著,輸料筒3內部的茶葉經輸料口7和進料口8輸送至左壓餅腔18和右壓餅腔19的內部,直至左壓餅腔18和右壓餅腔19的內部均被茶葉填充滿,再接著,第一上液壓器15和第二液壓器16伸長,將壓板29向下頂,對茶葉進行緊壓操作,然后,將茶葉緊壓成餅后,兩個下液壓器23縮短,將壓餅基板24從壓餅外殼4的內部拉出,因為重力的作用,緊壓成餅的茶葉從壓餅排出口26排出進入下一步加工程序,重復以上步驟,進行茶葉緊壓成餅的操作,通過第一上液壓器15、第二上液壓器16、下液壓器23、壓餅基板24、 隔板25和壓板29之間的相互配合使用,利用第一上液壓器15和第二上液壓器16上的壓板29將茶葉緊壓成餅,提高了自動化的程度,減少了工作人員的直接參與,有效避免了燙傷事故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該茶葉壓餅裝置,通過蒸汽鍋爐2產生的蒸汽通過L型輸氣管5輸送至攪拌箱1的內部,將攪拌箱1內部的茶葉進行軟化,為茶葉的后續(xù)加工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通過攪拌電機9為攪拌轉軸10提供動力,攪拌轉軸10帶動攪拌葉片11轉動,將攪拌箱1內部的茶葉均勻的攪拌,有效提高了茶葉軟化的效率,通過輸料電機12為輸料轉軸13提供動力,輸料轉軸13帶動輸料葉片14轉動,輸料葉片14將茶葉輸送至壓餅外殼4內部進行緊壓成餅的操作,有效減少了進料的時間,通過攪拌電機9、攪拌轉軸10、攪拌葉片11、輸料電機12、輸料轉軸13和輸料葉片14之間的相互配合使用,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首先,兩個下液壓器23將壓餅基板24擠壓至卡槽27的內部,接著,輸料筒3內部的茶葉經輸料口7和進料口8輸送至左壓餅腔18和右壓餅腔19的內部,直至左壓餅腔18和右壓餅腔19的內部均被茶葉填充滿,再接著,第一上液壓器15和第二液壓器16伸長,將壓板29向下頂,對茶葉進行緊壓操作,然后,將茶葉緊壓成餅后,兩個下液壓器23縮短,將壓餅基板24從壓餅外殼4的內部拉出,因為重力的作用,緊壓成餅的茶葉從壓餅排出口26排出進入下一步加工程序,重復以上步驟,進行茶葉緊壓成餅的操作,通過第一上液壓器15、第二上液壓器16、下液壓器23、壓餅基板24、隔板25和壓板29之間的相互配合使用,利用第一上液壓器15和第二上液壓器16上的壓板29將茶葉緊壓成餅,提高了自動化的程度,減少了工作人員的直接參與,有效避免了燙傷事故的發(fā)生。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 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