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重物提拎裝置的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便攜式提手。
背景技術:
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會使用塑料袋提拎重物,手指極易被塑料袋勒出痕跡,導致手指部位血液流通不暢,不僅具有強烈的不適感,而且也會對手指造成一定的傷害。目前,市場上也有一些比較簡易的提手工具用于提拎日常重物,但是由于結構簡易,對于手部的重壓減小效果不夠明顯,同時體積較大,不方便攜帶和使用。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便攜式提手,方便提拎重物不勒手,收縮便攜節(jié)省空間。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便攜式提手,包括手柄箱和掛鉤,所述手柄箱為可橫向折疊的結構,所述手柄箱打開時通過橫向固定件固定、折疊時通過縱向固定件固定,所述手柄箱上設有手孔,所述手孔的上表面設置與人體并攏的手指結構相匹配,所述手柄箱內部設有可容納掛鉤的空腔,所述掛鉤設置于手柄箱可折疊的兩部分的底部空腔開口中并可收縮到手柄箱的空腔內部,所述手柄箱可折疊的兩部分對應空腔底部開口處的箱體內側壁分別設有凹槽,所述凹槽中設有可嵌入凹槽使手柄箱空腔底部開口打開、可伸出凹槽并旋轉異位對收縮的掛鉤進行限位的插銷。
作為本發(fā)明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橫向固定件包括第一橫向固定栓、第二橫向固定栓和橫向滑銷,所述第一橫向固定栓和第二橫向固定栓的橫向截面呈T型,所述橫向滑銷的形狀與第一橫向固定栓和第二橫向固定栓的形狀相匹配并可橫向滑動地裝配,所述第一橫向固定栓和第二橫向固定栓分別對應安裝在手柄箱可折疊兩部分的外側壁,手柄箱打開時第一橫向固定栓和第二橫向固定栓橫向相連并通過橫向滑銷滑動對手柄箱的打開狀態(tài)進行固定。
作為對上述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橫向固定栓和第二橫向固定栓相背離的端部設有橫向滑銷的限位結構。
作為本發(fā)明另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縱向固定件包括第一縱向固定栓、第二縱向固定栓和縱向滑銷,所述第一縱向固定栓和第二縱向固定栓的縱向截面呈T型,所述縱向滑銷的形狀與第一縱向固定栓和第二縱向固定栓的形狀相匹配并可縱向滑動地裝配,所述第一縱向固定栓和第二縱向固定栓分別對應安裝在手柄箱可折疊兩部分的底部,手柄箱折疊時第一縱向固定栓和第二縱向固定栓縱向相連并通過縱向滑銷滑動對手柄箱的折疊狀態(tài)進行固定。
作為對上述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縱向固定栓和第二縱向固定栓相背離的端部設有縱向滑銷的限位結構。
作為本發(fā)明另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掛鉤為兩對、分別設置于手柄箱可折疊的兩部分的底部,每對掛鉤的方向相對設置。
作為對上述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每對掛鉤的內側掛鉤頂部設有轉軸、并通過轉軸安裝到手柄箱的內腔中,所述手柄箱的兩側開有與內腔連通的滑槽,所述每對掛鉤的外側掛鉤頂部裝套在滑槽內并能夠沿著滑槽上下滑動。
作為本發(fā)明另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插銷包括位于手柄箱內部的限位部、位于手柄箱外部的操作部和連接部,所述限位部與凹槽的形狀相匹配,所述連接部為圓柱狀,所述限位部和操作部通過連接部連接,所述凹槽中設有通孔使得連接部穿出手柄箱的側壁。
作為本發(fā)明另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手柄箱可折疊的兩部分之間通過合頁連接。
作為對上述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手柄箱包括四塊箱體,所述四塊箱體中兩兩對應拼合固定形成手柄箱可折疊的兩部分。
有益效果
第一,手柄箱上的手孔上表面根據人體并攏的手指結構進行設計,充分保證手柄與手指之間的接觸面積,減小手指受壓,有利于避免或者減輕勒手情況的發(fā)生;
第二,手柄箱為可折疊式結構,使用時打開固定,方便使用,攜帶時折疊固定,節(jié)省空間,方便攜帶;
第三,掛鉤可收縮到手柄箱內部,節(jié)省空間,避免與其他物件纏繞,方便攜帶,通過插銷控制掛鉤的伸出與收縮,操作簡單,使用方便,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打開狀態(tài)的正面立體結構圖。
圖2為本發(fā)明打開狀態(tài)的背面立體結構圖。
圖3為本發(fā)明折疊狀態(tài)的立體結構圖。
圖4為本發(fā)明內側掛鉤的立體結構圖。
圖5為本發(fā)明外側掛鉤的立體結構圖。
圖6為本發(fā)明滑銷的立體結構圖。
圖7為本發(fā)明插銷的立體結構圖。
圖8為本發(fā)明實施例左前箱體的正面結構圖。
圖9為本發(fā)明實施例左前箱體的反面結構圖。
圖10為本發(fā)明實施例左后箱體的正面結構圖。
圖1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左后箱體的反面結構圖。
圖1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右前箱體的正面結構圖。
圖1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右前箱體的反面結構圖。
圖1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右后箱體的正面結構圖。
圖1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右后箱體的反面結構圖。
圖16為本發(fā)明打開狀態(tài)的內部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發(fā)明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fā)明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如圖1-3所示的一種便攜式提手,包括手柄箱1和掛鉤8。
手柄箱1為可橫向折疊的結構,包括可折疊的兩個部分,可折疊的兩部分之間通過合頁連接。左邊部分由左前箱體和左后箱體通過螺栓拼裝形成,右邊部分由右前箱體和右后箱體通過螺栓拼裝形成。手柄箱1上設有手孔4,手孔4具有一定的寬度和厚度,其上表面設置與人體并攏的手指結構相匹配,充分保證手柄與手指之間的接觸面積,減小手指受壓,有利于避免或者減輕勒手情況的發(fā)生。
手柄箱1打開時通過橫向固定件2固定,橫向固定件2包括第一橫向固定栓201、第二橫向固定栓202和橫向滑銷203。第一橫向固定栓201和第二橫向固定栓202的橫向截面呈T型,橫向滑銷203的形狀與第一橫向固定栓201和第二橫向固定栓202的形狀相匹配并可橫向滑動地裝配。第一橫向固定栓201和第二橫向固定栓202分別對應安裝在手柄箱1可折疊兩部分的外側壁,手柄箱1打開時第一橫向固定栓201和第二橫向固定栓202橫向相連,通過橫向滑銷203滑動到第一橫向固定栓201和第二橫向固定栓202之間對手柄箱1的打開狀態(tài)進行固定,向兩邊滑動時解鎖從而能夠進行手柄箱1的折疊操作。。第一橫向固定栓201和第二橫向固定栓202相背離的端部設有橫向滑銷203的限位結構,防止橫向滑銷203滑脫。
手柄箱1折疊時通過縱向固定件3固定,縱向固定件3包括第一縱向固定栓301、第二縱向固定栓302和縱向滑銷303。第一縱向固定栓301和第二縱向固定栓302的縱向截面呈T型,縱向滑銷303的形狀與第一縱向固定栓301和第二縱向固定栓302的形狀相匹配并可縱向滑動地裝配。第一縱向固定栓301和第二縱向固定栓302分別對應安裝在手柄箱1可折疊兩部分的底部,手柄箱1折疊時第一縱向固定栓301和第二縱向固定栓302縱向相連,通過縱向滑銷303滑動到第一縱向固定栓301和第二縱向固定栓302之間對手柄箱1的折疊狀態(tài)進行固定,向兩邊滑動時解鎖從而能夠進行手柄箱1的打開操作。第一縱向固定栓301和第二縱向固定栓302相背離的端部設有縱向滑銷303的限位結構,防止縱向滑銷303滑脫。
手柄箱1內部設有可容納掛鉤8的空腔,掛鉤8為兩對、分別設置于手柄箱1可折疊的兩部分的底部空腔開口中并可收縮到手柄箱1的空腔內部。每對掛鉤8的內側掛鉤8頂部設有轉軸,并通過轉軸安裝到手柄箱1的內腔中,通過沿轉軸旋轉實現(xiàn)掛鉤8的伸出和收縮。手柄箱1的兩側開有與內腔連通的滑槽7,每對掛鉤8的外側掛鉤8頂部裝套在滑槽7內并能夠沿著滑槽7上下滑動實現(xiàn)伸出和收縮。
手柄箱1可折疊的兩部分對應空腔底部開口處的箱體內側壁分別設有凹槽5,凹槽5中設有插銷6。插銷6包括位于手柄箱1內部的限位部601、位于手柄箱1外部的操作部602和連接部603,限位部601與凹槽5的形狀相匹配,連接部603為圓柱狀,限位部601和操作部602通過連接部603連接,凹槽5中設有通孔使得連接部603穿出手柄箱1的側壁。限位部601可嵌入到凹槽5內使手柄箱1空腔底部開口打開,當完成掛鉤8收縮操作后,通過按壓并旋轉操作部602,限位部601從凹槽5內部伸出,旋轉到與凹槽5異位的方向,從而實現(xiàn)對收縮的掛鉤8進行限位。
該提手具有方便提拎重物不勒手、節(jié)省空間、方便攜帶等特點,實用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