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表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表帶結構及具有該表帶結構的智能手表。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手表表帶的表扣一般采用針扣穿過表帶孔。此種方式結構簡單、但表針過于纖細、尖突,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尤其是應用于兒童智能手表時,易劃傷兒童皮膚。傳統(tǒng)手表表帶的表扣也有采用暗扣的結構,此種暗扣雖然佩戴方便也不易劃傷皮膚,但不能夠調(diào)節(jié)表帶長度,對有需要經(jīng)常性調(diào)整表帶長度的用戶而言使用不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表帶結構及具有該表帶結構的智能手表,其安全可靠性佳且便于用戶的使用。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表帶結構,包括第一表帶和第二表帶,所述第一表帶的前端連接有第一表扣,所述第二表帶上設置有多個間隔排列的表帶孔,所述第二表帶連接有可沿第二表帶滑動調(diào)節(jié)位置的第二表扣,所述第二表扣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表帶上方的上座體、位于所述第二表帶下方的下座體和連接于所述上座體與下座體兩側的側板,所述上座體設置有上扣孔,所述下座體設置有位于所述上扣孔下方的下扣孔,所述第一表扣固定設置有可依次穿過所述上扣孔、表帶孔并伸入所述下扣孔的第一定位扣,所述第一定位扣的前端一體成型有第一倒扣凸臺,所述下座體設置有用于鎖定及解鎖所述第一定位扣的鎖定機構,所述鎖定機構包括連接于所述下座體的按壓式解鎖彈片。
可選地,所述第二表扣固定設置有卡于任一所述表帶孔時所述上扣孔、下扣孔與相鄰表帶孔對齊的第二定位扣。
可選地,第二定位扣的前端可以一體成型有第二倒扣凸臺,所述第二倒扣凸臺的長度或/和寬度大于所述表帶孔的長度或/和寬度。
可選地,所述側板一體成型于所述上座體,所述側板具有側孔,所述按壓式解鎖彈片的前端伸出于所述側孔。
可選地,所述按壓式解鎖彈片的后端一體成型有呈迂回狀的彈性結構。
可選地,所述按壓式解鎖彈片的中部設置有用于供所述第一定位扣穿過的通孔。
可選地,所述按壓式解鎖彈片設置有兩個,兩個所述按壓式解鎖彈片上下層疊設置。
可選地,所述按壓式解鎖彈片伸出于所述側孔的端部具有圓角。
可選地,所述下座體包括上蓋板和下蓋板,所述下扣孔設置于所述上蓋板上。
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智能手表,所述智能手表具有上述的表帶結構。
本發(fā)明所提供的一種表帶結構及具有該表帶結構的智能手表,無需設置扣針,整個機構沒有過于尖銳的突出部分,對用戶使用的安全性能夠得到有效保證,固定牢靠,用戶只有同時按住兩側按鈕才能打開,佩戴方便,用戶單手即可方便的完成手表的佩戴過程,且用戶能夠隨意調(diào)節(jié)表帶長度,滿足不同手腕周長的用戶需求,便于用戶的使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表帶結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表帶結構中第二表扣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表帶結構中第一表帶、第二表帶扣合時的立體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表帶結構的平面分解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表帶結構中第一表扣、第二表扣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表帶結構中第二表扣的立體示意圖;
圖7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表帶結構中第二表扣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8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表帶結構中第二表扣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9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表帶結構中第二表扣解鎖操作的平面示意圖;
圖10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表帶結構中解鎖操作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或“設置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當一個元件被稱為是“連接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
還需要說明的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語,僅是互為相對概念或是以產(chǎn)品的正常使用狀態(tài)為參考的,而不應該認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圖1至圖10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表帶結構,包括第一表帶11和第二表帶12,第一表帶11和第二表帶12可以分別連接手表表盤的兩側。所述第一表帶11的前端連接有第一表扣21,第一表扣21可以為金屬表扣或塑膠表扣。所述第二表帶12上設置有多個間隔排列的表帶孔120。所述第二表帶12連接有可沿第二表帶12滑動調(diào)節(jié)位置的第二表扣22,即第二表扣22可以套于第二表帶12并調(diào)整位置至不同的表帶孔120處。所述第二表扣22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表帶12上方的上座體221、位于所述第二表帶12下方的下座體222和連接于所述上座體221與下座體222兩側的側板223,上座體221貼于第二表帶12上側,下座體222貼于第二表帶12下側。所述上座體221設置有上扣孔2210,所述下座體222設置有位于所述上扣孔2210下方的下扣孔2220,所述第一表扣21固定設置有可依次穿過所述上扣孔2210、表帶孔120并伸入所述下扣孔2220的第一定位扣211,即第一定位扣211的端部不穿出下座體222。所述第一定位扣211的前端一體成型有第一倒扣凸臺212,其可呈鈍狀。所述下座體222設置有用于鎖定及解鎖所述第一定位扣211的鎖定機構,所述鎖定機構包括連接于所述下座體222的按壓式解鎖彈片3,通過手按按壓式解鎖彈片3,方可以使第一定位扣211從下扣孔2220中脫出,這樣,無需設計扣針,產(chǎn)品無銳利邊緣及尖細部位,安全可靠性佳,可以應用于兒童手表等,而且便于調(diào)整表帶長度,只需要第二表扣22調(diào)整至所需的表帶孔120位置處,再將第一表扣21的第一定位扣211卡入上扣孔2210、對應的表帶孔120及下扣孔2220后由按壓式解鎖彈片3鎖定即可,表帶的調(diào)整方便,用戶能夠隨意調(diào)節(jié)表帶長度,滿足不同手腕周長的用戶需求,便于用戶的使用。
可選地,所述第二表扣22固定設置有第二定位扣224,即第二定位扣224卡于任一所述表帶孔120時,所述上扣孔2210、下扣孔2220與相鄰表帶孔120相對齊。當然,也可以通過其它方式定位第二表扣22。
可選地,第二定位扣224的前端可以一體成型有第二倒扣凸臺225,所述第二倒扣凸臺225的長度或/和寬度大于所述表帶孔120的長度或/和寬度,采用過盈的配合方式使第二表扣22連接于第二表帶12。
具體地,所述側板223可以一體成型于所述上座體221,所述側板223具有側孔2230,所述按壓式解鎖彈片3的前端伸出于所述側孔2230,用戶通過按壓按壓式解鎖彈片3即可解鎖第一定位扣211。第一倒扣凸臺212的前端設置有圓角或倒角,當向下按壓第一定位扣211時,第一倒扣凸臺212可以順勢推開按壓式解鎖彈片3使第一倒扣凸臺212卡入按壓式解鎖彈片3后,按壓式解鎖彈片3復位,從而卡鎖第一倒扣凸臺212,使第一表扣21保持連接于第二表扣22,進而而第一表帶11可以可靠地連接第二表帶12。
具體地,所述按壓式解鎖彈片3的后端一體成型有呈迂回狀的彈性結構31,彈性結構31可以呈s形或z形等,其結構簡單可靠,當然,也可以設置彈簧等結構件提供回彈力。
具體地,所述按壓式解鎖彈片3的中部設置有用于供所述第一定位扣211穿過的通孔30,通孔30的長度、寬度可以大于第一倒扣凸臺212的長度、寬度。
本實施例中,所述按壓式解鎖彈片3設置有兩個,兩個所述按壓式解鎖彈片3上下層疊設置,用戶可通過兩根手指同時按壓按壓式解鎖彈片3,使按壓式解鎖彈片3相向運動而解鎖第一定位扣211,用戶只需單手操作,輕輕一按即可完成手表的佩戴及打開過程,便于使用且可靠性高。
具體應用中,按壓式解鎖彈片3可以呈z字形設置,使兩個按壓式解鎖彈片3伸出側孔30一端的高度一致,對稱的設置更便于用戶的操作。
具體地,所述按壓式解鎖彈片3伸出于所述側孔2230的端部具有圓角,以避免銳利的尖角劃傷用戶。
具體地,所述下座體222包括上下對合的上蓋板2221和下蓋板2222,所述下扣孔2220設置于所述上蓋板2221上,第一定位扣211不可穿過下蓋板2222。
具體地,第一表帶11和第二表帶12可以為塑膠表帶(硅膠表帶),也可以為皮質(zhì)表帶或編織表帶等。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智能手表,所述智能手表具有上述的表帶結構。智能手表可以包括表盤,表盤可以具有顯示屏,表盤內(nèi)可以設置有電池和無線通訊模塊。無線通訊模塊可以為wifi模塊、藍牙模塊、nfc模塊中的至少一種。表帶結構中的第一表帶11和第二表帶12可以連接于表盤的兩側。當然,第一表帶11和第二表帶12也可以連接于托盤的兩側,表盤可以卡于托盤。
可以理解地,上述表帶結構也可以應用于普通電子手表、機械手表、石英手表等。
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表帶結構及具有該表帶結構的智能手表,無需設置扣針,整個機構沒有過于尖銳的突出部分,對用戶使用的安全性能夠得到有效保證,固定牢靠,用戶只有同時按住兩側按鈕才能打開,佩戴方便,用戶單手即可方便的完成手表的佩戴過程,且用戶能夠隨意調(diào)節(jié)表帶長度,滿足不同手腕周長的用戶需求,便于用戶的使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