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制鞋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仿生功能鞋。
背景技術:
人的行走過程是一個很復雜且科學的協(xié)調(diào)運動構成,腳從觸地到抬腳離地受到一個向上的沖力和向前的摩擦力,在腳觸地的瞬間受到很大的沖力,在抬腳離地前需要對地面施加一作用力以得到向前的摩擦力。
一個人在跑步時,腳觸地瞬間受到地面的沖擊力將達到人體重量的三倍,在這一過程中,80%以上的人的腳是以腳后跟外側(cè)先著地,因此,可以知道后跟及腳外側(cè)部分是需要重點避震的部位,并且在腳的自然起伏運動時,在腳的前部及腳跟部之間,存在一個基本上是繞腳的縱軸的扭轉(zhuǎn)動作,使得鞋子需要有足夠的抓地摩擦力、均勻的受力面。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仿生功能鞋,能提供更大的抓地摩擦力,更均勻的受力面和良好的減震結(jié)構。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仿生功能鞋,其包括鞋底及鞋面,所述鞋面與鞋底周側(cè)貼合設置,所述鞋底設置有中底及下底,所述中底周側(cè)與鞋面貼合設置,所述下底設置在中底下方,所述下底設置有前緩震部及后緩震部,所述前緩震部設置有若干第一減震圈,所述第一減震圈分布在鞋底的前腳掌部處,所述后緩震部設置有若干第二減震圈,所述第二減震圈分布在鞋底的后腳跟部處。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中底為硅膠材質(zhì)構造。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中底上間隔開設有透氣孔。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前緩震部及后緩震部為橡膠材質(zhì)構造。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減震圈及第二減震圈為三角形吸盤構造。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減震圈之間通過第一連接筋連接,所述第二減震圈之間通過第二連接筋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連接筋及第二連接筋呈樹形分布。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鞋面上貼合設置有防護筋。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防護筋為TPU材質(zhì)構造。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仿生功能鞋通過在鞋底面貼合設置第一減震圈及第二減震圈,分別利用第一連接筋及第二連接筋進行連接固定,保證了第一減震圈及第二減震圈與中底的貼合穩(wěn)定度,提供更大的抓地摩擦力,更均勻的受力面和良好的減震結(jié)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仿生功能鞋的結(jié)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仿生功能鞋隱藏圖案紋理后的結(jié)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仿生功能鞋的鞋底結(jié)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征、技術手段以及所達到的具體目的、功能,下面結(jié)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仿生功能鞋包括鞋底10及鞋面20,所述鞋面20與鞋底10周側(cè)貼合設置,所述鞋底10設置有中底11及下底12,所述中底11周側(cè)與鞋面20貼合設置,所述中底11為硅膠材質(zhì)構造,所述下底12設置在中底11下方,所述下底12設置有前緩震部121及后緩震部122,所述前緩震部121及后緩震部122為橡膠材質(zhì)構造,所述前緩震部121設置有若干第一減震圈1211,所述第一減震圈1211均勻分布在鞋底10的前腳掌部處;所述第一減震圈1211之間通過第一連接筋1212連接,所述第一連接筋1212呈樹形分布,以將第一減震圈1211穩(wěn)穩(wěn)地固定貼合在中底11上,所述第一減震圈1211為三角形吸盤構造,以增加緩震效果。
所述后緩震部122設置有若干第二減震圈1221,所述第二減震圈1221均勻分布在鞋底10的后腳跟部處;所述第二減震圈1221之間通過第二連接筋1222連接,所述第二連接筋1222呈樹形分布,以將第二減震圈1221穩(wěn)穩(wěn)地固定貼合在中底11上,所述第二減震圈1221為三角形吸盤構造,以增加緩震效果。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中底11上間隔開設有透氣孔13,以提升鞋底10的使用壽命。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鞋面20上紋設有箭毒蛙身上的圖案紋理,所述鞋面20上貼合設置有防護筋21,所述防護筋21為TPU材質(zhì)構造,所述防護筋21呈箭毒蛙腳趾狀分散包覆在鞋面20上,以將鞋面20定型同時也保證了鞋面20的舒適度;所述防護筋21邊緣設置有夜光線,使得晚上能明顯看到防護筋21的紋路特征,展現(xiàn)出產(chǎn)品的仿生特性。
當鞋底落地時,鞋底10后腳跟部受力,后緩震部122的第二減震圈1221設計使得鞋底10觸地時鞋底10與地面的受力面積增大,同時,鞋底10后腳本部受壓變形,第二減震圈1221受壓變扁平,起到緩震作用;人體足部繼續(xù)運動,鞋底10的前腳掌部受力,前緩震部121受壓變形,第一減震圈1211受壓變扁平,起到緩震作用,提供更大的抓地摩擦力,更均勻的受力面和良好的減震結(jié)構。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仿生功能鞋通過在鞋底10面貼合設置第一減震圈1211及第二減震圈1221,分別利用第一連接筋1212及第二連接筋1222進行連接固定,保證了第一減震圈1211及第二減震圈1221與中底11的貼合穩(wěn)定度,提供更大的抓地摩擦力,更均勻的受力面和良好的減震結(jié)構。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