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雙管推條口紅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200367閱讀:475來源:國知局
      雙管推條口紅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口紅技術領域,具體提供一種雙管推條口紅。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口紅管多為單管口紅,其主要是通過旋轉螺旋,利用螺旋和叉子之間的間隙來控制旋轉順暢,使桶子沿著螺旋內壁上的導向槽向上運動,直至將口紅條推出叉子端口。但傳統(tǒng)口紅管還存在有以下不足:(1)傳統(tǒng)口紅管的結構形式單一、不夠新穎,且操作步驟多(需先取下外套,再旋轉底座),不能很好的滿足消費者的需求;(2)傳統(tǒng)口紅管的生產工序較多,從而使得生產成本較高;(3)傳統(tǒng)口紅管對各部件間的裝配要求較高,否則容易出現(xiàn)各部件串動現(xiàn)象,影響消費者的使用。

      有鑒于此,特提出本實用新型。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雙管推條口紅,其結構簡單、新穎,操作簡便。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雙管推條口紅,包括柱體狀的外套殼、兩個分別用以承載口紅條的桶子、以及兩個滑移件,其中,所述外套殼的內部形成有兩個并排布置且相互獨立的容納腔,兩個所述容納腔各分別開口于所述外套殼的上軸端面上,以形成兩個出料口;兩個所述容納腔還各分別開口于所述外套殼的側立表面上,以形成兩個分別沿所述外套殼軸向延伸的長條狀滑移口;

      兩個所述桶子分別對應的設置于兩個所述容納腔中,兩個所述滑移件分別對應的滑設于兩個所述長條狀滑移口中,并還分別能夠帶動兩個所述桶子沿所述外套殼軸向進行往復移動,且每一所述桶子的往復移動恰能夠帶動位于其上的口紅條伸出或回縮于與所述桶子相對應的出料口。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外套殼由一蓋外殼和一底外殼相對合構成。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蓋外殼具有蓋本體和第一分隔件,所述蓋本體由一矩形板狀的第一基部和一圈圍設于所述第一基部周緣上的第一周側壁構成,所述第一分隔件為由一沿所述第一基部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豎隔條和一沿所述第一基部寬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橫隔條相連接構成的倒T形結構體,所述第一分隔件定位設置于所述蓋本體的內腔中,并將所述蓋本體的內腔分隔成兩個第一半片腔和一個第一容置槽,且該兩第一半片腔和所述第一容置槽之間相互獨立;

      所述底外殼具有底本體和第二分隔件,所述底本體由一矩形板狀的第二基部和一圈圍設于所述第二基部周緣上的第二周側壁構成,且所述第二基部還與所述第一基部相平行;所述第二分隔件為由一沿所述第二基部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豎隔條和一沿所述第二基部寬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橫隔條相連接構成的倒T形結構體,所述第二分隔件定位設置于所述底本體的內腔中,并將所述底本體的內腔分隔成兩個第二半片腔和一個第二容置槽,且該兩第二半片腔和所述第二容置槽之間相互獨立;

      其中,所述蓋本體能夠與所述底本體相對合,所述第一分隔件與所述第二分隔件相配合抵接,進而使得兩個所述第一半片腔分別對應與兩個所述第二半片腔相對合,以形成兩個所述容納腔,所述第一容置槽對應與所述第二容置槽相對合,以形成一容置腔室。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實現(xiàn)所述蓋本體能夠與所述底本體相對合的結構為:在每一所述第一半片腔中各定位設置有一母插件,并在每一所述第二半片腔中各定位設置有一子插件,兩個所述子插件能夠對應與兩個所述母插件對插互連;另外,所述蓋本體的第一周側壁還與所述底本體的第二周側壁相熔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基部和第二基部的長度方向各分別與所述外套殼的軸線方向相平行;

      所述第一周側壁具有一連接于所述第一基部的一短邊上的第一弧形頂壁、一連接于所述第一基部的另一短邊和兩個長邊上的第一U形側壁、以及兩個分別銜接于所述第一弧形頂壁與所述第一U形側壁的上側之間的第一過渡壁;所述第二周側壁具有一連接于所述第二基部的一短邊上的第二弧形頂壁、一連接于所述第二基部的另一短邊和兩個長邊上的第二U形側壁、以及兩個分別銜接于所述第二弧形頂壁與所述第二U形側壁的上側之間的第二過渡壁;其中,所述第一弧形頂壁與第二弧形頂壁之間未熔接,以形成兩個所述兩個出料口;所述第一U形側壁的下部與所述第二U形側壁的下部之間相熔接,所述第一U形側壁的余下部分與所述第二U形側壁的余下部分之間未熔接,以形成兩個所述長條狀滑移口。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實現(xiàn)兩個所述桶子分別對應的設置于兩個所述容納腔中的結構為:每一所述第一半片腔中還定位設置有兩個第一承接條和兩個第一滑條,該兩第一承接條和該兩第一滑條皆分別沿所述第一基部長度方向延伸,且該兩第一承接條的寬度還大于該兩第一滑條的寬度,該兩第一滑條還布置于該兩第一承接條之間;每一所述第二半片腔中還定位設置有兩個第二承接條和兩個第二滑條,該兩第二承接條和該兩第二滑條皆分別沿所述第二基部長度方向延伸,且該兩第二承接條的寬度還大于該兩第二滑條的寬度,該兩第二滑條還布置于該兩第二承接條之間;另外,當所述第一半片腔對應與所述第二半片腔相對合時,相對應的該兩第一承接條、兩第一滑條、兩第二承接條、以及兩第二滑條共同圍成一用以限制所述桶子移動的活動空間;

      每一所述桶子各具有一桶子本體、以及定位設置于所述桶子本體外側壁上的四個抵接凸點和兩個導向凸點,所述桶子本體能夠活動置于與其相對應的該活動空間中,且同時該四個抵接凸點能夠分別對應與該兩第一承接條和該兩第二承接條相抵接,一所述導向凸點能夠滑置于該兩第一滑條之間,另一所述導向凸點能夠滑置于該兩第二滑條之間。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實現(xiàn)所述滑移件能夠帶動所述桶子沿所述外套殼軸向進行往復移動的結構為:在每一所述容納腔中還活動設置有一長條片狀的推條,所述推條的一端為自由端,另一端定位連接在與其相對應的所述桶子本體的底端上;所述滑移件與所述推條定位連接,并籍以推動所述推條來帶動所述桶子沿所述外套殼軸向進行往復移動的同時,還能夠帶動所述推條的一端封閉或打開所述容納腔的出料口。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將靠近于所述第一豎隔條的一所述第一承接條定義為第一內承接條,將靠近于所述第一內承接條的一所述第一滑條定義為第一內滑條,相應的,另一所述第一承接條定義為第一外承接條,另一所述第一滑條定義為第一外滑條;同樣的,將靠近于所述第二豎隔條的一所述第二承接條定義為第二內承接條,將靠近于所述第二內承接條的一所述第二滑條定義為第二內滑條,相應的,另一所述第二承接條定義為第二外承接條,另一所述第二滑條定義為第二外滑條;

      還在每一所述第一半片腔中定位設置有第一U形銜接條和第一弧形銜接條,所述第一U形銜接條定位連接在所述第一外承接條的下側和所述第一外滑條的下側之間,所述第一弧形銜接條定位連接在所述第一內滑條的下側和所述第一周側壁的內表面之間,且同時所述第一弧形銜接條還位于所述第一U形銜接條的下方;所述第一內滑條、第一外滑條、第一外承接條、第一U形銜接條、第一弧形銜接條、以及第一周側壁的內表面共同圍成一第一半片軌道腔;

      還在每一所述第二半片腔中定位設置有第二U形銜接條和第二弧形銜接條,所述第二U形銜接條定位連接在所述第二外承接條的下側和所述第二外滑條的下側之間,所述第二弧形銜接條定位連接在所述第二內滑條的下側和所述第二周側壁的內表面之間,且同時所述第二弧形銜接條還位于所述第二U形銜接條的下方;所述第二內滑條、第二外滑條、第二外承接條、第二U形銜接條、第二弧形銜接條、以及第二周側壁的內表面共同圍成一第二半片軌道腔;

      當所述第一半片腔對應與所述第二半片腔相對合時,相對應的所述第一半片軌道腔與所述第二半片軌道腔一起合圍成一供所述推條移動的軌道腔,且每一所述軌道腔還各貫通于與其相對應的所述出料口。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所述容置腔室中還設置有一垂重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①該雙管推條口紅的結構簡單、新穎,操作簡便,消費者只需推動所述滑移件,便可同時實現(xiàn)出料口的打開(或封閉)和口紅條的伸出(或回縮),很好的簡化了消費者的操作,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②該雙管推條口紅的制作流程簡單,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出料口處于封閉狀態(tài)下時,所述雙管推條口紅一視角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出料口處于封閉狀態(tài)下時,所述雙管推條口紅另一視角的剖面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出料口處于打開狀態(tài)、且口紅條局部伸出所述出料口外時,所述雙管推條口紅一視角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出料口處于打開狀態(tài)、且口紅條完全伸出所述出料口外時,所述雙管推條口紅一視角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所述蓋外殼一視角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所述蓋外殼另一視角的剖面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底外殼一視角的剖面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底外殼另一視角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結合附圖,作以下說明:

      1——口紅條 2——桶子

      20——桶子本體 21——抵接凸點

      22——導向凸點 3——滑移件

      4——蓋外殼 40——蓋本體

      41——第一分隔件 42——第一半片腔

      43——第一容置槽 44——母插件

      45——第一承接條 46——第一滑條

      47——第一U形銜接條 48——第一弧形銜接條

      400——第一基部 401——第一周側壁

      410——第一豎隔條 411——第一橫隔條

      5——底外殼 50——底本體

      51——第二分隔件 52——第二半片腔

      53——第二容置槽 54——子插件

      55——第二承接條 56——第二滑條

      57——第二U形銜接條 58——第二弧形銜接條

      500——第二基部 501——第二周側壁

      510——第二豎隔條 511——第二橫隔條

      6——推條 7——垂重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1:

      請參閱附圖1~4所示,其中附圖1和2分別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出料口處于封閉狀態(tài)下時,所述雙管推條口紅處于兩個視角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附圖3和4分別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出料口處于打開狀態(tài)、且口紅條局部及完全伸出所述出料口外時,所述雙管推條口紅一視角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所述的雙管推條口紅包括柱體狀的外套殼、兩個分別用以承載長條片狀口紅條1的桶子2、以及兩個滑移件3,其中,所述外套殼的內部形成有兩個并排布置且相互獨立的容納腔,兩個所述容納腔各分別開口于所述外套殼的上軸端面上,以形成兩個出料口;兩個所述容納腔還各分別開口于所述外套殼的側立表面上,以形成兩個分別沿所述外套殼軸向延伸的長條狀滑移口;

      兩個所述桶子2分別對應的設置于兩個所述容納腔中,兩個所述滑移件3分別對應的滑設于兩個所述長條狀滑移口中,并還分別能夠帶動兩個所述桶子2沿所述外套殼軸向進行往復移動,且每一所述桶子2的往復移動恰能夠帶動位于其上的口紅條1伸出或回縮于與所述桶子2相對應的出料口。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外套殼由一蓋外殼4和一底外殼5相對合構成。

      優(yōu)選的,參閱附圖5和6所示,所述蓋外殼4具有蓋本體40和第一分隔件41,所述蓋本體40由一矩形板狀的第一基部400和一圈圍設于所述第一基部周緣上的第一周側壁401構成,所述第一分隔件41為由一沿所述第一基部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豎隔條410和一沿所述第一基部寬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橫隔條411相連接構成的倒T形結構體,所述第一分隔件41定位設置于所述蓋本體40的內腔中,并將所述蓋本體的內腔分隔成兩個第一半片腔42和一個第一容置槽43,且該兩第一半片腔42和所述第一容置槽43之間相互獨立;

      參閱附圖7和8所示,所述底外殼5具有底本體50和第二分隔件51,所述底本體50由一矩形板狀的第二基部500和一圈圍設于所述第二基部周緣上的第二周側壁501構成,且所述第二基部500還與所述第一基部400相平行;所述第二分隔件51為由一沿所述第二基部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豎隔條510和一沿所述第二基部寬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橫隔條511相連接構成的倒T形結構體,所述第二分隔件51定位設置于所述底本體50的內腔中,并將所述底本體的內腔分隔成兩個第二半片腔52和一個第二容置槽53,且該兩第二半片腔52和所述第二容置槽53之間相互獨立;

      其中,所述蓋本體40能夠與所述底本體50相對合,所述第一分隔件41與所述第二分隔件51相配合抵接,進而使得兩個所述第一半片腔42分別對應與兩個所述第二半片腔52相對合,以形成兩個所述容納腔,所述第一容置槽43對應與所述第二容置槽53相對合,以形成一容置腔室。

      進一步優(yōu)選的,實現(xiàn)所述蓋本體40能夠與所述底本體50相對合的結構為:在每一所述第一半片腔42中各定位設置有一母插件44,并在每一所述第二半片腔52中各定位設置有一子插件54,兩個所述子插件54能夠對應與兩個所述母插件44對插互連;另外,所述蓋本體40的第一周側壁401還與所述底本體50的第二周側壁501通過超音波熔接工藝相熔接。

      進一步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基部和第二基部的長度方向各分別與所述外套殼的軸線方向相平行;

      所述第一周側壁401具有一連接于所述第一基部400的一短邊上的第一弧形頂壁、一連接于所述第一基部400的另一短邊和兩個長邊上的第一U形側壁、以及兩個分別銜接于所述第一弧形頂壁與所述第一U形側壁的上側之間的第一過渡壁;所述第二周側壁501具有一連接于所述第二基部500的一短邊上的第二弧形頂壁、一連接于所述第二基部500的另一短邊和兩個長邊上的第二U形側壁、以及兩個分別銜接于所述第二弧形頂壁與所述第二U形側壁的上側之間的第二過渡壁;其中,所述第一弧形頂壁與第二弧形頂壁之間未熔接,以形成兩個所述兩個出料口;所述第一U形側壁的下部與所述第二U形側壁的下部之間相熔接,所述第一U形側壁的余下部分與所述第二U形側壁的余下部分之間未熔接,以形成兩個所述長條狀滑移口。

      在本實施例中,實現(xiàn)兩個所述桶子2分別對應的設置于兩個所述容納腔中的結構為:每一所述第一半片腔42中還定位設置有兩個第一承接條45和兩個第一滑條46,該兩第一承接條45和該兩第一滑條46皆分別沿所述第一基部長度方向延伸,且該兩第一承接條45的寬度還大于該兩第一滑條46的寬度,該兩第一滑條46還布置于該兩第一承接條45之間;每一所述第二半片腔52中還定位設置有兩個第二承接條55和兩個第二滑條56,該兩第二承接條55和該兩第二滑條56皆分別沿所述第二基部長度方向延伸,且該兩第二承接條55的寬度還大于該兩第二滑條56的寬度,該兩第二滑條56還布置于該兩第二承接條55之間;另外,當所述第一半片腔42對應與所述第二半片腔52相對合時,相對應的該兩第一承接條45、兩第一滑條46、兩第二承接條55、以及兩第二滑條56共同圍成一用以限制所述桶子2移動的活動空間;

      每一所述桶子2各具有一桶子本體20、以及定位設置于所述桶子本體20外側壁上的四個抵接凸點21和兩個導向凸點22,所述桶子本體20能夠活動置于與其相對應的該活動空間中,且同時該四個抵接凸點21能夠分別對應與該兩第一承接條45和該兩第二承接條55相抵接,一所述導向凸點22能夠滑置于該兩第一滑條46之間,另一所述導向凸點22能夠滑置于該兩第二滑條56之間(具體見附圖2所示)。

      在本實施例中,實現(xiàn)所述滑移件3能夠帶動所述桶子2沿所述外套殼軸向進行往復移動的結構為:在每一所述容納腔中還活動設置有一長條片狀的推條6,所述推條6的一端為自由端,另一端定位連接在與其相對應的所述桶子本體20的底端上;所述滑移件3(可選用按鈕)與所述推條6定位連接,并籍以推動所述推條6來帶動所述桶子2沿所述外套殼軸向進行往復移動的同時,還能夠帶動所述推條6的一端封閉或打開所述容納腔的出料口,這樣口紅條便可相對所述容納腔的出料口伸出或回縮。

      優(yōu)選的,將靠近于所述第一豎隔條410的一所述第一承接條45定義為第一內承接條,將靠近于所述第一內承接條的一所述第一滑條46定義為第一內滑條,相應的,另一所述第一承接條45定義為第一外承接條,另一所述第一滑條46定義為第一外滑條;同樣的,將靠近于所述第二豎隔條510的一所述第二承接條55定義為第二內承接條,將靠近于所述第二內承接條的一所述第二滑條56定義為第二內滑條,相應的,另一所述第二承接條55定義為第二外承接條,另一所述第二滑條56定義為第二外滑條;

      還在每一所述第一半片腔42中定位設置有第一U形銜接條47和第一弧形銜接條48,所述第一U形銜接條47定位連接在所述第一外承接條的下側和所述第一外滑條的下側之間,所述第一弧形銜接條48定位連接在所述第一內滑條的下側和所述第一周側壁401的內表面之間,且同時所述第一弧形銜接條48還位于所述第一U形銜接條47的下方;所述第一內滑條、第一外滑條、第一外承接條、第一U形銜接條、第一弧形銜接條、以及第一周側壁401的內表面共同圍成一第一半片軌道腔;

      還在每一所述第二半片腔52中定位設置有第二U形銜接條57和第二弧形銜接條58,所述第二U形銜接條57定位連接在所述第二外承接條的下側和所述第二外滑條的下側之間,所述第二弧形銜接條58定位連接在所述第二內滑條的下側和所述第二周側壁501的內表面之間,且同時所述第二弧形銜接條58還位于所述第二U形銜接條57的下方;所述第二內滑條、第二外滑條、第二外承接條、第二U形銜接條、第二弧形銜接條、以及第二周側壁501的內表面共同圍成一第二半片軌道腔;

      當所述第一半片腔42對應與所述第二半片腔52相對合時,相對應的所述第一半片軌道腔與所述第二半片軌道腔一起合圍成一供所述推條6移動的軌道腔,且每一所述軌道腔還各貫通于與其相對應的所述出料口。

      優(yōu)選的,在所述容置腔室中還設置有一垂重塊7。

      本實用新型所述雙管推條口紅的使用方法為:①在所述出料口處于關閉狀態(tài)下,向下移動所述滑移件3,所述滑移件3帶動所述推條6的一端向下移動,以打開所述出料口;同時,所述滑移件3還能夠帶動所述桶子2向上移動,口紅條1便伸出所述出料口外,供消費者使用。反之,②向上移動所述滑移件3,所述滑移件3帶動所述桶子2向下移動,口紅條1便回縮于所述容納腔中,且同時所述滑移件3還帶動所述推條6的一端向上移動,以關閉所述出料口。

      綜上所述,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本申請所述的雙管推條口紅的結構簡單、新穎,操作簡便,消費者只需推動所述滑移件,便可同時實現(xiàn)出料口的打開(或封閉)和口紅條的伸出(或回縮),很好的簡化了消費者的操作,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此外,該雙管推條口紅的制作流程簡單,還降低了生產成本。

      上述實施方式僅例示性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