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瓣膜夾持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089009閱讀:281來源:國知局
      瓣膜夾持裝置的制作方法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人體內(nèi)的組織修復器械,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心臟瓣膜夾持裝置。



      背景技術:

      二尖瓣回流的特征在于血液從心臟的左心室經(jīng)過機能不全的二尖瓣逆流入左心房。在心臟收縮(收縮期)的正常循環(huán)的過程中,二尖瓣用作止回閥,以防止含氧血液流回左心房。以這種方式,含氧血液通過主動脈瓣泵入主動脈。瓣膜回流可顯著降低心臟的泵送效率,使患者處于嚴重、進行性心臟衰竭的風險之中。

      二尖瓣回流的最常見的治療依賴于瓣膜置換或修復,包括瓣葉和瓣環(huán)的重塑,后者通常被稱為瓣環(huán)成形術。二尖瓣修復依賴于將相對瓣葉的相鄰節(jié)段縫合在一起的最新技術,被稱為“領結”或“邊對邊”技術。這些技術通常依賴于開放式心臟手術,其中患者的胸部通常通過胸骨切開術被打開,并且患者被置于心肺分流。最近,基于微創(chuàng)導管手術已經(jīng)發(fā)展到將植入夾遞送到機能不全的瓣膜。這些夾用于將瓣葉的部分固定在一起,將兩個二尖瓣之間的間隙分隔成相鄰的兩個較小的間隙,從而減小回流。

      如圖1、圖2所示,固定裝置通常包括近側元件16(或抓持元件)和遠側元件18(或固定元件),近側元件16的自由端朝著遠側元件18自由端附近的接合表面傾斜,可以朝著軸12向內(nèi)運動并通過近側元件線90的幫助貼靠軸12保持。近側元件16通過操縱近側元件線90升高和降低。圖1為將固定裝置輸送到心臟中的打開位置,即趨近二尖瓣后先將遠側元件18打開,用近側元件線90保持近側元件靠近軸12設置,如圖2所示,當二尖瓣位于近端元件以及遠端元件之間時,釋放近側元件線90使近側元件16朝向遠側元件18運動,以便將瓣葉捕捉或保持在其之間??梢灾?,該現(xiàn)有技術中實現(xiàn)將二尖瓣夾持于近側元件16以及遠側元件18之間時,需要依次控制近側元件16以及遠側元件18,并且近側元件16的運動需要通過近側元件線90的配合,導致器械結構復雜,可靠性不足,操作不方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二尖瓣修復裝置結構復雜,操作不便 的缺陷,提供一種可避免上述缺陷的瓣膜夾持裝置。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瓣膜夾持裝置,其包括:支撐部,所述支撐部具有第一端;主體部,所述主體部一端與所述第一端相連,另一端圍繞所述支撐部;及夾持部,所述夾持部圍設于所述主體部的外側,且可相對所述主體部以所述第一端為中心呈輻射狀展開或閉合。

      在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主體部為網(wǎng)狀結構。

      在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網(wǎng)狀結構上設有加強網(wǎng)管。

      在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主體部為硅膠體或者海綿體。

      在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夾持部靠近所述主體部的一側設有至少一個錨定件,所述主體部設有定位孔或定位槽,在所述夾持部閉合狀態(tài)下,所述錨定件嵌置于與之配對的所述定位孔或定位槽中。

      在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夾持部設有多個錨定件,且至少一個錨定件為鋸齒狀結構。

      在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夾持部包括兩個分別位于所述主體部相對兩側的夾持件,且兩個所述夾持件在靠近所述第一端的端部相互轉動連接。

      在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瓣膜夾持裝置還包括一個驅動部,所述驅動部包括一個閉合單元和一個打開單元;所述閉合單元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夾持部的內(nèi)部,且與所述夾持部相連,用于使所述夾持部在自由狀態(tài)下相對所述主體部保持閉合;所述打開單元位于所述夾持部的內(nèi)部,且與所述夾持部相連,用于驅動所述夾持部相對所述主體部打開。

      在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閉合單元為一個扭簧,所述扭簧包括一個簧體以及兩個簧臂,兩個所述簧臂分別從所述簧體兩相對末端延伸出,且每個所述簧臂均與一個所述夾持件相互連接。

      在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閉合單元為一個“V”形彈片,所述彈片的兩端中的每一端均與一個所述夾持件相互連接。

      在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打開單元包括兩個連桿體,每個所述連桿體均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連接端以及第二連接端,其中一個所述連桿體的第一連接端與一個所述夾持件轉動連接,另一個所述連桿體的第一連接端與另一個所述夾持件轉動連接;兩個所述第二連接端相互轉動連接,所述支撐部呈長條狀,兩個所述連桿體的兩個所述第二連接端設于所述支撐部、且可沿所述支撐部軸向移動。

      實施本發(fā)明的瓣膜夾持裝置,可以通過將瓣膜夾持于主體部和夾持部之間的方式對瓣膜進行修復。由于所述主體部的一端與所述支撐部的第一端相連,所述主體部的另一端圍繞所述支撐部,故結構簡單。另外,僅僅需要對夾持部進行操作就可以進行瓣膜的修復,故操作方便。

      附圖說明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圖1、圖2為現(xiàn)有技術的固定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瓣膜夾持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瓣膜夾持裝置包括支撐部、主體部、驅動部以及夾持部,夾持部包括兩個夾持件,驅動部包括一個打開單元以及一個閉合單元;

      圖4為圖1中的瓣膜夾持裝置的主體部的內(nèi)部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1中的瓣膜夾持裝置的支撐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主體部套設于支撐部上的結構示意圖,主體部包括一個網(wǎng)管狀本體;

      圖7為圖6中的主體部的網(wǎng)管狀本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具有加強網(wǎng)管的網(wǎng)管狀本體的結構示意圖,加強網(wǎng)管包括第一組波形環(huán)狀物以及第二組波形環(huán)狀物;

      圖9為圖8中的加強網(wǎng)管的第一組波形環(huán)狀物以及第二組波形環(huán)狀物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夾持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11為閉合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12為打開單元的連桿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13為瓣膜夾持裝置連接部分輸送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14、圖16、圖17為使用輸送系統(tǒng)輸送瓣膜夾持裝置以夾持二尖瓣的各個步驟的示意圖;

      圖15為圖14中的瓣膜夾持裝置處于閉合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圖18、圖19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瓣膜夾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0為第二實施例中閉合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21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瓣膜夾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2為第三實施例中閉合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23為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瓣膜夾持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4為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閉合單元的示意圖;

      圖25為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的瓣膜夾持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6為本發(fā)明第六實施例的瓣膜夾持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7為圖25的瓣膜夾持裝置與輸送系統(tǒng)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28為用輸送系統(tǒng)將第五實施例的瓣膜夾持裝置輸送至人體內(nèi)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本發(fā)明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xiàn)對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或“設置于”另一個元件時,該元件可以直接地連接在另一個元件上,也可以通過一個或者多個連接元件間接地連接在另一個元件上。當一個元件被稱為是“連接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地連接到另一個元件上,或者通過一個或者多個連接元件連接到另一元件上。

      本發(fā)明所提供的瓣膜夾持裝置可用于修復二尖瓣,也可用于修復三尖瓣。下文以修復二尖瓣為例對本發(fā)明的瓣膜夾持裝置進行說明。應當知曉,以下描述僅用作舉例,并不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圖3、圖4提供了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瓣膜夾持裝置100。瓣膜夾持裝置100包括支撐部10,主體部20,夾持部30,以及驅動部40。

      所述支撐部10呈管狀且具有相對的第一端11以及第二端12。所述主體部20周向環(huán)設于所述支撐部10外側。所述主體部20的一端與所述支撐部10第一端11固定連接,所述主體部20的圍繞支撐部10。所述夾持部30圍設于所述主體部20的外側,其一端與支撐部10的第一端11轉動連接,另一端可相對所述主體部20以所述第一端11為中心呈輻射狀展開或閉合。所述夾持部30朝向主體部20的一側上還設有錨定件33;主體部20上設有定位孔或者定位槽23。夾持部30閉合時,錨定件33穿過瓣膜嵌置于與之相應的定位孔或者定位槽23中,使瓣膜被夾持于夾持部30和主體部20之間。所述驅動部40包括一個閉合單元41和一個打開單元42;所述閉合單元41部分位于所述夾持部30內(nèi)部且與所述夾持部30相連,用于使所述夾持部30在自由狀態(tài)下相對所述主體部20保持閉合;所述打開單元42位于所述夾持部內(nèi)部,且與所述夾持部30相連,用于將所述夾持部30從閉合狀態(tài)相對所述主體部20打開。

      請參閱圖5,支撐部10還包括一個連接頭13、一個條形引導件14以及一個第一連接孔15;所述連接頭13設置于第二端12,用于與輸送系統(tǒng)500的內(nèi)鞘管50(參見圖13)可拆卸連接;所述條形引導件為14徑向貫穿所述支撐部且沿所述支撐部軸向延伸的條形通孔,用于引導所述打開單元42相對所述支撐部10移動;所述第一連接孔15靠近所述第一端11,其徑向貫穿所述支撐部10的第一端11,用于收容第一樞軸32。

      需要說明的是,連接頭13優(yōu)選為設置于第二端12周面的外螺紋,當然連接頭13也可為卡扣或卡勾等其他結構,只要可以實現(xiàn)與輸送系統(tǒng)500配對連接即可。條形引導件14也可以為設于所述支撐部10外表面的,且沿所述支撐部10的軸向延伸的凹槽。

      還需要說明的是,支撐部10優(yōu)選采用外徑1.4mm-1.6mm,內(nèi)徑1.0mm-1.2mm的316L不銹鋼管或者鎳鈦金屬管制成。

      請一并參閱圖6、圖7,主體部20為彈性件且呈網(wǎng)狀結構,其包括一個網(wǎng)管狀本體21,以及兩個固定件24;網(wǎng)管狀本體21套設于支撐部10上,其每一端均通過一個固定件24連設于支撐部10表面。

      固定件24優(yōu)選選用螺紋鋼套。在形成主體部20時,首先將兩端開放的網(wǎng)管狀本體21套設于支撐部10外側,之后將固定件24套設于支撐部10表面,并使網(wǎng)管狀本體21的每一端分別夾持于一個固定件24內(nèi)表面和支撐部10外表面之間,進一步通過激光焊接固定件24實現(xiàn)網(wǎng)管狀本體21的兩端與支撐部10的固定連接。網(wǎng)管狀本體21套設于支撐部10上的長度以在夾持部30閉合狀態(tài)時不低于夾持部30自由端端面的高度為限。

      可以理解的是,網(wǎng)管狀本體21與支撐部10連接的方式不限于通過螺紋鋼套連接,還可以直接通過焊接方式將網(wǎng)管狀本體21的兩端分別與支撐部10的兩端相連。優(yōu)選地,為制造方便,連接頭13可以為設置于一個固定件24外表面的螺紋結構。

      如圖7所示,網(wǎng)管狀本體21兩端開放。該網(wǎng)管狀本體21包括多條相互交錯、且沿中心軸螺旋繞制的編織絲22。多個編織絲22之間相互交叉形成多個網(wǎng)格,此時,該多個網(wǎng)格形成與夾持部30的錨定件33配對設置的定位孔或定位槽23。網(wǎng)管狀本體21優(yōu)選為由具有超彈性形狀記憶功能的材料編織而成的網(wǎng)狀結構,例如鎳鈦合金。

      網(wǎng)管狀本體21連設于支撐部10上后,網(wǎng)管狀本體21的網(wǎng)狀表面形成與自然瓣膜接觸的面,網(wǎng)管狀本體21的中間部分相對支撐部10表面自然膨開,與支撐部10表面形成一運動空間,使網(wǎng)管狀本體21可徑向受力回縮,同時也提供一反向作用力。

      請一并參閱圖8、圖9,為了進一步提高網(wǎng)管狀本體21的徑向支撐力,優(yōu)選地,網(wǎng)管狀 本體21上設有加強網(wǎng)管25。加強網(wǎng)管25為波形環(huán)狀物。該波形環(huán)狀物包括第一組波形環(huán)狀物251和第二組波形環(huán)狀物252。相鄰組波形環(huán)狀物之間相互交錯繞制,配合形成網(wǎng)狀物,每組波形環(huán)狀物均是由金屬絲環(huán)繞形成的。加強網(wǎng)管25的金屬絲沿網(wǎng)管狀本體21的圓周依次穿過網(wǎng)管狀本體21的網(wǎng)孔,使加強網(wǎng)管25和網(wǎng)管狀本體21編織在一起。當然也可以使用縫線將加強網(wǎng)管25直接縫合于網(wǎng)管狀本體21上。需要說明的是,該加強網(wǎng)管25與部分或者全部網(wǎng)管狀本體21套設或者交叉穿織。

      為了更進一步提高網(wǎng)管狀本體21的徑向支撐力,網(wǎng)管狀本體21也可以為雙層結構,該加強網(wǎng)管25至少部分與內(nèi)層和/或外層網(wǎng)管狀本體21套設或者交叉穿織。

      還可以理解的是,主體部20還可以由其它軟性材質制成,例如主體部20可以為采用硅膠制成的硅膠體或者是采用海綿制成的海綿體(未圖示)。硅膠體或者海綿體的兩端通過粘接或者熱熔等的方式與支撐部10的表面相連。該硅膠體和海綿體可以為實心或者是空心結構。實心的硅膠體或海綿體上設有用于與錨定件33配對的定位槽;空心的硅膠體或海綿體上設有用于與錨定件33配對的定位孔。

      還可以理解的是,主體部20也可以為非彈性件,該非彈性件的材質例如為不銹鋼或者鐵等。該非彈性的主體部20可以為實/空心結構或者呈網(wǎng)狀設置。當非彈性的主體部20呈網(wǎng)狀設置時,其可以是通過激光切割形成,兩端優(yōu)選采用焊接的方式與支撐部10表面相連;當非彈性的主體部20呈實心或者是空心結構時,支撐部10穿過主體部20,主體部20的兩端仍優(yōu)選采用焊接的方式與支撐部10表面相連。

      同時,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網(wǎng)管狀本體21套設于支撐部10上的位置使條形引導件14容設于網(wǎng)管狀本體21內(nèi)側,而支撐部10是通過打開單元42與夾持件31相連的,故,主體部20上設有用于使打開單元42伸出并且運動的開口26??梢岳斫獾氖?,當網(wǎng)管狀本體21套設于支撐部10上的位置使條形引導件14位于網(wǎng)管狀本體21外側時,由于主體部20不會阻礙打開單元42的運動,故此種情況下,開口26可以省略不要。

      請再次參見圖2,夾持部30以可以配對的將瓣膜夾持于主體部20和夾持部30之間為限。夾持部30包括兩個可相對開合的、且與支撐部10可轉動連接的夾持件31。兩個夾持件31通過第一樞軸32連接于支撐部10的第一連接孔15位置。可以理解的是這里的第一樞軸32可以包括一根軸體,也可以包括設置于同一軸線的多個軸體。

      請一并參見圖10,每個夾持件31均呈U形結構,其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側板311,以及一個位于兩個側板311之間的中間板312。兩個側板311分別連接于中間板312相對的 兩個側緣,且兩個側板311相對中間板312同向彎折形成U形結構。每個側板311遠離中間板312的一側邊緣設有至少一個錨定件314。本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錨定件314的個數(shù)為多個,且該多個錨定件314形成鋸齒狀結構。可以理解的是,該U形結構的開口朝向主體部20。還可以理解的是,該多個錨定件314還可以形成方形波結構或者正弦波結構。同樣還可以理解,所述至少一個錨定件314的個數(shù)也可以為一個,此時,該錨定件314的截面可以呈梯形、三角形、半圓形等形狀。

      中間板312的長度小于側板311的長度,以使每個側板311一端均相對中間板312伸出,形成一個連接段313。兩個連接段313之間形成中空區(qū)域。如上所述,第一樞軸32穿過連接段313及第一連接孔15將所述支撐部10與所述夾持件31轉動連接。

      每個夾持件31還包括兩個分別穿設于兩個側板311上的第二連接孔315。該兩個第二連接孔315相對設置。

      每個夾持件31還包括用于與閉合單元41相連的連接桿316,所述連接桿316設置于兩個側板311之間,且連接桿316的相對兩端分別與兩個側板311相連。優(yōu)選連接桿316依次穿過兩個側板311實現(xiàn)與兩個側板311的連接。此時需要說明的時,當可以用其他方式實現(xiàn)兩個側板311之間間距的固定時,中間板312也可以省略。例如,當設有連接桿316且連接桿316的相對兩端分別與兩個側板311相互固定時,中間板312即可省略。

      夾持件31的側板311以及中間板312優(yōu)選選擇采用0.3mm-0.5mm的316L不銹鋼制成。

      如圖11所示,第一實施例的閉合單元41優(yōu)選為由316L不銹鋼絲繞制而成的扭簧。該閉合單元41包括簧體411、以及兩個第一簧臂412;簧體411為由鋼絲螺旋環(huán)繞形成的中空環(huán)狀結構;兩個第一簧臂412分別從簧體411兩相對末端延伸出,且每個第一簧臂412均包括一個由簧體411末端切向延伸出的直臂段413以及一個由該第一直臂段413遠離簧體411的一端螺旋繞制形成的第一圈體414。安裝時,每個第一圈體414均套設于一個夾持件31的連接桿316上,每個直臂段413均穿過一個夾持件31的兩個連接段313之間形成中空區(qū)域,且閉合單元41的簧體411位于夾持部30的外側(如圖4所示),從而實現(xiàn)閉合單元41與夾持部30的連接。

      兩個第一簧臂412之間的夾角以能夠在自由狀態(tài)使兩個夾持件31相對主體部20夾緊為限。第一簧臂412之間的夾角在扭簧處于自然狀態(tài)下為0°-30°,優(yōu)選選取10°。由于第一簧臂412之間的夾角較小,則兩個夾持件31在自由狀態(tài)下可相對主體部20閉合。

      可以理解的,簧體411由于沒有約束,可以容設于兩個夾持件31內(nèi)側,也可以從夾持 件31的兩個連接段313之間的空間伸出到夾持件31的外側。本實施例中,簧體411由鋼絲連續(xù)螺旋繞制形成,未預留使支撐部10第一端11通過的空間,從而簧體411伸出到夾持件31的外側。

      請一并參見圖1、圖2以及圖12,所述打開單元42包括兩個連桿體420。每個所述連桿體420均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連接端426以及第二連接端427,其中,一個連桿體420的第一連接端426與一個夾持件31轉動連接,另一個連桿體420的第一連接端426與另一個夾持件420轉動連接;兩個第二連接端427相互轉動相連,且可相對支撐部10軸向移動。

      本實施例中,每個連桿體420的第一連接端426通過第二樞軸423與夾持件31的第二連接孔315處轉動相連,也就是說,第二樞軸423穿過第一連接端426及第二連接孔315將所述打開單元42與夾持部30相連;每個連桿420的第二連接端427通過第三樞軸425與支撐部10的條形引導件14處相連,也就是說,第三樞軸425穿過兩個第二連接端427及條形引導件14將所述打開單元42與支撐部10相連,從而實現(xiàn)所述打開單元42與夾持部30相連,且所述打開單元42可相對支撐部10的軸向移動。

      具體的,每個連桿體420均包括兩個第一桿體421以及一個第二桿體422。所述兩個第一桿體421相互平行設置;所述第二桿體422設置于兩個第一桿體421之間,用于保持兩個桿體之間間距。

      在安裝狀態(tài),兩個第一桿體421套設于第二樞軸423設置于第一側板311以及第二側板311之間的部分;第三樞軸425穿過第一桿體421與條形引導件14且使支撐部10設置于兩個桿體之間,第三樞軸425的直徑小于條形軌道的寬度,使第三樞軸425能夠沿著條形引導件14軸向移動。

      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不設置第二桿體422,只要可以保持兩個第一桿體421之間的相對距離即可。需要說明的是,當條形引導件14為徑向穿通于支撐部10的相對側面的通孔時,第三樞軸425為一根軸體,穿過條形引導件14且兩端從支撐部10表面伸出。可以理解的是,當條形引導件14的個數(shù)為兩個,且該兩個條形引導件14為分別設于所述支撐部10外表面相對兩側且沿所述支撐部10的軸向延伸的兩個凹槽時,采用共軸的兩根樞軸來替代第三樞軸425也可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目的,此時,每根樞軸的一端均收容于一個凹槽中,且均可沿所述支撐部10的軸向移動。

      連桿體420優(yōu)選選擇使用0.3mm-0.5mm的316L不銹鋼制成。

      參見圖13所示,為了實現(xiàn)對第三樞軸425的推拉。第三樞軸425上還設有推拉桿424, 該推拉桿424收容于管狀支撐部10內(nèi)部,用于與輸送系統(tǒng)500的推拉機構52相連。推拉桿424一端使使第三樞軸425徑向穿過,實現(xiàn)與第三樞軸425的固定連接;推拉桿424的另一端朝向支撐部10第二端12所在的方向軸向延伸,用于通過螺紋連接的方式與輸送系統(tǒng)500相連。推拉桿424的外徑小于管狀支撐部10的內(nèi)徑,推拉桿424可相對支撐部10軸向運動。

      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使器械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通過離子氣相沉積的方式在所有金屬零件的表面鍍一層生物相容性材料,例如是氮化鈦涂層,此技術已為公知技術,此處便不再贅述。

      參見圖13至圖17所示,在對二尖瓣進行修復時,首先經(jīng)由股靜脈進入至心臟內(nèi)部、進一步通過穿刺房間隔進入左心房,隨后穿過二尖瓣的兩個瓣葉之間的空隙進入左心室并且使瓣膜夾持裝置100靠近二尖瓣所在的位置,此時瓣膜夾持裝置100容置于輸送系統(tǒng)500的外鞘管50內(nèi)部,輸送系統(tǒng)500的收容于外鞘管50中的內(nèi)鞘管51與瓣膜夾持裝置100的連接頭13相連,輸送系統(tǒng)500的推拉機構52收容于內(nèi)鞘管51內(nèi),且與瓣膜夾持裝置100的推拉桿424相連;回撤外鞘管50使瓣膜夾持裝置100從外鞘管50中伸出,進一步,在三維超聲的引導下,通過輸送系統(tǒng)500的推拉機構52推動第三樞軸425使兩個夾持件31相對打開;之后,向左心房回撤瓣膜夾持裝置100使一個夾持件31的錨定件33所在的一側表面與一個瓣葉的下表面接觸,且使二尖瓣位于主體部20和夾持部30之間;接著,解除推拉機構52對第三樞軸425的推動作用,兩個夾持件31在閉合單元41的作用下相對閉合,錨定件33穿過瓣膜組織,且錨定件33穿過瓣膜組織的部分插入到主體部20中。由于主體部20為彈性件,主體部20在夾持件31的作用下受力發(fā)生彈性形變的同時也對夾持件31提供一個徑向支撐力,使瓣膜被緊緊夾持于夾持件31和主體部20之間,二尖瓣的兩個瓣葉之間的空隙由此由一個較大的空隙分隔成較小的兩個空隙,從而減少了二尖瓣反流的可能;最后分別解除推拉機構52以及內(nèi)鞘管51與瓣膜夾持裝置100的連接,并將輸送系統(tǒng)500撤出體外,使瓣膜夾持裝置100單獨夾持于瓣膜上對瓣膜進行修復。

      實施例二:

      圖18及圖19所示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瓣膜夾持裝置100a。瓣膜夾持裝置100a與第一實施例中的瓣膜夾持裝置100大體上相同,其包括一個支撐部10a,一個主體部20a,一個夾持部30a,以及一個驅動部40a。夾持部30a包括兩個相對設置于主體部20a兩側的夾持件31a,夾持件31a上設有連接桿316a。驅動部40a包括一個閉合單元41a和打開單 元42a。

      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的閉合單元41a(如圖20所示)采用“V”形彈片,該彈片是由超彈性形狀記憶功能的合金制成,例如鎳鈦合金。該彈片包括兩個同向延伸出的第二簧臂412a。每個第二簧臂412a均包括第二直臂段413a,以及從第二直臂段413a一端螺旋繞制形成的第二圈體414a。兩個第二直臂段413a遠離第二圈體414a的一端相互連接形成V形結構,優(yōu)選兩個第二直臂段413a一體成型。

      第二圈體414a套設于連接桿316a上,彈片的V形結構靠近兩個夾持件31a的連接位置。兩個第二簧臂412a之間的夾角以能夠在自由狀態(tài)使兩個夾持件31a相對主體部20a夾緊為限,例如第二簧臂412a之間的夾角范圍為0°-30°,優(yōu)選選擇10°。

      實施例三:

      參見圖21,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瓣膜夾持裝置100b與第一實施例中的瓣膜夾持裝置100a大體上相同,其包括一個支撐部10b,一個主體部20b,一個夾持部30b,以及一個驅動部40b。支撐部10b包括兩個相對的第一端11b以及第二端12b。夾持部30b包括兩個相對設置于主體部20b兩側的夾持件31b。驅動部40b包括一個閉合單元41b和打開單元42b。

      參見圖22,閉合單元41b為扭簧,其包括簧體411b、分別從簧體411b兩相對末端延伸出的第一簧臂412b;簧體411b呈由鋼絲螺旋環(huán)繞形成的環(huán)狀結構,每個第一簧臂412b包括由簧體411b末端切向延伸出的第一直臂段413b以及由該第一直臂段413b遠離簧體411的一端螺旋繞制形成的第一圈體414b。

      不同之處在于,第一實施例中的簧體411b僅僅包括由鋼絲連續(xù)螺旋繞制形成的一個環(huán)形件,而本實施例中簧體411b包括兩個間隔設置的,分別由鋼絲連續(xù)螺旋繞制形成的第一環(huán)形件4111以及第二環(huán)形件4112,且第一環(huán)形件4111和第二環(huán)形件4112之間通過鋼絲相連。兩個環(huán)形件之間的間隔尺寸滿足:可使支撐部10b第一端11b從第一環(huán)形件4111和第二環(huán)形件4112之間中通過。

      由于簧體411b具有可使支撐部10b通過的空間,則簧體411b收容于兩個夾持件31b內(nèi)側,此時第一簧臂412b的長度較短,縮小了扭簧的規(guī)格。

      實施例四

      參見圖23,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瓣膜夾持裝置100c與第二實施例中的瓣膜夾持裝置100b大體上相同,其包括一個支撐部10c,一個主體部20c,一個夾持部30c,以及一個驅動部40c。支撐部10c包括兩個相對的第一端11c以及第二端12c,夾持部30c包括兩個相 對設置于主體部20c兩側的夾持件31c。驅動部40c包括一個閉合單元41c和打開單元42c。

      閉合單元41c采用“V”形彈片,該彈片是由超彈性形狀記憶功能的合金制成,例如鎳鈦合金。該彈片包括兩個同向延伸出的第二簧臂412c。每個第二簧臂412c包括第二直臂段413c,以及從第二直臂段413c一端螺旋繞制形成的第二圈體414c。兩個第二直臂段413c遠離第二圈體414c的一端相互連接形成V形結構,優(yōu)選兩個第二直臂段413c一體成型。

      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彈片V型結構中部設有用于使支撐部10c第一端11c穿過的通孔411c。通孔411c的大小以可使支撐部10c第一端11c從通孔411c中通過為限。由于V形結構上具有可使支撐部10c通過的空間,整個彈片均收容于兩個夾持件31c內(nèi)側,第一簧臂412c的長度較短,縮小了彈片整體的規(guī)格。

      實施例五

      如圖25所示,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的瓣膜夾持裝置100d與第四實施例中的瓣膜夾持裝置100d大體上相同,其包括一個管狀的支撐部10d,一個主體部20d,一個夾持部30d,以及一個驅動部40d。支撐部10d包括兩個相對的第一端11d以及第二端12d,夾持部30d包括兩個相對設置于主體部20d兩側的夾持件31d。驅動部40包括一個閉合單元41d和打開單元42d。

      打開單元42d包括第三樞軸425d,第三樞軸425d上連接有推拉桿424d,該推拉桿424d容設于支撐部10d內(nèi)部,用于與輸送系統(tǒng)500的推拉機構52(參見圖27)相連。閉合單元41d為V型彈片,V型結構中部設有用于使支撐部10d第一端11d穿過的通孔(參見圖27)。

      不同之處在于,第一端11d穿過V形彈片上的通孔(未圖示)形成連接頭13d。該連接頭13d優(yōu)選采用設置于第一端11d周面的外螺紋,用于實現(xiàn)與輸送系統(tǒng)500的內(nèi)鞘管51(參見圖27)的可拆卸連接。同時,不同之處還包括,推拉桿424d遠離第三樞軸425d的一端是朝向第一端11d所在的方向延伸的,其通過螺紋連接的方式與輸送系統(tǒng)500推拉機構52(參見圖27)相連。

      實施例六

      如圖26所示,本發(fā)明第六實施例提供的瓣膜夾持裝置100e與第三實施例中的瓣膜夾持裝置100c大體上相同,其包括一個支撐部10e,一個主體部20e,一個夾持部30e,以及一個驅動部40e。支撐部10e包括兩個相對的第一端11e以及第二端12e。夾持部30e包括兩個相對設置于主體部20e兩側的夾持件31e。驅動部40e包括一個閉合單元41e和打 開單元42e。打開單元42e包括第三樞軸425e,第三樞軸425e上連接有推拉桿424e,該推拉桿424e容設于支撐部10e內(nèi)部,用于與輸送系統(tǒng)500的推拉機構52(參見圖27)相連。閉合單元41e為設置于兩個夾持件31e之間的扭簧,該扭簧的簧體包括間隔設置的第一環(huán)形件以及第二環(huán)形件(未標號)。

      不同之處在于,第一端11e穿過第一環(huán)形件以及第二環(huán)形件(未標號)之間的間隔形成連接頭13e。該連接頭13e優(yōu)選采用設置于第一端11e周面的外螺紋,用于實現(xiàn)與輸送系統(tǒng)500的內(nèi)鞘管51(參見圖27)可拆卸連接。同時,不同之處還包括,推拉桿424e遠離第三樞軸425e的一端是朝向第一端11e所在的方向延伸的,其通過螺紋連接的方式與輸送系統(tǒng)500推拉機構52(參見圖27)相連。

      請一并參見圖27以及圖28,在第五、第六兩個實施例中,是通過心尖穿刺的方式將瓣膜夾持裝置輸送至人體中的。以第五實施例的瓣膜夾持裝置100d為例,具體操作過程如下:通過心尖穿刺的方式通過輸送系統(tǒng)500將瓣膜夾持裝置輸送至左心室中使瓣膜夾持裝置置于靠近二尖瓣位置,此時輸送系統(tǒng)500的內(nèi)鞘管51與連接頭13d相連,輸送系統(tǒng)500的推拉機構52與推拉桿424d相連,瓣膜夾持裝置100d容置于外鞘管50內(nèi)部;回撤外鞘管50使瓣膜夾持裝置100d從外鞘管50中伸出;進一步,在三維超聲的引導下,通過輸送系統(tǒng)500的推拉機構52拉動第三樞軸425d使兩個夾持件31d相對打開;之后向左心房推動瓣膜夾持裝置100d使兩個夾持件31d錨定件33d所在的一側表面分別與兩個瓣葉的下表面接觸,且使兩個瓣葉位于主體部20d和夾持部30d之間;解除推拉機構52對第三樞軸425d的拉動作用,兩個夾持件31d在閉合單元41d的作用下相對閉合,錨定件33d穿過瓣膜組織,且錨定件33d穿過瓣膜的部分插入到主體部20d的定位槽或定位孔(未標號)中。由于主體部20d為彈性件,主體部20d在夾持件31d的作用下受力發(fā)生彈性形變,對夾持件31d提供一個徑向支撐力,使瓣膜被緊緊夾持于夾持件31d和主體部20d之間,此時,二尖瓣的兩個瓣葉之間的空隙由一個較大的空隙分隔成較小的兩個空隙,從而減少了二尖瓣反流。

      請再次參見圖13至圖14,以及圖27至圖28,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用于輸送瓣膜夾持裝置的輸送系統(tǒng)500,其包括一個外鞘管50,一個內(nèi)鞘管51、以及一個推拉機構52;所述外鞘管50套設于所述內(nèi)鞘管51外側且可相對所述內(nèi)鞘管51軸向移動;所述內(nèi)鞘管51套設于推拉機構52的外側可相對所述推拉機構52軸向移動。

      以第一實施例為例進行說明,外鞘管50用于使瓣膜夾持裝置100在輸送至人體的過程 中容置于其中,所述內(nèi)鞘管51與所述瓣膜夾持裝置100的支撐部10相連,用于將容置于外鞘管50中的瓣膜夾持裝置10從外鞘管50中釋放;所述推拉機構52與夾持部30相連,用于驅動所述夾持部30相對所述主體部20開合。

      內(nèi)鞘管51設有上第一連接部(未標號),該第一連接部為設置于內(nèi)鞘管51端部的內(nèi)螺紋,該第一連接部與瓣膜夾持裝置的連接頭13上的外螺紋可拆卸相連;推拉機構52包括第二連接部(未標號),第二連接部與推拉桿424相連。通過內(nèi)鞘管51固定支撐部10,推動或者拉動推拉機52,打開單元42在推拉桿424的作用下帶動夾持件31相對主體部20開合。

      需要說明的是,該推拉機構52具有一定的剛性,優(yōu)選選擇鋼纜作為推拉機構52。

      綜上所述,采用本發(fā)明的瓣膜夾持裝置,可通過將瓣膜夾持于夾持部主體部之間的方式修復瓣膜,結構簡單,同時不需要對主體部進行操作就能達到夾緊瓣膜的目的,使用方便。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宗旨和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情況下,還可做出很多形式,這些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之內(nèi)。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