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血壓測量用袖帶及其裝戴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158955閱讀:6611來源:國知局
      血壓測量用袖帶及其裝戴方法與制造工藝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血壓測量用袖帶,更詳細地說,涉及一種卷繞并壓迫被測量者的手臂或手腕等被測量部位以測量血壓的袖帶。

      另外,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將上述的血壓測量用袖帶裝戴于被測量部位的血壓測量用袖帶裝戴方法。



      背景技術:

      以往,作為這種血壓測量用袖帶(臂帶),已知有例如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08-215159號公報)所公開那樣的折回型的血壓測量用袖帶。如圖19(A)所示,在袖帶100的外布(表面布)104的長度方向上,在該袖帶100的一端104e附近具有橢圓形狀的折回用配件106,在外布104的長度方向上,在該袖帶100的另一端(頂端部)104f附近具有面粘扣(卡止部)103。在袖帶100的外布104和內布(背面?zhèn)?105之間,內置有空氣袋102(參照圖18的(D)參照)。另外,在該例中,在長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內置有用于觀測脈搏音的麥克風101。

      在裝戴時,如圖19的(A)所示,首先,使袖帶的外布104處于外側,并使頂端部104f通過環(huán)狀的折回用配件106,以使袖帶100成為筒狀。接著,從對被測量者來說上述筒狀的袖帶看起來呈右旋的螺旋狀的一側,使作為被測量部位的左臂90穿過該筒狀的袖帶的內部(此外,圖19的(A)、(B)示出假定從被測量者觀測時的左臂90的剖面。),并進行調整,使得麥克風101在手掌朝上時幾乎位于動脈90P上。接著,如箭頭A1所示那樣向左拉動頂端部104f,在袖帶的內布105和左臂90之間幾乎不產生間隙。然后,如圖19的(B)所示,將袖帶的與頂端部104f相連的部分從折回用配件106的位置如箭頭B1所示那樣折回,將面粘扣103固定在外布104的與面粘扣103相向的部分104x上。由此,袖帶100裝戴于作為被測量部位的左臂90。此外,圖19的(A)的箭頭A2、圖19的(B)中的箭頭B2分別表示袖帶受到的張力。

      在該狀態(tài)下,利用泵經過空氣管向上述空氣袋102壓送空氣或從上述空氣袋102排出空氣,基于利用麥克風101觀測的脈搏音來測量血壓(柯氏法)。此外,也可以取代上述柯氏法,利用示波法(袖帶自身作為壓力傳感器檢測脈搏波的變化)也能測量血壓。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08-215159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

      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

      但是,例如,在被測量者自己將上述袖帶100裝戴于左臂90時,被迫進行不自然的動作,即,使右手位于左臂90的左側(即,身體的側方),利用右手將袖帶100的頂端部104f如圖19的(A)中箭頭A1所示那樣向左(也就是說,從身體的側方進一步向側方遠離的方向)拉動,一邊大致維持上述拉力的大小使得袖帶100不松弛,一邊如圖19的(B)中箭頭B1所示那樣向右側折回。因此,上述折回型的袖帶存在被測量者獨自裝戴需要一些要領的問題。

      因此,本申請人先前提出了新的血壓測量用袖帶及其裝戴方法(日本特愿2013-042843號)。

      根據上述血壓測量用袖帶及其裝戴方法,與已述的折回型的袖帶的情況不同,在裝戴途中,不會被迫進行不自然的動作,因此,被測量者能夠容易獨自進行裝戴。

      本發(fā)明的課題在于,提供一種進一步改善的、被測量者能夠容易獨自裝戴的血壓測量用袖帶。

      另外,本發(fā)明的課題在于,提供一種被測量者能夠容易獨自將上述袖帶裝戴于被測量部位的血壓測量用袖帶裝戴方法。

      用于解決問題的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fā)明的血壓測量用袖帶沿著被測量部位的周向朝一個方向卷繞被測量部位,其特征在于,

      具有:

      帶狀體,通過應與上述被測量部位接觸的內布和與該內布相向的外布內置流體袋而構成,

      環(huán),通過環(huán)安裝構件安裝于上述外布的內周端側的區(qū)域,

      面粘扣,設置在上述內布的外周端側的區(qū)域,以能夠裝卸的方式固定在上述外布上;

      上述環(huán)包括在與上述周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邊、沿著該第一邊延伸的第二邊和將上述第一邊的端部和上述第二邊的端部彼此連接的一對連接部,上述第一邊的至少一部分通過上述環(huán)安裝構件安裝在上述外布的上述內周端側的區(qū)域,

      上述環(huán)允許在裝戴途中用臂力將上述帶狀體的與上述外周端相連的區(qū)域穿過上述環(huán)而向遠離上述被測量部位的方向拉出,另一方面,上述環(huán)具有暫時固定結構,該暫時固定結構抑制因上述被測量部位的彈力而導致利用上述臂力拉出的上述帶狀體的與上述外周端相連的區(qū)域穿過上述環(huán)而被拉回,

      上述暫時固定結構包括能夠以上述第二邊為軸在周向上轉動地與上述第二邊嵌合的套筒構件,

      在上述套筒構件的外周面中的能夠與上述第一邊相向的范圍,從拉出上述帶狀體的與上述外周端相連的區(qū)域的上游側向下游側,依次具有允許上述外布滑動的第一區(qū)域和對上述外布施加摩擦力的第二區(qū)域。

      在本說明書中,“被測量部位”是指,用于測量被測量者的血壓的上臂、手腕等的能夠使用袖帶卷繞的部位。

      “沿著被測量部位的周向朝一個方向卷繞”被測量部位,意思是不將袖帶(帶狀體)折回,沿著被測量部位的周向重疊卷繞。換言之,意思是在沿著被測量部位的長度方向觀察的剖面中,將袖帶(帶狀體)呈螺旋狀卷繞被測量部位。

      帶狀體“內置流體袋”,意思是流體袋的實體部分、即流體室內置于帶狀體。意思不一定是流體袋整體被帶狀體完全包圍。例如,存在于流體袋內的流體室以外的邊緣的部分,也可以暴露在帶狀體的外部。

      另外,“內布”及“外布”不僅是由布,也可以由一層或者多層的樹脂構成。

      “內周端”是指,在將袖帶(帶狀體)沿著被測量部位的周向朝一個方向(剖視圖中呈螺旋狀)卷繞被測量部位時成為內周的一側的端部。

      “外周端”是指,在將袖帶(帶狀體)沿著被測量部位的周向朝一個方向(剖視圖中呈螺旋狀)卷繞被測量部位時成為外周的一側的端部。

      第一區(qū)域“允許外布滑動”意思是,該第一區(qū)域對外布施加的摩擦力比拉出上述帶狀體的臂力充分小。

      本發(fā)明的血壓測量用袖帶如下裝戴于被測量部位(為了便于說明,假設為卷繞在左臂上的袖帶。)。首先,被測量者在使上述帶狀體的外布處于外側,并使上述帶狀體的上述外周端側的設置有上述面粘扣的區(qū)域穿過上述環(huán)的狀態(tài)下,使上述帶狀體為比左臂足夠粗的筒狀。接著,從對被測量者來說上述筒狀的帶狀體看起來呈左旋的螺旋狀(從內周端向外周端呈逆時針)的一側,使左臂穿過該筒狀的帶狀體的內部。然后,調整上述環(huán)以使上述環(huán)位于上述被測量部位的下方或右側方。接著,被測量者使用右手將上述帶狀體的外周端相對于上述帶狀體構成的筒向徑向外方(遠離上述被測量部位的方向,在該例中,根據環(huán)相對于上述被測量部位的位置為下方或右側方。)暫時拉動,實質上消除上述帶狀體的內布和左臂之間的間隙(將該動作適當稱為“暫時固定”。)。此時,上述環(huán)允許利用右手的臂力將上述帶狀體的與上述外周端相連的區(qū)域穿過上述環(huán)向上述徑向外方(在該例中為下方或右側方)拉出。具體地說,假定例如在暫時固定開始時,上述套筒構件的外周面中的上述第一區(qū)域和上述第二區(qū)域之間的邊界位于與上述第一邊相向的位置(將該位置適當稱為“中立位置”。)的附近。隨著上述帶狀體的與上述外周端相連的區(qū)域穿過上述環(huán)從上游側向下游側被拉出,能夠以上述環(huán)的第二邊為軸在周向上轉動地嵌合的套筒構件從該中立位置的附近以上述第二邊為軸在周向上轉動,上述套筒構件的外周面中的第一區(qū)域來到與上述第一邊相向的角度位置(將該角度位置稱為“第一角度位置”。)。由此,上述第一區(qū)域處于與上述帶狀體的外布接觸的狀態(tài),允許上述帶狀體的外布滑動。因此,被測量者能夠容易拉出上述帶狀體的與上述外周端相連的區(qū)域。另一方面,上述環(huán)的暫時固定結構抑制因上述被測量部位的彈力而導致利用上述臂力拉出的上述帶狀體的與上述外周端相連區(qū)域穿過上述環(huán)而被拉回。具體地說,假設在暫時固定的動作之后,被測量者放松用右手拉動的力。當上述帶狀體的與上述外周端相連的區(qū)域要因上述被測量部位的彈力而穿過上述環(huán)返回時,能夠以上述環(huán)的第二邊為軸在周向上轉動地嵌合的套筒構件向與拉出時相反的方向,跟著上述帶狀體以上述第二邊為軸在周向上轉動(由此,上述帶狀體稍微松弛。將該松弛的量稱為“設定松弛量”。),上述套筒構件的外周面中的第二區(qū)域來到與上述第一邊相向的角度位置(將該角度位置稱為“第二角度位置”。)。由此,上述第二區(qū)域處于與上述帶狀體的外布接觸的狀態(tài),對上述帶狀體的外布施加摩擦力。因此,能夠抑制上述帶狀體以超過上述設定松弛量的方式來松弛。然后,被測量者使用右手(例如使右手在與左臂相比更靠軀干一側向上方移動),使上述帶狀體的與上述外周端相連的區(qū)域沿著左臂的周向,為與上述帶狀體的不超過上述環(huán)的部分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由此,將在上述內布的上述外周端側的區(qū)域設置的面粘扣固定在上述外布的相向的部分上(將該動作適當稱為“正式固定”。)。這樣一來,該袖帶沿著作為被測量部位的左臂的周向朝一個方向裝戴。即,在被測量者沿著被測量部位的長度方向觀察時,呈左旋的螺旋狀裝戴。

      此外,在將被測量部位確定為右臂的情況下,制作具有將左右顛倒的結構的袖帶,在上述的裝戴的方法的說明中將“左”的讀法調換成“右”即可。另外,在將被測量部位確定為手腕等的情況下,將“上臂”的讀法調換成“手腕”等即可(在以下的說明中相同。)。

      這樣,與已述的折回型的袖帶的情況不同,在裝戴該血壓測量用袖帶的途中,不會被強迫進行不自然的動作。特別是,在向上述的左臂暫時固定時,被測量者用右手將上述帶狀體的上述外周端向上述徑向外方(在上述的例子中為下方或右側方)暫時拉動即可。并不是手從身體的側方進一步向側方遠離的方向的動作,另外,也不需要被測量者以維持上述帶狀體的張力的方式,持續(xù)地使出臂力直到正式固定結束為止。因此,被測量者能夠容易地獨自裝戴該血壓測量用袖帶。例如,即使是手臂粗而難以使手向身體的側方伸出的肥胖者、身體僵硬的老年人或不太能使出臂力的病人,也能比較容易地裝戴。

      另外,在正式固定完成后的裝戴狀態(tài)下,該血壓測量用袖帶沿著被測量部位的周向朝一個方向卷繞被測量部位。也就是說,在沿著被測量部位的周向的整個區(qū)域中,內布是隱藏的,表面?zhèn)饶芸匆姷膬H是外布。一般地,為了壓迫被測量部位,內布的伸縮性大而外布的伸縮性比內布的伸縮性小(或無伸縮性)。在該情況下,為了測量血壓在使用泵將空氣壓送至上述流體袋時,在該血壓測量用袖帶中,表面?zhèn)饶芸匆姷牟?外布)不會無用地向外側(與被測量部位相反的一側)膨脹。因此,能夠抑制對上述流體袋的空氣的供給量,提高加壓的效率。

      另外,在該血壓測量用袖帶中,因為在表面?zhèn)饶芸匆姷牟?外布)不會無用地向外側膨脹,不會給被測量者帶來不安感。

      進而,在該血壓測量用袖帶中,因為在表面?zhèn)饶芸匆姷牟?外布)不會無用地向外側膨脹,所以,能夠實現在上述帶狀體內使上述流體袋在周向(長度方向)上的大部分的區(qū)域內延伸的配置。根據這樣的配置,不再受折回型的袖帶的情況下的空氣袋的周向延伸范圍的制約(后述),能夠擴大作為該袖帶的規(guī)格而設定的被測量部位的周向尺寸的范圍(指從最小周長開始到最大周長為止的范圍。以下同樣)。

      另外,已知壓迫被測量部位的動脈的壓迫力依賴于上述流體袋的周向的尺寸和與該周向交叉的寬度方向的尺寸。上述流體袋的周向尺寸、寬度方向尺寸大則圧迫力大。這里,使上述流體袋在周向上的大部分的區(qū)域延伸地配置,反倒能夠減小上述流體袋的寬度方向尺寸以獲得所需的圧迫力。若向這樣減小上述流體袋的寬度方向尺寸,與此同時減小上述帶狀體的寬度方向尺寸,則被測量者能夠更容易地裝戴該血壓測量用袖帶。另外,若減小上述流體袋和上述帶狀體的寬度方向尺寸,則能夠減少材料費。因此,能夠以低成本制造該血壓測量用袖帶。

      在被測量者從左臂取下上述袖帶時,首先,用右手將在上述內布的上述外周端側的區(qū)域設置的面粘扣從上述外布的相向的部分剝離(解除正式固定)。接著,例如,在上述帶狀體和左臂之間放入右手的手指,并施加超過由上述套筒構件的上述第二區(qū)域施加的摩擦力的力,以使上述帶狀體的筒徑擴大。于是,上述帶狀體的與上述外周端相連的區(qū)域一邊受到由上述第二區(qū)域施加的摩擦力,一邊穿過上述環(huán)被拉回。由此,上述帶狀體變成比左臂足夠粗的筒狀(解除暫時固定)。然后,從左臂取下上述袖帶。

      此外,在上述折回型的袖帶中,在頂端部附近的折回區(qū)域內,能夠從表面?zhèn)瓤匆姷氖莾炔?,所以若空氣袋在折回區(qū)域延伸,則為了測量血壓在使用泵向上述空氣袋壓送空氣時,在表面?zhèn)饶芸匆姷牟?內布)無用地向外側(與被測量部位相反的一側)膨脹。因此,向上述空氣袋供給的空氣的供給量增加,加壓的效率降低。另外,會給被測量者帶來該膨脹是否異常的不安感。因此,作為實際問題,在上述折回型的袖帶上,上述空氣袋不能在周向以超過折回用金屬配件的方式延伸。因該空氣袋的在周向延伸范圍的制約的原因,作為該袖帶的規(guī)格而設定的被測量部位的周向尺寸的范圍變窄。詳細地說,因為空氣袋不能在折回區(qū)域延伸,所以最小周長不能低于上述空氣袋的周向尺寸。另外,因為將上述空氣袋的周向尺寸抑制得比上述帶狀體的周向尺寸小,所以最大周長被限制成比較小的尺寸(一般而言,上述空氣袋的周向尺寸需要在適用于該袖帶的最大周長的約2/3以上。)。另外,為了獲得所需的壓迫力,不能減小上述空氣袋的寬度方向尺寸,與此同時也不能減小上述帶狀體的寬度方向尺寸。

      另外,作為面向醫(yī)療機構的袖帶,沒有上述的環(huán)或暫時固定結構的袖帶是很普及的,所述袖帶是沿著被測量部位的周向朝一個方向卷繞型的袖帶。但是,因為假定這樣的面向醫(yī)療機構的袖帶是由醫(yī)療從業(yè)者(醫(yī)生或護士等)使用雙手裝戴在患者(被測量者)的被測量部位,所以被測量者親自裝戴所述面向醫(yī)療機構的袖帶很困難。

      在一實施方式的血壓測量用袖帶中,其特征在于,

      具有限制構件,該限制構件將上述套筒構件以上述第二邊為軸的周向上的轉動范圍限制在,從上述套筒構件的外周面中的上述第一區(qū)域與上述第一邊相向的第一角度位置到上述第二區(qū)域與上述第一邊相向的第二角度位置為止的范圍。

      在該一實施方式的血壓測量用袖帶中,限制構件將上述套筒構件以上述第二邊為軸的周向上的轉動范圍限制在,從上述套筒構件的外周面中的上述第一區(qū)域與上述第一邊相向的第一角度位置到上述第二區(qū)域與上述第一邊相向的第二角度位置為止的范圍。因此,根據上述的暫時固定的動作,在上述帶狀體的與上述外周端相連的區(qū)域穿過上述環(huán)被拉出時,即使上述套筒構件跟著上述帶狀體以上述第二邊為軸在周向上轉動,也在上述第一角度位置停住。因此,上述第一區(qū)域處于與上述帶狀體的外布可靠地接觸的狀態(tài),使上述帶狀體的外布可靠地滑動。因此,被測量者能夠容易拉出上述帶狀體的與上述外周端相連的區(qū)域。另外,在上述的暫時固定的動作之后,在被測量者放松用右手拉動的力,上述帶狀體的與上述外周端相連的區(qū)域要穿過上述環(huán)返回時,即使上述套筒構件跟著上述帶狀體向與拉出時相反的方向以上述第二邊為軸在周向上轉動,也在上述第二角度位置停住。因此,上述第二區(qū)域處于與上述帶狀體的外布可靠接觸的狀態(tài),可靠地對上述帶狀體的外布施加摩擦力。因此,能夠可靠地抑制上述帶狀體以超過上述設定松弛量方式松弛。

      在一實施方式的血壓測量用袖帶中,

      其特征在于,

      上述限制構件包括作為第一限制構件的上述套筒構件的外周面,

      上述套筒構件的與上述第二邊垂直的剖面的半徑,在該套筒構件的周向上隨著遠離上述第一區(qū)域和上述第二區(qū)域之間的邊界而逐漸變大,當在上述帶狀體的與上述外周端相連的區(qū)域穿過上述環(huán)的狀態(tài)下,上述套筒構件以上述第二邊為軸在周向上轉動時,上述套筒構件的外周面與穿過上述環(huán)的上述帶狀體的外布抵接并卡止。

      在該一實施方式的血壓測量用袖帶中,當在上述帶狀體的與上述外周端相連的區(qū)域穿過上述環(huán)的狀態(tài)下,上述套筒構件以上述第二邊為軸在周向上轉動時,上述套筒構件的外周面與穿過上述環(huán)的上述帶狀體的外布抵接并卡止。由此,如已述那樣,上述套筒構件以上述第二邊為軸的周向上的轉動范圍限制在,從上述套筒構件的外周面中的上述第一區(qū)域與上述第一邊相向的第一角度位置到上述第二區(qū)域與上述第一邊相向的第二角度位置為止的范圍。因此,在上述的暫時固定的動作時,被測量者能夠容易拉出上述帶狀體的與上述外周端相連的區(qū)域。另外,在上述的暫時固定的動作后,上述第二區(qū)域處于與上述帶狀體的外布可靠接觸的狀態(tài),可靠地對上述帶狀體的外布施加摩擦力。因此,能夠可靠地抑制上述帶狀體以超過上述設定松弛量的方式來松弛。

      在一實施方式的血壓測量用袖帶中,

      其特征在于,

      上述限制構件包括作為第二限制構件的銷,該銷從上述套筒構件的長度方向的端面突出,且在上述套筒構件的中心的周圍配置在與上述第一區(qū)域對應的預先設定的部位上,

      當上述套筒構件以上述第二邊為軸在周向上轉動時,上述銷與上述環(huán)的上述連接部抵接并卡止,由此,將上述第一角度位置限制在如下的角度位置,即,與由作為上述第一限制構件的上述套筒構件的外周面確定的角度位置相比,更接近上述套筒構件的外周面中的上述第一區(qū)域和上述第二區(qū)域之間的邊界與上述第一邊相向的中立位置。

      在上述套筒構件的外周面中尤其是上述第一區(qū)域,在與上述第二邊垂直的剖面的半徑,在該套筒構件的周向上隨著遠離上述第一區(qū)域和上述第二區(qū)域之間的邊界而逐漸變大的情況下,通過上述的暫時固定的動作,在隨著拉出上述帶狀體的與上述外周端相連的區(qū)域,上述套筒構件以上述第二邊為軸在周向上轉動時,上述帶狀體夾在上述套筒構件的外周面和上述環(huán)安裝構件的外周面之間的間隙,可能受到無法忽視的摩擦力。在此,在該一實施方式的血壓測量用袖帶中,上述限制構件包括作為第二限制構件的銷,該銷從上述套筒構件的長度方向的端面突出,且在上述套筒構件的中心的周圍配置在與上述第一區(qū)域對應的預先設定的部位上。并且,當上述套筒構件以上述第二邊為軸在周向上轉動時,上述銷與上述環(huán)的上述連接部抵接并卡止,由此,將上述第一角度位置限制在如下的角度位置,即,與由作為上述第一限制構件的上述套筒構件的外周面確定的角度位置相比,更接近中立位置(即,上述套筒構件的外周面中的上述第一區(qū)域和上述第二區(qū)域之間的邊界與上述第一邊相向的位置)。因此,能夠確保上述套筒構件的外周面和上述環(huán)安裝構件的外周面之間的間隙,能夠避免上述帶狀體夾在上述套筒構件的外周面和上述環(huán)安裝構件的外周面之間的間隙的狀況。其結果,被測量者能夠容易穿過上述環(huán)拉出上述帶狀體的與外周端相連的區(qū)域。

      另外,在該一實施方式的血壓測量用袖帶中,上述第一角度位置為更接近上述中立位置的角度位置,因此,能夠減少上述的設定松弛量(即,在暫時固定的動作后,伴隨上述套筒構件以第二邊為軸從上述第一角度位置轉動到上述第二角度位置引起的上述帶狀體的松弛)。因此,在上述的暫時固定的動作后到正式固定為止的期間,能夠進一步抑制上述帶狀體松弛。

      在一實施方式的血壓測量用袖帶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套筒構件的外周面中的上述第二區(qū)域形成有用于卡住上述外布來施加摩擦力的突起。

      在該一實施方式的血壓測量用袖帶中,在上述的暫時固定的動作后,在上述套筒構件跟著上述帶狀體向與拉出時相反的方向以上述第二邊為軸轉動到上述第二角度位置時,在上述第二區(qū)域形成的突起卡住上述帶狀體的外布來施加大的摩擦力。因此,能夠可靠地抑制上述帶狀體以超過上述設定松弛量的方式來松弛。

      在一實施方式的血壓測量用袖帶中,其特征在于,

      在沿著上述套筒構件的長度方向觀察時,上述第二區(qū)域的上述突起的頂端在該套筒構件的周向上向遠離上述第一區(qū)域和上述第二區(qū)域之間的邊界的方向傾斜突出。

      在該一實施方式的血壓測量用袖帶中,在沿著上述套筒構件的長度方向觀察時,上述第二區(qū)域的上述突起的頂端在該套筒構件的向上向遠離上述第一區(qū)域和上述第二區(qū)域之間的邊界的方向傾斜突出。因此,在上述的暫時固定的動作后,在上述套筒構件跟著上述帶狀體向與拉出時相反的方向以上述第二邊轉動到上述第二角度位置時,上述突起的頂端可靠地卡住上述帶狀體的外布來施加大的摩擦力。因此,能夠可靠地抑制上述帶狀體以超過上述設定松弛量的方式來松弛。

      在一實施方式的血壓測量用袖帶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區(qū)域的上述突起設置有多個,并沿著該套筒構件的周向排列配置。

      在該一實施方式的血壓測量用袖帶中,上述第二區(qū)域的上述突起設置有多個,并沿著該套筒構件的周向排列配置。因此,在上述的暫時固定的動作后,上述套筒構件跟著上述帶狀體向與拉出時相反的方向以上述第二邊為軸轉動時,多個突起中的某個卡住上述帶狀體的外布來施加摩擦力。因此,能夠可靠地抑制上述帶狀體以超過上述設定松弛量的方式來松弛。

      在一實施方式的血壓測量用袖帶中,其特征在于,

      以上述第一邊為軸在周向上設置有沿著長度方向延伸的擴徑部,上述環(huán)安裝構件卷繞該擴徑部。

      在該一實施方式的血壓測量用袖帶中,以上述第一邊為軸在周向上設置有沿著長度方向延伸的擴徑部,上述環(huán)安裝構件卷繞該擴徑部。因此,容易根據上述擴徑部的徑向的厚度,設定上述套筒構件的外周面和上述環(huán)安裝構件的外周面之間的間隙的尺寸(最近接距離)。由此,為了構成上述環(huán)自身,容易使用與如在以往的折回型的袖帶使用那樣的折回配件同樣的環(huán)。在這樣的情況下,與使用塑料材料的情況相比,容易提高上述環(huán)的機械強度。

      此外,上述間隙的尺寸設定為比上述帶狀體的厚度大一些。其理由在于,第一,在上述套筒構件處于上述中立位置的附近時,順利地穿過該間隙引出上述帶狀體的與上述外周端相連的區(qū)域;第二,在上述的暫時固定的動作后,在上述帶狀體的與上述外周端相連的區(qū)域要穿過上述環(huán)而返回時,上述套筒構件的上述第二區(qū)域與上述帶狀體的外布接觸來施加摩擦力。上述帶狀體的“厚度”是指除了面粘扣等的上述帶狀體本身的厚度。另外,在根據上述帶狀體的區(qū)域不同而厚度不同的情況下是指最大的厚度。

      另外,在該一實施方式的血壓測量用袖帶中,與未設置上述擴徑部的情況相比,上述環(huán)安裝構件的外周面的曲率變小。其結果,在上述帶狀體的與上述外周端相連的區(qū)域穿過的方向上,上述套筒構件的外周面和上述環(huán)安裝構件的外周面之間的距離的變化變少。因此,上在述的暫時固定的動作后,在上述套筒構件跟著上述帶狀體向與拉出時相反的方向以上述第二邊為軸轉動到上述第二角度位置時,在上述帶狀體的與上述外周端相連的區(qū)域穿過的方向上,上述套筒構件的外周面中的上述第二區(qū)域能夠與上述帶狀體的外布接觸的范圍擴大,能夠可靠地對上述帶狀體的外布施加摩擦力。因此,能夠可靠地抑制上述帶狀體超過上述設定松弛量來松弛。

      在一實施方式的血壓測量用袖帶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擴徑部由彈性材料構成。

      在該一實施方式的血壓測量用袖帶中,上述擴徑部由彈性材料構成。因此,在上述的暫時固定的動作后,上述套筒構件跟著上述帶狀體向與拉出時相反的方向以上述第二邊為軸轉動到上述第二角度位置,上述套筒構件的外周面中的上述第二區(qū)域處于與上述帶狀體的外布接觸的狀態(tài)時,上述擴徑部從上述第二區(qū)域經由上述帶狀體和上述環(huán)安裝構件受到按壓力,以上述擴徑部的外周面的曲率變小的方式進行彈性變形。由此,在上述帶狀體的與上述外周端相連的區(qū)域穿過的方向上,上述套筒構件的外周面中的上述第二區(qū)域能夠上述帶狀體的外布接觸的范圍進一步擴大,能更可靠地對上述帶狀體的外布施加摩擦力。因此,能夠更可靠地抑制上述帶狀體以超過上述設定松弛量的方式來松弛。

      在一實施方式的血壓測量用袖帶中,其特征在于,

      在以上述第二邊為軸的周向的上述套筒構件的外周面中的與上述第一邊相向的一側且在長度方向上的特定的部位,設置有允許上述流體袋內的流體在上述周向上的流通的凹部。

      在該一實施方式的血壓測量用袖帶中,在上述第一邊的周圍的上述擴徑部的外周面或上述第二邊的周圍的上述套筒構件的外周面中的與上述第一邊相向的一側,且在長度方向上的特定的部位,設置有允許上述流體袋內的流體在上述周向上流通的凹部。因此,在采用如已述那樣的在上述帶狀體內使上述流體袋在周向(長度方向)上的大部分的區(qū)域延伸的配置的情況下,依靠上述凹部,允許上述流體袋內的流體在上述周向上流通。因此,在上述流體袋的周向上的整個區(qū)域順利地進行流體的供給、排氣。其結果,使用該血壓測量用袖帶順利地測量血壓。

      另外,在上述第一邊的周圍設置有上述擴徑部的情況下,優(yōu)選在上述擴徑部的長度方向上的特定的部位,以允許上述流體袋內的流體在上述周向上流通的方式,設置有沿著上述擴徑部的外周的環(huán)狀的凹部。在該情況下,優(yōu)選在上述環(huán)安裝構件中的與上述擴徑部的凹部對應的區(qū)域設置有切口。由此,在上述流體袋的周向的整個區(qū)域順利地進行流體的供給、排氣。其結果,其結果,使用該血壓測量用袖帶順利地測量血壓。

      在一實施方式的血壓測量用袖帶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帶狀體的厚度實質上均勻。

      在本說明書中,如上所述,上述帶狀體的“厚度”是指除了面粘扣等的上述帶狀體本身的厚度。

      在該一實施方式的血壓測量用袖帶中,上述帶狀體的厚度實質上均勻,因此在上述的暫時固定時,被測量者能夠容易將上述帶狀體的與上述外周端相連的區(qū)域穿過上述套筒構件的外周面和上述環(huán)安裝構件的外周面之間的間隙拉出。

      此外,優(yōu)選上述帶狀體(上述內布)的設置有上述面粘扣的區(qū)域(作為袖帶整體,比上述帶狀體本身厚了上述面粘扣的厚度的區(qū)域)在產品出廠時處于穿過了上述環(huán)的狀態(tài)。

      另一方面,在該一實施方式的血壓測量用袖帶中,在向上述的左臂的暫時固定的動作后,在被測量者放松用右手拉動的力時,與上述帶狀體中的哪個部分位于上述環(huán)處無關,換言之,與上述被測量部位的周向的尺寸無關,上述環(huán)的暫時固定結構抑制上述帶狀體的與上述外周端相連的區(qū)域穿過上述環(huán)被拉回。

      在一實施方式的血壓測量用袖帶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帶狀體的上述外布具有立毛,該立毛相對于與上述外周端相連的區(qū)域穿過上述環(huán)而被拉出的方向成為順毛。

      在該一實施方式的血壓測量用袖帶中,上述帶狀體的上述外布具有立毛,該立毛相對于與上述外周端相連的區(qū)域穿過上述環(huán)而被拉出的方向成為順毛。因此,在向上述的左臂的暫時固定的動作時,上述帶狀體的外布的與上述外周端相連的區(qū)域在上述第二邊的周圍的上述套筒構件的上述第一區(qū)域上順利地滑動。因此,上述帶狀體的與上述外周端相連的區(qū)容易穿過上述環(huán)被拉出。另一方面,在上述的暫時固定的動作后,在被測量者放松拉動上述帶狀體的力,上述帶狀體的與上述外周端的區(qū)域要穿過上述環(huán)返回時,上述外布的上述立毛成為倒毛。因此,上述套筒構件的上述第二區(qū)域對上述帶狀體的外布施加更大的摩擦力。其結果,能夠更可靠地抑制上述帶狀體松弛。

      在一實施方式的血壓測量用袖帶中,上述帶狀體的上述外周端側的設置有上述面粘扣的區(qū)域處于穿過上述環(huán)的狀態(tài),由此上述帶狀體實質上為環(huán)狀。

      在此,“實質上為環(huán)狀”意思是上述帶狀體具有呈環(huán)狀的部分。例如,超過上述環(huán)的上述帶狀體的外周端從該環(huán)脫離。另外,“環(huán)狀”未必是立體的環(huán),也可以是扁平的環(huán),折疊的環(huán)。

      在該一實施方式的血壓測量用袖帶中,上述帶狀體的上述外周端側的設置有上述面粘扣的區(qū)域(作為袖帶整體,比上述帶狀體本身厚了上述面粘扣的厚度的區(qū)域)處于穿過了上述環(huán)的狀態(tài),由此,上述帶狀體上實質上為環(huán)狀。因此,用戶在使用該袖帶時無需使從上述帶狀體的外周端到設置有上述面粘扣的區(qū)域為止的部分穿過上述環(huán),不費工夫。另外,相反,上述面粘扣成為止動件,上述帶狀體的外周端難以從上述環(huán)脫落。

      本發(fā)明的血壓測量用袖帶裝戴方法,以沿著被測量部位的周向朝一個方向卷繞被測量部位的方式,裝戴上述任一個血壓測量用袖帶,其特征在于,具有配置步驟、暫時固定步驟、正式固定步驟,

      在上述配置步驟中,在使上述帶狀體的外布處于外側,并使上述帶狀體的上述外周端側的設置有上述面粘扣的區(qū)域穿過上述環(huán)的狀態(tài)下,使上述帶狀體成為比上述被測量部位粗的筒狀,并且,在上述被測量部位屬于被測量者的左半身時,從對上述被測量者來說上述筒狀的袖帶看起來呈左旋的螺旋狀的一側,使上述被測量部位穿過上述筒狀的帶狀體的內部,并調整上述環(huán)以使上述環(huán)位于上述被測量部位的下方或右側方,另一方面,在上述被測量部位屬于被測量者的右半身時,從對上述被測量者來說上述筒狀的袖帶看起來呈右旋的螺旋狀的一側,使上述被測量部位穿過上述筒狀的帶狀體的內部,并調整上述環(huán)以使上述環(huán)位于上述被測量部位的下方或左側方,

      在上述暫時固定步驟中,使用屬于與上述被測量部位所屬的半身相反一側的半身的手,將上述帶狀體的外周端相對于上述帶狀體構成的筒向徑向外方拉動,實質上消除上述帶狀體的內布和上述被測量部位之間的間隙,并且在該暫時固定步驟中,上述環(huán)允許使用上述手的臂力將上述帶狀體的與上述外周端相連的區(qū)域穿過上述環(huán)向上述徑向外方拉出,另一方面,上述環(huán)的暫時固定結構抑制因上述被測量部位的彈力而導致利用上述臂力拉出的上述帶狀體的與上述外周端相連的區(qū)域穿過上述環(huán)而被拉回,

      在上述正式固定步驟中,使用上述手,使上述帶狀體的與上述外周端相連的區(qū)域,沿著上述被測量部位的周向,為與上述帶狀體的不超過上述環(huán)的部分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將在上述內布的上述外周端側的區(qū)域設置的面粘扣固定在上述外布的與上述面粘扣相向的部分上。

      根據本發(fā)明的血壓測量用袖帶裝戴方法,與已述的折回型的袖帶的情況不同,裝戴途中不會被強迫進行不自然的動作。特別是,在上述的暫時固定步驟中,被測量者使用上述手將上述帶狀體的上述外周端向上述徑向外方(遠離上述被測量部位的方向)拉動即可。該暫時固定的動作并不是手從身體的側方進一步向側方遠離的方向的動作,另外,也不需要被測量者以維持上述帶狀體的張力的方式,持續(xù)地使出臂力直到正式固定結束為止。因此,根據該血壓測量用袖帶裝戴方法,被測量者能夠獨自容易地裝戴該血壓測量用袖帶。例如,即使是手臂粗而難以使手向身體的側方伸出的肥胖者、身體僵硬的老年人或不太能使出臂力的病人,也能比較容易地裝戴。

      發(fā)明效果

      從以上可知,被測量者能夠容易獨自裝戴本發(fā)明的血壓測量用袖帶。

      附圖說明

      圖1是示出在展開狀態(tài)下從外布側觀察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血壓測量用袖帶時的俯視圖。

      圖2是示出在展開狀態(tài)下從內布側觀察上述袖帶時的俯視圖。

      圖3的(A)是示出大致從與圖2中的環(huán)相同的一側觀察上述袖帶的具有暫時固定結構的環(huán)時的圖。圖3的(B)是示出從右側觀察圖3的(A)所示的環(huán)時的圖。圖3的(C)是示出圖3的(A)的C-C線向視剖面的圖。

      圖4的(A)是示出上述環(huán)自身的方式的圖。圖4的(B)是示出在上述環(huán)設置有擴徑部的方式的圖。

      圖5的(B)是單獨示出在圖3(A)中所示的套筒構件的圖。圖5的(A)是示出從上方觀察圖5的(B)所示的套筒構件時的圖。圖5的(C)是示出從下方觀察圖5中的(B)所示的套筒構件時的圖。圖5的(D)是示出從右側觀察圖5的(B)所示的套筒構件時的圖。

      圖6是示出構成上述袖帶的帶狀體的剖面結構的圖。

      圖7是示出在作為被測量部位的左臂上裝戴上述袖帶的裝戴方法的流程的圖。

      圖8是示出實施上述裝戴方法中的配置步驟的方式的圖。

      圖9是示出實施上述裝戴方法中的暫時固定步驟的方式的圖。

      圖10是示出實施上述裝戴方法中的正式固定步驟的方式的圖。

      圖11是放大示出為了暫時固定而被測量者將帶狀體向下方拉動時的、上述環(huán)的附近的剖視圖。

      圖12是放大示出在暫時固定的動作之后被測量者放松拉動帶狀體的力時的、上述環(huán)的附近的剖視圖。

      圖13的(A)是示出在從大致與圖2中的環(huán)相同的一側觀察上述袖帶的具有變形例的暫時固定結構的環(huán)時的圖。圖13的(B)是示出從右側觀察圖13的(A)所示的環(huán)的圖。圖13的(C)是示出圖13的(A)的C-C線向視剖面的圖。

      圖14的(B)是單獨示出圖13的(A)所示的套筒構件的圖。圖14的(A)是表示從上方觀察圖14的(B)所示的套筒構件的圖。圖14的(C)是從下方觀察圖14的(B)所示的套筒構件時的圖。圖14的(D)是從右側觀察圖14的(B)所示套筒構件時的圖。

      圖15的(A)是示出在上述袖帶具有圖13的環(huán)的情況下,從側方觀察為了暫時固定而被測量者將帶狀體向下方拉動時的、該環(huán)的附近的圖。圖15的(B)是與圖15的(A)對應的剖視圖。

      圖16的(A)是示出在上述袖帶具有圖13的環(huán)的情況下,從側方觀察在暫時固定的動作之后被測量者放松拉動帶狀體的力時的、該環(huán)的附近時的圖。圖16的(B)是與圖16的(A)對應的剖視圖。

      圖17的(A1)、(A2)~圖17的(D)是說明上述袖帶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圖。

      圖18的(A)~圖18的(D)是說明一般的帶狀體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圖。

      圖19的(A)~圖19的(B)是說明裝戴以往的袖帶的方法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圖1、圖2示出在展開狀態(tài)下分別從外布4側、內布5側觀察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血壓測量用袖帶(整體用附圖標記1表示。)的情況。假定該袖帶1沿著被測量部位(例如左臂)的周向朝一個方向卷繞被測量部位。

      該袖帶1具有帶狀體11,該帶狀體11實質上為圓弧狀且細長地延伸。該帶狀體11延伸的方向X在裝戴在被測量部位的狀態(tài)下,實質上與被測量部位的周向一致(因此,適當地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X表示被測量部位的周向。)。

      該帶狀體11具有內布5(如圖2所示。),其應與被測量部位接觸;以及外布4(如圖1所示。),其與該內布5相向。將這樣的內布5與外布4彼此的邊緣沿著環(huán)狀的線11m熔接而形成為袋狀(對熔接的區(qū)域標注斜線)。在該例中,如圖6所示,內布5包括聚酯布51和聚氨酯膜52,該聚酯布51被編織成具有較大伸縮性以壓迫被測量部位,該聚氨酯膜52粘接在該聚酯布51的背面?zhèn)?。外?包括:尼龍布41,用尼龍線編制而成;防水層(tarpaulin layer)(在線之間的間隙包含粘接用的聚氯乙烯(PVC))43,粘接在該尼龍布41的背面?zhèn)?,比尼龍?1粗且被編織成實質上沒有伸縮性;聚氨酯膜42,粘接在該防水層43的背面?zhèn)?。尼龍?1具有:針織面料41b;立毛41a,設置在該針織面料41b的表面?zhèn)?。立?1a以與后述的面粘扣(鉤)3卡合的方式形成為圈狀。該立毛41a從如下所述的外周端11f觀察成為順毛(與圈的根部41c相比,圈的頂部41d倒向離開外周端11f的方向。)。

      如圖1、圖2所示,帶狀體11在沿著被測量部位的周向朝向一個方向(在沿著被測量部位的長度方向觀察時的剖面中呈螺旋狀)卷繞被測量部位時,具有成為內周的一側的內周端11e和成為外周的一側的外周端11f。在該帶狀體11的靠近外周端11f的部位,將內布5與外布4沿著分隔線11n熔接,所述分隔線11n以橫跨寬度方向Y的方式延伸,所述寬度方向Y垂直于延伸方向X。由此,在內布5與外布4之間通過分隔線11n與該分隔線11n的右側(圖1、圖2中)的環(huán)狀的線11m劃分出作為流體袋的空氣袋12。其結果是,帶狀體11的厚度實質上均勻。

      在內布5的外周端11f側的區(qū)域5f設置有面粘扣3。該面粘扣3具有未圖示的鉤狀的立毛,能夠裝卸地固定于外布4(的立毛41a)。

      在外布4的內周端11e側的區(qū)域4e經由環(huán)安裝構件7安裝有具有暫時固定結構60的環(huán)6。在該例中,環(huán)6沿著帶狀體11的寬度方向Y安裝,但是也可以相對于寬度方向Y稍微傾斜安裝。

      圖3的(A)示出從大致與圖2中的環(huán)相同的一側觀察具有該暫時固定結構60的環(huán)6的情況。圖3的(B)示出從右側觀察圖3的(A)所示的環(huán)6的情況。圖3的(C)示出圖3的(A)中的C-C線向視剖面。具有該暫時固定結構60的環(huán)6構成為,在與如在以往的折回型的袖帶100中使用那樣的折回配件同樣的橢圓形狀的環(huán)6上安裝擴徑部65和套筒構件2。

      如圖4的(A)所示,環(huán)6本身由一體形成的金屬材料構成,包括:圓棒狀的第一邊61,沿著帶狀體11的寬度方向Y延伸;圓棒狀的第二邊62,沿著該第一邊61延伸;一對圓弧狀的連接部63、64,將第一、第二邊61、62的端部彼此連接。在該例中,第一、第二邊61、62的直徑分別設定為4mm,連接部63、64的圓弧的外徑分別設定為7.5mm。環(huán)6的全長設定為159mm。這樣,作為環(huán)6使用與已經存在的折回配件同樣的環(huán),因此,與使用塑料材料的情況相比,容易提高環(huán)6的機械強度。

      如圖4的(B)所示,在環(huán)6的第一邊61的周圍設置有沿著長度方向延伸的擴徑部65。該擴徑部65由作為彈性材料的彈性體構成,與第一邊61一體設置。在該例中,擴徑部65的長度設定為144mm,擴徑部65的外徑設定為8mm。如圖1中所示,在袖帶1的完成狀態(tài)下,環(huán)安裝構件7卷繞該擴徑部65。

      圖5的(B)單獨示圖3的(A)所示的套筒構件2,另外,圖5的(A)、圖5的(C)、圖5的(D)分別示出從上方、下方、右側觀察圖5的(B)所示的套筒構件2的情況。如圖5的(C)所示,套筒構件2的長度方向的長度設定為145mm,寬度設定為15mm。

      如圖5的(B)、圖5的(D)所示,該套筒構件2由塑料材料(例如ABS樹脂(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copolymer)構成,通過分割面2C分割為上部2A和下部2B(此外,“上部”、“下部”的名稱是為了便于說明而使用的。)。

      如圖5的(D)所示,該套筒構件2具有大致橢圓形狀的剖面。下部2B的輪廓沿著長軸的長度為15mm且短軸的長度為12mm的橢圓Is。上部2A的輪廓沿著比橢圓Is更扁平的橢圓,更詳細地說沿著長軸的長度為15mm且短軸的長度比橢圓Is的短軸的長度在一側短1.6mm的橢圓。在套筒構件2中的相當于橢圓Is的中心的部位,形成有用于使第二邊62嵌合的孔29???9的內徑尺寸與環(huán)6的第二邊62的外徑尺寸大致相同,設定為約4mm(更準確地說,為了使套筒構件2轉動,孔29的內徑尺寸設定為比環(huán)6的第二邊62的外徑尺寸大一些)。

      如圖5的(A)、圖5的(D)所示,在套筒構件2的外周面2S中的能夠與第一邊61相向的范圍(上部2A),從拉出后述的帶狀體11的與外周端11f相連的區(qū)域的上游側向下游側,依次設置有允許外布4滑動的第一區(qū)域21和對外布4施加摩擦力的第二區(qū)域22。第一區(qū)域21平滑地形成。另一方面,在第二區(qū)域22形成有用于卡住外布4來施加摩擦力的2個突起25A、25B(適當用附圖標記25總稱。)。這些突起25A、25B分別沿著套筒構件2的長度方向延伸,沿著套筒構件2的周向配置。在該例中,突起25A、25B的周向的間隔(套筒構件2的中心的視角)設定為約30°。在如圖5的(D)所示那樣沿著套筒構件2的長度方向觀察時,突起25A、25B的頂端在該套筒構件2的周向上向遠離第一區(qū)域21和第二區(qū)域22之間的邊界20的方向傾斜突出。

      如圖5的(A)、圖5的(B)所示,在套筒構件2的上部2A中的在長度方向上的特定的部位(在該例中為左右2個部位),分別設置有凹部27、28。這些凹部27、28在使用該袖帶1測量血壓時,允許空氣袋12內的流體在周向X上流通。

      如圖3的(A)所示,為了在環(huán)6上設置暫時固定結構60,在環(huán)6的第一邊61的周圍設置有擴徑部65。另一方面,以環(huán)6的第二邊62為軸在周向上能夠轉動地安裝有套筒構件2。具體地說,分別制作套筒構件2的上部2A和下部2B。然后,以套筒構件2的上部2A與環(huán)6的第一邊61相向,孔29包圍環(huán)6的第二邊62的方式,通過粘接劑將上部2A和下部2B在分割面2C彼此粘接。此外,也可以在上部2A和下部2B中的一個上設置鉤,在另一個上設置與該鉤卡合的孔,在組合上部2A和下部2B時,上述鉤嵌入上述孔并卡合,由此,上部2A和下部2B處于彼此不會分離的安裝狀態(tài)。

      在此,如圖3的(C)所示,在套筒構件2的外周面2S(在此是指與環(huán)6的第一邊61相向的上部2A的外周面。),剖面的半徑R在該套筒構件2的周向隨著遠離第一區(qū)域21和第二區(qū)域22之間的邊界20而逐漸變大。其結果,當套筒構件2以第二邊62為軸在周向上轉動時,套筒構件2的外周面2S作為第一限制構件發(fā)揮作用,與第一邊61的擴徑部65(在該袖帶1的完成狀態(tài)下,為環(huán)安裝構件7的外周面或穿過環(huán)6的帶狀體11的外布4)抵接并卡止。也就是說,限制套筒構件2以第二邊62為軸的周向上的轉動范圍。其結果,套筒構件2處于能夠以第二邊62為軸在周向上轉動地嵌合的狀態(tài)。由此,構成環(huán)6的暫時固定結構60。

      該暫時固定結構60在后述的暫時固定時,對帶狀體11中的穿過環(huán)6(更準確地說是指環(huán)安裝構件7的外周面和套筒構件2的外周面2S之間的間隙69。)的部分施加摩擦力,以抑制帶狀體11的與外周端11f相連的區(qū)域因被測量部位的彈力而導致穿過環(huán)6被拉回。

      從圖1以及后述的例如圖11可知,環(huán)安裝構件7包括:筒狀部分7a,包圍環(huán)6的第一邊61的擴徑部65;平坦部分7b,用于使該筒狀部分7a與外布4連接。在該例中,筒狀部分7a由與內布5相同的布材(在表面?zhèn)染哂芯埘ゲ?1、在背面?zhèn)染哂芯郯滨ツ?2。)構成。平坦部分7b由與外布4相同的布材(在表面?zhèn)染哂心猃埐?1、在中間具有防水層43、在背面?zhèn)染哂芯郯滨ツ?2。)構成。

      在該例中,如圖11所示,環(huán)安裝構件7如下形成,即,使筒狀部分7a以包圍環(huán)6的第一邊61的擴徑部65的方式折回,利用筒狀部分7a的頂端7e、7e夾持平坦部分7b,沿著2條線7s、7t縫制。平坦部分7b如圖1中所示那樣熔接固定在外布4的內周端11e側的區(qū)域4e(對熔接的區(qū)域7m標注斜線表示)。

      作為通過該環(huán)安裝構件7來安裝環(huán)6的結果,環(huán)6能夠以第一邊61為軸在周向上轉動。因此,例如,在后述的裝戴時,能夠使環(huán)6相對于包圍被測量部位的帶狀體11獲取恰當的角度(姿勢)。

      另外,在帶狀體11的外布4設置有用于相對于空氣袋12供排氣的管接頭8。管接頭8熔接安裝在外布4的大致中央部(對熔接的區(qū)域8m標注斜線來表示)。在該管接頭8上連接有圖8中所示的空氣管88。

      在制造上述袖帶1的工廠的產品出廠時,帶狀體11的外周端11f側的設置有面粘扣3的區(qū)域(作為袖帶整體,比帶狀體11本身厚了面粘扣3的厚度的區(qū)域)處于穿過環(huán)6的狀態(tài),由此,帶狀體11實質上為環(huán)狀。這樣一來,用戶在使用該袖帶時,無需使從帶狀體11的外周端11f到設置有面粘扣3的區(qū)域為止的部分穿過環(huán)6,不費工夫。另外,相反,面粘扣3成為止動件,帶狀體11的外周端11f難以從環(huán)6脫落。

      圖7示出在作為被測量部位的左臂90上裝戴上述袖帶1的裝戴方法的流程。被測量者將該裝戴方法大致分為配置步驟S1、暫時固定步驟S2、正式固定步驟S3,并依次執(zhí)行上述步驟。

      (1)在配置步驟S1中,首先,如圖8所示,在被測量者使帶狀體11的外布4處于外側,使帶狀體11的外周端11f側的設置有面粘扣3的區(qū)域穿過環(huán)6的狀態(tài)下,使帶狀體11變成比左臂90足夠粗的筒狀(圖7的步驟S1-1)。

      此外,如利用圖3的(C)所說明那樣,套筒構件2的外周面2S作為第一限制構件發(fā)揮作用,限制套筒構件2以第二邊62為軸轉動的周向上的轉動范圍。由此,套筒構件2的上部2A總是處于與環(huán)6的第一邊61相向的一側。因此,被測量者在使帶狀體11變?yōu)橥矤顣r,無需在意套筒構件2以第二邊62為軸的角度位置。

      接著,如圖8所示,從對被測量者來說筒狀的帶狀體11看起來呈左旋的螺旋狀(從內周端11e向外周端11f逆時針旋轉)的一側,使左手91至左臂90穿過該筒狀的帶狀體11的內部(圖7的步驟S1-2)。

      接著,帶狀體11包圍左臂90的上臂部,并且,在該例中,將環(huán)6調整為位于左臂的上臂部的大致正下方(圖7的步驟S1-3)。此外,即使未精確地位于正下方也可以,只要環(huán)6位于左臂的上臂部的下方即可。實際上,將空氣管88的位置調整至上側。或者,也可以對袖帶1(帶狀體11)附上標記,例如將其調整至手臂的中心等。在正確的位置裝戴袖帶的情況下,在上述袖帶1的結構中,環(huán)6的位置處于從手臂的下方向右側方的范圍內。

      這樣一來,使左臂90位于筒狀的帶狀體11中。

      (2)在暫時固定步驟S2中,如圖9所示,被測量者用右手92將帶狀體11的外周端11f相對于帶狀體11構成的筒向徑向外方(遠離左臂90的方向,在該例中,根據環(huán)6相對于左臂90的位置為下方C1。)拉動,實質上消除帶狀體11的內布5和左臂之間的間隙(將該動作適當地稱為“暫時固定”。)。此外,圖9中的箭頭C2、C3分別表示帶狀體11、環(huán)安裝構件7因右手92的臂力而受到的張力。

      此時,環(huán)6容許使用右手92的臂力將帶狀體11的與外周端11f相連的區(qū)域11x穿過環(huán)6向徑向外方(在該例中為下方C1)拉出。具體地說,例如,在暫時固定開始時,假設如圖8中所示,套筒構件2的外周面2S中的第一區(qū)域21和第二區(qū)域22之間的邊界20位于與第一邊61相向的位置(將該位置適當稱為“中立位置”。)的附近。隨著將帶狀體11的與外周端11f相連的區(qū)域11x穿過環(huán)6從上游側向下游側拉出,如圖11所示,能夠以環(huán)6的第二邊62為軸在周向上轉動地嵌合的套筒構件2從該中立位置的附近以第二邊62為軸在周向上轉動,套筒構件2的外周面2S中的第一區(qū)域21來到與第一邊61相向的角度位置(將該位置稱為“第一角度位置”。)。此時,套筒構件2的第一區(qū)域21作為第一限制構件發(fā)揮作用,與穿過環(huán)6的帶狀體11的外布4抵接并卡止。因此,套筒構件2在第一角度位置停住。在該例中,第一角度位置為,第一區(qū)域21和第二區(qū)域22之間的邊界20相對于包含環(huán)6的第一邊61和第二邊62的平面PL在圖11中向右旋轉了角度θ1(該例中,θ1≈-45°)的角度位置。由此,第一區(qū)域21處于與帶狀體11的外布4接觸的狀態(tài),允許使帶狀體11的外布4滑動。此時,第一區(qū)域21對外布4施加的摩擦力f1充分小于拉出帶狀體11的臂力,不會成為問題。因此,被測量者能夠容易拉出帶狀體11的與外周端11f相連的區(qū)域11x。

      另外,在該袖帶1中,帶狀體11的厚度實質上均勻。因此,在向上述左臂90的暫時固定的動作時,帶狀體11的與外周端11f相連的區(qū)域11x順利地穿過套筒構件2的外周面2S和環(huán)安裝構件7的外周面之間的間隙69,更容易被拉出。

      另外,在該袖帶1中,帶狀體11的外布4具有立毛41a,相對于穿過環(huán)6將與外周端11f相連的區(qū)域11x拉出的方向,該立毛41a成為順毛。因此,在向上述的左臂90的暫時固定的動作時,帶狀體11的與外布4的外周端11f相連的區(qū)域11x順利地在以第二邊62為軸的套筒構件2的第一區(qū)域21上滑動。因此,帶狀體11的與外周端11f相連的區(qū)域11x更容易穿過環(huán)6被拉出。

      另外,在環(huán)安裝構件7的外周面中的與套筒構件2的外周面2S之間構成間隙69的部分(筒狀部分7a),相對于穿過環(huán)6將帶狀體11的與外周端11f相連的區(qū)域11x拉出的方向,立毛41a成為順毛。因此,在向上述的左臂90的暫時固定的動作時,即使帶狀體11的內布5與環(huán)安裝構件7的外周面接觸,帶狀體11的與外周端11f相連的區(qū)域11x也容易穿過環(huán)6被拉出。

      假設在上述的暫時固定的動作后,被測量者放松用右手拉動的力。于是,環(huán)6的暫時固定結構60抑制因因左臂90的彈力而導致利用右手92的臂力拉出的帶狀體11的與外周端11f相連的區(qū)域11x穿過環(huán)6被拉回。具體地說,當要利用左臂90的彈力使帶狀體11的與外周端11f相連的區(qū)域11x穿過環(huán)6返回時,如圖12所示,能夠以環(huán)6的第二邊62為軸在周向上轉動地嵌合的套筒構件2向與拉出時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跟著帶狀體11圍繞第二邊62轉動,套筒構件2的外周面2S中的第二區(qū)域22來到與第一邊61相向的角度位置(將該位置稱為“第二角度位置”。)。此時,套筒構件2的第二區(qū)域22的突起25作為第一限制構件發(fā)揮作用,與穿過環(huán)6的帶狀體11的外布4抵接并卡止。因此,套筒構件2在第二角度位置停住。在該例中,第二角度位置為如下的角度位置,即,第一區(qū)域21和第二區(qū)域22之間的邊界20從相當于包含環(huán)6的第一邊61和第二邊62的平面PL,在圖12中向左旋轉了約15°的角度位置。換言之,為如下的角度位置,即,第一區(qū)域21和第二區(qū)域22之間的邊界20從第一角度位置(圖11所示的θ1≈-45°)在圖12向左旋轉了角度θ2(該例中,θ2≈+60°)的角度位置。伴隨該套筒構件2的角度θ2的旋轉,帶狀體11稍微松弛。將該松弛的量稱為“設定松弛量”。在此,在該袖帶1中,在套筒構件2來到第二角度位置(圖12)時,在第二區(qū)域22形成的突起25(在該例中,突起25A)強力地與帶狀體11的外布4接觸,施加大的摩擦力f2。而且,在沿著套筒構件2的長度方向觀察時(即,從圖12的剖面觀察),第二區(qū)域22的突起25的頂端在該套筒構件2的周向上向遠離第一區(qū)域21和第二區(qū)域22之間的邊界20的方向傾斜突出。因此,突起25的頂端可靠地卡住帶狀體11的外布4,施加大的摩擦力f2。因此,即使被測量者放松右手92拉動的力,也能夠可靠地抑制帶狀體11以超過設定松弛量Δ方式松弛的情況。

      另外,套筒構件2的突起25A、25B在第二區(qū)域22內排列,并沿著套筒構件2的長度方向延伸。因此,在套筒構件2向與拉出時相反的方向,跟著帶狀體11以第二邊62為軸轉動時,在套筒構件2的第二區(qū)域22內排列多個形成的突起25A、25B中的某個卡住帶狀體11的外布4來施加摩擦力f2。因此,能夠可靠地抑制帶狀體11以超過設定松弛量Δ方式松弛。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在第一邊61周圍設置擴徑部65,由于環(huán)安裝構件7卷繞該擴徑部65,所以容易根據擴徑部65的徑向的厚度,設定套筒構件2的外周面2S和環(huán)安裝構件7的外周面之間的間隙69的尺寸(最近接距離)。上述間隙69的尺寸設定為比帶狀體11的厚度大一些。

      另外,與未設置擴徑部65的情況相比,環(huán)安裝構件7的外周面的曲率變小。其結果,在帶狀體11的與外周端11f相連的區(qū)域11x穿過的方向上,套筒構件2的外周面2S和環(huán)安裝構件7的外周面之間的距離的變化變少。因此,在帶狀體11的與外周端11f相連的區(qū)域11x穿過套筒構件2的外周面2S和環(huán)安裝構件7的外周面之間的間隙69的方向上,套筒構件2的外周面2S中的第二區(qū)域22能夠與帶狀體11的外布4接觸的范圍變寬,可靠地對帶狀體11的外布4施加摩擦力f2。因此,能夠可靠地抑制帶狀體11以超過設定松弛量Δ方式松弛。

      另外,擴徑部65由作為彈性材料的彈性體構成。因此,在上述的暫時固定的動作之后,在套筒構件2旋轉到第二角度位置(圖12)時,從第二區(qū)域22經由帶狀體11和環(huán)安裝構件7受到按壓力f3,以擴徑部65的外周面的曲率變小的方式彈性變形。由此,在帶狀體11的與外周端11f相連的區(qū)域11x穿過套筒構件2的外周面2S和環(huán)安裝構件7的外周面之間的間隙69的方向上,套筒構件2的外周面2S中的第二區(qū)域22能夠與帶狀體11的外布4接觸的范圍進一步變寬,更可靠地對帶狀體11的外布4施加摩擦力f2。因此,能夠更可靠地抑制帶狀體11以超過設定松弛量Δ的方式松弛。

      另外,在該袖帶1中,由于帶狀體11的厚度實質上均勻,所以在向上述的左臂90的暫時固定的動作之后,在被測量者放松用右手92拉動的力時,與帶狀體11中的哪個部分位于環(huán)6處無關,換言之,與左臂90的周向X的尺寸無關,環(huán)6的暫時固定結構60能夠可靠地抑制帶狀體11的與外周端11f相連的區(qū)域11x穿過環(huán)6而被拉回。

      另外,在該袖帶1中,在帶狀體11的與外周端11f相連的區(qū)域11x要穿過環(huán)6而返回時,外布4的立毛41a成為倒毛。因此,套筒構件2的第二區(qū)域22對帶狀體11的外布4施加更大的摩擦力。因此,能夠更可靠地抑制帶狀體11松弛。

      (3)在正式固定步驟S3中,如圖10所示,被測量者使右手92在與左臂90相比離軀干近的一側向上方D1移動,使帶狀體11的與外周端11f相連的區(qū)域11x沿著左臂的周向X,為與帶狀體11的不超過環(huán)6的部分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由此,在內布5的外周端11f側的區(qū)域5f設置的面粘扣3固定在外布4的與面粘扣3相向的部分4x(將該動作適當稱為“正式固定”。)。

      這樣一來,該袖帶1沿著周向朝一個方向裝戴于作為被測量部位的左臂90。即,在被測量者沿著左臂90的長度方向觀察時,呈左旋的螺旋狀裝戴袖帶1。

      這樣,與已述的折回型的袖帶100的情況不同,該血壓測量用袖帶1在裝戴途中,不會被強迫進行不自然的動作。特別是,在向上述的左臂暫時固定時,被測量者用右手92將帶狀體11的外周端11f向徑向外方(在上述的例子中為下方C1)拉動即可。該暫時固定的動作并不是手從身體的側方進一步向側方遠離的方向的動作,另外,也不需要被測量者以維持帶狀體11的張力的方式,持續(xù)地使出臂力直到正式固定結束為止。因此,被測量者能夠容易獨自裝戴該血壓測量用袖帶1。例如,即使是手臂粗而難以使手向身體的側方伸出的肥胖者、身體僵硬的老年人或不太能使出臂力的病人,也能比較容易地裝戴。

      在正式固定完成后的裝戴狀態(tài)下,使用泵通過如圖8中所示的空氣管88將空氣壓送至空氣袋12或從上述空氣袋12排出,例如通過示波法(袖帶本身作為壓力傳感器檢測脈搏波的變化)測量血壓。并且,也可以在袖帶1(帶狀體11)內置麥克風,根據柯氏法基于通過麥克風觀測到的脈搏音來測量血壓。

      另外,正式固定完成后的裝戴狀態(tài)下,該血壓測量用袖帶1沿著左臂90的周向X朝一個方向卷繞左臂90。即,在沿著左臂90的周向X的整個區(qū)域中內布5是隱藏的,表面?zhèn)饶芸匆姷膬H有外布4。如已述那樣,外布4的伸縮性設定為小于內布5的伸縮性(或者無伸縮性)。在該情況下,為了測量血壓在使用泵將空氣壓送至空氣袋12時,在該血壓測量用袖帶1中,在表面?zhèn)饶芸匆姷牟?外布4)不會無用地向外側(與左臂90相反的一側)膨脹。因此,能夠抑制對空氣袋12的空氣的供給量,提高加壓的效率。

      另外,在該血壓測量用袖帶1中,因為在表面?zhèn)饶芸匆姷牟?外布4)不會無用地向外側膨脹,不會給被測量者帶來不安感。

      進而,在該血壓測量用袖帶1中,因為在表面?zhèn)饶芸匆姷牟?外布4)不會無用地向外側膨脹,所以能夠實現在帶狀體11內使空氣袋12在周向X(長度方向)的大部分的區(qū)域內延伸的配置。根據這樣的配置,不再受折回型的袖帶的情況下的空氣袋的周向延伸范圍的制約(前述),能夠擴大作為該袖帶1的規(guī)格而設定的被測量部位的周向尺寸的范圍(指從最小周長開始到最大周長為止的范圍。)。

      例如,若在折回型的袖帶100的規(guī)格中將被測量部位的周向尺寸的范圍設定為22cm~32cm,則在該袖帶1的規(guī)格中,能夠將被測量部位的周向尺寸的范圍擴大至例如17cm~36cm。實際上,如果被測量者的左臂90的周向尺寸處于該范圍內,則帶狀體11的空氣袋12能夠包圍左臂90的整周。

      另外,已知壓迫左臂90的動脈的壓迫力依賴于空氣袋12的周向X的尺寸以及相對于周向X交叉的寬度方向Y的尺寸。空氣袋12的周向尺寸、寬度方向尺寸大則壓迫力變大。這里,如圖1、圖2中所示,使空氣袋12在周向X的大部分的區(qū)域的范圍內延伸地配置,反倒能夠將空氣袋12的寬度方向尺寸變小以獲得所需的壓迫力。若像這樣減小空氣袋12的寬度方向尺寸,與此同時減小帶狀體11的寬度方向尺寸,則被測量者能夠更容易地裝戴該血壓測量用袖帶1。例如若在折回型的袖帶的規(guī)格中將袖帶的寬度方向尺寸設定為125mm,則能夠在該袖帶1的規(guī)格中將袖帶(帶狀體)的寬度方向尺寸減小為例如115mm。另外,若減小空氣袋12與帶狀體11的寬度方向尺寸,則能夠減少材料費。因此,能夠以低成本制造該血壓測量用袖帶1。

      另外,在該袖帶1中,如圖5的(A)、圖5的(B)所示,在以第二邊62為軸的套筒構件2的外周面2S中的與第一邊61相向的一側且在長度方向上的特定的部位(在該例在中為2個部位),設置有允許空氣袋12內的流體在周向X上流通的凹部27、28。因此,在采用已述那樣的在帶狀體11內使空氣袋12在周向X(長度方向)上的大部分的區(qū)域延伸的配置的情況下,依靠凹部27、28允許空氣袋12內的流體在周向X上的流通。因此,能夠在空氣袋12的在周向X上的整個區(qū)域順利地進行流體的供給、排出。其結果,使用該血壓測量用袖帶1順利地測量血壓。

      另外,在如上述的例子那樣,在第一邊61的周圍設置有擴徑部65的情況下,優(yōu)選在擴徑部65的長度方向上的特定的部位,以允許空氣袋12內的流體在周向X上流通的方式,設置有沿著擴徑部65的外周的環(huán)狀的凹部(第一邊61的一部分可以因該凹部而露出。)。在該情況下,優(yōu)選在環(huán)安裝構件7中的與擴徑部65的凹部對應的區(qū)域設置有切口。也就是說,由此,在空氣袋12的周向X的整個區(qū)域順利地進行流體的供給、排出。其結果,使用該血壓測量用袖帶1順利地測量血壓。

      在被測量者從左臂90取下袖帶1時,首先,用右手92將在內布5的外周端11f側的區(qū)域5f設置的面粘扣3從外布4的與面粘扣3相向的部分剝離(解除正式固定)。接著,例如,在帶狀體11和左臂90之間放入右手92的手指,并施加超過由套筒構件2的第二區(qū)域22施加的摩擦力f2的力,使得帶狀體11的筒徑擴大。于是,帶狀體11的與外周端11f相連的區(qū)域11x一邊受到由第二區(qū)域22施加的摩擦力f2,一邊穿過環(huán)6被拉回。由此,帶狀體11變成比左臂90足夠粗的筒狀(解除暫時固定)。然后,從左臂90取下袖帶1。

      此外,為了解除暫時固定,被測量者也可以用右手92抓住環(huán)6的第二邊62的周圍的套筒構件2,使套筒構件2以第二邊62為軸轉動而處于第一角度位置(圖11)。具體地說,處于套筒構件2的外周面2S中的第一區(qū)域21與第一邊61相向并與帶狀體11的外布4接觸的狀態(tài)。在該狀態(tài)下,用右手92將套筒構件2與環(huán)6的第二邊62一起向遠離左臂90的方向(在該例中為下方C1)拉動。于是,帶狀體11的與外周端11f相連的區(qū)域11x在套筒構件2的外周面2S中的第一區(qū)域21上滑動,穿過環(huán)6而容易被拉回。由此,帶狀體11變成比左臂90足夠粗的筒狀(解除暫時固定)。

      此外,在代替左臂90將被測量部位確定為右臂的情況下,制作具有將左右顛倒的結構的袖帶,在針對上述的左臂的裝戴的方法、取下的方法的說明中,將“左”的讀法調換成“右”即可。另外,被測量部位只要是使用袖帶1能夠卷繞的部位即可,例如也可以是手腕或腳。

      (變形例)

      根據上述的暫時固定的動作,如圖11所示,當隨著帶狀體11的與外周端11f相連的區(qū)域11x被拉出,套筒構件2以第二邊62為軸在周向上轉動時,帶狀體11夾在套筒構件2的外周面2S和環(huán)安裝構件7的外周面之間的間隙69內,有可能受到無法忽視的摩擦力。

      圖13的(A)示出從大致與圖2中的環(huán)相同的一側觀察用于解決上述問題的具有變形例的暫時固定結構60′的環(huán)6的情況。圖13的(B)示出從右側觀察圖13的(A)所示的環(huán)6的情況。圖13的(C)示出圖13的(A)的C-C線向視剖面。具有該暫時固定結構60′的環(huán)6不同之處在于,取代已述的套筒構件2,而具有套筒構件2′,該套筒構件2′具有作為第二限制構件的銷23、24。

      圖14的(A)~圖14的(D)對應于圖5的(A)~圖5的(D),單獨示出該套筒構件2′。在圖14的(A)~圖14的(C)中,銷23、24分別與套筒構件2′一體形成,從套筒構件2′的長度方向的端面左右對稱地突出。在該例中,銷23、24突出的尺寸分別設定為5mm。如圖14的(D)所示,銷24(以及23)在套筒構件2′的中心的周圍配置在與第一區(qū)域21對應的預先設定的部位。具體而言,在圖13的(B)(套筒構件2′位于外周面2S中的第一區(qū)域21和第二區(qū)域22之間的邊界20與第一邊61相向的中立位置。)中,當套筒構件2′向右旋轉約30°時,銷23、24的側面23S、24S與環(huán)6的連接部63、64抵接并卡止。

      此外,在圖13、圖14(以及后述的圖15、圖16)中,對于與已述的結構構件相同的結構構件,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省略重復的說明。

      圖15的(A)示出在上述袖帶包括圖13的具有暫時固定結構60′的環(huán)6的情況下,從側方觀察相對于帶狀體11構成的筒,被測量者將帶狀體11的外周端11f向徑向外方(在該例中為下方C1)拉動以進行暫時固定時的、該環(huán)6的附近的情況。圖15的(B)示出與圖15的(A)對應的剖面。

      如圖15的(A)所示,隨著帶狀體11的與外周端11f相連的區(qū)域11x穿過環(huán)6而從上游側向下游側被拉出,能夠以環(huán)6的第二邊62為軸在周向上轉動地嵌合的套筒構件2以第二邊62為軸在周向上轉動。于是,如上所述,銷23、24的側面23S、24S作為第二限制構件發(fā)揮作用,與環(huán)6的連接部63、64抵接并卡止。因此,如圖15的(B)所示,套筒構件2′停住的第一角度位置,與由作為第一限制構件的套筒構件2′的外周面2S確定的角度位置相比,限制在更接近上述中立位置的角度位置。在該例中,第一角度位置為如下的角度位置,即,第一區(qū)域21和第二區(qū)域22之間的邊界20相對于包含環(huán)6的第一邊61和第二邊62的平面PL,在圖15(B)中向右旋轉了角度θ1′(在該例中為θ1′≈-30°)。因此,能夠確保套筒構件2′的外周面2S和環(huán)安裝構件7的外周面之間的間隙69,能夠避免帶狀體11夾在套筒構件2的外周面2S和環(huán)安裝構件7的外周面之間的間隙69的狀況。其結果,被測量者能夠容易將帶狀體11的與外周端11f相連的區(qū)域11x穿過環(huán)6拉出。

      圖16的(A)示出在上述袖帶包括圖13的具有暫時固定結構60′的環(huán)6的情況下,從側方觀察在暫時固定的動作之后,被測量者放松拉動帶狀體11的力時的、該環(huán)6的附近的情況。圖16的(B)示出與圖16的(A)對應的斷面。

      當被測量者發(fā)送拉動帶狀體11的力時,如圖16的(B)所示,能夠以環(huán)6的第二邊62為軸在周向上轉動地嵌合的套筒構件2向與拉出時方向相反的方向,跟著帶狀體11以第二邊62為軸轉動,套筒構件2的外周面2S中的第二區(qū)域22來到與第一邊61相向的第二角度位置并停住。在該例中,第二角度位置與之前的例子(圖12)同樣,為如下的角度位置,即,第一區(qū)域21和第二區(qū)域22之間的邊界20相對于包含環(huán)6的第一邊61和第二邊62的平面PL,在圖16(B)中向左旋轉了約15°。換言之,該第二角度位置為如下的角度位置,即,第一區(qū)域21和第二區(qū)域22之間的邊界20從第一角度位置(圖15中的(B)所示的θ1′≈-30°)在圖12中向左旋轉了角度θ2′(在該例中,θ2′≈+45°)。伴隨該套筒構件2的角度θ2′的旋轉,帶狀體11稍微松弛。與該角度θ2′(≈+45°)對應的松弛量(設定松弛量Δ′),相比之前的例子的與角度θ2(≈+60°)對應的設定松弛量Δ變少。

      這樣,在包括具有該變形例的暫時固定結構60′的環(huán)6的情況下,第一角度位置為更接近中立位置的角度位置(θ1′≈-30°),所以能過使設定松弛量變少。因此,在上述的暫時固定的動作之后到正式固定為止的期間,能夠進一步抑制帶狀體11松弛。

      此外,套筒構件2′的端面上的銷23,24的配置可以為更接近第一區(qū)域21和第二區(qū)域22之間的邊界20的配置。例如,在圖13的(B)中,當套筒構件2′向右旋轉約15°時,銷23、24的側面23S、24S可以與環(huán)6的連接部63、64抵接并卡止。在該情況下,在上述的暫時固定的動作后,被測量者放松拉動帶狀體11的力時,施加設定松弛量Δ′的角度θ2′為約+30°,相比上述的例子(θ2′≈+45°)進一步變少。因此,在上述的暫時固定的動作之后到正式固定為止的期間,能夠進一步抑制帶狀體11松弛。

      在該變形例中,與套筒構件2同樣,套筒構件2′具有大致橢圓形狀的剖面。但是,并不限于此。特別是,關于上部2A的第一區(qū)域21,可以使剖面的半徑R恒定(與在第一區(qū)域21和第二區(qū)域22之間的邊界20的半徑相同)。由此,隨著帶狀體11的與外周端11f相連的區(qū)域11x被拉出,帶狀體1不會夾在套筒構件2的外周面2S和環(huán)安裝構件7的外周面之間的間隙69。

      另外,在該變形例中,為了限制套筒構件2′的轉動范圍,除了作為第一限制構件的套筒構件2′的外周面2S外,還附加設置作為第二限制構件的銷23、24,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套筒構件的端面的與第一區(qū)域21、第二區(qū)域22對應的部位分別設置銷,僅利用這些銷來限制套筒構件的以第二邊62為軸轉動的周向上的轉動范圍。在該情況下,與第二區(qū)域22對應的銷優(yōu)選以不妨礙突起25的功能的方式配置在套筒構件的端面上的相比與突起25對應的部位遠離第一區(qū)域21和第二區(qū)域22之間的邊界20的部位。

      (制造方法)

      圖17的(A1)、(A2)~圖17的(D)示出上述袖帶1的制方法(這些圖相當于沿著圖1中的寬度方向Y切斷后的剖面。)。

      首先,如圖17的(A1)所示,作為外布4的材料,準備已述的尼龍布41、作為防水層43的材料的防水面料43′和聚氨酯膜42。如圖17的(B1)所示,在尼龍布41的背面?zhèn)?針織面料41b側),使用熔融的聚氯乙烯(PVC)作為粘接劑來貼付防水面料43′,形成在防水面料43′的線之間的間隙包含PVC的防水層43。進而,在該防水層43的背面?zhèn)仁褂梦磮D示的粘接劑,來粘接聚氨酯膜42。由此,形成外布4。伴隨于此,如圖17的(A2)、(B2)所示,作為內布5的材料,準備已述的聚酯布51和聚氨酯膜52,在聚酯布51的背面?zhèn)仁褂梦磮D示的粘接劑來粘接聚氨酯膜52。由此,形成內布5。

      此外,在該階段,在外布4安裝圖1中所示的管接頭8、環(huán)安裝構件7的平坦部分7b。

      接著,如圖17的(C)所示,內布5和外布4各自的聚氨酯膜42、52相向來使內布5和外布4重合。

      接著,如圖17的(D)所示,在圖1中所示的斜線的區(qū)域11m、11n進行加熱來對內布5和外布4進行熔接。

      由此,形成在內布5和外布4之間內置作為流體袋的空氣袋12的帶狀體11。該帶狀體11的厚度實質上均勻。

      接著,準備第一邊61具有擴徑部65的環(huán)6(圖4的(B)所示的狀態(tài)的環(huán))。并且,如圖11中所示,將環(huán)安裝構件7的筒狀部分7a以包圍環(huán)6的第一邊61的擴徑部65的方式折回,利用筒狀部分7a的頂端7e、7e夾持平坦部分7b,并沿著兩條線7s、7t縫制。由此,在帶狀體11上經由環(huán)安裝構件7安裝環(huán)6。

      然后,如圖8中所示,使帶狀體11的從外周端11f到設置有面粘扣3的區(qū)域為止的部分穿過在環(huán)6(更準確地說,環(huán)安裝構件7的筒狀部分7a和第二邊62之間)(由此,帶狀體11實質上變?yōu)榄h(huán)狀。)。在該狀態(tài)下,在以環(huán)6的第二邊62為軸,將預先制造的套筒構件2或2′的上部2A和下部2B(例如參照圖5的(D)、圖14的(D))以上部2A與第一邊61相向的方式,例如用粘接劑相互粘接在一起。由此,能夠以環(huán)6的第二邊62為軸在周向上轉動的方式安裝套筒構件2或2′。

      這樣一來,完成上述袖帶1的制造。在產品從工廠出廠時,帶狀體11實質上保持環(huán)狀的狀態(tài)折疊出廠。

      此外,圖18的(A)~圖18的(D)示出一般的帶狀體110的制造方法。

      首先,如圖18的(A)所示,作為空氣袋102的材料,準備PVC膜111、112。

      接著,如18的(B)所示,使這些PVC膜111、112相向并重疊。然后,將PVC膜111、112在這些PVC膜的周緣的區(qū)域熔接。由此,形成空氣袋102。

      接著,如圖18的(C)所示,準備在周向以及寬度方向上尺寸大于空氣袋102的尺寸的內布105和外布104,使這些內布105和外布104夾著空氣袋102來相向。

      然后,如圖18的(D)所示,對內布105和外布104的周緣121進行縫制而成為袋狀。此外,也可以沿著周緣121設置圖8中所示那樣的緣部罩15。

      在這樣形成的一般的帶狀體110中,在存在空氣袋102的區(qū)域和不存在空氣袋102的區(qū)域之間,作為袖帶整體的厚度不同,在存在空氣袋102的區(qū)域和不存在空氣袋102的區(qū)域之間的邊界,外形產生階梯差。在該情況下,在上述的具有暫時固定結構60或60′的環(huán)6中,優(yōu)選套筒構件2的外周面2S和環(huán)安裝構件7的外周面之間的間隙69的尺寸(最近接距離)設定為比帶狀體110的最大的厚度(存在空氣袋102的區(qū)域的厚度)大一些。

      在上述的各例中,套筒構件2的第二區(qū)域22中的突起25為2個(25A和25B),但并不限于此。在套筒構件2的第二區(qū)域22,也可以沿著該套筒構件的周向并排配置3個以上突起25。在該情況下,在上述的暫時固定的動作之后,在套筒構件2向與拉出時相反的方向跟著帶狀體11以第二邊62為軸轉動時,3個以上的突起25中的某一個卡住帶狀體11的外布4來施加摩擦力。因此,能夠可靠地抑制帶狀體11以超過設定松弛量的方式松弛。此外,突起25的數量可以為1個。

      以上的實施方式是例示性的,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范圍的情況下能夠進行各種變形。上述的多個實施方式能夠分別單獨成立,但是實施方式彼此也可以進行組合。另外,不同的實施方式中的各個特征能夠分別單獨成立,但是不同的實施方式中的特征彼此也可以組合。

      附圖標記的說明

      1 血壓測量用袖帶

      2、2′ 套筒構件

      21 第一區(qū)域

      22 第二區(qū)域

      23、24 銷

      25、25A、25B 突起

      27、28 凹部

      3 面粘扣

      4 外布

      5 內布

      6 環(huán)

      7 環(huán)安裝構件

      11 帶狀體

      60、60′ 暫時固定結構

      61 第一邊

      62 第二邊

      63、64 連接部

      65 擴徑部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