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使氣囊膨脹·萎縮來進行按摩的按摩裝置。
背景技術:
作為基于人的手藝的按摩方法,頗具代表性且有效的方法有被稱為線狀揉捏的按揉方法。這是用拇指對治療部位加壓并且使拇指相對于肌肉纖維直線移動運動而緩解僵硬的手藝。
作為使用按摩用氣囊來實現(xiàn)與線狀揉捏相同的按揉方法的裝置,公知有例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按摩裝置。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裝置具備:安裝于裝置主體的基座部件并能夠朝向使用者的肩側前后進退的可移動支承板、設置于可移動支承板并能夠朝向使用者的頸部的左右側部后側進退的一對夾持用支承板、以及突出地設置于各夾持用支承板的指壓部件。另外,該裝置具備:配設于基座部件與可移動支承板之間的第1氣囊、配設于可移動支承板與夾持用支承板之間的第2氣囊、進行氣體相對于各氣囊的供給以及排氣的氣體供氣排氣單元、以及控制氣體供氣排氣單元的工作的控制單元。該按摩裝置中,控制單元控制氣體供氣排氣單元,在時間T1期間對第1氣囊供給氣體,其后,在時間T2期間使第1氣囊的氣體排氣并且對第2氣囊供給氣體。指壓部件通過第1氣囊膨脹對使用者的頸部的根部附近的肩部進行按壓,通過使第1氣囊的氣體排氣并且對第2氣囊供給氣體,對使用者的頸部的側部后側進行按壓并且朝使用者的頭部方向移動。這樣,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按摩裝置通過控制單元按照規(guī)定的順序控制第1氣囊以及第2氣囊的供氣排氣,從而實現(xiàn)與線狀揉捏相同的按揉方法的方法。
另外,作為使用了氣囊的施療裝置,公知有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按摩裝置。在該按摩裝置中,使按壓肩胛骨的一對第二氣囊的一部分與按壓背骨的第一氣囊重疊,使一對第二氣囊膨脹后,使第一氣囊膨脹,由此使重疊于其第一氣囊上的第二氣囊左右移動。由此,該按摩裝置能夠以打開使用者的肋間的方式進行動作。
此外,作為以與氣囊連接的送氣系統(tǒng)的簡單化和降低成本為目的的按摩裝置,公知有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按摩裝置。該按摩裝置中,將相同的大小的兩個氣囊以相互重疊的方式使用連結單元而連結,并且通過該連結單元連通,通過利用設置于一個氣囊的供氣排氣口對氣體進行供氣排氣來實現(xiàn)兩個氣囊膨脹以及收縮。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46214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5-198742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2-177358
然而,對于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按摩裝置而言,構成裝置的部件較多從而構造復雜。另外,對于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按摩裝置而言,需要使構成部件按照規(guī)定的順序工作從而控制也復雜。因此,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按摩裝置存在構造復雜以及成本增加的缺點。
另外,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按摩裝置也使第一氣囊與第二氣囊分開獨立,因此分別需要氣體注入機構。另外,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按摩裝置使第一氣囊、第二氣囊膨脹的時機不同,因此需要增加閥的數(shù)量,存在控制更復雜的缺點。
對于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按摩裝置而言,相對于兩個氣囊能夠使送氣系統(tǒng)簡單化,但基于氣囊的按壓僅限定于特定的部分,從而無法使按壓部分移動。因此,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按摩裝置無法實現(xiàn)與線狀揉捏相同的按揉方法。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因此,本發(fā)明提供通過簡單結構以及控制來實現(xiàn)與線狀揉捏相同的按揉方法的按摩裝置。
本發(fā)明提供按摩裝置,其具備:基臺;一對氣囊,其由第一氣囊以及第二氣囊構成,在上述第一氣囊以及上述第二氣囊錯開的狀態(tài)下上下重疊,上述第一氣囊配置于上述第二氣囊的上側,并且上述第一氣囊以及上述第二氣囊在重疊的部位接合;以及氣體注入排出部,其與上述第一氣囊連接而對上述第一氣囊注入氣體并且使氣體從上述第一氣囊排出,在上述一對氣囊接合的部位設置具備使上述一對氣囊內(nèi)連通的通孔的連結部,并且,在上述第一氣囊的不與上述第二氣囊重疊的部位設置將上述第一氣囊以能夠轉(zhuǎn)動的方式固定于基臺的固定部。
本發(fā)明的按摩裝置通過經(jīng)由單一的氣體注入排出部相對于在上下重疊的一對按摩用氣囊進行氣體的注入以及排出來實現(xiàn)線狀揉捏。因此,能夠提供構造簡單且不需要復雜的控制而帶來與人的手藝相同的按摩效果的按摩裝置。
根據(jù)參照附圖例示性示出的以下的實施例的說明披露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的特征。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按摩裝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且是表示向氣囊注入氣體前的狀態(tài)的圖。
圖2是表示正向圖1的按摩裝置的氣囊注入氣體的狀態(tài)的剖視圖。
圖3是表示正進一步向圖2的按摩裝置的氣囊注入氣體的狀態(tài)的剖視圖。
圖4是表示從圖3的按摩裝置的氣囊排出氣體的狀態(tài)的剖視圖。
圖5是表示圖1的按摩裝置的主要部分的俯視圖。
圖6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按摩裝置的控制部等的框圖。
圖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的按摩裝置的剖視圖。
圖8是表示圖6的按摩裝置的主要部分的俯視圖。
圖9是表示向圖6的按摩裝置的氣囊注入氣體的情況下的閥的動作的剖視圖。
圖10是表示從圖6的按摩裝置的氣囊排出氣體的情況下的閥的動作的剖視圖。
圖11是表示應用了本發(fā)明的按摩裝置的椅子式的按摩機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用于實施本發(fā)明的例示的實施例詳細地進行說明。但是,在以下的實施例中說明的尺寸、材料、形狀、構成要素的相對的位置等是任意的,能夠根據(jù)本發(fā)明應用的裝置的結構或者各種條件而變更。另外,附圖中,為了表示相同或者功能類似的要素在附圖間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此外,本說明書中,關于重疊的一對氣囊的上側以及下側是指重疊的氣囊的相對的關系的上下,不局限于重力方向的上下。
實施例1
參照圖1~圖5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按摩裝置10進行說明。圖1~圖5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按摩裝置10。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按摩裝置10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且示出向氣囊注入氣體前的狀態(tài)。圖5是從上方觀察圖1的按摩裝置10的主要部分的俯視圖。此外,圖1~圖5中,為了簡化說明省略與氣體注入排出管5連接的泵等。
本發(fā)明的按摩裝置10能夠應用于例如椅子式的按摩機、足部按摩機以及臂按摩機等各種類型的按摩機、車輛用座椅。本實施例中,對將按摩裝置10應用于包含車輛用座椅的椅子式的按摩機的情況進行說明。在椅子式的按摩機100應用本發(fā)明的按摩裝置10的情況下,如圖11所示,能夠?qū)⒈景l(fā)明的按摩裝置10以設置于按摩裝置10的氣囊與就座于按摩機100的人(使用者)的背部等抵接的方式設置。具體而言,能夠以與使用者的頸部、肩部、腰部以及腳部等抵接的方式設置。按摩裝置10能夠在任意的方向安裝,例如,能夠在氣囊的移動與治療部位的肌肉纖維正交或者平行那樣的方向安裝。
如后述那樣,本發(fā)明的按摩裝置10與向氣囊的內(nèi)部注入氣體而且從該內(nèi)部排出氣體的動作相應地使氣囊反復進行膨脹與萎縮。由此,按摩裝置10能夠進行與按摩的施療者用拇指按壓治療部位、施力且移動運動的線狀揉捏接近的動作。
如圖1以及圖5所示那樣,在按摩裝置10設置有一對按摩用氣囊1(第一氣囊1a、第二氣囊1b)。并且,在按摩裝置10設置有設置該一對氣囊1的基臺2、以及用于對氣囊1注入氣體并且從氣囊1將氣體排出的氣體注入排出管5(氣體注入排出部)。
一對氣囊1構成為包括:由任意形狀的柔軟部件構成的第一層的氣囊(第一氣囊)1a、和同樣由柔軟的部件構成的第二層的氣囊(第二氣囊)1b。氣囊1a以及氣囊1b在相互錯開的狀態(tài)下上下重疊,并且在該重疊的部位接合。具體而言,氣囊1a以及氣囊1b的接合使用熔敷以及粘合等手段。
氣體注入排出管5與重疊的上側(第一層)的氣囊1a的適當位置連接,對上側的氣囊1a注入氣體并且使氣體從上側的氣囊1a排出。此外,作為用于經(jīng)由氣體注入排出管5供給(注入)氣體而且吸引(排出)氣體的泵(氣體注入排出裝置),能夠應用使用氣囊的現(xiàn)有的按摩機所使用的泵。
在上下(第一層以及第二層)的氣囊1a、1b接合的部位設置有具備通過(連通)該上下的氣囊1a、1b的內(nèi)部空間的通孔1c的連結部1d。此處,如圖5所示,通孔1c形成為通孔1c的內(nèi)徑D1小于氣體注入排出管5的內(nèi)徑D2。此外,氣囊1a、1b接合的部位亦即連結部1d可以形成為在通孔1c的周邊使氣囊1a、1b相互熔敷或者粘合等。
在上側(第一層)的氣囊1a的不與下側(第二層)的氣囊1b重疊的部位設置有用于將上側的氣囊1a以能夠轉(zhuǎn)動的方式固定于基臺2的固定部3。在圖5所示的按摩裝置10中,固定部3被設置為一對板狀部件,該一對板狀部件設置于上側(第一層)的氣囊1a的不與下側(第二層)的氣囊1b重疊的一側的一邊A。固定部3通過安裝部件4固定于基臺2。此處,固定部3的結構不限定于該結構,只要是能夠?qū)⑸蟼鹊臍饽?a以能夠轉(zhuǎn)動的方式固定于基臺2的結構即可。因此,固定部3也可以是僅為一個的板狀部件,也可以作為上側氣囊1a的一部分而形成。作為安裝部件4,能夠使用線材、螺釘、纖維(線)、鉸鏈等。下側的氣囊1b不需要特別固定,可以使用任意的粘合劑等與基部2粘合。
接下來,參照圖1~圖4對本發(fā)明的按摩裝置10的動作進行說明。圖1表示本發(fā)明的按摩裝置10的主要部分。圖2以及圖3表示正向氣囊1注入氣體的狀態(tài)的按摩裝置10,圖4表示氣體從氣囊1排出的狀態(tài)的按摩裝置10。
使用者依靠在安裝了本發(fā)明的按摩裝置10的按摩機100,由于落座、仰臥等而由按摩裝置10的基臺2承載體重。接下來,若從未圖示的泵等經(jīng)由氣體注入排出管5對上側(第一層)的氣囊1a注入氣體,則首先,上側(第一層)的氣囊1a膨脹。由此,按摩裝置10從圖1的狀態(tài)成為圖2的狀態(tài)。
在圖2的狀態(tài)(上側的氣囊1a膨脹后的時刻)下,表示使用者的身體的輪廓的輪廓線6上的部位6a成為通過氣囊1以最大的力施加于使用者的身體的位置(最大加重點)。此時,對于下側(第二層)的氣囊1b而言,由于連結部1d的通孔1c的直徑D1小于氣體注入排出管5的內(nèi)徑D2,通過通孔1c的氣體的量比通過氣體注入排出管5的氣體的量相對少,因此還未充分膨脹。若從圖2的狀態(tài)進一步注入氣體則上側(第一層)的氣囊1a充分膨脹,通過通孔1c的氣體的量增加,下側(第二層)的氣囊1b膨脹,成為圖3的狀態(tài)。
在從圖2的狀態(tài)至圖3的狀態(tài)的過程中,下側(第二層)的氣囊1b緩緩膨脹,從而以將上側(第一層)的氣囊1a向上推的方式作用。上側(第一層)的氣囊1a在由于下側的氣囊1b的作用而被推起時,以固定部3作為軸,從由圖3中的雙點劃線示出的圖2的狀態(tài)的上側的氣囊1a的位置沿著圖中的箭頭轉(zhuǎn)動直至實線的位置。即,上側的氣囊1a通過下側的氣囊1b緩緩膨脹被向上推,以固定部3作為軸,向與基臺2相反方向轉(zhuǎn)動。與該上側的氣囊1a的轉(zhuǎn)動相應地,由氣囊1對使用者的身體施加最大力的位置(最大加重點)從輪廓線6上的部位6a沿上側的氣囊1a的轉(zhuǎn)動方向移動直至部位6b。此外,此時,為了使上側的氣囊1a無障礙地轉(zhuǎn)動,可以將固定部3以比該氣囊1a的下部更靠外側的方式固定于基部2。
之后,若使氣體經(jīng)由氣體注入排出管5從氣囊1排出,則如圖4所示上側(第一層)的氣囊1a萎縮,若進一步排出氣體則下側(第二層)的氣囊1b萎縮。若下側的氣囊1b萎縮,則上側的氣囊1a沿與膨脹的情況相反的方向朝基臺2的方向轉(zhuǎn)動而返回圖1的狀態(tài)。此外,氣體的排出也可以經(jīng)由氣體注入排出部5通過未圖示的泵吸引氣體來進行,也可以利用使用者的體重進行。
在圖1~圖4所示的氣囊1的一系列的動作中,由氣囊1對使用者施加最大力的位置(最大加重點)隨著上側的氣囊1的移動(轉(zhuǎn)動),從圖2的輪廓線6上的部位6a移動至圖3的輪廓線6上的部位6b。本實施例的按摩裝置10中,由于氣囊1的最大加重點隨著上側的氣囊1a的移動而移動,從而能夠?qū)崿F(xiàn)與按摩的施療者用拇指按壓治療部位、施力并且移動運動的線狀揉捏接近的動作。
接下來參照圖6,對本實施例的按摩裝置10的氣體的注入以及排出的控制進行說明。圖6是本實施例的控制部12等的框圖。操作部11、控制部12以及泵13設置于按摩機100??刂撇?2能夠由CPU、MPU等構成。此處,控制部12與通過使用者輸入對按摩機100的操作的操作部11、用于對氣囊1注入氣體并且使氣體從氣囊1排出的泵13、以及設置于同氣囊1連接的氣體注入排出管5的電磁閥E連接。另外,泵13經(jīng)由氣體注入排出管5與氣囊1連接。此外,圖6中,氣囊1設置有四個,但氣囊1的數(shù)量不局限于此。氣囊1也可以僅設置一個,也可以設置有兩個以上。另外,圖6中,與四個氣囊1對應地設置有四個電磁閥E1、E2、E3、E4,但電磁閥E的數(shù)量并不局限于此,能夠設置與氣囊1的數(shù)量對應的任意的數(shù)量的電磁閥E。
控制部12能夠基于來自操作部11的輸入信號控制泵13所進行的氣體的注入以及排出,并且能夠?qū)Ω麟姶砰yE的動作進行控制。另外,泵13能夠基于來自控制部12的信號對氣體注入排出管5供給氣體以及從氣體注入排出管5吸引氣體。電磁閥E能夠基于來自控制部12的信號,向允許氣體朝氣囊1注入的位置或者允許氣體從氣囊1的排出的位置動作。
若使用者將按摩機100的操作輸入操作部11,則操作部11向控制部12發(fā)送輸入信號??刂撇?2基于從操作部11接受的輸入信號,使泵13工作。另外,控制部12基于從操作部11接受的輸入信號所包含的氣囊識別信息確定出應該動作的氣囊1,對與該氣囊1對應的電磁閥E發(fā)送供氣動作信號。電磁閥E若從控制部12接受供氣動作信號,則向允許氣體朝氣囊1的注入的位置動作,將氣體朝氣囊1注入直至氣囊1膨脹。在氣囊1充分膨脹后,控制部12向該電磁閥E發(fā)送排氣動作信號,電磁閥E基于排氣動作信號向允許氣體從氣囊1的排出的位置動作,使氣體從氣囊1排出直至氣囊1萎縮。在氣囊1萎縮后,控制部12使電磁閥E再次進行相同的動作,重復氣囊1的膨脹以及萎縮,從而能夠由氣囊1實現(xiàn)與線狀揉捏接近的動作。此外,控制部12可以基于從對電磁閥E發(fā)送供氣動作信號以及排氣動作信號的時間的經(jīng)過時間來判斷氣囊1的膨脹以及萎縮。
如上所述,本實施例的按摩裝置10具備:基臺2、以及設置于基臺2的以相互錯開的狀態(tài)上下重疊并且在該重疊的部位接合的一對氣囊1。而且按摩裝置10具備氣體注入排出管5,氣體注入排出管5與重疊的上側的氣囊(第一氣囊)1a連接,向該上側的氣囊1a注入氣體并且從該上側的氣囊1a排出氣體。另外,在一對氣囊1接合的部位設置有具備使一對氣囊1內(nèi)連通的通孔1c的連結部1d。并且,在上側的氣囊1a的不與下側的氣囊(第二氣囊)1b重疊的部位設置有將該上側的氣囊1a以能夠轉(zhuǎn)動的方式固定于基臺2的固定部3。根據(jù)該結構,在按摩裝置10中,上側的氣囊1a隨著從氣體注入排出管5注入的氣體而鼓起,接下來下側的氣囊1b隨著從上側的氣囊1a經(jīng)由連結部1d流入的氣體而鼓起,并且將上側的氣囊1a向上推,使得上側的氣囊1a以固定部3為軸轉(zhuǎn)動。在按摩裝置10中,氣囊1所產(chǎn)生的最大加重點隨著該上側的氣囊1a的轉(zhuǎn)動而移動,因此能夠?qū)崿F(xiàn)與按摩的施療者用拇指按壓治療部位、施力并且運動的線狀揉捏接近的動作。另外,在按摩裝置10中,僅通過一個氣體注入排出管5進行一對氣囊1的膨脹以及萎縮,并且能夠通過氣囊1的膨脹以及萎縮實現(xiàn)與線狀揉捏接近的動作。因此,按摩裝置10實現(xiàn)與線狀揉捏接近的動作,并且與以往的按摩裝置相比,使構造以及氣囊1的膨脹以及萎縮的控制簡化,從而能夠抑制成本。
此外,本實施例的按摩裝置10中,使下側的氣囊1b的氣體的收納容積比上側的氣囊1a大。如此具有使氣囊的動作穩(wěn)定,氣囊難以從治療部位偏離的效果。
另外,本實施例的按摩裝置10中,氣體注入排出管5在上側的氣囊1a的安裝有固定部3的部分的附近與上側的氣囊1a連接。若像這樣將氣體注入排出管5與上側的氣囊1a連接,則能夠防止在上側的氣囊1a通過下側的氣囊1b被抬起時氣體注入排出管5與上側的氣囊1a的連接部分的移動。因此,即使在上側的氣囊1a由于下側的氣囊1b而被抬起時,也能夠穩(wěn)定地進行氣體朝氣囊1的注入以及氣體從氣囊1的排出。
此外,本實施例的按摩裝置10中,將氣體注入排出管5直接與上側的氣囊1a連接,但也可以經(jīng)由任意的連接部件而與上側的氣囊1a連接。該情況下,該連接部件作為氣體注入排出部發(fā)揮功能,因此使通孔1c的徑D1比該連接部件的內(nèi)徑小。
另外,本實施例按摩裝置10中,構成為可以使電磁閥E基于來自控制部12的信號向允許氣體朝氣囊1注入的位置、或者允許氣體從氣囊1排出的位置動作。與此相對地,也可以構成為能夠使電磁閥E進一步向禁止氣體的注入以及排出的位置動作。該情況下,在使氣囊1膨脹后,通過使電磁閥E向該位置動作,能夠維持氣囊1膨脹的狀態(tài)。另外,也可以不設置電磁閥E而僅通過泵13的控制進行氣囊1的膨脹以及萎縮。
實施例2
接下來,參照圖7~圖10對在一對氣囊的連結部設置了使氣體的通路開閉的閥的實施例2的按摩裝置20進行說明。此外,實施例2的按摩裝置20的氣囊21、控制部以及泵的動作與實施例1的按摩相同,因此圍繞不同點進行說明。
一般,在接受人的手藝按摩的情況下,在用手指按壓治療部位時緩慢按壓且在離開時迅速抽離更能夠得到好的按摩感。本實施例中,在氣囊的連結部使用使氣體的通路開閉的閥,根據(jù)該閥的動作,在氣囊膨脹時減少氣體朝下側的氣囊的流入量,在氣囊萎縮時增大氣體從下側的氣囊的流出量。本實施例中,如此能夠得到上述的更好的按摩感。
圖7示出實施例2的一對氣囊21的截面。圖8是從上方觀察該氣囊21的俯視圖。圖9示出在氣囊21注入有氣體的情況下的閥8的動作,圖10示出氣體從氣囊21排出的情況下的閥7的動作。本實施例中,除了在一對氣囊21的連結部21d設置閥7、閥8之外,其他的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此外,圖7~圖10中為了簡化說明,省略基臺、輪廓線、固定部以及安裝部。
本實施例的一對氣囊21的連結部21d具有:將一對氣囊21內(nèi)連通的兩個通孔21c、7a、以及分別使通孔21c、7a開閉的兩個閥7、8。閥(第一閥)8在從氣體注入排出管5注入氣體時打開通孔(第一通孔)7a,在排出氣體時關閉通孔7a。閥(第二閥)7在從氣體注入排出管5排出氣體時打開通孔(第二通孔)21c,在注入氣體時關閉通孔21c。本實施例中,在氣囊21膨脹時減少氣體向下側的氣囊(第二氣囊)21b的流入量,在氣囊21萎縮時增大氣體從下側的氣囊21b的流出量。為此,如圖8所示,形成為閥7開閉的通孔21c的直徑D3大于閥8開閉的通孔7a的直徑D4。
本實施例中,如圖7所示,通孔7a設置于閥7的主體,對于閥7而言,其主體的一邊固定于上側的氣囊(第一氣囊)21a的內(nèi)側的壁面,另一邊成為自由邊。例如,將閥7的主體的一部分在通孔21c的外側且通孔21c的附近熔敷。閥7的主體的形狀在本實施例中為方形,但不局限于此。閥7的主體的形狀只要是具有固定閥主體的部分即可,其他的部分為任意(自由)形狀。閥7的主體能夠由具有柔性以及彈性的材料制作。
閥8被設置為沿與閥7的開閉方向相反的方向?qū)⒃O置于閥7的主體的通孔7a開閉。具體而言,閥7被設置為在打開通孔21c時如圖10所示向上側的氣囊21a的內(nèi)側打開,閥8被設置為如圖9所示,在打開通孔7a時向下側的氣囊21b的內(nèi)側打開。即,閥8設置于閥7的主體的與閥7的開閉側相反的一側。另外,對于閥8而言,其主體的一邊固定(例如熔敷)于通孔7a的外側的部位,另一邊成為自由邊。閥8的主體的形狀在本實施例中為方形,但不局限于此。閥8的主體的形狀只要具有固定閥主體的部分即可,其他的部分為任意形狀。閥8的主體能夠由具有柔性以及彈性的材料制作。
在注入氣體時,如圖9所示,閥7關閉,閉塞通孔7a的閥8打開而氣體流入下側的氣囊21b,但通孔7a的直徑D4比通孔21c的直徑D3小,因此氣囊21緩慢地膨脹。因此能夠得到緩慢的按摩感。在排出氣體時,如圖10所示,閥7打開,氣體經(jīng)由比連結部大的通孔21c從下側的氣囊21b迅速排氣因此氣囊21快速萎縮,從而能夠得到手快速抽離的按摩感。
此外,本實施例中,在注入氣體使下側的氣囊21b膨脹時,氣體通過通孔7a從上側的氣囊21a流入下側的氣囊21b。因此,本實施例中,上側的氣囊21a膨脹,接下來下側的氣囊21b膨脹,因此如圖8所示,形成為通孔7a的直徑D4比氣體注入排出管5的內(nèi)徑D2小。
本申請主張來自2014年8月20日申請的日本國專利申請第2014-167038號的優(yōu)先權,并援引其內(nèi)容作為本申請的一部分。
附圖標記的說明
1、21...氣囊;1a、21a...上側的氣囊(第一層、第一氣囊);1b、21b...下側的氣囊(第二層、第二氣囊);1c...通孔;1d、21d...連結部;2...基臺;3...固定部;4...安裝部件;5...氣體注入排出管;6...輪廓線;6a...上側的氣囊膨脹時的最大加重點;6b...下側的氣囊膨脹時的最大加重點;7...閥(第二閥);8...閥(第一閥);7a...通孔(第一通孔);10、20...按摩裝置;11...操作部;12...控制部;13...泵;21c...通孔(第二通孔);100...按摩機;E...電磁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