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小兒厭食癥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小兒厭食癥是指長期的食欲減退或消失、以食量減少為主要癥狀,是一種慢性消化功能紊亂綜合征,是兒科常見病、多發(fā)病,1~6歲小兒多見,且有逐年上升趨勢。嚴重者可導致營養(yǎng)不良、貧血、佝僂病及免疫力低下,出現反復呼吸道感染,對兒童生長發(fā)育、營養(yǎng)狀態(tài)和智力發(fā)展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導致厭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
脾虛胃弱:先天脾腎不足,先天不能滋養(yǎng)后天;或因早產發(fā)育不良;或因久病正氣虧乏,致脾虛胃弱,運化無權,不思飲食。臨床表現為面色蒼黃,發(fā)育不良,形體消瘦,好臥懶動,言語低微,或哭聲微弱,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脈細弱。
食滯中焦:小兒不知饑飽,喂養(yǎng)不當,或暴飲暴食,或過食生冷、油膩與甜食,以至乳食停滯,或導致腸胃積滯,不想進食。表現為脾胃失調,乳食停滯,胃納減少,或厭食,噯氣,惡心嘔吐,有時會吐出奶塊或酸腐食物;腹脹而滿,或腹瀉大便不化,其味酸臭?;虬橛袩┰昕摁[,愛發(fā)脾氣,睡眠時愛出虛汗,手足心熱,日久出現頭發(fā)枯干等癥狀。
小兒蟲積:因飲食不潔,或平時不注意清潔衛(wèi)生,極易感染諸蟲,造成蟲積,阻礙中焦運化,導致厭食,嚴重時會形成疳積。表現為精神不振,面白無華,脘腹脹滿,困倦喜臥,手足心熱,夜睡不寧,煩躁易怒,納呆厭食。甚至面黃肌瘦、毛發(fā)稀疏。舌苔濁膩,脈滑細、指紋淡滯。
痰濕內盛:小兒體胖,痰濕內盛;或時值夏秋之季,暑濕之邪偏盛,脾胃被濕邪所困,運化失司,致不愿進食。表現為面色黃白,身體多胖,疲乏懶動,口膩乏味,不想進食,口不渴或渴不欲飲,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膩,脈濡滑。
胃陰不足:熱病余邪未清,或素體陰虧,或天氣炎熱,致汗出過多,以致胃陰不足或氣陰兩虧,不思飲食。表現為口舌干燥,或干嘔呃逆,脘痞不暢,不思飲食,大便干結,舌紅少津,脈細數。
目前用于治療小兒厭食的藥物多為西藥,西藥治標不標本,帶有副作用,不利于兒童成長發(fā)育。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療效好、無毒副作用的治療小兒厭食癥的中藥組合物。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小兒厭食癥的中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假茼蒿5-10份,青鹽陳皮10-20份,臭梧桐根3-8份,九翅豆蔻5-7份,野料豆2-5份,粟芽2-10份,九節(jié)菖蒲5-8份,黃杞3-7份,九牛力2-5份,紫青藤3-5份,豇豆根5-8份,扁豆衣3-10份,刺玫果5-10份,鹿草3-5份。
優(yōu)選的,治療小兒厭食癥的中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假茼蒿8份,青鹽陳皮15份,臭梧桐根5份,九翅豆蔻7份,野料豆5份,粟芽8份,九節(jié)菖蒲5份,黃杞5份,九牛力4份,紫青藤4份,豇豆根7份,扁豆衣5份,刺玫果5份,鹿草5份。
上述中藥原料加入蔗糖及輔料按常規(guī)方法制成顆粒劑,分裝,每袋5克。
本發(fā)明各中藥原料的藥理活性如下:
假茼蒿,為菊科植物野茼蒿的全草,味微苦,辛,性平,清熱解毒;調和脾胃。主感冒;腸炎;痢疾;口腔炎;乳腺炎;消化不良。
青鹽陳皮,為蕓香科植物橘類的果皮用甘草、烏梅、川貝、青鹽等加工制成,消痰降氣,生津開郁,運脾調胃,解毒安神。
臭梧桐根,為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根,性平,味苦,治瘧疾,風濕痹痛,高血壓,食積飽脹,小兒疳疾,跌打損傷?!墩憬耖g草藥》:消食,開胃利濕,治食積飽脹。
九翅豆蔻,為姜科植物九翅豆蔻的果實或根,味辛,性溫,歸脾、胃經,溫中止痛;開胃消食。主脘腹冷痛;腹脹;不思飲食;噯腐吞酸。果實有開胃、消食、行氣、止痛的功能。
野料豆,為豆科植物嶗豆的種子,甘,涼,補益肝腎,祛風解毒。治陰虧目昏,腎虛腰痛,盜汗,筋骨疼痛,產后風痙,小兒疳疾。《事親述見》:″補五臟,益中,助十二經脈,調中,暖腸胃,舒筋。″
粟芽,為粟的發(fā)芽穎果,味苦,性微溫,歸脾、胃經,健脾;消食。主食積脹滿;不思飲食。
九節(jié)菖蒲,為毛茛科植物阿爾泰銀蓮花的根莖,辛,溫,歸心、肝、脾經,化痰開竅;安神;宣濕醒脾;解毒。主熱病神昏;癲癇;氣閉耳聾;多夢健忘;胸悶腹脹;食欲不振;風濕痹痛;癰疽;疥癬。
黃杞,為胡桃科黃杞的樹皮,微苦、辛,平,行氣,化濕,導滯。
九牛力,為百合科植物穿鞘菝葜的根莖,甘,淡,平,健脾胃;強筋骨。主脾虛少食;耳鳴;乏力;腰膝酸軟。
紫青藤,為鼠李科植物牯嶺勾兒茶的根或莖藤,微澀,溫,祛風除濕;活血止痛;健脾消疳。主風濕痹痛;產后腹痛;痛經;經閉;外傷腫痛;小兒疳積;毒蛇咬傷。
豇豆根,為豆科植物豇豆的根,甘,平,歸脾、胃經,健脾益氣;消積;解毒。主脾胃虛弱;食積;白帶;淋濁;痔血;疔瘡。
扁豆衣,為豆科植物扁豆的種皮,甘苦,溫,歸脾、大腸經,消暑化濕,健脾和胃。主暑濕內蘊,嘔吐泄瀉,胸悶納呆,腳氣浮腫,婦女帶下。
刺玫果,為薔薇科植物山刺玫、光葉山刺玫的果實,酸,苦,溫,歸肝、脾、胃、膀胱經,健脾消食;活血調經;斂肺止咳。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脘腹脹痛;腹瀉;月經不調;痛經;動脈粥樣硬化;肺結咳嗽?!稏|北常用中草藥手冊》:健脾理氣,養(yǎng)血調經。治消化不良,氣滯腹瀉,胃痛,月經不調。
鹿草,為菊科植物鹿草的根,味甘,性平,益氣健脾;安神。主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神經衰弱。
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具有燥濕運脾、益氣開胃、消食導滯的功效,有效治療小兒厭食癥,療效顯著,無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描述,但是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凡是不背離本發(fā)明構思的改變或等同替代均包括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實施例1
治療小兒厭食癥的中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假茼蒿8份,青鹽陳皮15份,臭梧桐根5份,九翅豆蔻7份,野料豆5份,粟芽8份,九節(jié)菖蒲5份,黃杞5份,九牛力4份,紫青藤4份,豇豆根7份,扁豆衣5份,刺玫果5份,鹿草5份。
上述中藥原料加入蔗糖及輔料按常規(guī)方法制成顆粒劑,分裝,每袋5克。
實施例2
治療小兒厭食癥的中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假茼蒿6份,青鹽陳皮18份,臭梧桐根6份,九翅豆蔻6份,野料豆4份,粟芽5份,九節(jié)菖蒲8份,黃杞3份,九牛力3份,紫青藤3份,豇豆根8份,扁豆衣10份,刺玫果8份,鹿草3份。
上述中藥原料加入蔗糖及輔料按常規(guī)方法制成顆粒劑,分裝,每袋5克。
實施例3
治療小兒厭食癥的中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假茼蒿8份,青鹽陳皮20份,臭梧桐根3份,九翅豆蔻7份,野料豆3份,粟芽2份,九節(jié)菖蒲6份,黃杞7份,九牛力2份,紫青藤5份,豇豆根5份,扁豆衣6份,刺玫果5份,鹿草4份。
上述中藥原料加入蔗糖及輔料按常規(guī)方法制成顆粒劑,分裝,每袋5克。
實施例4
治療小兒厭食癥的中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假茼蒿10份,青鹽陳皮10份,臭梧桐根8份,九翅豆蔻5份,野料豆2份,粟芽10份,九節(jié)菖蒲7份,黃杞6份,九牛力5份,紫青藤4份,豇豆根6份,扁豆衣3份,刺玫果10份,鹿草3份。
上述中藥原料加入蔗糖及輔料按常規(guī)方法制成顆粒劑,分裝,每袋5克。
臨床資料
一般資料:共收治小兒厭食癥患者104例,年齡1-8歲,平均年齡5歲,病程3個月-1年半。
診斷標準(參照《現代中醫(yī)臨床診斷學》中的診斷依據):
長期食欲不振,而無其他疾病者;
面色少華,形體偏瘦,但精神尚好,無腹膨;
有喂養(yǎng)不當史,如進食無定時定量、過食生冷、甘甜厚味、零食或偏食等。
治療方法: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制成的顆粒劑水沖服,每日兩次,5天為一個療程。
療效判斷標準(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治愈:食欲顯著增強,食量增加;
好轉:食欲好轉,食量略有增加;
無效:食欲未見改善。
治療結果:104例患者中,治愈愈95例,好轉8例,無效1例,治愈率91.3%,總有效率為99.0%,治療過程中患者未出現不良副反應。
典型病例1
鄧某某,女,5歲,厭食一年余,體形瘦小,體弱多病,挑食厭食,服用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兩個療程后食欲大增,繼續(xù)服用兩個療程,身高體力漸增,隨訪1年再無厭食。
典型病例
張某某,男,7歲,長期胃納不佳,不知饑餓,不欲飲食,平素時有腹痛、腹脹,口臭,大便干,小便偏黃,舌質紅、苔黃而薄膩。服用本發(fā)明中藥兩個療程后,各種癥狀好轉,繼續(xù)服用兩個療程,各種不適癥狀消失,食欲大增,形體漸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