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中藥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改善濕熱蘊脾證腹瀉的中藥組合物和制備方法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功能性腹瀉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消化性疾病,以腹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是一種不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適,持續(xù)性或反復發(fā)作排松散便或水樣便的功能性腸病,是下消化道最為主要的功能性胃腸病之一。主要表現(xiàn)為胃腸蠕動過快,小腸吸收功能下降。實驗室檢查及特殊檢查皆無器質性病變,此種疾病的發(fā)生常與精神因素、溫度、食物等相關。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精神壓力的增高,生活習慣及飲食結構的改變,功能性腹瀉的發(fā)生率達9.7%,其發(fā)病率還有逐年增長趨勢。功能性腹瀉在中醫(yī)屬“泄瀉”范疇。影響因素有外感六淫之邪、飲食所傷、情志失調、形體勞倦,涉及臟腑有脾胃、肝、腎及大、小腸,但關系最為密切為脾胃。該病多由脾虛濕生,脾胃運化功能失調,腸道分清泌濁、傳導功能失司所致;脾主運化,喜燥惡濕,脾氣虧虛,健運失司,濕從中生,困阻于脾,水谷不化,清濁不分,并走大腸,混雜而下,而成泄瀉。久瀉津液虧虛,陰虛生熱,乃傷脾陰。技術實現(xiàn)要素:基于此,本發(fā)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改善濕熱蘊脾證腹瀉的中藥組合物。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用于改善濕熱蘊脾證腹瀉的中藥組合物,所述中藥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制備而成:茯苓10-15份、蒼術3-9份、厚樸3-9份、白術6-10份、黨參10-20份、陳皮3-9份、葛根10-15份、薏苡仁10-20份、大棗6-15份、蓮子6-15份、芡實9-15份、烏梅6-12份、廣藿香3-10份、黃連2-5份、金銀花6-12份、梔子6-10份、秦皮6-12份、雞內金3-10份、玉竹6-12份。優(yōu)選的,所述中藥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制備而成:茯苓11-14份、蒼術4-7份、厚樸4-7份、白術7-9份、黨參12-18份、陳皮4-7份、葛根11-14份、薏苡仁12-18份、大棗8-12份、蓮子8-12份、芡實10-14份、烏梅7-10份、廣藿香4-8份、黃連2-4份、金銀花7-10份、梔子7-9份、秦皮7-10份、雞內金4-8份、玉竹7-10份。優(yōu)選的,所述中藥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制備而成:茯苓12-13份、蒼術5-6份、厚樸5-6份、白術8-9份、黨參15-16份、陳皮5-6份、葛根12-13份、薏苡仁15-16份、大棗9-10份、蓮子9-10份、芡實12-13份、烏梅8-9份、廣藿香5-6份、黃連2-3份、金銀花8-9份、梔子8-9份、秦皮8-9份、雞內金5-6份、玉竹8-9份。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上述用于改善濕熱蘊脾證腹瀉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取茯苓、蒼術、厚樸、白術、黨參、陳皮、葛根、薏苡仁、大棗、蓮子、芡實、烏梅、廣藿香、黃連、金銀花、梔子、秦皮和玉竹煎煮,過濾,濃縮,得清膏;(2)雞內金粉碎,與步驟(1)所得的清膏,混勻。優(yōu)選的,步驟(1)所述煎煮的時間為10-20min。優(yōu)選的,所述煎煮的時間為10-15min。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上述中藥組合物在制備用于改善濕熱蘊脾證腹瀉的藥品或保健品中的應用。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用于改善濕熱蘊脾證腹瀉的中藥組合物及其準備方法和應用具有以下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1)本發(fā)明所述的中藥組合物配伍合理,諸藥合用,共奏用于改善濕熱蘊脾證腹瀉之效,該中藥組合物以運脾為主,清濕熱為輔,補陰加之,相互協(xié)同,顯著改善濕熱蘊脾所致功能性腹瀉,尤其是可顯著改善由脾氣虛濕熱引發(fā)的腹瀉。2)本發(fā)明所述制備方法,簡單、方便。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將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以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清楚的了解本發(fā)明,但并不因此限制本發(fā)明。實施例1本實施例涉及一種用于改善濕熱蘊脾證腹瀉的中藥組合物,其有效成分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藥制備而成:茯苓12g、蒼術6g、厚樸6g、白術9g、黨參15-16g、陳皮6g、葛根12g、薏苡仁16g、大棗9g、蓮子9g、芡實12g、烏梅9g、廣藿香6g、黃連3g、金銀花9g、梔子9g、秦皮9g、雞內金6g、玉竹9g。上述用于改善濕熱蘊脾證腹瀉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取茯苓、蒼術、厚樸、白術、黨參、陳皮、葛根、薏苡仁、大棗、蓮子、芡實、烏梅、廣藿香、黃連、金銀花、梔子、秦皮和玉竹煎煮10-15min,過濾,濾渣繼續(xù)煎煮10min,過濾,合并兩次濾液,濃縮至清膏,加入雞內金混勻,即可。實施例2本實施例涉及一種用于改善濕熱蘊脾證腹瀉的中藥組合物,其有效成分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藥制備而成:茯苓10g、蒼術3g、厚樸3g、白術6g、黨參10g、陳皮3g、葛根10g、薏苡仁10g、大棗6g、蓮子6g、芡實9g、烏梅6g、廣藿香3g、黃連2g、金銀花6g、梔子6g、秦皮6g、雞內金3g、玉竹6g。上述用于改善濕熱蘊脾證腹瀉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參照實施例1。實施例3本實施例涉及一種用于改善濕熱蘊脾證腹瀉的中藥組合物,其有效成分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藥制備而成:茯苓14g、蒼術7g、厚樸7g、白術9g、黨參18g、陳皮7g、葛根14g、薏苡仁18g、大棗12g、蓮子12g、芡實14g、烏梅10g、廣藿香8g、黃連4g、金銀花10g、梔子9g、秦皮10g、雞內金8g、玉竹10g。上述用于改善濕熱蘊脾證腹瀉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參照實施例1。以下結合實踐中典型病例對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做進一步說明。1、病人概況:選擇220例,均符合《腸易激綜合征中西醫(yī)結合診療方案》中診斷標準。中醫(yī)診斷為脾氣虛濕熱證,具體如下:脾氣虛弱證:主癥:①腹瀉、便溏,有黏液或少量膿血。②納差食少。③肢體倦怠。④舌質淡胖或齒痕,苔薄白。次癥:①腹脹腸鳴。②腹部隱痛喜按。③面色萎黃。④脈細弱或濡緩。證型確定:具備主癥2項加次癥2項,或主癥第1項加次癥3項。大腸濕熱證:主癥:①腹瀉黏液膿血便。②腹痛或里急后重。③肛門灼痛。④舌苔黃厚或膩。次癥:①身熱。②口干口苦。③小便短赤。④脈滑數(shù)或濡數(shù)。證型確定:具備主癥2項加次癥2項,或主癥第1項加次癥3項。隨機將病人平均分為治療組1(55例,男性24例,女性31例,年齡43-55歲,病程1~2年)、治療組2(55例,男性27例,女性28例,年齡40-58歲,病程1~3年)、治療組3(55例,男性21例,女性34例,年齡51-58歲,病程1~2年)和對照組(55例,男性18例,女性37例,年齡49-60歲,病程1~3年)。四組性別、年齡、病程等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2、治療方法治療組1-3分別服用實施例1-3所制得的中藥組合物,2次/日。對照組服用:茯苓12g、蒼術6g、厚樸6g、白術9g、黨參15-16g、陳皮6g、葛根12g、薏苡仁16g、大棗9g、蓮子9g、芡實12g、烏梅9g、廣藿香6g、黃連3g、金銀花9g、梔子9g、秦皮9g,制備方法參照實施例1,2次/日。四組療程為4周,治療期間停用其他藥物,避免辛辣寒涼食物。3、觀測內容將癥狀大便泄瀉、腹脹、腸鳴、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小便短赤,根據(jù)《中藥新藥治療泄瀉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癥狀分級量化表,癥狀程度分為輕度、中度、重度3級,分別積分為1、2、3分。療程結束后復查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和生化指標。采用spss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x±s表示,治療前后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各組間比較采用兩組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4、療效標準根據(jù)《中藥新藥治療泄瀉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證候療效判定標準,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癥狀積分-治療后癥狀積分)/治療前癥狀積分]×100%。痊愈:≥95%;顯效:70%≤療效指數(shù)<95%;有效:30%≤療效指數(shù)<70%;無效:療效指數(shù)<30%。5、治療結果四組療效比較結果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總有效率治療組1>治療組3>治療組2>對照組。說明實施例所制得的中藥組合物可顯著改善因脾氣虛濕熱所導致的腹瀉。四組治療前后未見明顯不良反應,血、尿常規(guī)及生化指標未見異常變化。表1組別例痊愈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對照組55211314787.3%治療組15531184296.4%治療組25526159590.9%治療組35528167492.7%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