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中醫(yī)理療領域中艾灸技術,具體為一種用于艾灸過程的茯苓皮艾葉桂花灸柱。
背景技術:
由于社會壓力的增大以及現(xiàn)代人無節(jié)律的飲食作息習慣,導致風寒濕而引起的頸椎病、膝關節(jié)炎、肩周炎、足跟痛等疾病的發(fā)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趨勢,且隨著社會的發(fā)達程度的增高,發(fā)病呈現(xiàn)年輕化的趨勢。艾灸作為一種中醫(yī)理療方式,借助艾火發(fā)出的特有氣味與紅外線的刺激,熏烤人體特定的經絡腧穴,能溫通經絡,調和氣血,促進血液循環(huán),臨床上除了用于寒癥、慢性久病、及氧氣不足之人外,長期施灸還能達到預防疾病及強身保健之作用,可廣泛用于防治上述疾病。
一般來說,現(xiàn)有的艾灸療法所用的灸柱灸條大多選用艾葉為填充物,其通陽效果穩(wěn)定,但是通經活絡效果以及保健效果不足,而衍生出來的藥灸和藥條灸,會在艾絨中摻加少量藥物,但這些藥物通常較為單一,且藥性較復雜,制作復雜費力,藥性較復雜,療效不突出,價格較昂貴,且沒有將不同藥性的藥物進行分配和組合,使得其即使使用多種不同的藥物,但療效依舊并不突出且難于控制。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茯苓皮艾葉桂花灸柱,用以解決上技術背景中的缺陷。
本發(fā)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
茯苓皮艾葉桂花灸柱,包括以下質量份的原料:
艾葉:100~120份、茯苓皮:10~15份、桂花:5~10份、蒼術:5~8份、制川烏:5~8份、大薊:5~8份、蟬蛻腳:3~5份、乳香:3~5份、生附子:1~3份、硫黃:1~3份、氧化鐵粉末:1~3份、松香:1~2份、沒藥:1~2份。
其優(yōu)選質量份為:艾葉:100份、茯苓皮:12份、桂花:8份、蒼術:6份、制川烏:6份、大薊:6份、蟬蛻腳:6份、乳香:4份、生附子:2份、硫黃:2份、氧化鐵粉末:2份、松香:1份、沒藥:1份。
其具體制備方法如下:
1)將艾葉軋成艾絨,然后用粉體磨將其粉碎并過200~300目篩。
2)將除艾葉之外的其他藥材用超聲粉碎機粉碎成細粉,過300~500目篩,然后加入一半的粘合劑,將細粉與粘合劑一起送入攪拌機中攪拌均勻。
3)將粉碎后的艾葉以及除艾葉之外的其他藥材加入攪拌機中攪拌20~40min,充分混合均勻后再加入研磨成200~500目的粘合劑繼續(xù)攪拌10~20min。
4)將步驟3)混合后的粉末于壓制灸柱的模具中壓制成形,即得成品。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
所述粘合劑為榆木粉,其加入量為艾葉質量的1/20~1/15。
所述步驟2)以及步驟3)中,攪拌機中攪拌的攪拌速度優(yōu)選為80~100rad/min。
在本發(fā)明中,茯苓皮,性平,味甘淡,質較松軟,略具彈性,氣微、味淡,嚼之粘牙。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常用于治療水腫膚脹,為“利水要藥”?!侗静菥V目》記載:“(茯苓皮)主水腫膚脹,開水道,開腠理?!痹谥兴幹?,茯苓皮呈長條形或不規(guī)則塊片,大小不一。外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有疣狀突起,內面淡棕色并常帶有白色或淡紅色的皮下部分。
艾葉,性溫,味辛、苦,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療吐血,衄血,崩漏,月經過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外治皮膚瘙癢,艾絨的外用灸法能灸治百病,與茯苓皮和荷葉配合使用,在對大多數(shù)病患起到治療和緩解的同時,還能針對皮膚及皮下的水腫、血腫、發(fā)炎感染有特殊療效。
桂花為木犀科植物桂花樹的花,具有散寒破結,化痰止咳,強肌滋膚,養(yǎng)顏美容,活血潤喉的功效,常用于牙痛,咳喘痰多,經閉腹痛。荸薺口感甜脆,營養(yǎng)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粗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B、維生素C、鐵、鈣、磷和碳水化合物,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潤肺、化痰利腸消食除脹的功效。
有益效果:本發(fā)明的灸柱便于攜帶,使用方便,性溫,香味清新迷人,在保存過程中藥效不易流失,同時藥用效果明顯,借助艾灸工具能在短時間內使人體吸收藥效,具有溫經散寒、散癭散瘤、止咳化痰、養(yǎng)生潤肺的功效,同時能清肝明目,對蕁痳疹、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胃寒胃疼有較佳的使用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實現(xiàn)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
實施例一:
在該實施例中包括以下組分的原料:
艾葉:1000g、茯苓皮:100g、桂花:50g、蒼術:50g、制川烏:50g、大薊:50g、蟬蛻腳:50g、乳香:50g、生附子:30g、硫黃:30g、氧化鐵粉末:30g、松香:10g、沒藥:10g。
在制備時,先將上述質量份的艾葉軋成艾絨,然后將艾絨用粉體磨磨細并粉碎,過200目篩,然后將除艾葉之外的其他藥材按上述質量份進行配比,利用超聲粉碎機粉碎成細粉,并將細粉過300目篩,然后將25g榆木粉加入藥物細粉中,一并用攪拌機在80rad/min的條件下攪拌均勻。
然后將研磨后的榆木粉與粉碎后的艾葉、攪拌好的藥物細粉一同加入攪拌機中攪拌30min使其充分混合均勻,同時將剩余的25g榆木粉研磨,并過200目篩,并加入混合均勻后的混合細粉中,繼續(xù)攪拌20min后送入壓制灸柱的模具中壓制成形,即得成品。
實施例二:
在該實施例中包括以下組分的原料:
艾葉:1000g、茯苓皮:150g、桂花:100g、蒼術:80g、制川烏:80g、大薊:80g、蟬蛻腳:30g、乳香:30g、生附子:10g、硫黃:10g、氧化鐵粉末:10g、松香:20g、沒藥:20g。
在制備時,先將上述質量份的艾葉軋成艾絨,然后將艾絨用粉體磨磨細并粉碎,過300目篩,然后將除艾葉之外的其他藥材按上述質量份進行配比,利用超聲粉碎機粉碎成細粉,并將細粉過500目篩,然后將33g榆木粉加入藥物細粉中,一并用攪拌機在100rad/min的條件下攪拌均勻。
然后將研磨后的榆木粉與粉碎后的艾葉、攪拌好的藥物細粉一同加入攪拌機中攪拌20min使其充分混合均勻,同時將剩余的33g榆木粉研磨,并過200目篩,并加入混合均勻后的混合細粉中,繼續(xù)攪拌10min后送入壓制灸柱的模具中壓制成形,即得成品。
實施例三:
艾葉:1000g、茯苓皮:120g、桂花:80g、蒼術:60g、制川烏:60g、大薊:60g、蟬蛻腳:60g、乳香:40g、生附子:20g、硫黃:20g、氧化鐵粉末:20g、松香:10g、沒藥:10g。
在制備時,先將上述質量份的艾葉軋成艾絨,然后將艾絨用粉體磨磨細并粉碎,過250目篩,然后將除艾葉之外的其他藥材按上述質量份進行配比,利用超聲粉碎機粉碎成細粉,并將細粉過400目篩,然后將30g榆木粉加入藥物細粉中,一并用攪拌機在80rad/min的條件下攪拌均勻。
然后將研磨后的榆木粉與粉碎后的艾葉、攪拌好的藥物細粉一同加入攪拌機中攪拌30min使其充分混合均勻,同時將剩余的30g榆木粉研磨,并過250目篩,并加入混合均勻后的混合細粉中,繼續(xù)攪拌30min后送入壓制灸柱的模具中壓制成形,即得成品。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范圍內。本發(fā)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