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yī)療手術器械,尤其涉及一種經皮穿刺可視的沖洗吸引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經皮穿刺內窺鏡手術,如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取石術,一般需要經內窺鏡器械通道向腎內灌注預設安全值壓力及流量的沖洗液,以達到:
1、人工擴張腎盂,暴露手術區(qū)域;
2、沖洗手術區(qū)域,保持清晰視野;
3、清潔手術區(qū)域,排出有害毒素;
4、利用內外壓差,退鏡沖出結石等。
傳統(tǒng)的經皮穿刺內窺鏡手術,如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取石術,首先視病情建立相適宜口徑的經皮穿刺通道,選擇與經皮穿刺通道鞘管適配的內窺鏡。在手術中,因為病情的變化,經皮穿刺通道可能會擴張至更大,或者增加至2個甚至多個經皮穿刺通道。
傳統(tǒng)的經皮穿刺內窺鏡手術,如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取石術,術中并發(fā)癥主要集中在:
1、膿毒血癥,雖然灌注壓及流量可在灌注泵上預設安全值,手術中主要依靠經皮穿刺鞘管與內窺鏡的間隙、或者退出內窺鏡時由經皮穿刺鞘管內向外排水減壓。但是如果灌注壓持續(xù)居于預設安全值高位,特別是患腎合并感染性疾病時,膿毒血癥的發(fā)生機率大大增加。
2、殘石,如果灌注壓小于腎內壓,則導致灌注交換不良,視野不清晰,手術難以進行,易殘留結石等,再次甚至多次手術機會增大。
3、出血。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通用性好,沖洗和吸引效率提高,手術視野清晰,實現(xiàn)連續(xù)可控可視負壓吸引,內腔壓力安全可靠的一種經皮穿刺可視沖洗吸引系統(tǒng);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沖洗灌裝壓力小,視野差,沖洗和吸引通道小,操作復雜,針對不同的手術選用不同的器械,通用性差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問題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解決的:一種經皮穿刺可視沖洗吸引系統(tǒng),包括連接主管,連接主管的一端設有內窺鏡進入口,在所述的連接主管的另一端連接有鞘管結構,鞘管結構上連接有進水結構,在連接主管上設有吸引管;所述的鞘管結構包括相互套接的內鞘管和外鞘管,在內鞘管和外鞘管之間留有間隙,在外鞘管上設有出水孔,進水 機構的進水由間隙內流入由出水孔流出,其中的內鞘管與連接主管相接形成一個供內窺鏡出入的通道,同時在內鞘管內形成一個供沖洗物吸出的通道。將內窺鏡、穿刺吸引結構和鞘管結構三者結合,可以實現(xiàn)多路多向渦流式灌注沖洗、連續(xù)可控可視負壓吸引的兩大特點。鞘管結構為雙層的內外鞘管結合結構,通過內外鞘管之間的間隙作為灌注沖洗的進水通道,彌補原有的僅通過內窺鏡的器械通道進水的不足。手術中,設置安全灌注壓及安裝灌注流量的灌注儀將足夠量的灌注液由灌注通道多向注入治療臟器內腔。同時,灌注和吸引可以同時進行,灌注通道在內外鞘管之間,通過鞘管結構上的進水機構進行進水,吸引通過連接主管上的吸引管外接負壓進行連續(xù)可控的負壓吸引,兩路互不干涉,同時在穿刺機構的連接主管內的內窺鏡可以輔助觀察手術部位,提高手術安全性和工作效率,內腔壓力安全可控。灌注通道和吸引通道均為單向式設計,鞘管的內外間隙僅僅就是進水,而吸引是通過內鞘管、連接主管構成的通道與內窺鏡之間的間隙完成。內窺鏡系統(tǒng)的器械通道可以僅作為手術器械通過,避免灌入的沖洗液與經過內鞘管內通道吸出(或排出)的廢液(包括腔內治療后產生的內容物)相向沖擊,降低吸引效率。同時內窺鏡穿接在連接主管和內鞘管中,外鞘管可以選擇Fr10-Fr30,工作長度在50-200mm,內窺鏡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手術需要選擇不同型號的內窺鏡,可選擇組合為外徑Fr7-Fr20、器械通道Fr3.0-Fr10.5的不同規(guī)格的內窺鏡。
連接主管與鞘管結構可以是一體成型,也可以作為分體結構。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連接主管與內鞘管同軸,連接主管與鞘管結構通過鞘體結構相連,所述的進水結構位于連接主管與鞘管結構相接處。分體結構易于清洗和更換。進水結構位于鞘管結構的起始端,可以方便對鞘管結構的內外鞘管間隙進行注水,形成單向的注水通道。進水機構為連接在鞘管結構上的液閥,液閥外接進水管為灌注提供進水。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鞘體結構包括鞘主體和鞘管座,鞘管座套接外鞘管上,鞘主體與連接主管相接,在鞘管座與連接主管相接處設有導向錐面,連接主管安裝到導向錐面上,鞘主體與鞘管座通過鎖母固定。導向錐面的設計方便連接主管與內管之間進行對接,利用鞘主體和鞘管座的螺紋連接將連接主管與鞘管結構固定,結構簡單,方便拆卸和對各部件的分別清洗消毒。
作為更優(yōu)選,所述的鞘管結構的自由端設有鞘管堵頭,鞘管堵頭嵌接在內鞘管和外鞘管之間。在所述的鞘管堵頭上開設有鞘管前端出水孔。保證單向的進水通道的暢通。在鞘管堵頭上的前端出水孔可以增大灌注的出水量。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吸引管連接有負壓閥,在吸引管上開設有負壓控制孔。吸引管外接連續(xù)可控負壓吸引系統(tǒng)后,通過調節(jié)負壓控制孔開/合,可以便利迅捷地調節(jié)負壓吸力的大 小,負壓控制孔完全開放,負壓控制孔以上至吸引管以外的負壓吸力不受影響,但負壓控制孔以下至鞘管堵頭段負壓吸力明顯減弱,但仍然保持負壓吸引。負壓控制孔部分開放,同樣地,負壓控制孔以上至吸引管以外的負壓吸力不受影響,但負壓控制孔以下至鞘管堵頭段負壓吸力有所減弱,但仍然保持負壓吸引。負壓控制孔完全閉合,負壓控制孔以上至鞘管堵頭段負壓吸力即為一致,負壓吸引功效最高,此時可最短時間將治療臟器內腔廢液(包括腔內治療后產生的內容物)吸至體外。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連接主管的端部設有進鏡端口,在進鏡端口上套接有密封帽。實現(xiàn)密封,保證負壓吸引。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內窺鏡包括鏡體,鏡體連接有鏡管,在鏡管外套接有鏡鞘管,鏡鞘管通過鞘鎖固定在鏡體上,在鏡管內設有器械通道和光學通道,器械通道與鏡體上的器械入口相接,光學通道與鏡體上的目鏡組相接,在鏡體上設有液閥。器械通道可以只作為器械通道,灌注液不經由該通道進行腔內灌注,并不影響灌注液的足量灌注。
作為優(yōu)選,在所述的鏡管外設有與鏡管平行的液管,在鏡體上設有與液管相連的液閥。在手術中,如果需要額外的灌注液灌注手術視野,可以外加一路或兩路灌注通道,即器械通道為一路,固定在鏡管的外壁的液管組,固定在鏡管外壁,也可在鏡管外壁背側增設另一組為一路,對治療臟器內腔提供額外的渦流式灌注沖洗。通過2組液管灌注沖洗液,以獲得更清晰的圖像和更好的手術效果。
一種經皮穿刺可視沖洗吸引系統(tǒng)的使用方法,手術準備階段,根據(jù)病情,選用合適管徑的鞘管結構;經皮穿刺擴張階段,先把合適的閉孔器與鞘管結構套接,組成穿刺套件,借助B超,或者床旁X光機,或者移動式C型臂X光機精確定位引導,選用≤18G穿刺針穿刺進入臟器腔內,置入導引導絲,經影像學確認后,退針,建立經皮穿刺通道,退出閉孔器,留置導絲,經連接主管與鞘管內管組成的內窺鏡通道進入內窺鏡系統(tǒng),在監(jiān)視器上查看鞘管結構的鞘管遠端端口穿刺進入深度,如深度不夠,或過多,可以借助影像學加以調整;組裝經皮穿刺沖洗吸引系統(tǒng)階段,完成精準經皮穿刺擴張階段后,將連接主管與鞘管系統(tǒng)固定,連接主管上連接的液閥與已預設安全值灌注壓及流量的灌注泵連接,吸引管外接一只組織收集瓶,收集瓶吸出端連接負壓吸引裝置;內窺鏡系統(tǒng)工作階段,將內窺鏡系統(tǒng)與攝像光源系統(tǒng)連接,并經內窺鏡系統(tǒng)的器械通道裝好激光光纖(或碎石針、電極),打開連接主管上的液閥,啟動灌注泵、負壓吸引裝置、攝像光源系統(tǒng)、治療儀器。內窺鏡系統(tǒng)沿連接主管上的進鏡端口→連接主管→鞘管結構的內管進入臟器腔內;適時調節(jié)連接主管上的負壓控制孔,在臟器腔內同時實施持續(xù)安全正壓灌注和持續(xù)可控安全負壓吸引;因為臟器腔內灌注壓 與吸引負壓之間的壓差,形成了多路渦流式灌注沖洗及同向式負壓吸引的沖吸效應,可以將腔內治療后產生的內容物隨沖洗液快速、大量地吸出;手術結束階段,經影像學實時報告無殘留后,退鏡,導絲引導置入引流管,退出經皮穿刺沖吸系統(tǒng)及導絲,固定引流管,手術完成。
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經皮穿刺可視沖洗吸引系統(tǒng)具備下述優(yōu)點:通過鞘管結構的內外鞘管之間的間隙作為灌注通道,內鞘管作為內窺鏡系統(tǒng)進出和吸引通道,形成灌注與吸引分別設計且都為單向通道,避免了灌入的沖洗液與吸出的廢液相互沖擊,從而提高吸引效率;同時利用內窺鏡的觀察,足夠的灌注液沖洗干凈讓視野清晰,使得手術進行順利,提高手術安全性;連接主管上始終連接吸引管,實現(xiàn)連續(xù)的負壓控制,沖洗吸引效率顯著提高;同時可以根據(jù)病情需要選擇不同外徑及工作長度適宜的鞘管結構,提高系統(tǒng)的通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經皮穿刺可視沖洗吸引系統(tǒng)的沒有安裝內窺鏡的示意圖。
圖2是圖1內吸引管端部的放大示意圖。
圖3是圖1內的鞘管部分放大示意圖。
圖4是圖3內的內外鞘管分離的側向示意圖。
圖5是內窺鏡的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實施例:
如圖1和2所示,一種經皮穿刺可視沖洗吸引系統(tǒng),包括連接主管4,連接主管4的一端設有內窺鏡進入口,連接主管的內窺鏡入口處安裝有進鏡端口3,在進鏡端口3上套接有密封帽2。在連接主管4上連接有吸引管1,吸引管1傾斜設置,吸引管1上開設有負壓控制孔18,負壓控制孔18為長腰孔。在連接主管的另一端連接有鞘管結構,鞘管結構包括相互套接且同軸的內鞘管19和外鞘管20。連接主管4與內鞘管19同軸并且相接形成一個供內窺鏡出入的通道和供沖洗物吸出的通道。連接主管4與鞘管結構通過鞘體結構相連,連接主管4與鞘管結構相接處連接有液閥6。鞘體結構包括鞘主體5和鞘管座9,鞘管座9套接外鞘管20上,鞘主體5與連接主管4相接,在鞘管座9與連接主管4相接處設有導向錐面21,連接主管4安裝到導向錐面21上,鞘主體5與鞘管座9先通過定位銷釘8定位好,然后通過鎖母7固定。如圖3和4所示,在外鞘管20的上方的鞘管座上開設有進水孔22,進水孔22與液閥6相接,在外鞘管的另一端開設有兩個出水孔23,內外鞘管之間的間隙形成 灌注通道24,由外鞘管下方的出水孔進行內腔灌注。在內外鞘管的間隙中填充有鞘管堵頭12,鞘管堵頭12位于鞘管結構的自由端,在鞘管堵頭12上開設有一個鞘管前端出水孔25,提高灌注出水量。
如圖5所示,內窺鏡包括鏡體13,鏡體13連接有鏡管14,在鏡管14外套接有鏡鞘管16,鏡鞘管16通過鞘鎖17固定在鏡體13上,在鏡管14內設有器械通道13.3和光學通道,器械通道13.3與鏡體上的器械入口相接,光學通道的前端設有物鏡等光學構件,光學通道與鏡體上的目鏡組13.4相接,在鏡體13上設有內窺鏡的液閥13.2,為了補充灌裝量,可以在鏡管外在設置一個與鏡管平行的液管15,在鏡體上設有與液管相連的補充液閥13.1。在鏡體上同時還安裝有導光束導入端13.5,用于將導光束導入到內窺鏡內。內窺鏡的鏡管穿過連接主管和內鞘管伸入到手術部位,進行觀察和手術操作。
手術準備階段,根據(jù)病情,選用合適的鞘管結構,其中內鞘管19內徑可選擇范圍為Fr10-Fr20,外鞘管20外徑可選擇范圍為Fr12-Fr26,工作長度50-200mm可選,且根據(jù)術中的需要,即時更換鞘管結構。
經皮穿刺擴張階段,以外鞘管直徑為Fr14,內鞘管直徑為Fr11,工作長度60mm的鞘管結構為例,先借助B超,或者床旁X光機,或者移動式C型臂X光機精確定位引導,選用≤18G穿刺針穿刺進入治療臟器內腔,置入導引導絲,經影像學確認后,退針,導絲引導Fr14穿刺器,穿刺擴張,退出Fr14穿刺器,導絲引導外徑Fr14×工作長度60mm的鞘管結構,置入治療臟器內腔,建立經皮穿刺通道。經鞘管結構工作通道進入內窺鏡系統(tǒng),在監(jiān)視器上查看鞘管結構置入深度,如置入深度不夠,或過多,可以借助影像學加以調整。
組裝經皮穿刺沖洗吸引系統(tǒng)階段,完成精準經皮穿刺擴張階段后,本實用新型專利所及的經皮穿刺沖洗吸引系統(tǒng)之鞘主體與鞘管結構之鞘管座上的定位銷釘準確嵌合后,將鞘主體上的鎖母鎖緊管座,已設置安全灌注壓及安全灌注流量的灌注儀器通過灌注管道與液閥6連接。鞘主體5上的吸引管1外接連續(xù)可控負壓吸引系統(tǒng),可在吸引管1及外接的連續(xù)可控負壓吸引系統(tǒng)之間安裝一只組織收集瓶。進鏡端口3裝上一粒密封帽2。
內窺鏡系統(tǒng)工作階段,將內窺鏡系統(tǒng)與攝像光源系統(tǒng)連接,并經內窺鏡系統(tǒng)的器械通道13.3裝好激光光纖(或碎石針、電極),打開液閥6,啟動灌注儀器、連續(xù)可控負壓吸引系統(tǒng)、攝像光源系統(tǒng)、治療儀器。內窺鏡系統(tǒng)→密封帽2→進鏡端口3→連接主管4→鞘管結構進入治療臟器內腔。經鞘管結構夾層灌注通道注入的灌注液對治療臟器內腔呈多向渦流式灌注沖洗,提供清晰術野。在連續(xù)可控負壓吸引系統(tǒng)的作用下,調節(jié)負壓控制孔,經內鞘管10→鞘主體5→吸引管1及其外接的吸引膠管把廢液(包括腔內治療后產生的內容物)高效 率地單向抽吸至體外。手術全程灌注液量足夠,連續(xù)可控負壓吸引,治療臟器內腔全程保持安全低壓,術野清晰,安全高效,成本較低。
手術結束階段,經影像學實時報告無殘留后,退鏡,置入引流管,退出經皮穿刺沖吸系統(tǒng),固定引流管,手術完成。如果治療臟器術前無合并感染,無逆行鏡檢,術中無明顯出血,可以不留置引流管或內支架。如無管化(或者完全無管化)超微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專利的較佳實施例,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專利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所涵蓋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