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應用于胸腰椎骨折手術中的椎管復位器。
背景技術:
隨著現(xiàn)代工業(yè)化水平的不斷發(fā)展和高能量損傷的增加,胸、腰椎骨折呈現(xiàn)出逐漸上升的趨勢,如若導致致殘,將會給患者的生活生產(chǎn)能力帶來巨大影響、并且對社會也會帶來巨大的影響。當高能量損傷胸、腰椎骨折導致脊柱穩(wěn)定性受到破壞,同時合并明顯的神經(jīng)損害時,應盡早手術治療,解除壓迫。手術時機對脊髓或馬尾損傷的患者進行手術干預(減壓和穩(wěn)定)的時機還不十分明確。盡管人體臨床研究沒有足夠的證據(jù),但是可能存在一個重要的時間窗(可能<3小時),在該時間窗內減壓可能會促進脊髓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改善預后。急性外傷導致脊柱畸形、脊髓損傷的患者應當急診接受手術,以恢復脊柱序列,給脊髓恢復創(chuàng)造最大的可能性。因后路手術是通過韌帶整復緩解椎管壓迫的一項間接減壓方法,故在創(chuàng)傷早期能更順利地進行。手術的目的為脊髓恢復創(chuàng)造最佳條件;恢復和維持脊柱的高度和曲線;減少脊柱活動度的丟失;保持脊柱的穩(wěn)定性;堅強固定以利早期護理和康復;防止創(chuàng)傷后后凸畸形及神經(jīng)病損。
前路手術減壓徹底,對脊髓及神經(jīng)的干擾較后路小,尤其對脊柱前中柱直接植骨融合,術后能維持較好的穩(wěn)定性,可減少脊柱骨折術后容易出現(xiàn)的繼發(fā)性后凸畸形,但手術創(chuàng)傷大,出血多,難度大,患者恢復周期較長,手術操作復雜,難以廣泛開展。
后路手術創(chuàng)傷小,出血量少,手術后并發(fā)癥較小,操作簡單,易于推廣;可一期矯正胸、腰椎骨折導致的脊柱側彎和后凸畸形,可直接解除脊柱后方壓迫或小關節(jié)脫位,且固定階段多,也可跳躍式短節(jié)段固定。但后路手術對凸入椎管的骨折塊不能進行有效復位,亦無法確保避免對處于水腫、充血狀態(tài)下的損傷后的神經(jīng)組織不必要的操作;后路減壓加重了骨折階段的不穩(wěn);由于后路手術椎體高度恢復只能通過機械性撐開,易造成椎體空殼現(xiàn)象,出現(xiàn)遠期椎體高度丟失和脊柱后凸畸形。為解決在后路手術椎管內骨折塊不能有效恢復的問題,學界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文獻報道1993年Mimatsu為椎管內骨塊的復位設計了一系列的撞擊器。同年,國內的池永龍等也設計出一套脊柱花刀用于取出椎管前方骨折塊。然而,未能在臨床得以推廣應用。目前臨床多使用直角器進行復位,也有學者設計制造了外形與直角器相似的L型椎管內骨折復位器,但復位效果并不確實。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避免手術操作過程中對脊髓、神經(jīng)的誤傷,從而顯著降低空殼現(xiàn)象導致的后路手術遠期后凸畸形的發(fā)生率,提高手術療效的應用于胸腰椎骨折手術中的椎管復位器。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應用于胸腰椎骨折手術中的椎管復位器,包括包括柄端1、防滑手柄2、延伸部3以及復位工作部4,椎管復位器由依次相連接的柄端1、防滑手柄2、圓臺形的延伸部3和圓臺形的復位工作部4組成,柄端1、防滑手柄2、延伸部3和復位工作部4為一個整體;所述延伸部3直徑較小端與復位工作部4直徑較小端固接,復位工作部4直徑較大端端面為防滑面43;延伸部3側壁上設有第一斜面41,沿從延伸部3到復位工作部4的方向、第一斜面41的寬度遞減;復位工作部4側壁上設有第二斜面42,沿從復位工作部4到延伸部3的方向、第二斜面42的寬度遞減;第一斜面41和第二斜面42光滑連接;第一斜面41和第二斜面42形成傾斜設置的“L”形。
優(yōu)選的,椎管復位器由不銹鋼材料制成。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椎管復位器在使用時,復位工作部在進入椎管時防滑面緊貼著椎管側進入椎管,復位器工作部進入椎管較為容易,對脊髓神經(jīng)的干擾較小,可有效避免對脊髓神經(jīng)的擠壓和不必要的牽拉操作;在具體修復受損的椎管時,防滑面頂在椎管需要修復處,通過敲擊柄端,使得凸入在椎管內部的椎管前壁骨折塊向椎體內塌入,防滑面的使用增加了在手術過程中復位工作部擊入時的穩(wěn)定性,避免復位工作部在椎管內滑動,可最大限度恢復椎管的矢狀徑和橫徑,能夠使得椎管容積得到有效恢復,因此取得較好的復位效果,為脊髓神經(jīng)功能的早期恢復創(chuàng)造了良好環(huán)境。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復位工作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復位工作部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柄端、2.防滑手柄、3.圓臺延伸部、4.復位工作部、41.第一斜面、42.第二斜面、43.防滑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3所示,一種應用于胸腰椎骨折手術中的椎管復位器,由不銹鋼材料制成,該椎管復位器由依次相連接的柄端1、防滑手柄2、圓臺形的延伸部3和圓臺形的復位工作部4組成,柄端1、防滑手柄2、延伸部3和復位工作部4為一個整體;延伸部3直徑較小端與復位工作部4直徑較小端固接,復位工作部4直徑較大端端面為防滑面43;延伸部3側壁上設有第一斜面41,沿從延伸部3到復位工作部4的方向、第一斜面41的寬度遞減;復位工作部4側壁上設有第二斜面42,沿從復位工作部4到延伸部3的方向、第二斜面42的寬度遞減;第一斜面41和第二斜面42光滑連接;第一斜面41和第二斜面42形成傾斜設置的“L”形。
本實用新型在具體使用時,患者手術在全麻下進行,患者俯臥于拱形支架上,以受傷節(jié)段為中心,以受傷節(jié)段正中縱行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及其筋膜,顯露腰背筋膜、棘突、棘上韌帶,縱行切開棘上韌帶兩側筋膜,棘突兩側肌肉止點,用骨膜剝離器沿棘突、椎板骨膜下剝離骶棘肌,并向外側推開,用干紗布條填塞壓迫止血。當露出受傷椎體上下各一個椎板及其小關節(jié)突時,在受傷椎體上下椎體的椎弓根后方按Roy-Camille法定位,先置入定位針,在C型臂X線機下透視位置準確后置入4枚椎弓根螺釘。切除椎板時,在不破壞椎弓根的前提下用弧形骨鑿切除關節(jié)突關節(jié)內側緣,完成后路減壓。當發(fā)現(xiàn)椎管內骨折塊時,復位器工作部4緊貼椎管側壁緩慢滑入到硬膜囊前方,到達突起骨折塊后壁后方,同時將椎管復位器逐漸豎立,防滑面43頂在椎管需要修復處,通過敲擊柄端,將骨折塊向前錘擊復位,使骨折塊嵌入椎體后壁, 給予輕度的矯枉過正,以減輕椎體的“空殼”效應;防滑面的使用增加了在手術過程中復位工作部43擊入時的穩(wěn)定性,避免復位工作部在椎管內滑動,可最大限度恢復椎管的矢狀徑和橫徑,能夠使得椎管容積得到有效恢復,因此取得較好的復位效果,為脊髓神經(jīng)功能的早期恢復創(chuàng)造了良好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