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利用三角形結構集中刮痧力道的刮痧工具板,尤指將刮痧工具板鄰近一端的部位設計成三角形,以形成一主刮痧角及二刮痧部,令治療師能利用主刮痧角或刮痧部,集中刮痧力道,以對患部進行刮痧。
背景技術:
刮痧是一種常見的民間療法,是利用一扁平的“刮痧板”,在患者身上特定部位(如:頭部、頸部、背部、胸部、腹部、四肢等,以下簡稱患部)刮動,令患部表面出現(xiàn)痧點(即,皮膚上顯現(xiàn)出紫紅斑點,又稱“出痧”)。依照傳統(tǒng)中醫(yī)觀點,大部分疾病都是由于氣血瘀滯造成的,而“痧”是一種病邪的排泄產(chǎn)物,“出痧”意味著“給邪以出路”,能改善氣血平衡;而現(xiàn)代醫(yī)學觀點認為,“痧”是一種使皮膚或毛細血管破裂,產(chǎn)生自身溶血的現(xiàn)象,其療效與刮痧后對患部形成的微循環(huán)有關。
刮痧板的構形繁多,并無特定限制,例如:邊緣光滑的湯匙、銅錢、瓷杯皆可作為刮痧板,而較專業(yè)的刮痧板則是以牛角骨制成,且其多半被打磨成半月形,令治療師(如:中醫(yī)師或按摩師)能以半月形的弧形凹面,抵靠在患者的患部上刮動,該弧形凹面能讓治療師的刮痧力道均勻地傳遞在患部上。而近年來亦有許多治療師開發(fā)出不同構形的刮痧板,請參閱圖1所示,是時下一種刮痧板的示意圖,該刮痧板1為略呈方形的扁平板體,其一端為刮痧本體11,其另一端則為握持本體12,該刮痧本體11上設有波浪狀的刮痧部110,該握持本體12則是供治療師握持,當治療師以該刮痧部110接觸至患者的患部,以進行刮痧時,該刮痧部110的波浪狀構形將能夠增加摩擦力以及接觸面積,令治療師能更省力地進行刮痧。
然而,無論是傳統(tǒng)“半月形”的刮痧板或前述具備波浪狀構形的刮痧板1,創(chuàng)作人發(fā)現(xiàn)皆有不足之處,其原因在于,已知刮痧板皆以“弧形”的“面接觸”方式在患部上刮動,如此,雖能增加刮痧板與患部間的摩擦力,并讓刮痧力道均勻地分布至整個接觸面積上,但在“施力均勻”的同時,卻也代表治療師難以集中刮痧力道,以深入患部,故,當患部內有瘀血或沾粘、增生組織時,治療師必須花費更多的力氣,始能刮出痧點。因此,如何針對已知刮痧板進行改良,以設計出一種更易于使用的刮痧板結構,即為本實用新型在此亟欲解決的重要課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已知刮痧板的結構皆為“弧形”的“面接觸”,致使無法集中刮痧力道的問題,創(chuàng)作人憑借著多年來的實務經(jīng)驗,經(jīng)過多次的研究與測試后,終于設計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利用三角形結構集中刮痧力道的刮痧工具板,期能有效解決已知技術的缺憾。
本實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三角形結構集中刮痧力道的刮痧工具板,包括一刮痧本體及一握持本體,該一刮痧本體是設于該刮痧工具板上鄰近一端的部位,該刮痧本體的外型輪廓為三角形,以使該刮痧工具板的一端能形成一主刮痧角,且該刮痧本體上對應于該主刮痧角的兩相鄰側緣能分別形成一刮痧部,所述刮痧部的一端是平直延伸相交形成該主刮痧角,該主刮痧角的角度介于20-75度之間,此外,該刮痧部是朝外延伸形成一凸緣;該握持本體是設于該刮痧工具板上遠離該主刮痧角的部位,所述刮痧部的另端則能平直地延伸銜接至該握持本體。
其中,該主刮痧角的角度介于30-60度之間。
其中,該主刮痧角的角度介于40-50度之間。
其中,該刮痧本體上鄰近另一端的部位凸設有一隆起部。
其中,該刮痧工具板尚包括:
一延伸部,其一端銜接至該握持本體上遠離該刮痧本體的部位,其另一端則朝外延伸。
其中,該延伸部的另端尚形成有一輔刮痧角,該輔刮痧角的角度與該主刮痧角的角度不同。
其中,該刮痧工具板的材質為木頭或金屬。
其中,該刮痧本體的厚度是介于1毫米-4毫米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如此,通過該刮痧本體的“三角形”結構,該主刮痧角將能以“點接觸”的方式在患者的患部上刮動,故能如同刀劍或箭頭般,劃開患部內的瘀血或沾粘、增生組織;此外,該刮痧部能以“線接觸”的方式抵靠至患者的患部上,使該刮痧部能如同刀刃般,沿著患者的筋縫、骨縫進行刮痧,以將刮痧力道精準地集中至患部。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乃該刮痧工具板除能集中刮痧力道外,治療師尚能利用該刮痧工具板的較厚部位,按摩、推拿患部的深層組織,結合刮痧、按摩、推拿三種功能,以改善患者身體皮膚、肌肉、筋骨的組織膜的氣血循環(huán)。
附圖說明
為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以下結合實施例及附圖詳細說明如后,其中:
圖1是已知的刮痧工具板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刮痧工具板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刮痧工具板的第一較佳實施例剖面圖;及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刮痧工具板的第二較佳實施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創(chuàng)作人在研發(fā)過程中,是以兵器“劍”為靈感,將“劍尖”、“劍刃”的造型融入刮痧工具板的各個部位中,進而設計出本實用新型的嶄新結構,請參閱圖2所示,是本實用新型“利用三角形結構集中刮痧力道的刮痧工具板”的第一較佳實施例,該刮痧工具板2是由金屬、木頭、牛角或塑料材料制成的一扁平板體,亦可由上述多種材料結合而成(例如:以布料包裹金屬片或木片、或以塑料包覆木板…等);該刮痧工具板2的板身可為平直狀、亦可被設計成略由彎曲弧度,以利于握持,而圖2所示的實施例是一平直板體。
該刮痧工具板2包括一刮痧本體21及一握持本體22(在此要特別一提的是,該刮痧本體21、握持本體22一詞是便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特征,但實際上兩者多為一體成形),該刮痧本體21是設于該刮痧工具板2上鄰近一端的部位(即,圖2的左半部),其外型輪廓為三角形,使該刮痧工具板2的一端能形成一主刮痧角211,在本實施例中,為避免割傷員者,該主刮痧角211的端緣輪廓是呈一弧角。
在本實施例中,該刮痧本體21的厚度是介于1毫米-4毫米之間(但不以此為限),且其上對應于該主刮痧角211的兩相鄰側緣(即,三角形的兩個側邊)能分別形成一刮痧部212,所述刮痧部212的一端是平直、不具弧度地朝該刮痧工具板2的一端延伸,進而相交形成該主刮痧角211,在本實施例中,該主刮痧角211的角度θ1介于20-75度之間(較佳的角度θ1為30-60度,更佳的是為40-50度之間)。
請參閱圖2-圖3所示,其中,圖3是圖2中的刮痧工具板2對應于剖面線A-A’的剖面示意圖,該刮痧部212是朝外延伸一凸緣210,該凸緣210的端緣是一弧角,以在該刮痧部212抵靠至患部上時,其接觸面積的寬度約為1-2.5毫米,形成“線接觸”;該握持本體22是設于該刮痧工具板2上遠離該主刮痧角211的部位(即,圖2的右半部),所述刮痧部212的另端則能平直地延伸銜接至該握持本體22。
如此,在治療師對患者進行刮痧時,治療師能握持該握持本體22,將該主刮痧角211以“點接觸”的方式按壓至患者的患部(如:背部)上刮動,使該主刮痧角211能如同刀劍或箭頭般,劃開患部內的瘀血或沾粘、增生組織。另,由于該刮痧部212的端緣是能朝外延伸并收攏成該凸緣210,故,治療師亦能將其中一刮痧部212以“線接觸”的方式抵靠至患者的患部上刮動,使該刮痧部212能如同刀刃般,沿著患者的筋縫、骨縫進行刮痧。本實用新型的刮痧工具板2與時下各種刮痧工具板相比,由于所述刮痧部212的延伸方向是平直且不具弧度(即,形成三角形結構),故,能更貼近患者的身體組織,以將刮痧力道精準地集中至患部。此外,由于該主刮痧角211與所述刮痧部212皆是通過平滑的該凸緣210接觸至患部的皮膚表面,故,當治療師進行刮痧時,該刮痧工具板2并不會割傷員部皮膚,甚至,患部內的瘀血或氣腫能順著該凸緣210的平滑弧度,自然朝外散開。
本實用新型是將劍形結構充分融入刮痧工具板2中,除了刮痧本體21的外型輪廓為三角形外,該刮痧部212的端緣(即,凸緣210)的斷面構形亦能視為一三角形,意即,由于本實用新型的刮痧工具板2是以三角形(即,劍形的概念)與患部接觸,故,不僅有助于集中治療師的刮痧力道,且尚能通過凸緣210的設計,劃散瘀血或氣腫,以完整發(fā)揮出刮痧的應有療效。
另,復請參閱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該刮痧工具板2尚包括一延伸部221,該延伸部221的外型為一狹長片體,其一端是銜接至該握持本體22上遠離該刮痧本體21的部位,其另一端則朝外(如:朝遠離該主刮痧角211的方向)延伸,令治療師能以掌心握住該延伸部221,以穩(wěn)定地刮動該刮痧工具板2,此外,在本實施例中,該延伸部221的另端尚形成有一輔刮痧角222,該輔刮痧角222的構形是與該主刮痧角211相同,但該輔刮痧角222的角度θ2與該主刮痧角211的角度θ1不同,例如:該角度θ1為45度,該角度02則可為30度或60度,角度θ2越大,該輔刮痧角222能較為均勻地傳遞刮痧力道,反之,若角度θ2越小,該輔刮痧角222能較為集中地傳遞刮痧力道,據(jù)此,令治療師可根據(jù)患部的狀態(tài),自行選擇以該主刮痧角211或該輔刮痧角222進行“點接觸”的刮痧動作。
前述握持本體22的功能僅供治療師握持,故,該握持本體22的構形并不以圖2繪制的構形為限,請參閱圖4所示,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較佳實施例,該刮痧工具板3亦包括一刮痧本體31及一握持本體32,且該刮痧本體31上能通過一主刮痧角311及二刮痧部312形成“三角形結構”(即,劍形結構),該握持本體32則僅為銜接至該刮痧本體31上的一塊片體,供治療師握持,其構形略呈矩形,故能使該刮痧工具板3保持整體體積的精簡,以利于攜帶。
在前述圖2-圖4中,該刮痧工具板2、3的構形分別為近似“L”及“I”字形,但實際設計上,亦可在刮痧工具板2、3上設計多個延伸部221,且多個延伸部221間的角度不以90度為限,以形成“Y”、“T”或“X”字形。所述延伸部221可以一體成形的方式,由該握持本體22上延伸而出,亦可為木質、石質或牛角,以鎖固或綁定的方式固定至該握持本體22上。此外,業(yè)者尚可對該刮痧工具板2、3的厚度進行調整,以加入按摩及推拿的功能,例如:將該握持本體22或該延伸部221的厚度設計成大于該刮痧本體21,令治療師能改握住該刮痧本體21,并將握持本體22或該延伸部221抵靠至患部上,以進行按摩或推拿。
承上,復請參閱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該刮痧本體21上鄰近其另一端的部位(或圖2所示的握持本體22)上尚凸設有一隆起部23,其材質可為一打磨過的玉石或木材,是被固定于該刮痧本體21的一側(如:通過膠帶或布纏繞,或以黏合、鎖固等方式固定至該刮痧本體21),該隆起部23的構形呈弧形凸起,其厚度可介于五分-一寸之間(古制“一寸”為“十分”,約3.71公分,意即,厚度約在1.8-3.7公分之間),令治療師能利用該隆起部23,對患者上的穴位或經(jīng)絡進行按摩或推拿。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若干較佳實施例,惟,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并不局限于此,凡相關技術領域的人士,在參閱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后,可輕易思及的變化,均應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