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中藥藥膏,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治療燒燙傷的中藥藥膏。
背景技術:
燒燙傷又稱水火燙傷、火燒傷、湯潑火傷等,其特點是,輕者導致皮膚表皮燒傷,重者導致真皮、皮下脂肪組織燒傷,再重者導致肌肉、骨骼、甚至內臟燒傷;大面積燒傷者可引起休克等全身癥狀,并可以引起人體死亡。中醫(yī)學稱燒燙傷為“火燙傷”、“湯燙傷”、“火瘡”等,認為熱毒灼盛傷皮肉,導致熱盛傷陰,熱毒內攻,臟腑不和,陰陽平衡失調。后期為毒邪漸退,久病導致氣血兩虧,或陰傷胃敗,因此諸癥迭生。本病的主要病機在于局部血瘀內阻,經絡滯塞,熱毒熾盛。故在治療上應以活血化瘀通絡,清熱解毒涼血為主。中藥外用治療根據(jù)“清熱解毒、化腐生肌、祛瘀生新、活血止痛” 的原則設計和配制,以其藥源豐富、配制簡單、操作方便、成本低、療效高、見效快、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等諸多優(yōu)點,在燒燙傷治療中占有首要突出地位,中醫(yī)及中藥制劑治療燒燙傷已受到廣泛的重視,對開拓和發(fā)展燒傷治療的新理論具有一定的意義。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制備方法簡單、使用方便、療效顯著的治療燒燙傷的中藥藥膏。
為實現(xiàn)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治療燒燙傷的中藥藥膏,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數(shù)的中藥原料組成:紅花20—30份、延胡索20—30份、地榆20—30份、大黃10—20份、金銀花10—20份、兒茶10—20份、血竭20—30份、大薊10—15份、劉寄奴6—10份、黃藤6—12份、六月合6—12份、紅旱蓮5—10份、全蝎4—6份、沒藥10—20份、罌粟殼5—8份、蜂蠟30—40份、麻油50—80份。
作為優(yōu)選,治療燒燙傷的中藥藥膏,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數(shù)的中藥原料組成:紅花25份、延胡索25份、地榆25份、大黃15份、金銀花15份、兒茶15份、血竭25份、大薊12份、劉寄奴8份、黃藤10份、六月合10份、紅旱蓮8份、全蝎5份、沒藥15份、罌粟殼6份、蜂蠟35份、麻油60份。
治療燒燙傷的中藥組合物,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①把稱量好的紅花、延胡索、地榆、大黃、金銀花、兒茶、血竭、大薊、劉寄奴、黃藤、六月合、紅旱蓮、全蝎、沒藥、罌粟殼粉碎120—180目,得粉末A;②將步驟①得到的粉末A加入到麻油中,攪拌加熱至80—100℃時,離火,降溫到40—60攝氏度,加入蜂蠟,攪拌均勻,待降至室溫時,即得治療燒燙傷的中藥藥膏。
紅花:味辛,性溫;歸心、肝經;具有活血通絡,祛瘀止痛之功效。
延胡索: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具有活血散瘀,行氣止痛之功效。
地榆:味苦、酸、澀,性微寒;歸大腸、肝、胃經;具有涼血止血,解毒斂瘡之功效。
大黃:味苦,性寒;歸胃、大腸、肝、脾經;具有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利濕退黃之功效。
金銀花:味甘,性寒;歸肺、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功效。
兒茶:味苦、澀,性微寒;歸肺、脾、胃經;具有收濕斂瘡、止血生肌、化痰止咳之功效。
血竭:味甘、咸,性平;歸心、肝經;具有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斂瘡之功效。
大薊:味甘,性涼;歸肝、脾經;具有涼血止血,散瘀消癰之功效。
劉寄奴:味苦,性寒;具有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涼血止血,清熱利濕之功效。
黃藤:味苦,性寒;歸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通便之功效。
六月合:味苦,性平;歸肝、心經;具有活血止痛,解毒消腫之功效。
紅旱蓮:味微苦,性寒;歸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全蝎:味咸、辛,性平,有毒;歸肝經;具有息風止痙,通絡止痛,攻毒散結之功效。
沒藥:味苦,性平;歸心、肝、脾經;具有活血止痛,消腫生肌之功效。
罌粟殼:味酸、澀,性平,有毒;歸肺、大腸、腎經;具有斂肺止咳,澀腸止瀉,止痛之功效。
蜂蠟:味甘,性微溫;歸脾、胃、大腸經;具有解毒生肌,除濕止痢之功效。
麻油:味甘,性微寒;歸大腸、肺經;具有潤燥,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
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治療燒燙傷的中藥藥膏,直接作用于受損部位,組份中的各種原料藥物相互協(xié)調在一起,能夠起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藥效,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祛腐生肌的功效,能迅速緩解疼痛,防治繼發(fā)性損傷,促進血液循環(huán),加速皮膚再生,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下面結合臨床資料及典型病例對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進一步說明。
1、一般資料
從2013年4月—2015年7月臨床治療燒燙傷患者143例,其中男性患者81例,女性患者62例,其中熱液燙傷71例,火焰?zhèn)?3例,其它燒燙傷19例。
2、治療方法
采用本發(fā)明所制備的藥膏每天涂抹患處1—2次,7天為一個療程,根據(jù)患者病情輕重計算治療時間,輕度患者涂抹1—2個療程,中度患者涂抹3—5個療程,重度患者涂抹5—8個療程。
3、療效判斷標準
治愈:全身癥狀消失,瘡面愈合。
好轉:全身癥狀消失,瘡面未完全愈合。
無效:全身癥狀未見改善,瘡面感染不能控制。
4、治療結果
綜上,本發(fā)明有效率達98.7%。
5、典型病例
1.肖某,女,48歲,在家中不慎將胳臂燙傷,紅腫疼痛難忍,沒有起水皰,系Ⅰ度燙傷;先對患處進行消毒處理后,使用本發(fā)明制備的藥物涂抹患處3天,腫脹疼痛癥狀消退,又繼續(xù)使用7天,脫痂愈合,治愈。
2.胡某,女,63歲,患者自訴在廚房做飯時壓力鍋發(fā)生爆炸,患者臉部、頸部、胳臂多處被燙傷,紅腫疼痛,局部有大小不等的水皰,系Ⅲ度燙傷;使用本發(fā)明制備的藥物3天,腫脹疼痛感明顯減輕,又繼續(xù)使用30天,瘡面完全愈合,治愈。
3.唐某,女,6歲,患者右手被熱油燙傷,紅腫有水皰,疼痛哭叫不停;對患處進行消毒處理后,使用本發(fā)明制備的藥物進行涂抹2天,腫脹癥狀開始消退,又繼續(xù)使用25天,細皮脫去,傷口長出嫩肉,無疤痕。
4.龔某,女,56歲,食品廠工人,患者自訴不慎被蒸汽燒傷,面部及上肢紅腫疼痛;先對患處進行消毒處理后,使用本發(fā)明制備的藥物進行涂抹,當即疼痛癥狀明顯減輕,連續(xù)使用15天后,燒傷癥狀完全消失,痊愈,未留下疤痕。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治療燒燙傷的中藥藥膏,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的中藥原料組成:紅花20克、延胡索20克、地榆30克、大黃20克、金銀花20克、兒茶15克、血竭20克、大薊10克、劉寄奴10克、黃藤10克、六月合10克、紅旱蓮8克、全蝎5克、沒藥15克、罌粟殼6克、蜂蠟30克、麻油60克。
治療燒燙傷的中藥組合物,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①把稱量好的紅花、延胡索、地榆、大黃、金銀花、兒茶、血竭、大薊、劉寄奴、黃藤、六月合、紅旱蓮、全蝎、沒藥、罌粟殼粉碎120—180目,得粉末A;②將步驟a得到的粉末A加入到麻油中,攪拌加熱至80—100℃時,離火,降溫到40—60攝氏度,加入蜂蠟,攪拌均勻,待降至室溫時,即得治療燒燙傷的中藥藥膏。
實施例2
治療燒燙傷的中藥藥膏,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的中藥原料組成:紅花30克、延胡索30克、地榆25克、大黃18克、金銀花18克、兒茶18克、血竭22克、大薊12克、劉寄奴10克、黃藤10克、六月合10克、紅旱蓮8克、全蝎6克、沒藥16克、罌粟殼5克、蜂蠟40克、麻油80克。
治療燒燙傷的中藥組合物,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①把稱量好的紅花、延胡索、地榆、大黃、金銀花、兒茶、血竭、大薊、劉寄奴、黃藤、六月合、紅旱蓮、全蝎、沒藥、罌粟殼粉碎120—180目,得粉末A;②將步驟a得到的粉末A加入到麻油中,攪拌加熱至80—100℃時,離火,降溫到40—60攝氏度,加入蜂蠟,攪拌均勻,待降至室溫時,即得治療燒燙傷的中藥藥膏。
實施例3
治療燒燙傷的中藥藥膏,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的中藥原料組成:紅花30克、延胡索20克、地榆20克、大黃18克、金銀花20克、兒茶10克、血竭20克、大薊12克、劉寄奴8克、黃藤10克、六月合10克、紅旱蓮8克、全蝎6克、沒藥16克、罌粟殼5克、蜂蠟40克、麻油55克。
治療燒燙傷的中藥組合物,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①把稱量好的紅花、延胡索、地榆、大黃、金銀花、兒茶、血竭、大薊、劉寄奴、黃藤、六月合、紅旱蓮、全蝎、沒藥、罌粟殼粉碎120—180目,得粉末A;②將步驟a得到的粉末A加入到麻油中,攪拌加熱至80—100℃時,離火,降溫到40—60攝氏度,加入蜂蠟,攪拌均勻,待降至室溫時,即得治療燒燙傷的中藥藥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