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shù)屬于中藥藥物,具體涉及用于治療和/或預防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術(shù):
1、痤瘡,又名粉刺,是一種較常見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疾病,主要發(fā)生于面頰、額部和下頜,且也可擴展至軀干如前胸部、背部及肩胛部。整體呈現(xiàn)為粉刺、丘疹、膿皰、結(jié)節(jié)、囊腫以及瘢痕等特征,并伴隨皮脂溢出。高發(fā)人群主要為青春期男女,發(fā)病率可高達54%。痤瘡的發(fā)生原因是復雜的,包括體內(nèi)雄激素水平異常、皮脂腺大量分泌、毛囊周圍細胞角化異常,以及丙酸桿菌引發(fā)的炎癥反應(yīng)等。痤瘡屬中醫(yī)學肺風粉刺范圍,多由素體陽熱偏盛,臟腑血熱外雍,氣血郁滯而發(fā)病。本病中醫(yī)治療當清宣肺胃熱、解毒、化瘀散結(jié)、以平粉刺。本病中醫(yī)治療適當,可產(chǎn)生良好的治療效果。目前臨床上需要可有效治療痤瘡的中藥。
技術(shù)實現(xiàn)思路
1、本技術(shù)的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提供了用于治療和/或預防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其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藥材制備得到:黃芩5~20份(例如10、15份)、菊花10~50份(例如20、30、40份)、桑白皮5-25份(例如10、15、20份)、地骨皮5-30份(例如10、15、20、25份)、生地黃10-50份(例如20、30、40份)、赤芍10-40份(例如20、30份)、牡丹皮5-30份(例如10、20、25份)、丹參10-50份(例如20、30、40份)、山楂10-50份(例如20、30、40份)、薏苡仁10-50份(例如20、30、40份)、木通5-25份(例如10、15、20份)、白花蛇舌草10-50份(例如20、30、40份)、皂角刺5-30份(例如10、20、25份)、枳實5-20份(例如10、15份)。
2、在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中,所述中藥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藥材制備得到:黃芩5~15份、菊花20~40份、桑白皮10-20份、地骨皮15-20份、生地黃25-45份、赤芍20-30份、牡丹皮10-20份、丹參20-40份、山楂20-40份、薏苡仁20-40份、木通5-15份、白花蛇舌草20-40份、皂角刺10-20份、枳實10-15份。
3、在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中,所述中藥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藥材制備得到:黃芩10份、菊花35份、桑白皮12份、地骨皮18份、生地黃40份、赤芍25份、牡丹皮12份、丹參25份、山楂25份、薏苡仁25份、木通10份、白花蛇舌草25份、皂角刺12份、枳實13份。
4、在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中,本技術(shù)的中藥組合物通過以下方法制備得到:
5、方法1
6、(1)稱取上述重量份的藥材;
7、(2)將黃芩用水沖淋后,投入沸水中燀10-30分鐘(例如20分鐘),濾取燀水,濃縮,得到黃芩燀液;
8、(3)將菊花、牡丹皮、枳實沖洗后,放入蒸餾器中,蒸餾30-60分鐘(例如40分鐘),得到揮發(fā)油;
9、(4)將桑白皮、地骨皮、生地黃、赤芍、丹參、山楂、薏苡仁、木通、白花蛇舌草、皂角刺與菊花、牡丹皮、枳實蒸餾后的殘渣和燀黃芩一起用水浸潤3-5小時(例如4小時)后再煎煮1-3次(例如2次),過濾,得到濾液;
10、(5)將上述濾液靜置12-24小時,過濾后與所述黃芩燀液混合并濃縮,得到濃縮液;
11、(6)將所述濃縮液與所述揮發(fā)油混合,得到所述中藥組合物;
12、或者
13、方法2
14、(1)稱取上述重量份的藥材;
15、(2)將黃芩用水沖淋后,投入沸水中燀10-30分鐘(例如20分鐘),濾取燀水,濃縮,得到黃芩燀液;
16、(3)將菊花、牡丹皮、枳實沖洗后,放入蒸餾器中,蒸餾30-60分鐘(例如40分鐘),得到揮發(fā)油;將所述揮發(fā)油用β-環(huán)糊精進行超聲包合,過濾,得到揮發(fā)油包合物;
17、(4)將桑白皮、地骨皮、生地黃、赤芍、丹參、山楂、薏苡仁、木通、白花蛇舌草、皂角刺與菊花、牡丹皮、枳實蒸餾后的殘渣和燀黃芩一起用水浸潤3-5小時(例如4小時)后再煎煮1-3次,過濾,得到濾液;
18、(5)將上述濾液靜置12-24小時,過濾,得到濾液;
19、(6)將步驟(5)中過濾后得到的濾渣用乙醇提取,回收乙醇,得到浸膏;
20、(7)將步驟(5)中得到的濾液與所述黃芩燀液混合,濃縮,得到濃稠膏狀物;
21、(8)將步驟(6)中得到的浸膏和步驟(7)中得到的濃稠膏狀物與步驟(3)中得到的揮發(fā)油包合物混合,得到所述中藥組合物。
22、在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中,所述中藥組合物被制備為口服制劑。
23、在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中,所述口服制劑為顆粒劑、丸劑、片劑、膠囊劑、或膏劑。
24、本技術(shù)的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提供了本技術(shù)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包括:
25、方法1
26、(1)稱取上述重量份的藥材;
27、(2)將黃芩用水沖淋后,投入沸水中燀10-30分鐘(例如20分鐘),濾取燀水,濃縮,得到黃芩燀液;
28、(3)將菊花、牡丹皮、枳實沖洗后,放入蒸餾器中,蒸餾30-60分鐘(例如40分鐘),得到揮發(fā)油;
29、(4)將桑白皮、地骨皮、生地黃、赤芍、丹參、山楂、薏苡仁、木通、白花蛇舌草、皂角刺與菊花、牡丹皮、枳實蒸餾后的殘渣和燀黃芩一起用水浸潤3-5小時(例如4小時)后再煎煮1-3次(例如2次),過濾,得到濾液;
30、(5)將上述濾液靜置12-24小時,過濾后與所述黃芩燀液混合并濃縮,得到濃縮液;
31、(6)將所述濃縮液與所述揮發(fā)油混合,得到所述中藥組合物;
32、或者
33、方法2
34、(1)稱取權(quán)利要求1-3中所述重量份的藥材;
35、(2)將黃芩用水沖淋后,投入沸水中燀10-30分鐘(例如20分鐘),濾取燀水,濃縮,得到黃芩燀液;
36、(3)將菊花、牡丹皮、枳實沖洗后,放入蒸餾器中,蒸餾30-60分鐘(例如40分鐘),得到揮發(fā)油;將所述揮發(fā)油用β-環(huán)糊精進行超聲包合,過濾,得到揮發(fā)油包合物;
37、(4)將桑白皮、地骨皮、生地黃、赤芍、丹參、山楂、薏苡仁、木通、白花蛇舌草、皂角刺與菊花、牡丹皮、枳實蒸餾后的殘渣和燀黃芩一起用水浸潤3-5小時(例如4小時)后再煎煮1-3次(例如2次),過濾,得到濾液;
38、(5)將上述濾液靜置12-24小時,過濾,得到濾液;
39、(6)將步驟(5)中過濾后得到的濾渣用乙醇提取,回收乙醇,得到浸膏;
40、(7)將步驟(5)中得到的濾液與所述黃芩燀液混合,濃縮,得到濃稠膏狀物;
41、(8)將步驟(6)中得到的浸膏和步驟(7)中得到的濃稠膏狀物與步驟(3)中得到的揮發(fā)油包合物混合,得到所述中藥組合物。
42、本技術(shù)的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提供了中藥制劑,其包含本技術(shù)的的中藥組合物以及藥學上可接受的賦形劑。
43、本技術(shù)的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提供了本技術(shù)的中藥組合物或本技術(shù)的中藥制劑在制備用于治療和/或預防痤瘡的藥物中的用途。
44、在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中,所述痤瘡由肺熱和/或血熱引起。
45、本技術(shù)的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提供了本技術(shù)的中藥組合物或本技術(shù)的中藥制劑在制備用于降血脂的藥物中的用途。
46、本技術(shù)的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提供了本技術(shù)的中藥組合物或本技術(shù)的中藥制劑在制備用于清肺熱和/或清血熱的藥物中的用途。
47、黃芩為唇形科植物黃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
48、菊花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的干燥頭狀花序。
49、桑白皮為桑科植物桑morus?alba?l.的干燥根皮。
50、地骨皮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chinense?mil1.或?qū)幭蔫坭絣ycium?barbarum?l的干燥根皮。
51、生地黃為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的新鮮或干燥塊根。
52、赤芍為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lactiflora?pall.或川赤芍paeonia?veitchiilynch的干燥根。
53、牡丹皮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andr.的干燥根皮。
54、丹參為唇形科植物丹參salvia?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及根莖。
55、山楂為薔薇科植物山里紅crataegus?pinnatifida?bge.var.majorn.e.br.或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bge.的干燥成熟果實。
56、薏苡仁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lacryma-jobi?l.var.ma-yuen(roman.)stapf的干燥成熟種仁。
57、木通為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quinate(houtt.)decne.的木質(zhì)莖。
58、白花蛇舌草為茜草科耳草屬植物白花蛇舌草oldenlandia?diffusa(willd.)roxb.的干燥全草。
59、皂角刺為豆科植物皂莢gleditsia?sinensis?lam.的干燥棘刺。
60、枳實為蕓香科植物酸橙citrus?aurantium?l及其栽培變種或甜橙citrussinensis?osbeck的干燥幼果。
61、本技術(shù)的中藥組合物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或改善肺熱、血熱所致的多種癥狀,包括表現(xiàn)為粉刺、丘疹、膿皰等的輕、中度痤瘡,口舌生瘡,胃火牙痛,咽喉腫痛,目赤,便秘,尿黃赤等。
62、本技術(shù)的中藥組合物以黃芩、生地黃為君藥,清熱、燥濕、涼血、解毒,針對肺熱、血熱及濕淤熱互結(jié),立全方治法的根本;以桑白皮、地骨皮、赤芍、丹參、牡丹皮為臣藥,其中桑白皮和地骨皮專清肺熱,兼可涼血,令君藥清熱瀉火功效集于肺衛(wèi),更切合主治癥狀;赤芍、丹參、牡丹皮共具活血、涼血、化瘀功效,加強君藥對血熱、血瘀的治療能力,直接改善由血瘀引起的系列癥狀;以菊花、山楂、薏苡仁、木通、白花蛇舌草、皂角刺、枳實為佐藥,其中菊花助清熱,山楂助化瘀,薏苡仁、木通助利濕,白花蛇舌草助解毒,皂角刺及枳實破氣散結(jié),均在君藥統(tǒng)領(lǐng)下或增強癥狀治療之力,或輔助消除病因,共奏清熱、燥濕、涼血、解毒之功效。
63、本技術(shù)的中藥組合物還有顯著的降脂功效。
64、本技術(shù)的中藥組合物清熱瀉火,涼血,活血化瘀,可用于肺熱、血熱所致的痤瘡(粉刺),癥見口舌生瘡,胃火牙痛,咽喉腫痛,目赤,便秘,尿黃赤等癥。
65、本技術(shù)的中藥組合物可適用于輕、中度痤瘡,具體癥狀為粉刺、丘疹、膿皰,服藥后痤瘡逐漸消散且臉上油脂分泌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