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醫(yī)療器械,特別是涉及一種可視營養(yǎng)管。
背景技術:
1、近年來,腸內營養(yǎng)越來越受到重視,其目的是對有正?;虿糠治改c道功能、不能正常經口進食的患者進行基本營養(yǎng)補充或藥物治療。例如,消化道梗阻、胰腺炎等患者在手術后胃腸功能恢復較慢,胃腸功能受阻,不能自主進食,故需要植入空腸營養(yǎng)管來滿足腸內營養(yǎng)支持的需求。
2、目前,由于鼻胃腸管的置管主要是醫(yī)護人員徒手盲查,對醫(yī)護人員有很高的技術要求,很難做到100%的置管成功率;因此,為了確保置管成功,有的先對鼻胃腸管進行盲插后,然后,經過x光機照射胃腸部來確認,或全程通過x光來實現可視,但是x光對人體危害較大。還有的是,針對進行過胃部手術的特殊病人或胃部形狀不對稱的病人,借助胃鏡做可視化置管,但鼻胃腸管的頭端無法調整方向,置管也有一定難度,且胃鏡的舒適度也比較差,會增加病人的痛苦。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視營養(yǎng)管,其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置管難度較大、成功率較差的問題。
2、基于此,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公開了一種可視營養(yǎng)管,包括:
3、內鏡,包括插入部、與插入部的近端連接的操作部以及設置于插入部的遠端且與操作部可通信地連接的攝像模組;
4、用于與插入部間隙配合的導管,包括與插入部的遠端對應的自由端部、與插入部的近端對應的套接端部以及自自由端部延伸至套接端部的管身部;以及
5、用于套設于插入部的封堵固定件,封堵固定件將導管的套接端部固定連接于插入部,并封堵套接端部的端口與插入部之間形成的端口間隙,用于阻擋體內流體沿著插入部與導管之間的間隙反流。
6、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不僅能夠封堵端口間隙,防止體內流體沿著插入部與導管之間的間隙反流,而且還能夠將導管與插入部相對固定,確保插入部的遠端能夠穩(wěn)定地位于導管的自由端部,防止導管與內鏡的插入部一起被插入體內的過程中發(fā)生錯位,有利于確定導管確切的插入位置。
7、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封堵固定件為柔性封堵套,柔性封堵套用于與端口間隙過盈配合,以在封堵端口間隙的同時,將導管固定于插入部。
8、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套設于插入部的柔性封堵套在擠入套接端部與插入部之間的間隙時,柔性封堵套在套接端部的內壁擠壓下發(fā)生變形,既能夠與套接端部的內壁過盈配合,又能夠向內擠壓插入部,不僅能夠很好地封堵端口間隙,防止體內流體沿著插入部與導管之間的間隙反流,而且還能夠將導管與插入部相對固定,防止導管與內鏡的插入部一起被插入體內的過程中發(fā)生錯位,有利于確定導管確切的插入位置。
9、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套接端部具有擴口結構,以當導管套裝于插入部時,在套接端部和插入部之間形成擴口間隙。
10、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導管的套接端部具有擴口結構,因此當導管套裝于插入部時,套接端部與插入部之間會形成擴口間隙,以便使套設于插入部的柔性封堵套更好地擠入套接端部與插入部之間的擴口間隙而提升封堵效果。
11、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柔性封堵套為硅膠套或橡膠套。
12、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柔性封堵套包括堵頭部及與堵頭部連接的堵帽部,堵頭部自堵帽部漸縮地延伸以形成錐度堵頭。
13、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堵頭部的較大端連接于堵帽部,以便將堵頭部從較小端擠入擴口間隙,使得堵帽部抵接于導管的套接端部,以較好地封堵套接端部與插入部之間的擴口間隙。
14、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柔性封堵套進一步包括凸設于堵頭部的外周表面的一個或多個環(huán)形錐臺,每個環(huán)形主體朝向靠近堵帽部的方向漸擴地延伸以在堵頭部的外周表面形成倒鉤結構。
15、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堵頭部擠入擴口間隙時,環(huán)形錐臺在套接端部的擠壓下發(fā)生較大形變,以在更好地密封擴口間隙的同時,環(huán)形錐臺所形成的倒鉤結構也能夠阻止柔性封堵套從擴口間隙中退出或脫出,起到較好的防松動、防脫落效果,確保導管與插入部進行穩(wěn)定固定,方便導管與插入部一同插入體內。
16、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堵帽部開設有槽口背向堵頭部的鏤空槽。
17、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將堵頭部擠進間隙時,操作者可以捏住堵帽部,使得堵帽部發(fā)生變形但不易擠壓插入部,方便將堵頭部插入間隙,從而使得堵頭部插入間隙發(fā)生變形將導管與插入部固定在一起。
18、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堵頭部開設有缺口。
19、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將堵頭部擠進間隙時,堵頭部的缺口在擠壓下會盡可能閉合,使得堵頭部與插入部緊貼,從而增大堵頭部與插入部之間的摩擦力,進而提高柔性封堵套的鎖止效果。
20、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封堵固定件為剛性封堵帽,剛性封堵帽的兩端分別與插入部和套接端部密封連接。
21、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剛性封堵帽也能夠在封堵端口間隙,防止體內流體沿著插入部與導管之間的間隙反流的同時,將導管與插入部相對固定,防止導管與內鏡的插入部一起被插入體內的過程中發(fā)生錯位。
22、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導管的自由端部具有收口結構;插入部的遠端外徑大于自由端部的最小口徑,且小于自由端部的最大口徑。
23、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插入部的遠端能夠抵接于自由端部的內壁,確保插入部的遠端能夠穩(wěn)定地位于導管的自由端部處,不僅能夠保證位于插入部遠端的攝像模組能夠拍攝到位于自由端部之外的目標,而且還能夠保證導管的自由端部能夠隨著插入部的遠端一同彎曲以調整插入方向,進一步降低置管難度,提高置管成功率。
24、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內鏡進一步包括設置在插入部的外表面的標記線,用于標記柔性封堵套在插入部上的套裝位置,以確定導管的自由端部相對插入部遠端的位置。
25、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以便通過柔性封堵套將套接端部封堵固定在插入部上的對應位置,有助于確定導管的自由端部相對插入部遠端的位置。
26、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導管進一步包括設置于管身部的x顯影線和尺寸刻度線;x顯影線沿著管身部的長度方向延伸;尺寸刻度線沿著管身部的長度方向布置。
27、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以便通過x顯影線來確定管身位置是否在合適位置,通過尺寸刻度線來確定導管的插入深度。
28、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導管中的管身部與自由端部一體地連接,且與套接端部固定連接;管身部和自由端部的硬度小于套接端部的硬度。
29、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管身部和自由端部可以由同一種硬度較小的材料制備而成,便于被插入部帶動進行彎曲以降低置管難度,而套接端部則可以由硬度較大的材料制備而成,便于緊密擠壓柔性封堵套以更好地實現封堵固定。
30、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內鏡進一步包括設置于插入部的遠端的引流件,引流件包括與插入部連接的引流管體及與引流管體的遠端連接的引流腔體;引流管體具有與插入部的流體通道連通的管入口及與管入口連通的管出口;引流腔體具有朝向待清洗表面的側向出口和鄰近側向出口的引流頂壁。
31、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引流管體的管出口部分地位于引流腔體之內,以形成位于引流腔體之外的第一子出口和位于引流腔體之內的第二子出口。
32、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經由插入部的流體通道輸送的流體從管入口進入引流管體時,經由第二子出口流出的流體能夠在引流頂壁的引導下朝向待清洗表面流動以清洗待清洗表面;與此同時,經由第一子出口流出的流體能夠朝向待觀察區(qū)域流動以清洗待觀察區(qū)域。換言之,本技術的引流件僅通過一個管出口就能夠兼顧待清洗表面和待觀察區(qū)域的清洗,即同時實現待清洗表面沖洗和待觀察區(qū)域沖洗兩個功能,有助于簡化結構工藝,降低成本,減小尺寸。
33、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引流管體的管出口全部位于引流腔體之內;引流腔體進一步具有直流通道,直流通道軸向延伸以貫穿引流腔體,并且直流通道的流通面積小于管出口的流通面積。
34、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經由插入部的流體通道輸送的流體從管入口進入引流管體時,經由管出口流出的一部分流體能夠在引流頂壁的引導下朝向待清洗表面流動以清洗待清洗表面;與此同時,經由管出口流出的另一部分流體能夠通過直流通道朝向待觀察區(qū)域流動以清洗待觀察區(qū)域。換言之,本技術的引流件僅通過一個管出口就能夠兼顧待清洗表面和待觀察區(qū)域的清洗,即同時實現待清洗表面沖洗和待觀察區(qū)域沖洗兩個功能,有助于簡化結構工藝,降低成本,減小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