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
【背景技術】
[0002]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于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xiàn)的一種限局性水腫反應,臨床表現(xiàn)為大小不等的風疹塊損害,驟然發(fā)生,迅速消退,瘙癢劇烈,愈后不留任何痕跡。根據(jù)病程分為急性和慢性,前者經(jīng)數(shù)天或數(shù)周可治愈,后者則反復發(fā)作持續(xù)數(shù)月,引起蕁麻疹的因素甚多,病因較復雜,約3/4患者找不到原因,尤其是慢性蕁麻疹,急性蕁麻疹由于發(fā)病急,病程短,常可找到原因,再去除致病因素,治療后常能很快治愈。而對于慢性蕁麻疹來說,由于病因不明,不能針對性地預防及治療,因而療效不理想。現(xiàn)有技術中,抗組織胺藥是治療各種蕁麻疹病人的重要藥物,但這種藥物會有各種副作用,尤其高空作業(yè)的工人、駕駛員等工人要慎用,易因昏倦而導致事故的發(fā)生。目前還沒有一種特別有效治療蕁麻疹的中藥。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目前的治療蕁麻疹的中藥效果不明顯,沒有特別有效治療蕁麻疹的中藥,且副作用較大,提供一種治療效果好,副作用少的治療蕁麻疹中藥。
[0004]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下述技術方案: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當歸8-12份、川芎8-12份、生地13-17份、赤芍8_12份、荊芥8_12份、地骨皮13-17份、白癬皮13-17份、防風8-12份、麻黃5_7份、紅花8_12份、白芷8_12份。
[0005]所述的重量份的原料在天氣遇冷時加細辛5-7份,桂枝8-12份,天氣遇熱時加生石膏25-35份,知母8-12份、丹皮13-17份。
[0006]作為優(yōu)選,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當歸9-11份、川彎9-11份、生地14-16份、赤芍9-11份、荊芥9-11份、地骨皮14-16份、白癬皮14-16份、防風9_11份、麻黃5.5-6.5份、紅花9-11份、白芷9-11份,天氣遇冷時加細辛5.5-6.5份、桂枝9_11份,天氣遇熱時加生石膏28-32份、知母9-11份、丹皮14-16份。
[0007]作為優(yōu)選,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當歸10份、川彎10份、生地15份、赤芍10份、荊芥10份、地骨皮15份、白癬皮15份、防風10份、麻黃6份、紅花10份、白芷10份,天氣遇冷時加細辛6份、桂枝10份,天氣遇熱時加生石膏30份、知母10份、丹皮15份。
[0008]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1、按上述配方稱取相應重量份的中藥材,混合;2、將混合均勻的的中藥材一次放入溫水浸泡10-30min,之后加入適量的水用文火熬煮20-40min,3、將熬好的中藥材放涼后,飲食中藥湯。
[0009]本發(fā)明中各組分的藥理藥性如下:
當歸味甘、辛、苦、性溫;功效為補血、活血、調經(jīng)止痛、潤燥滑腸;主治:血虛諸證、月經(jīng)不調、經(jīng)閉、痛經(jīng)、癥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后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
[0010]川芎味辛,性溫,歸肝、膽、心包經(jīng);功能主治: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于安撫神經(jīng),正頭風頭痛,癥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
[0011]生地有清熱、生津、潤燥、滑腸、破瘀、生新、止痛、調經(jīng)、金瘡瘀、涼血、止血的功效。
[0012]赤芍主治功效:主溫毒發(fā)斑,吐血衄血,腸風下血,目赤腫痛,癰腫瘡瘍,閉經(jīng),痛經(jīng),崩帶淋濁,瘀滯脅痛,疝瘕積聚,跌撲損傷;用于溫毒發(fā)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郁脅痛,經(jīng)閉痛經(jīng),癥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
[0013]荊芥味平,性溫,無毒,清香氣濃。荊芥為發(fā)汗,解熱藥,是中華常用草藥之一。能鎮(zhèn)痰、怯風、涼血。治流行感冒,頭疼寒熱發(fā)汗,嘔吐。
[0014]地骨皮功用主治:清熱,涼血。治虛勞潮熱盜汗,肺熱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壓,癰腫,惡瘡。歸經(jīng):入肺、肝、腎經(jīng)。
[0015]白癬皮: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祛風解毒,用于濕熱瘡毒,黃水淋漓,濕疹,風疹,疥癬瘡瘌,風濕熱痹,黃疸尿赤。
[0016]防風性味歸經(jīng):味辛、甘,性微溫。歸膀胱、肝、脾經(jīng);功效: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定搐;主治:外感表證,風疹瘙癢,風濕痹痛,破傷風。
[0017]麻黃性味與歸經(jīng):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jīng)。功效為發(fā)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
[0018]紅花的功效,常與桃仁、當歸、川芎、生地黃、赤芍藥等同用,稱為桃紅四物湯。用于冠心病,可與川芎、丹參等同用。用于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瘀血肋痛,癰腫及吐血而有瘀滯者,可與桃仁、乳香、沒藥等同用。
[0019]白芷功能主治:祛風濕,活血排膿,生肌止痛。用于頭痛、牙痛、鼻淵、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瘙癢;性溫,味辛。
[0020]細辛主治祛風,散寒,行水,開竅;治風冷頭痛,鼻淵,齒痛,痰飲咳逆,風濕痹痛。
[0021]桂枝主治為散寒解表;溫通經(jīng)脈;通陽化氣。主風寒表證;寒濕痹痛;四肢厥冷;經(jīng)閉痛經(jīng);癥瘕結塊;胸痹;心悸;痰飲;小便不利。用于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jīng)閉,關節(jié)痹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功效為發(fā)汗解肌,溫經(jīng)通脈,助陽化氣,散寒止痛。
[0022]生石膏的功效為清熱瀉火,除煩止渴,收斂生肌。
[0023]知母屬清熱下火藥,主治:溫熱病、高熱煩渴、咳嗽氣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熱、虛煩不眠、消渴淋濁。
[0024]丹皮:《本草綱目》記載:“滋陰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滯。后人乃專以黃蘗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勝也。赤花者利,白花者補,人亦罕悟,宜分別之。”現(xiàn)代研究,所含牡丹酚及其以外的糖苷類成分均有抗炎作用;牡丹皮的甲醇提取物有抑制血小板作用;牡丹酚有鎮(zhèn)靜、降溫、解熱、鎮(zhèn)痛、解痙等中樞抑制作用及抗動脈粥樣硬化、利尿、抗?jié)兊茸饔谩?br>[0025]本發(fā)明使用中藥組合物的治療方式,治療效果好,大大減少副作用產(chǎn)生,且使用方便,可采用多種使用方式,對不同患者可采用不同的濃度治療方法。各藥相輔相承,對于改善蕁麻疹有顯著療效,且無明顯毒副作用。
[0026]本發(fā)明的用藥方法:水煎液每天一付,早晚各服一次,飯后服用,3天為一療程。【具體實施方式】
[0027]本發(fā)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當歸8-12份、川芎8-12份、生地13-17份、赤芍8-12份、荊芥8-12份、地骨皮13-17份、白癬皮13-17份、防風8_12份、麻黃5_7份、紅花8-12份、白芷8-12份。
[0028]所述的重量份的原料在天氣遇冷時加細辛5-7份,桂枝8-12份,天氣遇熱時加生石膏25-35份,知母8-12份、丹皮13-17份。
[0029]作為優(yōu)選,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當歸9_11份、川彎9-11份、生地14_16份、赤芍9-11份、荊芥9-11份、地骨皮14-16份、白癬皮14-16份、防風9_11份、麻黃5.5-6.5份、紅花9-11份、白芷9-11份,天氣遇冷時加細辛5.5-6.5份、桂枝9-11份,天氣遇熱時加生石膏28-32份、知母9-11份、丹皮14-16份。
[0030]作為優(yōu)選,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當歸10份、川彎10份、生地15份、赤芍10份、荊芥10份、地骨皮15份、白癬皮15份、防風10份、麻黃6份、紅花10份、白芷10份,天氣遇冷時加細辛6份、桂枝10份,天氣遇熱時加生石膏30份、知母10份、丹皮15份。
[0031]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1、按上述配方稱取相應重量份的中藥材,混合;2、將混合均勻的的中藥材一次放入溫水浸泡10-30min,之后加入適量的水用文火熬煮20-40min,3、將熬好的中藥材放涼后,飲食中藥湯。
[0032]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及病例分析如下:
實施例1
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當歸10g、川芎10 g、生地15 g、赤芍10 g、荊芥10 g、地骨皮15 g、白癬皮15g、防風10g、麻黃6g、紅花10g、白芷10g,外加細辛6g、桂枝10g。
[0033]采用以下步驟制備:1、按上述配方稱取相應重量份的中藥材,混合;2、將混合均勻的的中藥材一次放入溫水浸泡lOmin,之后加入適量的水用文火熬煮20min,3、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