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治療,但是效果不明顯。后來,經(jīng)過一個朋友的介紹,魏先生抱著試一試的心理,來到我院 檢查治療。檢查:患者腹痛、腹瀉、肛門墜脹等癥狀非常明顯,初步判斷為腸炎,后來經(jīng)電子 腸鏡仔細(xì)的檢查,最后確診為慢性腸炎。
[0024] 服用本實施例所得治療腸炎的清熱化濕湯劑,服用方法:每天兩次,每次150mL, 溫?zé)岱茫?天一個療程。經(jīng)過兩個療程的治療,魏先生的癥狀明顯好轉(zhuǎn),又繼續(xù)治療兩個療 程后,魏先生原有的腹痛、腹瀉、肛門墜脹等癥狀都已消失,經(jīng)腸鏡復(fù)查,腸道都已經(jīng)恢復(fù)正 堂 巾。
[0025] 實施例2治療腸炎的清熱化濕制劑,由下列原料藥制備而成,均為重量份(30g/ 份):太子參17份;竹茹16份;墨旱蓮14份;麻黃(后入)7份;柴胡13份;荔枝草16份;川 楝子18份;川貝母12份;木通15份;白豆22份;炮姜6份;五味子18份;天香爐20份; 瓜萎16份;赤陽子22份。
[0026] 上述治療腸炎的清熱化濕膠囊劑的制備方法是: (1) 將太子參、麻黃、柴胡、木通和天香爐粉碎,過130目篩,得混合細(xì)粉備用; (2)將除步驟(1)以外的剩余原料藥置于中藥罐中,加純凈水沒過藥面4-6cm,中火煎 煮三次,每次各煎煮〇. 6小時,過濾,合并三次煎液; (4)將上述煎液濃縮至85°C相對密度為1. 30-1. 33的稠膏,加入步驟(1)所得混合細(xì) 粉,攪拌,混勻,同時加入糊精和滑石粉(稠膏粉:糊精:滑石粉=5:1.3:1. 1),制粒,干燥,裝 入膠囊殼,即得。
[0027] 本發(fā)明膠囊劑的服用方法是:每天三次,每次3粒,溫水送服,7天一個療程。
[0028] 典型病例:王XX,女,35歲,青島人?;颊哂?011年5月7日來我院就診?;颊咦?述在一家跨國公司做HR,由于公司比較繁忙,王女士的生活極其不規(guī)律,特別是飲食上,尤 其喜歡生冷辛辣食物。最近一周,王女士經(jīng)常感到上腹部不適、有疼痛感、還出現(xiàn)惡心、嘔吐 的癥狀,嚴(yán)重影響工作和生活。后經(jīng)同事介紹,來我院檢查治療。檢查:患者臉色暗淡無光 澤、面容憔悴,下腹疼痛,里急后重,伴有黏液性大便。大便常規(guī)可有白細(xì)胞、血白細(xì)胞增高。 腸鏡檢查見消化道有出血癥狀。診斷為急性腸炎。
[0029] 服用本實施例所得治療腸炎的清熱化濕膠囊劑,服用方法:每天三次,每次3粒, 溫水送服,7天一個療程。治療一個療程后,患者腹痛消失,大便恢復(fù)正常,繼續(xù)治療一個療 程加以鞏固,患者痊愈,三個月后隨訪,患者身體健康,無復(fù)發(fā)。
[0030] 實施例3治療腸炎的清熱化濕制劑,由下列原料藥制備而成,均為重量份(45g/ 份):太子參12份;竹茹13份;墨旱蓮8份;麻黃(后入)4份;柴胡10份;蒸枝草13份;川 楝子14份;川貝母8份;木通9份;白豆18份;炮姜4. 5份;五味子13份;天香爐13份; 瓜萎10份;赤陽子16份。
[0031] 上述治療腸炎的清熱化濕散劑的制備方法是:將各原料藥粉碎過110目篩,得中 藥組合物散劑。
[0032] 本發(fā)明散劑的服用方法是:每天兩次,每次30_35g,溫水沖服,7天一個療程。
[0033] 典型病例:李XX,男,43歲,天津人?;颊咦允鍪悄称髽I(yè)部門經(jīng)理,因長期加班熬 夜,自恃年輕力壯,飲食生冷不忌。兩年前開始,腹痛、腹瀉伴膿血便、黏液便。曾在一家綜 合醫(yī)院診斷為腸炎,用了很多的消炎藥物,但是效果不明顯,停藥后馬上復(fù)發(fā)。后來經(jīng)人介 紹,抱著試試的態(tài)度,李先生于2012年7月13日來我院檢查治療。檢查:患者左下腹疼痛, 腹瀉伴膿血便,后來經(jīng)電子腸鏡檢查,最后確診為慢性腸炎。
[0034] 服用本實施例所得治療腸炎的清熱化濕散劑,服用方法:每天兩次,每次30_35g, 溫水沖服,7天一個療程。用藥兩個療程后,患者諸癥大減、大便成形,只有后段略稀?;颊?信心倍增,繼續(xù)用藥2個療程加以鞏固,治療后再做鏡檢,結(jié)果顯示患處無出血點,潰瘍愈 合,患者痊愈。
[0035]實施例4治療腸炎的清熱化濕制劑,由下列原料藥制備而成,均為重量份(35g/ 份):太子參15份;竹茹15份;墨旱蓮12份;麻黃(后入)6份;柴胡12份;荔枝草14份;川 楝子15份;川貝母10份;木通13份;白豆20份;炮姜5. 5份;五味子16份;天香爐18份; 瓜萎14份;赤陽子20份。
[0036] 上述治療腸炎的清熱化濕片劑的制備方法是: (1) 將各原料藥粉碎過110目篩,得混合細(xì)粉; (2) 將上述混合細(xì)粉按照按照0. 3g/片計量,按照片劑的加工制備方法制成片狀劑型。
[0037] 本發(fā)明片劑的服用方法是:每天三次,每次5片,溫水送服,7天一個療程。
[0038] 典型病例:張XX,男,47歲,濰坊人?;颊咦允觯涸谝淮喂揪鄄秃?,突然出現(xiàn)腹瀉, 一下午上廁所10余次,大便顏色呈黃色,便中帶血,腹痛,并伴有一陣陣絞痛。癥狀持續(xù)兩 周,期間呈服用抗炎藥物治療,但效果不明顯。后來經(jīng)同事介紹,于2013年10月22日來我 院檢查治療。檢查:患者上腹不適、腹痛、腹瀉,惡心嘔吐、而且還伴發(fā)熱、頭痛、周身不適、四 肢無力等全身癥狀。進(jìn)行電子腸鏡檢查:見腸道粘膜局灶充血、水腫,有出血點。診斷為慢 性腸炎。
[0039] 服用本實施例所得治療腸炎的清熱化濕片劑,服用方法:每天三次,每次5片,溫 水送服,7天一個療程。治療一個療程后,患者腹痛、腹瀉消失,其他癥狀明顯減輕,繼續(xù)治療 一個療程加以鞏固,患者痊愈,三個月后隨訪,患者身體健康,無復(fù)發(fā)。
[0040] 實施例5治療腸炎的清熱化濕制劑,由下列原料藥制備而成,均為重量份(40g/ 份):太子參13. 5份;竹茹14份;墨旱蓮10份;麻黃(后入)5份;柴胡11份;荔枝草13. 5 份;川楝子14. 5份;川貝母9份;木通11份;白豆19份;炮姜5份;五味子14. 5份;天香 爐15. 5份;瓜萎12份;赤陽子18份。
[0041] 上述治療腸炎的清熱化濕湯劑的制備方法是: (1) 取凈竹茹,加姜汁拌勻(竹茹:干姜=10:1),稍悶,壓平,置藥鍋內(nèi),用文火加熱,炒 焙至兩面顯黃色焦斑,取出晾干,粉碎備用;川貝母洗凈,去心,用濕糯米拌勻,中火加熱,炒 至米熟為度,取出,去糯米,放涼,粉碎備用; (2) 荔枝草置于藥鍋中,文火加熱,烘焙至深黃色略有焦斑,取出,粉碎備用;取太子參, 加米炒至有小黑點,取出,篩去米,備用; (3) 將除竹茹、川貝母、荔枝草、太子參和麻黃以外的原料藥材分別洗凈,置于中藥熱干 機中,烘干40分鐘,取出,置于中藥粉碎機中粉碎成細(xì)粉,備用; (4) 將步驟(1)-步驟(3)所得藥材細(xì)粉混合,過110目篩,置于通透袋中,加7倍原料 藥量的清水浸泡1. 5小時,武火加熱至沸,轉(zhuǎn)文火煎煮兩次,每次各煎煮0. 8小時,過濾,合 并兩次煎液; (5) 將麻黃粉碎加入到上述煎液中,繼續(xù)濃縮至原藥液體積的2/3,過濾,無菌封裝,即 得。
[0042] 本發(fā)明湯劑的制備方法是:每天兩次,每次150mL,溫?zé)岱茫?天一個療程。
[0043] 本發(fā)明所用主要中藥原料的藥理如下: 太子參:基原:為石竹科植物異葉假繁縷的塊根。化學(xué)成份:根含果糖、淀粉、皂甙。性 味:甘苦,微溫。歸經(jīng):《本草再新》:"入心、脾、肺三經(jīng)。"功能主治:補肺,健牌。治肺虛咳 嗽,脾虛食少,心悸自汗,精神疲乏。益氣健脾,生津潤肺。用于脾虛體弱、病后虛弱、氣陰不 足、自汗口渴、肺噪干咳。
[0044] 竹茹:基原:本品為禾本科植物青桿竹、大頭典竹或淡竹的莖桿的干燥中間層。性 狀:本品為卷曲成團(tuán)的不規(guī)則絲條或呈長條形薄片狀。性味:甘,微寒。歸經(jīng):歸肺、胃經(jīng)。 功效:清熱化痰,除煩止嘔。主治:用于痰熱咳嗽.膽火挾痰,煩熱嘔吐,驚悸失眠,中風(fēng)痰 迷,舌強不語,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0045] 墨旱蓮:基原:本品為菊科植物鱧腸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甘、酸,寒。歸經(jīng):歸 腎、肝經(jīng)。功效:滋補肝,腎,涼血止血。主治:用于牙齒松動,須發(fā)早白,眩暈耳鳴,腰膝酸 軟,陰虛血熱、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傷出血。主治:滋補肝腎、涼血止血,可治 各種吐血,腸出血等癥。搗汁涂眉發(fā),能促進(jìn)毛發(fā)生長,內(nèi)服有烏發(fā)、黑發(fā)功效。
[0046] 麻黃:基原: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木賊麻黃或中麻黃的草質(zhì)莖。性味:辛,苦,溫。 歸經(jīng):歸肺、膀胱經(jīng)。功效:發(fā)汗,平喘,利水。治傷寒表實,發(fā)熱惡寒無汗、頭痛鼻塞、骨節(jié)疼 痛;咳嗽氣喘;風(fēng)水浮腫,小便不利;風(fēng)邪頑痹,皮膚不仁,風(fēng)疹瘙癢。
[0047] 柴胡:基原:本品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干燥根。性味:苦、涼。歸經(jīng):歸 肝、膽經(jīng)。功效:和解表里,疏肝,升陽。治寒熱往來,胸滿脅痛,口苦耳聾,頭痛目眩,瘧疾, 下利脫肛,月經(jīng)不調(diào),子宮下垂。
[0048]荔枝草:基原:為唇形科植物雪見草的全草?;瘜W(xué)成份:全草含黃酮類化合物:高 車前甙、粗毛豚草素、楔葉澤蘭素及其7-葡萄糖甙。另含酚性物質(zhì)、揮發(fā)油、皂甙,強心甙、 不飽和甾醇及多萜類。種子含脂肪油。性味:辛,涼。功能主治:涼血,利水,解毒,殺蟲。治 咳血,吐血,尿血,崩漏,腹水,白濁,咽喉腫痛,癰腫,痔瘡。
[0049]川楝子:基原:為樟科植物川楝的果實?;瘜W(xué)成份:含川楝素、生物堿、山柰醇、樹 月旨、鞣質(zhì)。性味:苦,寒,有毒。歸經(jīng):入肝、胃、小腸經(jīng)。功能主治:除濕熱,清肝火,止痛,殺 蟲。治熱厥心痛,脅痛,疝痛,蟲積腹痛。
[0050] 川貝母:基原:為百合科植物卷葉貝母、烏花貝母或棱砂貝母等的鱗莖。性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