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下套部4的一側(cè)相互連接,所述上套部3的另一側(cè)通過鎖扣5與下套部4的另一側(cè)鎖緊;所述套筒I與固定片2在沿套筒I軸線方向上有3° -5°的斜度,所述套筒I的側(cè)邊分別設(shè)置有輸液卡槽6、輸液針翼片滑槽7和輸液針收納卡槽8,所述輸液針滑槽位于輸液卡槽6和輸液針收納卡槽8之間,且相鄰各槽之間彼此連通,輸液針滑槽的高度小于輸液卡槽6和輸液針收納卡槽8的高度,所述套筒I內(nèi)的圓柱形空間為套筒滑槽9,所述套筒滑槽9與所述輸液卡槽6、輸液針翼片滑槽7和輸液針收納卡槽8分別連通。輸液時輸液針的翼片通過卡槽內(nèi)的限位柱10被卡在輸液卡槽6內(nèi),防止輸液針偏擺移位。套筒滑槽9和翼片滑槽,用于輸液完成后引導(dǎo)輸液針從病人體內(nèi)退出。套筒I與固定片2在沿套筒I軸線方向上有3° -5°的斜度,此是為了保證輸液針在進入血管后不會造成上挑,從而減小血管壁對針尖進液孔的封堵情況,增強輸液過程中輸液針的通透性??酷樇庖欢?套筒I的前端)套筒I下套部4有固定片2,且固定片2厚度0.3-0.5_,保證固定片2的柔軟性以及使針頭盡量靠近皮膚表面,便于進針。套筒滑槽9有3° -5°的斜度,套筒滑槽9前端高度大于翼片厚度,方便輸液針退出;接近末端時滑槽高度逐漸小于翼片厚度,將翼片逐漸夾緊,防止輸液針向套筒I前端滑脫。由于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柔韌性和彈性,此時輸液針可以繼續(xù)向套筒I末端退出,直至翼片落入套筒I上的輸液針收納卡槽8,此時輸液針將不能再向套筒I前端移動,滑槽長度能夠保證輸液針完全縮進套筒I內(nèi)。
[0028]實施例2
一種新型輸液針固定保護裝置包括有套筒I和固定在套筒I前端下方的固定片2,所述套筒I包括上套部3和下套部4,所述上套部3的一側(cè)和下套部4的一側(cè)相互連接,所述上套部3的另一側(cè)通過鎖扣5與下套部4的另一側(cè)鎖緊;所述套筒I與固定片2在沿套筒I軸線方向上有3° -5°的斜度,所述套筒I的側(cè)邊分別設(shè)置有輸液卡槽6、輸液針翼片滑槽7和輸液針收納卡槽8,所述輸液針滑槽位于輸液卡槽6和輸液針收納卡槽8之間,且相鄰各槽之間彼此連通,輸液針滑槽的高度小于輸液卡槽6和輸液針收納卡槽8的高度,所述套筒I內(nèi)的圓柱形空間為套筒滑槽9,所述套筒滑槽9與所述輸液卡槽6、輸液針翼片滑槽7和輸液針收納卡槽8分別連通。
[0029]鎖扣5有兩個,所述兩個鎖扣5分別位于上、下套部4的兩端。所述兩個鎖扣5鎖緊后所述輸液針固定保護裝置處于閉合狀態(tài),不易自行脫開,有效保證輸液過程中輸液針的位置保持,以及輸液完成后輸液針退入套筒I內(nèi)部的保護作用。
[0030]輸液卡槽6遠(yuǎn)離輸液針滑槽的一端設(shè)置有限位柱10,所述限位柱10呈圓柱形,突出于輸液卡槽6。使用時輸液針翼片被限位柱10卡在輸液卡槽6內(nèi),防止輸液針在輸液過程中的晃動。
[0031]輸液針翼片滑槽7為斜槽,其靠近輸液卡槽6 —端的輸液針翼片滑槽7高度大于靠近輸液針收納卡槽8 —端的滑槽高度,所述斜槽的傾斜角度為3° -5°,輸液針翼片滑槽7高度從套筒I的前端(輸液卡槽6端)到套筒I的末端(收納卡槽端)逐漸收窄,輸液針翼片滑槽7的前端高度大于翼片厚度,方便輸液針退出;輸液針翼片滑槽7末端滑槽高度逐漸小于翼片厚度,將翼片逐漸夾緊,防止輸液針向套筒I的前端滑脫。由于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柔韌性和彈性,此時輸液針可以繼續(xù)向套筒I的末端退出,直至翼片落入套筒I上的輸液針收納卡槽8,此時輸液針將不能再向套筒I的前端移動。輸液時輸液針的翼片通過卡槽內(nèi)的限位柱10被卡在輸液卡槽6內(nèi),防止輸液針偏擺移位。套筒滑槽9和翼片滑槽,用于輸液完成后引導(dǎo)輸液針從病人體內(nèi)退出。套筒I與固定片2在沿套筒I軸線方向上有3° -5°的斜度,即套筒滑槽9有3° -5°的斜度,此是為了保證輸液針在進入血管后不會造成上挑,從而減小血管壁對針尖進液孔的封堵情況,增強輸液過程中輸液針的通透性。靠針尖一端(套筒I的前端)套筒I下套有固定片2,且固定片2厚度0.3-0.5mm,保證固定片2的柔軟性以及使針頭盡量靠近皮膚表面,便于進針。
[0032]輸液針翼片滑槽7有3° -5°的斜度,滑槽前端高度大于翼片厚度,方便輸液針退出;接近末端時滑槽高度逐漸小于翼片厚度,將翼片逐漸夾緊,防止輸液針向套筒I前端滑脫。由于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柔韌性和彈性,此時輸液針可以繼續(xù)向套筒I末端退出,直至翼片落入套筒I上的輸液針收納卡槽8,此時輸液針將不能再向套筒I前端移動,滑槽長度能夠保證輸液針完全縮進套筒I內(nèi)。
[0033]輸液針收納卡槽8為矩形。輸液針完全退入套筒I內(nèi)部后,翼片落入收納卡槽內(nèi),輸液針將不能再向前移動。作用是將完全縮進套筒I內(nèi)的輸液針卡住,防止輸液針向套筒I前端移動導(dǎo)致針尖外露。
[0034]套筒I內(nèi)部為臺階孔,所述套筒I前端用于容納帶輸液針保護套的針頭,其直徑比輸液針保護套大0.1-0.2mm,其長度為3mm~5mm,保證輸液時針頭足夠的外露長度,末端用于容納輸液針針柄及針柄后的管子,并用作輸液針退出時的滑槽,其直徑比輸液針針柄后的管子外徑大0.1-0.2mm。
[0035]套筒I為圓柱形,所述外徑為4.5mm~5.5mm。
[0036]固定片2和套筒I均為醫(yī)用PVC或具柔韌性和彈性的醫(yī)用塑料材料。衛(wèi)生環(huán)保,具有一定的柔韌性和強度,舒適性好。
[0037]固定片2下表面設(shè)置有醫(yī)用敷貼11,所述醫(yī)用敷貼11的粘貼面設(shè)置有離型紙。離型紙的撕開方式為從固定片2中間向兩側(cè)撕開,方便醫(yī)護人員的操作。
[0038]固定片2的厚度為0.4mm-0.6mm,固定片2長、寬尺寸為10±5_X30±5_,醫(yī)用敷貼11粘貼后剝離強度為1.5N-4N/cm,所述固定片2的厚度為0.3-0.5_。保證固定片2的柔軟性以及使針頭盡量靠近皮膚表面,便于進針。
[0039]本發(fā)明在輸液過程中可以很好的保持輸液針的位置,使輸液過程順暢;輸液完成后將輸液針完全退入固定保護裝置內(nèi),避免針尖裸露在外扎傷醫(yī)務(wù)人員而染上疾病的危險。
[0040]套筒I內(nèi)部為臺階孔,前端用于容納帶輸液針保護套的針頭,其直徑比輸液針保護套大0.1-0.2mm,與輸液針針套相適應(yīng),輸液針在進行穿刺之前需先固定于固定器內(nèi),為減少輸液針尖污染程度和減小針尖意外對醫(yī)務(wù)人員造成傷害,輸液針針尖保護套在輸液針固定于固定器的過程中不會去除,在穿刺之前才會去除。前端長度為3mm~5mm,保證輸液時針頭足夠的外露長度。末端用于容納輸液針針柄及針柄后的管子,并用作輸液針退出時的滑槽,其直徑比輸液針針柄后的管子外徑大0.1-0.2_,與輸液管相適應(yīng)。
[0041]套筒I外形為圓柱形,根據(jù)內(nèi)徑,考慮套筒I強度和滑槽彈性后,其壁厚為l_2mm,此是為了保證輸液翼片片外露長度足夠醫(yī)務(wù)人員操作。
[0042]實施例3
一種新型輸液針固定保護裝置包括有套筒I和固定在套筒I前端下方的固定片2,所述套筒I包括上套部3和下套部4,所述上套部3的一側(cè)和下套部4的一側(cè)相互連接,所述上套部3的另一側(cè)通過鎖扣5與下套部4的另一側(cè)鎖緊;所述套筒I與固定片2在沿套筒I軸線方向上有3° -5°的斜度,所述套筒I的側(cè)邊分別設(shè)置有輸液卡槽6、輸液針翼片滑槽7和輸液針收納卡槽8,所述輸液針滑槽位于輸液卡槽6和輸液針收納卡槽8之間,且相鄰各槽之間彼此連通,輸液針滑槽的高度小于輸液卡槽6和輸液針收納卡槽8的高度,所述套筒I內(nèi)的圓柱形空間為套筒滑槽9,所述套筒滑槽9與所述輸液卡槽6、輸液針翼片滑槽7和輸液針收納卡槽8分別連通。
[0043]鎖扣5有兩個,所述兩個鎖扣5分別位于上、下套部4的兩端。所述兩個鎖扣5鎖緊后所述輸液針固定保護裝置處于閉合狀態(tài),不易自行脫開,有效保證輸液過程中輸液針的位置保持,以及輸液完成后輸液針退入套筒I內(nèi)部的保護作用。
[0044]輸液卡槽6遠(yuǎn)離輸液針滑槽的一端設(shè)置有限位柱10,所述限位柱10呈圓柱形,突出于輸液卡槽6。使用時輸液針翼片被限位柱10卡在輸液卡槽6內(nèi),防止輸液針在輸液過程中的晃動。
[0045]輸液針翼片滑槽7為斜槽,其靠近輸液卡槽6 —端的輸液針翼片滑槽7高度大于靠近輸液針收納卡槽8 —端的滑槽高度,所述斜槽的傾斜角度為5°,輸液針翼片滑槽7高度從套筒I的前端(輸液卡槽6端)到套筒I的末端(收納卡槽端)逐漸收窄,輸液針翼片滑槽7的前端高度大于翼片厚度,方便輸液針退出;輸液針翼片滑槽7末端滑槽高度逐漸小于翼片厚度,將翼片逐漸夾緊,防止輸液針向套筒I的前端滑脫。由于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柔韌性和彈性,此時輸液針可以繼續(xù)向套筒I的末端退出,直至翼片落入套筒I上的輸液針收納卡槽8,此時輸液針將不能再向套筒I的前端移動。輸液時輸液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