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皮膚病的外用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醫(yī)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皮膚病的外用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眾所周知,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它與外界接觸最為密切,所以患病的幾率也較高,加上現(xiàn)在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環(huán)境的影響,飲食的不規(guī)律及常吃辛辣食物等,造成皮膚病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其病情發(fā)作時劇癢難忍,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0003]皮膚病,種類繁多,病因復雜,有的病情頑固難以痊愈。我國中醫(yī)把皮膚病大致分為兩種,皮膚感染和皮膚病變。皮膚感染常見的有:_、庁、瘡、癰、丹毒;皮膚病變常見的有:濕疹、皮炎、膿胞瘡、蕁麻疹、皮膚瘙癢等。導致皮膚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濕熱太重,濕熱毒浸入肌膚;二是過敏引起的;三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四是皮膚不清潔或蟲、蚊、痱子咬后因癢用手撓破從而被細菌感染;五是季節(jié)變化,風、熱、寒、濕引起的;六是接觸性感染引起的。傳統(tǒng)中醫(yī)認為皮膚病病機為外感火熱毒邪,內(nèi)感虛火過旺。許多醫(yī)學資料表明,皮膚病的核心是濕熱毒邪過重引起。
[0004]目前,西醫(yī)治療上述皮膚病的多以鎮(zhèn)靜、安定、催眠及抗組胺、激素類藥物,或采用普魯卡因靜脈封閉或鈣劑靜脈注射,西醫(yī)治療副作用大,常伴有皮膚過敏等不良反應,易造成肌體組織和皮膚損傷,且西醫(yī)治療治標不治本,病情容易復發(fā)。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本發(fā)明針對上述不足之處而提供的一種治療皮膚病的外用藥物及其制備方法,本發(fā)明采用純天然中藥配置而成,直接涂抹或浸泡皮膚,使用范圍廣,治療效果好,病情不易復發(fā),且藥物安全,不會對人造成副作用。
[0006]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7]—種治療皮膚病的外用藥物,包括以下組分且各組分的重量份數(shù)為:柏子仁1-2份,黃金子1-3份,紅活麻根1-2份,桑樹根1-2份,麥冬1-2份,黃連1-2份,陳艾1_4份,苦桐蒿1_5份,柳樹枝1-2份,麻柳皮1-5份,牛黃1-2份,牛膝1-3份,絲茅草1_2份,過山龍1_4份,苦參1-2份。
[0008]進一步地,所述藥物包括以下組分且各組分的重量份數(shù)為:柏子仁I份,黃金子I份,紅活麻根I份,桑樹根I份,麥冬I份,黃連I份,陳艾I份,苦桐蒿I份,柳樹枝I份,麻柳皮I份,牛黃I份,牛膝I份,絲茅草I份,過山龍I份,苦參I份。
[0009]—種治療皮膚病的外用藥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10](I)將所述的藥物成分按比例稱取,曬干,然后切成段;
[0011](2)加水煎煮;
[0012](3)過濾,棄其殘渣,所得濾液為治療皮膚病的外用藥物。
[0013]進一步地,步驟(2)中干藥物與水的重量比為4-10:1,煎煮溫度為75-100°(:,煎煮時間為12-24ho
[0014]進一步地,步驟(2)中干藥物與水的重量比為6-8:1,煎煮溫度為80_90°C,煎煮時間為 16-20ho
[0015]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治療皮膚病的外用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I)柏子仁,味甘,性平,歸心、腎、大腸經(jīng),具有養(yǎng)心安神,潤腸通便,止汗的功效,用于治療陰血不足,虛煩失眠,心悸怔仲,腸燥便秘,陰虛盜汗;黃金子,別名黃荊子,味辛,性溫,除痰,行氣,止痛,治感冒,咳嗽,哮喘,風痹,瘧疾,胃痛,疝氣,痔漏;紅活麻,別名蕁麻、火麻草,辛,寒,可祛風除濕,利濕消腫,用于風濕關節(jié)痛,跌打損傷;桑樹根,甘辛,寒,具有止咳平喘,善瀉肺部熱邪的作用,還有利小便,退水腫的功效;麥冬,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jīng),具有養(yǎng)陰生浸,潤肺清心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肺燥干咳,陰虛癆嗽,喉痹咽痛,津傷口渴,內(nèi)熱消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黃連,苦,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jīng),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于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衂,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陳艾,苦,辛,溫,入脾、肝、腎經(jīng),散寒止痛,溫經(jīng)止血;用于少腹冷痛,經(jīng)寒不調,宮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經(jīng)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膚瘙癢;苦桐蒿,中文名為野茼蒿,中藥名為假茼蒿,別名為野塘蒿,革命菜,安南菜,味淡,性寒,清熱解毒,治麻疹,熱病下利,疥癰瘡腫;麻柳皮,胡桃科植物楓楊的樹皮,可治疥癬風癢,皮炎濕疹,湯火傷;牛黃,苦、涼,有清熱解毒功效,主治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癰疽疔毒;牛膝,苦,酸,性平,有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經(jīng);引火(血)下行;利尿通淋之功效;絲茅草,別名白茅根,白茅草,甘,寒,歸肺、胃、膀胱經(jīng),用于治療血熱吐血,衄血,尿血,熱病煩渴,黃疸,水腫,熱淋澀痛;急性腎炎水腫;過山龍,苦,寒,無毒,可治療牙痛、結合膜炎、跌打損傷、皮炎等;苦參,味苦,性寒,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jīng),用于治療熱痢,便血,黃疸尿閉,赤白帶下,陰腫陰癢,濕疹,濕瘡,皮膚瘙癢,疥癬麻風,外治滴蟲性陰道炎。
[0017](2)本發(fā)明為純天然中藥配置而成,具有標本兼治、療效顯著,藥物安全,無副作用,涂抹或浸泡皮膚后癥狀消失速度快,且復發(fā)率低。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實施例1
[0019]—種治療皮膚病的外用藥物,包括以下組分且各組分的重量份數(shù)為:柏子仁2份,黃金子3份,紅活麻根2份,桑樹根2份,麥冬2份,黃連2份,陳艾4份,苦桐蒿5份,柳樹枝I份,麻柳皮I份,牛黃2份,牛膝3份,絲茅草2份,過山龍4份,苦參2份。
[0020]所述藥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21](I)將所述的藥物成分按比例稱取,曬干,然后切成段;
[0022](2)加水煎煮,其中干藥物與水的重量比為6:1,煎煮溫度為85°C,煎煮時間為12h ;
[0023](3)過濾,棄其殘渣,所得濾液為治療皮膚病的外用藥物。
[0024]實施例2
[0025]—種治療皮膚病的外用藥物,包括以下組分且各組分的重量份數(shù)為:柏子仁I份,黃金子I份,紅活麻根2份,桑樹根2份,麥冬I份,黃連I份,陳艾2份,苦桐蒿2份,柳樹枝I份,麻柳皮3份,牛黃2份,牛膝2份,絲茅草I份,過山龍2份,苦參2份。
[0026]所述藥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27](I)將所述的藥物成分按比例稱取,曬干,然后切成段;
[0028](2)加水煎煮,其中干藥物與水的重量比為10:1,煎煮溫度為75°(:,煎煮時間為20h ;
[0029](3)過濾,棄其殘渣,所得濾液為治療皮膚病的外用藥物。
[0030]實施例3
[0031]—種治療皮膚病的外用藥物,包括以下組分且各組分的重量份數(shù)為:柏子仁I份,黃金子I份,紅活麻根I份,桑樹根I份,麥冬I份,黃連I份,陳艾I份,苦桐蒿I份,柳樹枝I份,麻柳皮I份,牛黃I份,牛膝I份,絲茅草I份,過山龍I份,苦參I份。
[0032]所述藥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33](I)將所述的藥物成分按比例稱取,曬干,然后切成段;
[0034](2)加水煎煮,其中干藥物與水的重量比為8:1,煎煮溫度為80°C,煎煮時間為20h ;
[0035](3)過濾,棄其殘渣,所得濾液為治療皮膚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