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抗痛風藥物組合物、其應用及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屬于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抗痛風藥物組合物、其應用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痛風又稱"高尿酸血癥",嘌呤代謝障礙,屬于關節(jié)炎一種。痛風是人體內(nèi)嘌呤的 物質(zhì)的新陳代謝發(fā)生紊亂,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減少,造成高尿酸血癥,血尿酸濃度過高 時,尿酸以鈉鹽的形式沉積在關節(jié)、軟骨和腎臟中,引起組織異物炎性反應,即痛風。
[0003] 西醫(yī)常用排尿酸、秋水仙堿、水楊酸納、強地松、地塞米松等藥物,以去風活血為 主,止痛為輔,服藥期間有效果,停藥后病情重新復發(fā),而且服藥期間伴有肝腎疼痛的癥狀 出現(xiàn),并有尿頻、尿急、心慌等副作用,病情沒有從根本上治愈和緩解。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 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抗痛風藥物組合物、其應 用及制備方法。發(fā)明人認為,痛風的病因外是陰寒水濕、內(nèi)由平素肥甘過度,濕壅下焦、寒濕 內(nèi)結(jié)久而形成此癥,故本發(fā)明中公開的抗痛風藥物組合物中各種原料相配,起到扶陽補腎 健脾利濕,佐以消腫散結(jié)的作用,從而起到抗痛風的效果,療效確切且顯著。
[0005] 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6] -種抗痛風藥物組合物,主要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川烏30-60份、草烏 30-60份、黑附子30-150份、細辛10-30份、土茯苓40-120份、萆蘚40-150份、全蝎10-70 份、蜈蚣4-10份、大黃30-60份、馬錢子0. 4-0. 9份、白芥子20-40份、穿山甲5-20份、仙靈 脾30-120份、補骨脂20-120份、菟絲子30-120份、沙苑子30-120份。
[0007] 當然,為了達到更好的藥效,優(yōu)選的原料及配比為,一種抗痛風藥物組合物,主要 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川烏40-50份、草烏40-50份、黑附子60-120份、細辛15-25 份、土茯苓60-100份、萆蘚70-120份、全蝎20-60份、蜈蚣6-8份、大黃40-50份、馬錢子 0. 5-0. 8份、白芥子25-35份、穿山甲10-15份、仙靈脾60-90份、補骨脂50-90份、菟絲子 50-100份、沙苑子50-100份。
[0008] 作為上述優(yōu)選的原料及配比,一種抗痛風藥物組合物,主要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 料制成:川烏45份、草烏45份、黑附子90份、細辛20份、土茯苓80份、萆蘚95份、全蝎40 份、蜈蚣7份、大黃45份、馬錢子0. 65份、白芥子30份、穿山甲12份、仙靈脾75份、補骨脂 70份、菟絲子75份、沙苑子75份。
[0009] 發(fā)明人在長期的實施本發(fā)明中的一種抗痛風藥物組合物時,發(fā)現(xiàn)市面上的川烏、 草烏和黑附子炮制不規(guī)范,為了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同時確保療效,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為, 所述川烏為生川烏、所述草烏為生草烏、所述黑附子為生附子。也就是說,本發(fā)明中使用未 炮制過的川烏、草烏和黑附子作為原料,在后續(xù)加工中做炮制處理,當然,也可直接使用采 用本發(fā)明所述的炮制方法處理過的川烏、草烏和黑附子。
[0010] 本發(fā)明還公開了所述抗痛風藥物組合物在制備抗痛風藥物中的應用,當然,所述 藥物為醫(yī)學上可接受的任意制劑。
[0011] 為了方便患者使用并保證療效,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為,所述藥物的劑型為湯劑、丸劑 或膠囊劑。
[0012] 下面,分別對湯劑、丸劑或膠囊劑的制備方法作描述。
[0013] -種制備所述湯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14] a、將生川烏、生草烏和生附子同煎后再晾干;
[0015] b、將晾干的川烏、草烏、黑附子和其他原料同煎,取其煎煮液,即為湯劑。
[0016] 為了進一步方便對原料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細化的技術方案為,
[0017] 步驟a中將生川烏、生草烏和生附子用純凈水煎煮1-3小時;
[0018] 步驟b中將晾干的川烏、草烏、黑附子加入剩余原料,并加入姜15-25份和紅棗 15-20份,再加入1500-2500份的純凈水浸泡1-2小時后,再進行煎煮操作,取其煎煮液后, 再向剩余藥渣中加入1500-2500份的純凈水進行煎煮操作并取其煎煮液,將兩次取得的煎 煮液混合即得湯劑。
[0019] -種制備所述丸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20] a、將生川烏、生草烏和生附子同煎后再晾干;
[0021] b、將晾干的川烏、草烏、黑附子和其他原料研磨成粉,作為藥粉;
[0022] c、將藥粉中加入生粉和水的混合物,攪拌均勻后制丸即可。
[0023] 需要說明的是,生粉即為淀粉,是一種在制劑中常用的輔料。
[0024] 為了進一步方便對原料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細化的技術方案為,
[0025] 步驟a中將生川烏、生草烏和生附子用純凈水煎煮1-3小時;
[0026] 步驟c中藥粉:水:生粉的比例為10:7:2 ;先將水和生粉混合均勻,加熱呈膠凍狀 后,再加入到藥粉中;藥粉和混合物攪拌均勻后,使用水丸機制丸,丸的質(zhì)量為〇. 1-0. 3g。
[0027] -種制備所述膠囊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28] a、將生川烏、生草烏和生附子同煎后再晾干;
[0029] b、將晾干的川烏、草烏、黑附子和其他原料研磨成粉,作為藥粉;
[0030] C、將藥粉裝入膠囊,即得膠囊劑。
[0031] 為了進一步方便對原料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細化的技術方案為,
[0032] 步驟a中將生川烏、生草烏和生附子用純凈水煎煮1-3小時;
[0033] 步驟c中膠囊的型號為1號2號或3號。
[0034]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方法的中的步驟a將生川烏、生草烏和生附子同煎后再晾干, 即為所述川烏、草烏和黑附子的炮制過程,目的是為了避免使用市面上流通的因炮制不規(guī) 范而導致膽巴水超標的川烏、草烏和黑附子。
[0035] 為了便于理解本發(fā)明,下面對本發(fā)明中的原料及藥效作進一步闡述。
[0036] 川烏,拉丁學名Aconitumcarmichaelii/RadixAconiti,被子植物門,毛茛科,烏 頭屬,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須根及泥沙,曬干即得。川烏辛、苦,熱;有大毒; 歸心、肝、腎、脾經(jīng)。川烏具有祛風除濕,溫經(jīng)止痛的功效,用于風寒濕痹、關節(jié)疼痛、心腹冷 痛、寒疝作痛。
[0037] 草烏,為毛茛科植物北烏頭AconitumkusnezoffiiReichb?的干燥塊根,秋季莖 葉枯萎時采挖,除去須根和泥沙,干燥即得,草烏味辛、苦,性熱;歸心、肝、腎、脾經(jīng)。草烏具 有祛風除濕,溫經(jīng)止痛的功效,用于風寒濕痹,關節(jié)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
[0038] 黑附子,學名RADIXACONITILATERALISPREPARATA。橫切面灰褐色,可見充滿鹽霜 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層環(huán)紋,環(huán)紋內(nèi)側(cè)導管束排列不整齊;氣微,味咸而麻,刺舌。黑附子 辛、甘,大熱;有毒;歸心、腎、脾經(jīng)。黑附子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逐風寒濕邪的功效。
[0039] 細辛,為馬兜鈴科植物北細辛、漢城細辛或華細辛的干燥根和根莖。細辛辛,溫;歸 心、肺、腎經(jīng)。細辛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溫肺化飲的功效。
[0040] 土茯苓,為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的干燥根莖,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 后干燥入藥;或趁鮮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藥。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土茯苓有解毒,除濕,通 利關節(jié)之功效,主要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
[0041] 萆蘚,為薯蕷科植物綿萆蘚Dioscoreas印temlobaThunbt和薯蕷科植物粉背薯蕷 DioscoreahypoglaucaPalibin的干燥根莖。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切片,曬干 即得。萆蘚苦,平;歸腎、胃經(jīng)。萆蘚具有利濕去濁,祛風除痹的功效,用于膏淋,白濁,白帶 過多,風濕痹痛,關節(jié)不利,腰膝疼痛。
[0042] 全蝎,為鉗蝎科動物東亞鉗蝎ButhusmartensiiKarsch的干燥體。春末至秋初 捕捉,除去泥沙,置沸水或沸鹽水中,煮至全身僵硬,撈出,置通風處,陰干即得。全蝎辛,平; 歸肝經(jīng)。全蝎具有息風鎮(zhèn)痙,通絡止痛,攻毒散結(jié)的功效,用于肝風內(nèi)動,痙攣抽搐,小兒驚 風,中風口卩禹,半身不遂,破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