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注射針頭的方法及注射套組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應用于微創(chuàng)手術,尤其應用于脊髓硬脊膜外腔麻醉,組織辨識臨床手術,如術后止痛或是無痛分娩,腹腔手術中腸粘黏的判別等。
【背景技術】
[0002]目前臨床上多半必須依靠麻醉醫(yī)師經(jīng)過多年來的經(jīng)驗和技術來判斷穿刺針是否到達硬脊膜外腔。傳統(tǒng)上,最主要的鑒別方式是醫(yī)師的手感去感受黃韌帶的阻力,以此作為一個判斷的重要指標,然而黃韌帶的阻力隨著年紀、性別和體型等不同而不同。例如,年邁老人的黃韌帶彈性較差。不常運動的孕婦或肥胖的人,其黃韌帶組織所造成的阻力也可能較小。倘若麻醉時麻醉醫(yī)師的手感狀況不佳,醫(yī)師不容易感受并判斷,就可能穿破硬膜而失誤,造成病人在術后有頭痛等后遺癥。
[0003]臨床上微創(chuàng)腹腔手術中,由于中年婦女大多數(shù)都有腸粘黏現(xiàn)象,因此在微創(chuàng)手術前必須先在腹部打個孔充氣,讓腹部充氣,方便手術進行。假設醫(yī)生第一個孔打在腸沾黏處,此時腸子就破損,微創(chuàng)手術失敗。
[0004]因此,如何能夠找到一種有效的輔助偵測裝置,使其能夠以客觀的和科學的輔助作為判斷依據(jù),幫助麻醉醫(yī)師在施行硬脊膜外麻醉時,除了依靠主觀的經(jīng)驗和技術之外,也能有其它更客觀的標準和依據(jù),以增加輔助醫(yī)師偵測的正確性成為研究人員探索的一個課題。
【發(fā)明內容】
[0005]為此,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定位注射針頭的方法及注射套組,以便于例如臨床上在執(zhí)行硬脊膜穿刺麻醉時,客服僅能依靠麻醉醫(yī)師的經(jīng)驗和技術來判斷穿刺針是否到達硬脊膜外腔,十分缺乏客觀性的弊端,通過一個可量化的評斷標準,偵測生物組織的光學特性,把組織本身不同的光折射與反射所得的數(shù)值予以量化,以大幅提升施行麻醉手術的精確度,減低手術風險。
[0006]于是,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可提供針頭定位功能的注射套組,其是利用鑒別個體組織的不同密度與阻力特性來定位針頭,包括:(a) —個抽換式光學辨識針,其內部包含兩條或以上光纖,分別連接光源與光偵檢器,這個光學辨識針作為套針組的子針,并置放在麻醉穿刺針內;(b) —個連接光纖導線,用于連接光纖子針與偵檢器;(c) 一個光源,用于提供光源進行組織辨識;(D) —個偵檢器,用于偵測個體組織的阻力特性。
[0007]所述抽換式光學辨識針,其尾端為一握把,內含光纖聯(lián)接器,此聯(lián)接器是讓光學辨識針快速連接光源與偵檢器。
[0008]所述光纖是可讓自光源發(fā)出的光線傳達到子針尖端所刺到的組織,并將該組織的反射光或熒光傳達至光偵檢器。當該光纖數(shù)目大于一時,則可以將一部分的光纖設計為入射光的導入途徑,而另一部份則設計為反射光與熒光的導出途徑。
[0009]由于不同的組織因其組成成分之不同而會展現(xiàn)出不同的光學特性,例如肌肉組織與脂肪組織其組成份不同,但是再不同的組織也會有所差異,如激光熒光值與反射光值在不同的入射光波長下均會有所不同,因此本發(fā)明注射套組中的光偵檢器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偵測個體組織在不同波長的反射光或倍頻光子或激發(fā)熒光值,以提供該組織態(tài)樣的信息來協(xié)助判定前述母針與子針尖端所到達的位置。進一步地,所述注射套組應用于硬脊膜外腔麻醉,是本發(fā)明的一個研究發(fā)現(xiàn)。
[0010]本發(fā)明中的偵檢器可讓使用者自行設定,使其在光學辨識針尖到達特定組織時,主動發(fā)出到位訊號至所連接的警示器,讓警示器能以閃光或是鳴聲來告知使用者。
[0011]本發(fā)明注射套組中的抽換式子針,當其到達目標組織時則可被抽出,并被一注射導管所置換,隨后在注射導管順利沿著母針送入受試者體內后,母針也被移除,以完成注射導管之置放。前述注射導管為一般的注射導管,可將外來物質如麻醉藥或生理食鹽水等液體注射入受試者體內。
[0012]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利用鑒別個體組織的不同光學特性來定位穿刺針頭的方法,包括:(a)將一含有光纖的抽換式光學辨識針插入一中空麻醉穿刺針,組合成一穿刺套組;(b)將該光纖連接至一光源以及一光偵檢器,此光偵檢器系偵測個體組織的光學特性以提供該組織態(tài)樣的信息;以及(C)將前述穿刺套組插入個體,并由光偵檢器所提供的組織態(tài)樣信息來判讀所述穿刺套組的尖端到達的位置。
[0013]在上述定位注射針頭的方法中,該光偵檢器所偵測的光學特性為物質在不同波長的反射光值或熒光值,并且使用者可自行設定該光偵檢器,使其在判斷上述穿刺套組到達目標組織時,能夠以聲光訊號或是其它警示方式告知使用者。在此之時,使用者即可將含有光纖的抽換式光學辨識針抽出并以一注射導管將其置換,隨后再將麻醉穿刺針抽離,如此,即可精確地將注射導管置放于受試者體內的特定位置。此外,本方法也可以通過上述套組所揭露的各種組件來加以實行。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人類背脊朝外(poster1r)的縱剖面示意圖;
圖2為壓力感測針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壓力感測針的偵測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本發(fā)明主要的觀念是利用生物體各組織組成份的不同,各組織對不同波長的光線有不同的吸收與反射及熒光拉曼的光學特性,通過數(shù)個不同波段的光源透過光纖投射于生物組織上,判別組織的光學特性來辨識穿刺針在何種組織內或是能精準的在生物組織,器官的表面達成特定的定位目的,再進行特定的治療或是手術。此技術能使用特定的光源照射組織,辨識組織血氧量,或是生物熒光,達到不良組織的辨別,精進診斷自療的效果。
[0016]本專利以硬脊膜麻醉為實際案例:
硬脊膜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是將局部麻醉劑注入硬脊膜外腔(epiduralspace)內,把脊髓神經(jīng)做可逆性阻斷,以獲得麻醉效果的方法,也稱為硬脊膜阻斷術(epidural block),這是外科手術常使用的半身麻醉方法之一。對于麻醉醫(yī)師而言,實行這種麻醉手術時,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在于精確鑒別硬脊膜外腔的位置。首先以解剖生理的觀點來看,如圖1所示,硬脊膜外腔乃是介于硬脊膜(duralmater)和黃韌帶(Iigamentumf Iavum)之間的一個潛在腔,是一個極為窄小的空腔,也因此造成施行此麻醉時的偵測與定位之困難度。該空腔又因人的體型和年紀不同會有寬度不同的差異,正常來說,在腰部正中處最寬,其寬度為3-6_,而在中胸部僅為1-5_。若不慎穿破硬膜,輕則會造成病人術后頭痛(post-dural punctureheadache,PDPH)等后遺癥,重則有損害脊髓的危險因此可知正確穿刺的重要性。
[0017]圖1為人類背脊朝外(poster1r)之縱剖面示意圖。
[0018]以下實施實例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它們僅用于說明本發(fā)明,并闡明本發(fā)明特定實施例的各種優(yōu)點,但不表示本發(fā)明只局限于此種方式呈現(xiàn)。
[0019]本發(fā)明可應用于硬脊膜外腔麻醉,不同組織因其組成成分之不同而會展現(xiàn)出不同的光學特性,例如熒光值與反射光值在不同的入射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