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胃腸道腫瘤的復方藥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中醫(yī)中藥技術(shù)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胃腸道腫瘤的復方藥物。
【背景技術(shù)】
[0002]腫瘤是機體在各種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組織的某一個細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對其生長的正常調(diào)控,導致其克隆性異常增生而形成的異常病變。學界一般將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兩大類。
[0003]胃腸道腫瘤是發(fā)生于胃部、小腸和大腸的良性、惡性腫瘤。臨床表現(xiàn)因腫瘤發(fā)生的性質(zhì)和部位而異。一般來說,良性腫瘤可無癥狀或癥狀很輕。有的惡性腫瘤早期也無明顯癥狀,從而影響診斷、治療和預后。胃腸道腫瘤中,小腸腫瘤的發(fā)病率較食管、胃和大腸等部位為低。
[0004]表現(xiàn)為輕重不等的腹痛、腸道出血、腸梗阻、腹部腫塊及體重減輕等。惡性腫瘤的癥狀較多、較重,良性腫瘤的癥狀較輕或根本無癥狀。由于胃腸腫瘤缺乏特異性癥狀和體征,因此,很難早期診斷。
[0005]在中國,胃腸道腫瘤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第二位,極大地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和健康。2012年,全國腫瘤人口標化發(fā)病率為146.87/10萬人,其中消化系統(tǒng)的胃癌占12.67 %,腸癌占10.30 %,肝癌占10.04 %,食管癌占7.74 %,其防治形勢十分嚴峻態(tài)。在我國,對于每個患者,抗腫瘤藥物的費用都是一項沉重的負擔。除了常規(guī)的化療藥物外,人源化抗體藥物、分子靶向藥物、新型靶向載體藥物均十分昂貴。而中醫(yī)中藥歷史悠久,療效確切,同時價格低廉,適于推廣。故如何挖掘中醫(yī)藥在抗腫瘤方面的寶藏,更好地造?;颊?,是每個中醫(yī)藥工作者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
[0006]消化道腫瘤瘤體在短時間內(nèi)迅速增大,耗損人體的氣血津液,使得機體和臟腑功能日漸虛衰,表現(xiàn)為邪盛正衰的病理特征,此時治法當補虛扶正為主;除了原發(fā)灶之外,患者常常在手術(shù)后還會出現(xiàn)遠處轉(zhuǎn)移,故結(jié)合收斂解毒,效果獨特。
【發(fā)明內(nèi)容】
[0007]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治療胃腸道腫瘤的復方藥物,根據(jù)中醫(yī)腫瘤學理論,通過中藥調(diào)理,扶正固本、活血化瘀,從清熱解毒,除疾散結(jié)、活血通經(jīng)、解散消腫,益氣養(yǎng)陰等方面進行調(diào)整治療,治療胃腸道腫瘤,以期獲得最好的治療效果。
[0008]本發(fā)明的治療胃腸道腫瘤的復方藥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郁金1-3份、雞內(nèi)金2-3份、沒藥2-4份、3-5份、姜黃2_3份、夏天無1_3份、柏子仁2_3份、首烏藤1-3份、黃芪1-3份、白術(shù)1-3份、甘草3-5份、淫羊藿2-3份、熟地黃2-3份、枸杞子2-3份、桑螺銷2-3份、桑寄生2-3份、萆蘚2-3份、厚樸4-6份、陳皮2-3份、薤白2-3份、大腹皮2-3份、澤瀉4-6份和茯苓4-6份。
[0009]作為優(yōu)選,按如下重量份數(shù)配制:郁金I份、雞內(nèi)金2份、沒藥3份、4份、姜黃2份、夏天無2份、柏子仁3份、首烏藤I份、黃苗3份、白術(shù)3份、甘草5份、淫羊藿2份、熟地黃3份、枸杞子3份、桑螵蛸3份、桑寄生2份、萆蘚3份、厚樸5份、陳皮2份、薤白3份、大腹皮3份、澤瀉5份和茯苓5份。
[0010]本發(fā)明的中藥,按下述步驟制備:
[0011 ]按照配方稱取中藥原料,雞內(nèi)金研磨成粉末,其余藥材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過藥面浸泡10?20分鐘,再加水沒過藥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騰再改用文火煎煮20?30分鐘,取濾液;然后再加水沒過藥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騰再改用文火煎煮15?20分鐘,然后去渣取濾液,兩次濾液合并并加入研磨的雞內(nèi)金粉末即可。
[0012]使用時,每次200?300ml,早晚各一次。
[0013]藥理分析:
[0014]郁金:辛、苦、寒;入心、肺、肝經(jīng);行氣解郁,涼血破瘀。治胸腹脅肋諸痛,失心癲狂,熱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婦女倒經(jīng),黃疸。
[0015]雞內(nèi)金:甘,平。歸脾、胃、小腸、膀胱經(jīng);功效:消食健胃助消化,澀精止遺??梢源龠M胃液分泌,提高胃酸度及消化力,使胃運動功能明顯增強,胃排空加快。澀精止遺。
[0016]沒藥:主治胸腹瘀痛、痛經(jīng)、經(jīng)閉、癥瘕、跌打損傷、癰腫瘡瘍、腸癰、目赤腫痛。有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等功效。
[0017]姜黃:性熱,味辛苦,無毒。行氣破瘀,通經(jīng)止痛。主治胸腹脹痛,肩臂痹痛,心痛難忍,產(chǎn)后血痛,瘡癬初發(fā),月經(jīng)不調(diào),閉經(jīng),跌打損傷。
[0018]夏天無:味苦、微辛,性溫。肝經(jīng)。有活血止痛,舒筋活絡,祛風除濕有作用。用于中風偏癱,頭痛,跌撲損傷,風濕痹痛,腰腿疼痛。
[0019]柏子仁:性平味甘。具養(yǎng)心安神、潤腸通便的功效。治驚悸、失眠、遺精、盜汗、便秘等癥。
[0020]首烏藤:甘,平。歸心、肝經(jīng)。養(yǎng)血安神,祛風通絡。用于失眠多夢,血虛身痛,風濕痹痛;外治皮膚瘙癢。
[0021]黃苗:性味:甘,微溫;歸經(jīng):歸肺、脾、肝、腎經(jīng);主治:表虛自汗;陰虛盜汗:可與熟地、天冬等滋陰藥同用;急性腎炎水腫:用于陽氣不足所致的虛性水腫,并常與防已、豬苓、蒼術(shù)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黃芪湯;慢性腎炎水腫、脾腎虛:常與黨參、蒼術(shù)、豬苓同用;陽氣虛弱:用于瘡瘍久不潰破而內(nèi)陷,有促進潰破及局限作用;瘡瘍潰破: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肺氣虛證:咳喘日久,氣短神疲,痰雍于肺無力略出;氣虛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氣下陷、脫肛、子宮脫垂。
[0022]白術(shù):除濕益燥,和中益氣,溫中,去脾胃中濕,除胃熱,強脾胃,進飲食,止渴,安月臺O
[0023]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diào)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0024]補骨脂:苦、辛、溫;歸腎、脾經(jīng);溫脾止瀉,補腎壯陽,固精縮尿,腎虛腰痛,小便頻數(shù),小兒遺尿,腎漏,納氣平喘。
[0025]淫羊藿:補腎壯陽,祛風除濕。治陽痿不舉,偏風不遂,小便淋瀝,筋骨攣急,咳嗽,病后青盲,虛火牙痛,半身不遂,腰膝無力,風濕痹痛,四肢不仁。
[0026]熟地黃:甘,微溫。歸肝、腎經(jīng)。補血養(yǎng)陰,填精益髓。
[0027]枸紀:甘,平。枸紀葉:苦、甘;性涼;養(yǎng)肝,滋腎,潤肺。枸杞葉:補虛益精,清熱明目。
[0028]肉蓯蓉:咸;性溫;歸腎;大腸經(jīng);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主腎陽虛衰;精血不足之陽痿;遺精;白濁;尿頻余瀝;腰痛腳弱;耳鳴目花;月經(jīng)衍期;宮寒不孕;腸燥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