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圓形針織機及其針織用具控制裝置及編織方法以及組合件與流程

      文檔序號:12100372閱讀:310來源:國知局
      圓形針織機及其針織用具控制裝置及編織方法以及組合件與流程

      本發(fā)明涉及在圓形針織機中通過電磁的方式控制沉降片等針織用具的動作來編織毛圈提花組織的針織用具控制裝置及使用該裝置的提花織物的編織方法。



      背景技術:

      日本特開平9-21042涉及的“圓形針織機的針織用具控制裝置”中記載了對沉降片進行毛圈選擇與非毛圈選擇來編織凹凸的提花毛圈織物的方法。

      另外,日本特開平9-41247涉及的“圓形針織機的毛圈提花裝置”中記載了通過具備多個沉降片三角、促動器、多個推片三角的控制裝置來控制毛圈沉降片與毛圈推片的方法,所述毛圈沉降片與毛圈推片滑動自如地配置于在織針針筒的上部外周配置的沉降片針床的水平槽。

      在先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9-2104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9-41247號公報

      日本特開平9-21042的“圓形針織機中的針織用具控制裝置”是以能夠移動的方式安裝有針織用具的圓形針織機中的提花織物的控制裝置,其中,該圓形針織機中的針織用具控制裝置的特征在于,包括:與所述針織用具安裝在同一槽中而控制針織用具的擺動片母材;被所述擺動片母材支承為擺動自如的至少一個擺動片;與所述擺動片的兩端分別對應的至少一對吸附構件;使所述擺動片上升的至少一個擺動片上升三角;控制所述針織用具的控制三角;以及控制擺動片母材的中間三角。典型的針織用具安裝在固接于旋轉針筒的上部的沉降片針盤的沉降片槽中,該針織用具是通過能夠獨立地進行動作控制的控制機構控制的沉降片。優(yōu)選在擺動片母材上設置至少一個片踵。另外,優(yōu)選設置中間構件與中間構件上升三角,該中間構件具有能夠在擺動片母材與沉降片之間獨立移動的至少一個片踵,該中間構件上升三角使所述中間構件上升,通過中間構件上升三角使中間構件前進,中間構件使沉降片的移動量增大。為了像這樣增大沉降片的移動量需要設置中間構件上升三角,因此需要增加部件件數。另外,沉降片變得選擇從后退位置向前進位置移動從而沉降片的移動距離變長,由此需要圓周方向上的空間,從而無法增加供給路數。

      另外,在日本特開平9-41247號公報的“圓形針織機的毛圈提花裝置”中,雖然記載了通過具備多個沉降片三角、促動器、多個推片三角的控制裝置來控制毛圈沉降片與毛圈推片,該毛圈沉降片與毛圈推片滑動自如地配置于在織針針筒的上部外周配置的沉降片針床的沿徑向延伸的水平槽內,但只記載了通過毛圈推片向圓形針織機的中心方向壓出毛圈沉降片的控制方法。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解決上述課題的本發(fā)明是一種圓形針織機中的針織用具控制裝置,其是以能夠移動的方式安裝有針織用具的圓形針織機中的提花織物的控制裝置,所述圓形針織機中的針織用具控制裝置的特征在于,包括:與針織用具安裝在同一槽中而控制針織用具的擺動片母材;被所述擺動片母材支承為擺動自如的至少一個擺動片;分別與所述擺動片的兩端對應的至少一對吸附構件;使所述擺動片后退的至少一個擺動片后退三角;控制所述針織用具的控制三角;以及控制擺動片母材的中間三角(技術方案1)。

      所述擺動片后退三角具有下降傾斜的后退側面,所述后退側面能夠與位于所述擺動片的端部的第一傾斜側面部卡合(技術方案2)。

      典型的針織用具安裝于在旋轉針筒的上部固接的沉降片針盤的沉降片槽中,所述針織用具是通過能夠獨立地進行動作控制的控制機構控制的沉降片(技術方案3)。

      優(yōu)選的是,所述沉降片的后端部具有第一卡合部,所述擺動片母材的前端部具有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與所述第二卡合部具有游隙地卡合,且能夠相互使另一方前進及后退(技術方案4)。

      優(yōu)選的是,在沉降片的后端部設有朝下的凸部。該朝下的凸部與在擺動片母材的前端部的朝上的凹部在滑動方向上具有游隙地卡合。與沉降片的朝下的凸部相鄰地設有朝下的凹部。該朝下的凹部與擺動片母材的前端部的朝上的凸部在滑動方向上具有游隙地卡合。即,沉降片與擺動片母材的各自的凸部具有游隙地卡合于擺動片母材與沉降片的各自的凹部中(技術方案5)。

      優(yōu)選的是,在一個循環(huán)的花紋的編織完成時,通過沉降片控制三角使所述沉降片向前進位置移動且使所述擺動片母材維持前進位置(技術方案6)。

      本發(fā)明還包含一種圓形針織機,其具備技術方案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提花織物的控制裝置(技術方案7)。

      本發(fā)明還包含擺動片母材與沉降片的組合件。所述沉降片具有設于后端部的第一卡合部,所述擺動片母材具有:設于前端部的第二卡合部;被支承為擺動自如的至少一個擺動片;設于所述擺動片的兩端的至少一對被吸附部,所述第一卡合部與所述第二卡合部相互具有游隙地卡合(技術方案8)。

      優(yōu)選的是,所述沉降片包括:設于后端部的朝下的凸部;以及與該朝下的凸部相鄰地設置的朝下的凹部。所述擺動片母材具有:設于前端部的朝上的凹部;與該朝上的凹部相鄰地設置的朝上的凸部;被支承為擺動自如的至少擺動片;以及設于所述擺動片的兩端的至少一對吸附構件。所述朝下的凸部與所述朝上的凹部在滑動方向上具有游隙地卡合,所述朝下的凹部與所述朝上的凸部在滑動方向上具有游隙地卡合(技術方案9)。

      本發(fā)明還包括一種提花織物的編織方法,其是使用至少兩個供給路來實施的、利用技術方案7所述的圓形針織機的提花織物的編織方法。該提花織物的編織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的工序,即,在第一供給路,對全部的針筒針進行成圈選針、或者成圈或集圈選針而供給地線,在所述針筒針通過三角下降至即將脫圈的位置后,移動至接下來的第二供給路的工序;以及此時,沉降片向圓形針織機的中心方向壓出,地線在沉降片腹部上位于所述針筒針的針鉤內,然后,在第二供給路的前方,使所述沉降片從圓形針織機的中心朝向外側方向后退,在沉降片腹部上的位置保持地線的工序,并且,所述提花織物的編織方法還包括如下的工序,即,在第二供給路中,使所述針筒針根據所需的花紋進行成圈選針或浮線選針而供給毛圈線,所述沉降片根據所需的花紋進行毛圈選擇或非毛圈選擇的工序(技術方案10)。

      另外,本發(fā)明包括一種提花織物的編織方法,其是使用至少一個供給路來實施的、利用技術方案7所述的圓形針織機的提花織物的編織方法。該提花織物的編織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的工序,即,在第一供給路中,對全部的針筒針進行成圈選針后,隨著下降而捕捉地線的工序;然后,進行了網眼選擇的沉降片不被后退地移動,地線橫跨于沉降片鼻部上的工序;所述針筒針通過彎紗三角而下降至脫圈點,使地線橫跨于沉降片鼻部上而形成較大的線圈的工序;進行了非網眼選擇的所述沉降片在被后退的同時移動,隨著所述針筒針的下降而維持地線橫跨于沉降片腹部上的狀態(tài),所述針筒針通過彎紗三角而進一步下降至脫圈點,地線橫跨于沉降片腹部上而形成通常大小的線圈的工序(技術方案11)。

      優(yōu)選的是,在所述第一供給路中,當所述針筒針從成圈位置向集圈位置下降時,通過位于前進位置的所述沉降片的沉降片喉部使暫時從針舌脫離了的舊線圈繞入針舌的背側而維持成圈狀態(tài)(技術方案12)。

      發(fā)明效果

      在所述日本特開平9-21042號公報的“圓形針織機中的針織用具控制裝置”中,在沉降片與擺動片母材之間設置中間構件,通過中間構件上升三角使該中間構件前進。為了像這樣增大沉降片的移動量需要設置中間構件上升三角,然而在本申請發(fā)明中,在通過進行選針的吸附構件以前,使沉降片移動至沉降片的后退位置與前進位置的大致中間的中間位置,進行使沉降片維持該位置或者從該中間位置后退的選擇,從而可以以較小的沉降片的前后的移動距離完成操作,由此能夠削減圓周方向上的空間,能夠增加供給路數,進而提高織物的產量。并且,能夠削減與中間構件相關聯(lián)的部件數,能夠縮短沉降片針盤在徑向上的長度,可以促進設備整體的小型化。

      另外,作為其他的效果,本發(fā)明還能夠防止被稱為所謂的“花針”(參照圖12)的選針錯誤的發(fā)生?!盎ㄡ槨笔侵冈诒怀扇x針了的針下降時暫時從針舌脫離了的舊線圈隨著下降而再次掛在針舌上,原本應當成圈的線圈成為集圈的現(xiàn)象。沉降片的通常的作用之一是,通過沉降片喉部按壓當針下降時從針舌脫離了的舊線圈,使舊線圈繞入針舌的背側而成圈。所述日本特開平9-21042號公報的“圓形針織機中的針織用具控制裝置”中無法將沉降片配置在該位置。為了避免“花針”,不得不在經過沉降片選擇部而使舊線圈繞入針舌的背側后使針下降,從而也需要由此而產生的空間,導致妨礙了供給路數的增加。在本申請的實施例1的第一供給路及實施例2的第一供給路,當針從成圈位置(參照圖1的X-X剖面:圖11(a))向集圈位置(參照圖1的Y-Y剖面:圖11(b))下降時暫時從針舌脫離了的舊線圈通過位于前進位置的沉降片的沉降片喉部而繞入針舌的背側從而維持成圈狀態(tài),構成了能夠防止“花針”的機構。

      在本申請發(fā)明中,若對沉降片進行毛圈選擇,則沉降片會以大致沿著圓周方向的方式運動,從而不會發(fā)生像以往那樣沉降片不斷地沿前后方向運動的現(xiàn)象。根據所需的提花花紋,有時會減少所使用的供給路數地進行編織,若在該減少了的供給路對沉降片進行毛圈選擇,沉降片不進行多余的運動,因此避免了也會對織物造成不良影響,另外,也能夠降低沉降片磨耗。

      附圖說明

      圖1是示出了本發(fā)明的毛圈提花編織的實施例1的三角、針、沉降片、擺動片、擺動片母材的排列圖。

      圖2是示出了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圖1的A-A剖面內的沉降片控制過程的剖視圖。

      圖3是示出了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圖1的B-B剖面內的沉降片控制過程的剖視圖。

      圖4是示出了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圖1的B-B剖面內的沉降片控制過程的剖視圖。

      圖5是示出了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圖1的C-C剖面內的沉降片控制過程的非毛圈選擇的剖視圖。

      圖6是示出了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圖1的C-C剖面內的沉降片控制過程的非毛圈選擇的剖視圖。

      圖7是示出了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圖1的D-D剖面內的沉降片控制過程的剖視圖。

      圖8是示出了本發(fā)明的網眼提花編織的實施例2的三角、針、沉降片、擺動片、擺動片母材的排列圖。

      圖9是示出了可通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編織的毛圈提花針織的組織圖。

      圖10是示出了可通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編織的網眼提花針織的組織圖。

      圖11(a)是圖1的X-X剖面,(b)是圖1的Y-Y剖面。

      圖12是示出了針筒針與沉降片所處的“花針”狀態(tài)的圖。

      附圖標記說明

      1 針筒針

      1a 針舌

      2 沉降片

      2a 沉降片的片踵

      2b 沉降片鼻部

      2d、2e 沉降片縱緣部

      2f 沉降片腹部

      2g 沉降片的朝下的凸部

      2h 沉降片的朝下的凹部

      2i 沉降片喉

      4 擺動片母材

      4a 擺動片母材的片踵

      4e 凹坑

      4g 擺動片母材的朝上的凸部

      4h 擺動片母材的朝上的凹部

      5 擺動片

      5a 第一被吸附部

      5b 第二被吸附部

      5c 第一傾斜側面部

      5d 第二傾斜側面部

      5e 圓形突起部

      5f 洼坑

      61 第一喂紗器

      62 第二喂紗器

      7 第一沉降片控制三角

      7a、7b 側端部

      8 第二沉降片控制三角

      8a、8b 側端部

      91、92 中間三角

      10 擺動片后退三角

      10a 擺動片后退三角的后退側面

      10b 擺動片后退三角的最下部

      11 內防護三角

      12 外防護三角

      13 吸附構件

      13a 第一吸附部

      13b 第二吸附部

      14 擺動片扶平三角

      17b 較大的線圈

      17s 通常的大小的線圈

      F1 第一供給路

      F2 第二供給路

      GY 地線

      PY 毛圈線

      SL 沉降弧

      NL 針編弧

      OL 舊線圈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使用具備對沉降片進行電磁控制的裝置的圓形針織機實施本發(fā)明的設定而獲得以下的實施例的針織用具控制裝置。

      【實施例1】

      基于圖1的針筒針1及沉降片2的動作線圖及沉降片2、擺動片5、擺動片母材4的三角排列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毛圈提花編織方法進行說明。

      如圖1、2所示,在圓形針織機的旋轉針筒15的上部固接有沉降片針盤16,在沉降片針盤16的上部沿徑向設有沉降片槽,沉降片槽中插入有沉降片2、擺動片母材4、擺動片5。在第一供給路F1的沉降片2的上部設有將毛圈編織中的地線GY向針筒針1供給的第一喂紗器61。在第二供給路F2的沉降片2的上部設有將毛圈編織中的毛圈線PY向針筒針1供給的第二喂紗器62。

      與所述沉降片針盤16對應地沒有沉降片帽17,在沉降片帽17上安裝有第一沉降片控制三角7、第二沉降片控制三角8,通過第一沉降片控制三角7、第二沉降片控制三角8的作用使得沉降片2沿徑向滑動。沉降片2的縱緣部2d、2e被沉降片控制三角的側端部7a、7b、8a、8b夾持,并且沉降片2的片踵2a通過由第一沉降片控制三角7、第二沉降片控制三角8形成的三角軌道T1及三角軌道T2來控制沉降片2。在沉降片2的后端設有朝下的凸部2g。朝下的凸部2g與擺動片母材4的前端的朝上的凹部4h在滑動方向上具有游隙地卡合。并且,與沉降片2的朝下的凸部2g相鄰地設有朝下的凹部2h。朝下的凹部2h與擺動片母材4的前端的朝上的凸部4g在滑動方向上具有游隙地卡合。即,沉降片2與擺動片母材4的各自的凸部2g、4g具有游隙地卡合在擺動片母材4與沉降片2的各自的凹部4h、2h中。沉降片與擺動片母材以在沉降片與擺動片母材之間具有游隙的方式卡合,因此在需要卡合的部位以外的位置,沉降片與擺動片母材不會受到相互的重量的影響,而可以通過三角獨立地運動。因此,與不存在游隙而地卡合的情況相比,可以減輕這些構件的磨耗與損傷。

      其中,沉降片及擺動片母材的卡合部位的凹凸形狀及其方向不限定于此,只要是沉降片及擺動片母材能夠相互使另一方前進及后退的形狀即可,而不限定于上述的記載。

      擺動片母材4沿沉降片2的外側方向插入沉降片槽中。在擺動片母材4的內側的上部設有至少一個片踵4a。在所述第一沉降片控制三角7、第二沉降片控制三角8的外周方向上的沉降片帽上安裝有中間三角91、92。通過由中間三角91、92形成的三角軌道T3控制擺動片母材4的片踵4a。在擺動片母材4的外側的上部設有半圓狀的凹坑4e,以被該凹坑4e樞軸支承的方式在擺動片5的下部設有突出的圓形突起部5e。擺動片5的兩端部以圓形突起部5e為中心左右對稱,在擺動片5的兩端部設有第一傾斜側面部5c與第二傾斜側面部5d,而且在兩端上表面設有第一被吸附部5a與第二被吸附部5b,兩個被吸附部之間設有洼坑5f。

      第一吸附部13a與第二吸附部13b與所述擺動片5的第一被吸附部5a和第二被吸附部5b對置地設于沉降片帽17的針織用具控制部。根據基于預先設定的規(guī)定的花紋信息而從控制器輸出的信號,這些吸附構件13選擇性地吸附擺動片5的被吸附部5a、5b。吸附構件13優(yōu)選使用控制電磁鐵。

      在所述中間三角91、92的外軸方向上的沉降片帽上安裝有擺動片后退三角10及內防護三角11。并且,在擺動片后退三角10及內防護三角11的外周方向的沉降片帽上隔著空間地安裝有外防護三角12。

      通過由所述擺動片后退三角10及所述內防護三角11與外防護三角12構成的空間形成了三角軌道T4,擺動片5通過三角軌道T4而被控制。

      接下來,基于圖1對針織用具控制部中沉降片2、擺動片母材4、擺動片5被控制的狀態(tài)進行說明。

      在第一供給路F1,對全部的針筒針1進行成圈選針,將舊線圈OL從針舌1a去除。(參照圖11(a))其后,針筒針1下降至集圈位置,同時通過沉降片喉2i向圓形針織機的中心方向持續(xù)按壓舊線圈OL,因此舊線圈OL會繞入針舌1a的背側。(參照圖11(b))接下來,向針筒針1供給地線GY,在針筒針1通過三角下降至即將脫圈的位置后,移動至接下來的第二供給路F2。此時,沉降片2向圓形針織機的中心方向壓出,地線GY在沉降片腹部2f上位于針筒針1的針鉤內。其后在第二供給路F2的前方,沉降片2被從圓形針織機的中心朝向外側方向后退,在沉降片腹部2f上的位置保持地線GY。需要說明的是,在第一供給路F1,不局限于對全部的針筒針1進行成圈選針,也可以進行成圈或者集圈選針,由此能夠編織集圈網眼組織等。

      在第二供給路F2,針筒針1根據所需的花紋進行成圈選針N1k或浮線選針N1w而供給毛圈線PY,沉降片2根據所需的花紋進行毛圈選擇T2p或非毛圈選擇T2n。在圖1的第二供給路F2中,針筒針1的動作線的實線表示成圈選針N1k,虛線表示浮線選針N1w。另外,沉降片2的動作線的虛線表示毛圈選擇T2p,實線表示非毛圈選擇T2n。并且,擺動片母材4的動作線的虛線表示毛圈選擇T3p,實線表示非毛圈選擇T3n。

      接下來,基于剖視圖對第二供給路F2的針織用具電磁控制部中的沉降片2、擺動片母材4、擺動片5被控制的狀態(tài)進行更詳細的說明。

      (1)在圖2的A-A剖面中,沉降片2通過第二沉降片控制三角8前進至毛圈選擇的位置。然后沉降片2、擺動片母材4、擺動片5移動至B-B剖面。需要說明的是,在擺動片5進入吸附部以前,通過擺動片扶平三角14的傾斜面使處于擺動自如的狀態(tài)的擺動片5成為水平,其后擺動片5移動至吸附構件13的下表面。

      (2)-1在圖3的B-B剖面中,不使沉降片2后退時(毛圈選擇時),從控制器向第二吸附部13b發(fā)送信號,使該第二吸附部13b吸附與第二吸附部13b對應的擺動片5的第二被吸附部5b。擺動片5的第一被吸附部5a通過擺動片后退三角10的下表面,沉降片2以維持毛圈選擇的位置的狀態(tài)移動。

      (2)-2在圖4的B-B剖面中,使沉降片2后退時(非毛圈選擇時)從控制器向第一吸附部13a發(fā)送信號,使第一吸附部13a吸附與第一吸附部13a對應的擺動片5的第一被吸附部5a。擺動片5的第一傾斜側面部5c與擺動片后退三角10的后退側面10a卡合,擺動片5與擺動片母材4一起后退,與之相伴,擺動片母材4的前端部的朝上的凸部4g與沉降片2的后端部的朝下的凸部2g的卡合使得沉降片2也后退。其后沉降片2、擺動片母材4、擺動片5移動至C-C剖面。

      (3)-1在圖5的C-C剖面中,不使沉降片2后退時(毛圈選擇時)與B-B剖面的狀態(tài)相同,擺動片5的第一被吸附部5a通過擺動片后退三角10的下表面,沉降片2以維持毛圈選擇的位置的狀態(tài)移動。

      (3)-2在圖6的C-C剖面中,使沉降片2后退時(非毛圈選擇時),擺動片5的第一傾斜側面部5c與擺動片后退三角10的后退側面10a卡合,擺動片5與擺動片母材4一起后退至擺動片后退三角10的最下部10b,與之相伴,擺動片母材4的前端部的朝上的凸部4g與沉降片2的后端部的朝下的凸部2g的卡合使得沉降片2后退,毛圈線PY不會橫跨沉降片鼻部2b從而不會形成毛圈線圈PL。

      (4)在圖7的D-D剖面中,全部的沉降片2通過第二沉降片控制三角8前進至織針的舊線圈脫圈的位置,與之相伴,沉降片2的后端部的朝下的凸部2g與擺動片母材的前端部的朝上的凸部4g的卡合使得擺動片母材4也與沉降片2一起前進。

      以下,重復第一供給路F1與第二供給路F2,由一個橫列形成一個循環(huán)的毛圈提花花紋的織物。在一個循環(huán)的花紋的編織完成時,通過沉降片控制三角使沉降片向前進位置移動且使所述擺動片母材維持前進位置。

      如圖9所示,沉降片被毛圈選擇了的情況下會形成毛圈線圈PL與地線圈GL。另一方面,沉降片被非毛圈選擇了的情況下會由地線GY與毛圈線PY形成兩層的線圈。需要說明的是,用針編弧NL表示通過針形成的線圈,用沉降弧SL表示通過沉降片形成的線圈。

      【實施例2】

      基于圖8的針筒針及沉降片的動作線圖及沉降片2、擺動片5、擺動片母材4的三角排列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的網眼提花編織方法進行說明。

      在圖8的第一供給路F1中,針筒針的動作線N11表示成圈選針。另外,沉降片2的動作線的實線表示非網眼選擇T22n,虛線表示網眼選擇T22m。在第一供給路F1中,沉降片根據所需的花紋而進行了網眼選擇或者非網眼選擇。

      即,在第一供給路F1中,對全部的針筒針進行成圈選針后,隨著下降而捕捉地線GY,其后進行了網眼選擇T22m的沉降片2不被后退地移動,地線GY橫跨于沉降片鼻部2b上。針筒針通過彎紗三角而下降至脫圈點,地線GY橫跨于沉降片鼻部2b上而形成較大的線圈17b。另一方面,進行了非網眼選擇T22n的沉降片2在被后退的同時移動,隨著針筒針的下降而維持地線GY橫跨于沉降片腹部2f上的狀態(tài),針筒針通過彎紗三角而進一步下降至脫圈點,地線GY橫跨于沉降片腹部2f上而形成通常大小的線圈17s。

      以下,重復第一供給路,而由一個橫列構成一個循環(huán)的花紋。在一個循環(huán)的花紋的編織完成時,通過沉降片控制三角使所述沉降片移動至前進位置且使所述擺動片母材維持前進位置。

      圖10示出了通過第一供給路形成的線圈且比通常大的線圈17b與通常大小的線圈17s。進行了網眼選擇的部位的沉降弧SL變大,而形成比通常大的線圈17b,進行了非網眼選擇的部位的沉降弧SL未變大,而形成通常大小的線圈17s。

      由此由較大的線圈17b與通常大小的線圈17s的組合形成了由一條線構成的網眼提花織物。

      需要說明的是,也可以組合第一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地進行編織。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