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非織造機械設備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水刺機脫水平臺。
背景技術:
水刺法又稱射流噴網(wǎng)法、水力纏結法、噴水成布法等,是非織造布固結工藝中一種獨特的、新型的加工技術。他是利用高速高壓的水流對纖維網(wǎng)沖擊,促使纖維間相互纏結抱合,而達到加固纖維網(wǎng)的目的。
水刺法采用高壓產生的多股微細水射流噴射纖網(wǎng)。水射流穿過纖網(wǎng)后,手托特網(wǎng)簾的反彈,再次穿插纖網(wǎng),由此,纖網(wǎng)中纖維在不同方向高速水射流穿插的水力作用下,產生位移、穿插、纏結和抱合,從而使纖網(wǎng)得到加固。
水刺法非織造材料的吸濕性和透氣性好,手感柔軟,強度高,懸垂性好,無需粘合劑加固,外觀比其他非織造材料更接近傳統(tǒng)紡織品。
經過水刺法纏結成的纖網(wǎng)上含有太多的水分,過多的水分會對纖網(wǎng)的質量產生影響,因此,在水刺纏結成網(wǎng)后需要添加脫水過程,但是現(xiàn)有的脫水設備通常采用滾筒式脫水管道進行脫水,脫水效果差,效率低,并且不能夠實時檢測脫水后織布中水的含量。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脫水效果好,并且能夠對脫水后的織布含水量進行實時檢測的水刺機脫水平臺。所述殼體內滾筒式脫水管道前方設有平臺式脫水管道,所述平臺式脫水管道上端設有脫水平臺,所述脫水平臺上設有長條形口,滾筒式脫水管道進行預脫水,平臺式脫水管道將預脫水的織布進行再次脫水,經過滾筒式脫水管道與平臺式脫水管道兩次脫水處理,織布中水分的含量低,達到的脫水效果好。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水刺機脫水平臺,包括殼體,傳動輥和滾筒式脫水管道,所述傳動輥和滾筒式脫水管道位于殼體內,所述傳動輥兩端支撐在殼體上,所述殼體內滾筒式脫水管道前方設有平臺式脫水管道,所述平臺式脫水管道上端設有脫水平臺,所述脫水平臺上設有長條形口,所述平臺式脫水管道和滾筒式脫水管道前后兩端支撐在殼體上,所述滾筒式脫水管道上端設有支撐輥Ⅰ和支承輥Ⅱ,所述支承輥Ⅰ和支承輥Ⅱ左右兩端支撐在殼體上,所述平臺式脫水管道前側設有紅外線水分測量儀。
進一步地,所述傳動輥左右兩端與殼體之間設有軸承Ⅰ,所述軸承Ⅰ與殼體之間設有軸承座Ⅰ,所述軸承座Ⅰ與殼體之間通過螺栓Ⅰ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平臺式脫水管道右端設有圓環(huán)形凸起,所述殼體外側與平臺式脫水管道相應的位置設有加強板,所述平臺式脫水管道、殼體和加強板之間通過螺栓Ⅲ連接,所述圓環(huán)形凸起與殼體之間設有密封圈。
進一步地,所述平臺式脫水管道和滾筒式脫水管道左端設有抽風管道,所述抽風管道內設有吸風機。
進一步地,所述支承輥Ⅰ和支承輥Ⅱ軸線方向與滾筒式脫水管道軸線方向平行,支承輥Ⅰ和支承輥Ⅱ左右兩端與殼體之間設有軸承Ⅱ,所述軸承Ⅱ與殼體之間設有軸承座Ⅱ,所述軸承座Ⅱ與殼體之間通過螺栓Ⅱ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紅外線水分測量儀包括傳感器和操作臺,所述傳感器位于平臺式脫水管道前側布匹上方,所述操作臺位于水刺機脫水平臺前側,所述傳感器與操作臺之間通過導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脫水平臺的材料采用陶瓷材料。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水刺機脫水平臺所述殼體內滾筒式脫水管道前方設有平臺式脫水管道,所述平臺式脫水管道上端設有脫水平臺,所述脫水平臺上設有長條形口,滾筒式脫水管道進行預脫水,平臺式脫水管道將預脫水的織布進行再次脫水,經過滾筒式脫水管道與平臺式脫水管道兩次脫水處理,織布中水分的含量低,能夠達到更好的脫水效果。
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水刺機脫水平臺所述平臺式脫水管道前側設有紅外線水分測量儀,所述紅外線水分測量儀包括傳感器和操作臺,所述傳感器與操作臺之間通過導線連接,采用紅外線水分測量儀能夠快速連續(xù)測量,且非接觸被測物料,實現(xiàn)在線動態(tài)實時檢測,實現(xiàn)了對產品含水率的實時控制;簡化的按鍵操作,非常適用于一般的操作工人;采用雙光路單探測器,對光學系統(tǒng)進行監(jiān)控和補償,確保水分測量不受傳感器老化的影響。
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水刺機脫水平臺所述滾筒式脫水管道上端設有支撐輥Ⅰ和支承輥Ⅱ,所述支承輥Ⅰ和支承輥Ⅱ軸線方向與滾筒式脫水管道軸線方向平行,支撐輥Ⅰ和支承輥Ⅱ通過軸承與殼體連接,布匹繞過支承輥Ⅰ左側圓柱面后對滾筒式脫水管道進行包裹,之后繞過支承輥Ⅱ右側圓柱面通過平臺式脫水管道,支撐輥Ⅰ和支承輥Ⅱ能夠使布匹盡可能的包裹在滾筒式脫水管道圓柱面上,增加脫水效率,減少能量損失。
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水刺機脫水平臺所述脫水平臺的材料采用陶瓷材料,提高了脫水平臺的抗摩擦性能,增加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A處局部放大圖;
圖3為圖1B處局部放大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內部結構右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平臺式脫水管道結構示意圖。
圖中:1、殼體,2、傳動輥,3、軸承,4、軸承座,5、螺栓,6、平臺式脫水管道,61、圓環(huán)形凸起,62、脫水平臺,7、長條形口,8、支撐輥Ⅰ,9、支撐輥Ⅱ,10、滾筒式脫水管道,11、傳感器,12、操作臺,13、布匹,14、軸承Ⅱ,15、軸承座Ⅱ,16、螺栓Ⅱ、17、加強板,18、螺栓Ⅲ,19、抽風管道,20、抽風機。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jù)圖1至圖5所示,一種水刺機脫水平臺,包括殼體1,傳動輥和滾筒式脫水管道10,所述傳動輥2和滾筒式脫水管道10位于殼體1內,所述傳動輥2兩端支撐在殼體1上,所述殼體1內滾筒式脫水管道10前方設有平臺式脫水管道6,所述平臺式脫水管道6上端設有脫水平臺62,所述脫水平臺62上設有長條形口7,所述平臺式脫水管道6和滾筒式脫水管道10兩端支撐在殼體1上,所述滾筒式脫水管道10上端設有支撐輥Ⅰ8和支承輥Ⅱ9,所述支承輥Ⅰ8和支承輥Ⅱ9左右兩端支撐在殼體1上,所述平臺式脫水管道6前側設有紅外線水分測量儀。
進一步地,所述傳動輥2左右兩端與殼體1之間設有軸承Ⅰ3,所述軸承Ⅰ3與殼體1之間設有軸承座Ⅰ4,所述軸承座Ⅰ4與殼體1之間通過螺栓Ⅰ5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平臺式脫水管道6右端設有圓環(huán)形凸起61,所述殼體1外側與平臺式脫水管道6相應的位置設有加強板17,所述平臺式脫水管道6、殼體1和加強板17之間通過螺栓Ⅲ18連接,所述圓環(huán)形凸起61與殼體1之間設有密封圈。
進一步地,所述平臺式脫水管道6和滾筒式脫水管道10左端設有抽風管道19,所述抽風管道內設有吸風機20,左側殼體上與平臺式脫水管道6和滾動式脫水管道10相應的位置設有通孔,所述平臺式脫水管道6和滾動式脫水管道10左端穿過左側殼體通孔,平臺式脫水管道6和滾動式脫水管道10圓柱面與左側殼體上通孔內壁配合接觸。
進一步地,所述支承輥Ⅰ8和支承輥Ⅱ9軸線方向與滾筒式脫水管道10軸線方向平行,支承輥Ⅰ8和支承輥Ⅱ9左右兩端與殼體1之間設有軸承Ⅱ14,所述軸承Ⅱ14與殼體1之間設有軸承座Ⅱ15,所述軸承座Ⅱ15與殼體1之間通過螺栓Ⅱ16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紅外線水分測量儀包括傳感器11和操作臺12,所述傳感器11位于平臺式脫水管道6前側布匹13上方,所述傳感器11通過固定架固定布匹14上方,所述操作臺12位于水刺機脫水平臺前側,所述傳感器11與操作臺12之間通過導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脫水平臺62的材料采用陶瓷材料。
上述雖然結合附圖對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在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