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色紗染色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色紗的清洗設備。
背景技術:
色紗是色織的原料,采用色紗織造的織物具有比采用白坯布印染得到的織物更好的外觀效果,而且更適宜在色織大提花領域中使用。由于印染過程中會造成很多染色劑化學原料殘留在色紗上,在進一步加工之前,如果不對色紗進行徹底清洗,去除浮色以及染劑殘留,則容易給產(chǎn)品使用者帶來健康問題。為了達到比較理想的色紗清洗效果,通常都是增加色紗的清洗時間,增加色紗在清洗裝置中的停留時間,或者將清洗裝置體積做大,進而使色紗在其中的停留施加增加,進而達到需要的清洗效果。但是這樣帶來了設備占地面積大,清洗效率低,生產(chǎn)成本高的負面影響。因此,需要開發(fā)一種高效的節(jié)能色紗清洗裝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現(xiàn)有產(chǎn)品技術存在的問題,而提供一種新型的節(jié)能色紗清洗裝置。
本技術方案通過如下技術措施來實現(xiàn)的:一種節(jié)能色紗清洗裝置,包括清洗槽,清洗液,引導輥,浸沒輥,清洗輥,清洗壓輥,所述引導輥位于清洗槽上方,所述清洗液盛放在清洗槽中,所述浸沒輥設置在清洗槽中部,所述清洗輥設置在清洗槽上部,所述清洗壓輥貼近在清洗輥上部,所述清洗槽橫截面為倒梯形,所述浸沒輥相對于清洗槽側(cè)壁平行設置,清洗輥相對于浸沒輥呈一定角度傾斜設置,浸沒輥與清洗輥和清洗壓輥的旋轉(zhuǎn)軸在同一個豎直平面內(nèi)的同一條直線上。所述浸沒輥位于液面下方,所述清洗輥有一半輥身位于液面下方,所述浸沒輥和所述清洗輥之間的夾角為3°~25°,在清洗輥后方還設置有烘干裝置和引出輥。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浸沒輥、清洗輥、清洗壓輥的旋轉(zhuǎn)軸位于同一豎向平面內(nèi)的同一條直線上,如此設置,清洗槽的縱向尺寸得以縮減,除帶來場地上占用的減少之外,更加重要的是,在清洗槽的內(nèi)部使用較少的清洗液,從而使得生產(chǎn)過程中消耗和維持清洗液的熱量和水量減少。
其次,本實用新型利用浸沒輥和清洗輥之間傾斜設置使進入清洗槽的色紗通過自身張力自動分開多個紗道,從而增加了待清洗色紗在清洗槽內(nèi)的行走路程,而在減少清洗槽的體積同時仍能達到同樣的色紗停留時間,減小了色紗清洗設備的體積和占地面積,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且清洗工藝更容易控制。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的整體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中,1:清洗槽,2:清洗液,3:引導輥,4:浸沒輥,5:清洗輥,6:清洗壓輥,7:烘干裝置,8:引出輥,9:色紗。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一個具體實施方式,并結(jié)合其附圖,對本方案進行闡述。
如圖1所示,一種節(jié)能色紗清洗裝置,包括清洗槽1,清洗液2,引導輥3,浸沒輥4,清洗輥5,清洗壓輥6,所述引導輥3位于清洗槽1上方,所述清洗液2盛放在清洗槽1中,所述浸沒輥4設置在清洗槽1中部,所述清洗輥5設置在清洗槽1上部,所述清洗壓輥6貼近在清洗輥5上部,所述清洗槽1橫截面為倒梯形,所述浸沒輥4相對于清洗槽1側(cè)壁平行設置,清洗輥5相對于浸沒輥4呈一定角度傾斜設置,浸沒輥4與清洗輥5和清洗壓輥6的旋轉(zhuǎn)軸在同一個豎直平面內(nèi)的同一條直線上。所述浸沒輥4位于液面下方,所述清洗輥5有一半輥身位于液面下方,所述浸沒輥4和所述清洗輥5之間的夾角為3°~25°,在清洗輥5后方還設置有烘干裝置7和引出輥8。
本實用新型中的浸沒輥4、清洗輥5、清洗壓輥6的旋轉(zhuǎn)軸位于同一豎向平面內(nèi)的同一條直線上,如此設置,清洗槽1的縱向尺寸得以縮減,除帶來場地上占用的減少之外,還可以在清洗槽的內(nèi)部使用較少的清洗液,從而使得生產(chǎn)過程中消耗和維持清洗液的熱量和水量減少。利用浸沒輥4和清洗輥5之間傾斜設置使進入清洗槽1的色紗通過自身張力自動分開多個紗道,從而增加了待清洗色紗9在清洗槽內(nèi)的行走路程,而在減少清洗槽1的體積同時仍能達到同樣的色紗停留時間,減小了色紗清洗設備的體積和占地面積,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且清洗工藝更容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