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通過對配設在水槽內的旋轉滾筒進行旋轉驅動來清洗被投入到旋轉滾筒內的洗滌物的洗衣機。
背景技術:
使用圖9和圖10對以往提出的洗衣機進行說明。圖9是以往的洗衣機的縱剖視圖(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如圖9所示,前方具有衣物投入口125的旋轉滾筒105和收容旋轉滾筒105的水槽103以從水平方向朝上方傾斜角度θ的方式被配設在洗衣機殼體102內。水槽103隨著洗滌和脫水運轉中的旋轉滾筒105的旋轉而上下左右搖動。因此,水槽103以搖動自如的方式被防振支承在洗衣機殼體102內。洗衣機殼體102與水槽103在殼體開口部107與水槽開口部114之間利用防振橡膠112進行連結。以開閉自如的方式覆蓋殼體開口部107的門體108構成為在關門時與防振橡膠112抵接來將水槽103內部封閉。
另外,在洗衣機運轉時旋轉滾筒105進行旋轉,特別是在脫水運轉時旋轉滾筒105進行高速旋轉。因此,在衣物投入口125與水槽開口部114之間設置有環(huán)狀的間隙。在洗衣機運轉中,作為洗滌物113的衣物在旋轉滾筒105的內部運動,由此存在衣物進入該間隙而卡入衣物的情況。如果衣物被卡入,則存在由于水槽103與衣物之間的摩擦熱而損壞水槽103或衣物的情況。
為了防止該情況,在旋轉滾筒105的與衣物投入口125相向的水槽開口部114的前端部設置有由金屬材料構成的環(huán)狀覆蓋構件111。這樣,利用金屬材料覆蓋水槽開口部114,因此被卡入間隙的衣物不會與水槽103、防振橡膠112等樹脂材料摩擦。因而,能夠防止衣物破損。另外,能夠防止水槽103、防振橡膠112的磨損、損壞。另外,由于金屬的導熱率高,因此由于與衣物的摩擦而產生的摩擦熱的擴散快,能夠防止衣物由于熱而熔化或破損。
另外,圖10是以往的其它洗衣機的主要部分縱剖視示意圖(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如圖10所示,在外箱201內配設有圓筒的旋轉滾筒型洗滌槽202,在洗滌槽202的前表面設置有衣物的取出放入口。構成為在形成于取出放入口的前方的外箱201的開口部周緣設置有環(huán)狀的密合構件203,用開閉門204封塞密合構件203的前方的開口。而且,在取出放入口的下側且開閉門204的內側,以朝向洗滌槽202的內部向下方傾斜的方式突出設置有衣物返還板206。衣物返還板206利用舌片狀的主體206a和安裝于開閉門204的安裝片206b形成為大致倒V字形。
在洗滌時對洗滌槽202內的衣物施加旋轉力,從而衣物要從洗滌槽202的開口緣向開閉門204的方向飛出。于是,衣物撞擊衣物返還板206的主體206a,因離心力而沿著主體206a的傾斜面進行上升移動。當洗滌槽還繼續(xù)進行旋轉時,衣物被推回到洗滌槽202的內部。由此,在運轉中衣物不會被夾在開閉門204與洗滌槽202之間,不存在清洗、漂洗、脫水不充分的情況。
然而,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以往的洗衣機在設置于水槽開口部的覆蓋構件與旋轉滾筒的開口部之間依然存在間隙。因此,有可能無法完全防止衣物進入間隙。而且,如果在衣物進入間隙的狀態(tài)下仍繼續(xù)進行運轉,則衣物進一步被卡入而妨礙旋轉滾筒的旋轉。由此,洗衣機殼體有可能大幅地振動或者異常運轉以至于強制結束。另外,存在以下問題:衣物由于離心力而被卡入到間隙的進深方向,由此衣物無法取出,或者由于與水槽側面之間的摩擦而損壞衣物。
另外,關于專利文獻2中記載的以往的洗衣機,雖然內部裝設有旋轉滾筒的水槽自身搖動,但設置于外箱的開閉門、衣物返還板不會像水槽那樣進行搖動。因此,需要在水槽與衣物返還板之間設置大的間隙。因而,有可能無法可靠地防止衣物的飛出或被卡在水槽與衣物返還板之間之類的問題。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05481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7-202741號公報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是為了解決上述現(xiàn)有的問題而完成的,抑制已經(jīng)進入水槽開口部與旋轉滾筒開口部之間的間隙的衣物的卡入。而且,即使發(fā)生衣物進入上述間隙也立即推出衣物,由此防止衣物的損壞。并且,目的在于提供如下一種洗衣機:通過防止由于被卡入的衣物導致旋轉滾筒的旋轉不穩(wěn)定,能夠防止洗滌運轉時的異常的振動,從而實現(xiàn)穩(wěn)定地運轉。
為了解決上述以往的問題,本發(fā)明所涉及的洗衣機具備:殼體;旋轉滾筒,其具有從殼體的前方朝向后方而處于水平或向下方傾斜的旋轉中心軸,并在前方具備旋轉滾筒開口部;以及水槽,其以使旋轉滾筒向兩個方向旋轉自如的方式收容該旋轉滾筒,并在沿旋轉中心軸而與旋轉滾筒開口部相向的位置處具備水槽開口部。還具備:控制部,其執(zhí)行包括清洗工序、漂洗工序以及脫水工序的洗滌運轉;間隙開口部,其由旋轉滾筒開口部的前端與水槽開口部的后端之間的間隙構成,以遍及整周的方式形成;以及引導體,其將因旋轉滾筒的旋轉而在間隙開口部的周圍移動的衣物向后方引導。引導體具有向旋轉滾筒的后方突出的凸形狀,以位于間隙開口部的內周側的方式被配設于水槽開口部。引導體至少在與因旋轉滾筒的旋轉而移動的衣物的圓周方向的運動相向的一側具有沿圓周方向傾斜的引導面。
由此,當旋轉滾筒轉動時,在間隙開口部的附近移動的衣物被引導體平穩(wěn)地向旋轉滾筒的后方引導。因而,衣物遠離間隙開口部而被抑制進入間隙開口部。其結果是,衣物不會與水槽開口部持續(xù)摩擦,因此能夠防止衣物的損壞。并且,能夠防止因被卡入的衣物產生的旋轉滾筒的不穩(wěn)定的旋轉,因此能夠減輕洗滌運轉時的殼體的振動來實現(xiàn)穩(wěn)定的運轉。
本發(fā)明所涉及的洗衣機能夠防止因衣物卡入間隙開口部導致的衣物的損壞,并且能夠減輕因被卡入的衣物產生的洗滌運轉時的殼體的振動,從而實現(xiàn)穩(wěn)定的運轉。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洗衣機的縱剖視示意圖。
圖2是本實施方式的洗衣機的水槽的前表面內側的示意圖。
圖3是本實施方式的洗衣機的水槽的主要部分立體圖。
圖4是圖2的4-4剖面示意圖。
圖5是圖2或圖4的5-5剖面示意圖。
圖6是圖2的6-6剖面示意圖。
圖7是圖2或圖6的7-7剖面示意圖。
圖8是從旋轉滾筒的內側看本實施方式的引導體而得到的立體圖。
圖9是以往的洗衣機的縱剖視圖。
圖10是以往的其它洗衣機的主要部分縱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來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此外,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該實施方式。
(實施方式1)
圖1是本實施方式1的洗衣機的縱剖視示意圖。以下,用圖1所示的方向來定義前后方向。如圖1所示,在殼體2的前表面設置有用于取出和放入作為洗滌物的衣物5的投入口2a。另外,在殼體2的前表面設置有用于打開和關閉投入口2a的門3。水槽1配設在洗衣機的殼體2的內部。水槽1被多個懸掛機構6彈性地支承。
旋轉滾筒4設置在水槽1內,用于收容衣物5。旋轉滾筒4構成為有底圓筒狀,并在前表面?zhèn)染哂杏糜谌〕龊头湃胍挛?的旋轉滾筒開口部4a。旋轉滾筒開口部4a的直徑一般比旋轉滾筒4的直徑小,因此旋轉滾筒4具有環(huán)狀的旋轉滾筒前表面部4c,該旋轉滾筒前表面部4c具備旋轉滾筒4與旋轉滾筒開口部4a的半徑差的寬度的尺寸。在與旋轉滾筒開口部4a相向的底面設置有旋轉軸11,旋轉滾筒4以能夠旋轉的方式被該旋轉軸11支承。另外,在側面的圓筒狀的周壁8上設置有多個小的通孔8a,在周壁8的內表面配設有用于有效地舉起衣物5的攪拌突起體9。旋轉滾筒4和旋轉軸11以旋轉中心軸12相對于水平向前上方抬高角度θ(例如20°)的方式傾斜地配置。
驅動旋轉滾筒4的電動機10設置在水槽1的下部外側。在安裝于電動機10的驅動皮帶輪10a與安裝于旋轉軸11的從動皮帶輪10b之間架設皮帶10c來構成皮帶驅動機構。電動機10被控制部14控制旋轉方向和轉速,以使旋轉滾筒4向兩個方向旋轉??刂撇?4除了控制電動機10以外還控制未圖示的供排水裝置等,從而執(zhí)行清洗工序、漂洗工序、脫水工序等一系列的洗滌運轉。
水槽1在沿著旋轉中心軸12而與旋轉滾筒開口部4a相向的位置處具有水槽開口部1a。殼體2和水槽開口部1a利用波紋管形狀的柔軟的密封件13密封來構成投入口2a。門3在關閉時緊密貼合于密封件13來確保水密性,以避免在洗滌運轉中漏出洗滌水。
在旋轉滾筒4與水槽1之間設置有空間,使得作為旋轉體的旋轉滾筒4不會與內部裝設有旋轉滾筒4且不旋轉的水槽1接觸。特別是在前表面?zhèn)葘⒂刹坶_口部1a的后端1b與旋轉滾筒開口部4a的前端4b之間的間隙形成的間隙開口部7以遍及整周的方式形成為環(huán)狀。在水槽開口部1a的上部還設置有使水槽開口部1a的后端1b向前方側凹陷而形成的擴展部1c。即,擴展部1c利用環(huán)狀的間隙開口部7的圓周方向的上部的一部分來擴展間隙的寬度。
另外,遮蔽面28以與間隙開口部7相向的方式設置在間隙開口部7的外周側。另外,引導體29設置在水槽開口部1a的下部。后文敘述這些部件的詳細內容。
洗衣機還具備干燥裝置15,該干燥裝置15利用暖風使旋轉滾筒4內的衣物5干燥。干燥裝置15具有送風路徑16、送風機17、熱泵裝置18等,來構成包括水槽1和旋轉滾筒4在內的空氣的循環(huán)路徑。
接著,在圖2~圖8中詳細地說明擴展部1c、遮蔽面28以及引導體29的結構。圖2是本實施方式的洗衣機的水槽的前表面內側的示意圖。圖3是本實施方式的洗衣機的水槽的主要部分立體圖。在圖3中,紙面里側是洗衣機的前側,紙面近前側是洗衣機的后側。圖4是圖2的4-4剖面示意圖。圖5是圖2或圖4的5-5剖面示意圖。圖6是圖2的6-6剖面示意圖。圖7是圖2或圖6的7-7剖面示意圖。圖8是從旋轉滾筒內側看引導體而得到的立體圖。在圖8中,紙面里側是洗衣機的前側,紙面近前側是洗衣機的后側。此外,在圖2中記載的箭頭α示出了脫水工序中的旋轉滾筒4的旋轉方向。如果從洗衣機的前側看則為順時針旋轉。
如圖4和圖5所示,間隙開口部7由水槽開口部1a的后端1b與旋轉滾筒開口部4a的前端4b之間的間隙形成。另外,遮蔽面28在水槽1的內側以與間隙開口部7相向的方式被設置在間隙開口部7的外周側。遮蔽面28形成為與間隙開口部7的寬度相同或比間隙開口部7的寬度稍寬。遮蔽面28構成為在即使旋轉滾筒4由于衣物的分布不均而晃動也不發(fā)生干擾的范圍內盡可能接近間隙開口部7。
間隙開口部7形成為環(huán)狀,但如圖2或圖3所示,在間隙開口部7的整周內,在圓周方向上的區(qū)域β的部分的水槽開口部1a處設置有擴展部1c。如圖3~圖5所示那樣使水槽開口部1a向前側凹陷來形成擴展部1c,該擴展部1c擴展了間隙開口部7和遮蔽面28的寬度。區(qū)域β是包括水槽開口部1a的最上部且從水槽1的內側看前方方向時向右側偏固定角度(例如30°)的范圍。
擴展部1c的前側傾斜面28a在區(qū)域β中被設置在相對于旋轉滾筒4的旋轉方向為前側的區(qū)域β1中,并向旋轉滾筒4的旋轉方向的前后方向傾斜。另外,擴展部1c的后側傾斜面28b被設置在相對于旋轉滾筒4的旋轉方向為后側的區(qū)域β2中,并在圓周方向上向內周側傾斜。即,該后側傾斜面28b是在被擴展部1c擴展的遮蔽面28形成的傾斜部。但是,在被擴展部1c擴展的遮蔽面28中,以不接觸旋轉滾筒開口部4a的外側的方式形成有與擴展前的寬度部分相當?shù)膬A斜部28c。而且,在被擴展部1c擴展的寬度部分形成的后側傾斜面28b延長形成至水槽開口部1a的后端1b。即,在本實施方式中,遮蔽面28至少在圓周方向的一部分具有傾斜部28c,該傾斜部28c沿脫水工序中的旋轉滾筒4的旋轉方向向內周側傾斜。傾斜部28c包括后側傾斜面28b。另外,遮蔽面28還具備因擴展部1c而發(fā)生變形的傾斜部。
此外,前側傾斜面28a、后側傾斜面28b的“前側”、“后側”是指相對于被設定為一個方向的脫水工序時的旋轉滾筒的旋轉方向來說的前側、后側。
這樣,遮蔽面28的傾斜部28c構成在設置有擴展部1c的圓周方向的區(qū)域β2中。另外,包括后側傾斜面28b的傾斜部28c在區(qū)域β中構成在旋轉方向的后側,即使在遮蔽面28的整周中也形成在上部。另外,如圖5所示,遮蔽面28也可以構成為越靠近水槽1的前側越向外側傾斜。
并且,在間隙開口部7的內周側(旋轉中心軸12側)設置有引導體29,該引導體29將因旋轉滾筒4的旋轉而在間隙開口部7的附近移動的衣物5向后方(旋轉滾筒4的內部)引導。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2所示,引導體29設置在水槽開口部1a的下部,并且如圖6和圖7所示那樣具有向后方突出的凸形。
引導體29至少具有沿圓周方向傾斜到與因旋轉滾筒4的旋轉而移動的衣物5的運動相向的一側的引導面。在本實施方式中,旋轉滾筒4向兩個方向旋轉,因此如圖6所示,在引導體29的圓周方向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引導面29a和第二引導面29b。第一引導面29a、第二引導面29b例如是法線方向從旋轉滾筒4的旋轉中心軸12方向朝向旋轉滾筒4的內側且與旋轉滾筒4的旋轉方向相向的方向平滑地改變方向的引導面。特別是,第一引導面29a的傾斜形成為比第二引導面29b的傾斜平緩,該第一引導面29a設置在與因在脫水工序中旋轉滾筒4的旋轉而移動的衣物5的圓周方向的運動相向的一側(即,脫水工序中的旋轉滾筒4的旋轉方向的上游側),該第二引導面29b設置在脫水工序中的旋轉滾筒4的旋轉方向的下游側。
如上所述,引導體29被設置為位于間隙開口部7的內側,并形成為越過間隙開口部7而從旋轉滾筒開口部4a突出到內側那樣的凸形,例如突出至與同樣向旋轉滾筒4的內側突出的門3相同的面(也包括大致相同的面)。
另外,引導體29從水槽開口部1a的后端1b起沿旋轉中心軸12朝向水槽1的前方方向具有規(guī)定尺寸的空間29c。
并且,引導體29具有肋30,該肋30從第一引導面29a的外周側的端部附近起形成到水槽開口部1a的后端1b為止。肋30形成到引導體29的凸形的前端附近為止,且形成于該前端附近的肋30的前端突出到與旋轉滾筒開口部4a的前端4b相比靠內側的位置。肋30形成為在沿圓周方向看到該肋30的情況下堵塞設置于引導體29的空間29c。
此外,在水槽開口部1a、引導體29以及肋30中,有時由于脫水工序中的旋轉滾筒4的高速旋轉導致衣物5高速地摩擦而產生摩擦熱。因此,被用作材料的樹脂期望為耐熱性高的樹脂。特別是引導體29向旋轉滾筒開口部4a突出,因此存在許多衣物5持續(xù)接觸的情況,擔心由摩擦導致的發(fā)熱變高,因此更期望使用不銹鋼等金屬。
下面,對如上述那樣構成的洗衣機的動作、作用進行說明。
使用者向洗衣機投入衣物5等洗滌物和洗滌劑??刂撇?4根據(jù)由使用者設定的運轉模式來依次控制清洗工序、漂洗工序、脫水工序等來執(zhí)行洗滌運轉。此外,有時在脫水工序之后還進行干燥運轉??刂撇?4首先在清洗工序中利用供水裝置(未圖示)向水槽1內供給與衣物5的量相應的規(guī)定量的水。當水積存到某種程度時,控制部14控制電動機10來使旋轉滾筒4向正反方向低速(例如50r/min)地旋轉。此時,旋轉的旋轉滾筒4中收容的衣物5沿旋轉方向被反復舉起并落下。這樣,衣物5在含有洗滌劑的洗滌水中被攪拌、清洗。
當清洗工序結束時進行漂洗工序。與清洗工序同樣地,控制部14在漂洗工序中進行供水和攪拌,來從衣物5中去除污垢和洗滌劑成分。然后,在脫水工序中,使旋轉滾筒4向正方向(例如圖2所示的箭頭α的方向)高速(例如900r/min)地旋轉,利用離心力脫出衣物5中殘留的水。此時,旋轉的旋轉滾筒4中收容的衣物5在低速旋轉中與清洗工序同樣地沿旋轉方向被舉起并落下。當轉速逐漸上升時,衣物5被舉到更高的位置并落下。當轉速進一步上升時,由于離心力使衣物5成為貼附于旋轉滾筒4的周壁的狀態(tài)并以與旋轉滾筒4相同的速度進行旋轉。此外,轉速的上升并不限于固定,控制部14一邊取得平衡一邊巧妙地控制轉數(shù),以避免由于在旋轉滾筒4的內部分布不均的衣物5而發(fā)生大幅振動。
當脫水工序結束時,控制部14結束洗滌運轉,并根據(jù)設定進行干燥運轉。
在如上述那樣構成的洗衣機中,被殼體2支承且不旋轉的水槽1內裝設進行旋轉的旋轉滾筒4。因此,在水槽1與旋轉滾筒4之間設置有間隙。特別是在考慮到旋轉滾筒4的振動等的基礎上,洗衣機的前表面?zhèn)鹊乃坶_口部1a的后端1b與旋轉滾筒開口部4a的前端4b之間的間隙優(yōu)選為盡可能小的尺寸??紤]通過縮小由上述間隙形成的間隙開口部7來避免從間隙開口部7落下小物品或者卡入衣物5。
然而,由于衣物5主要是薄布,因此旋轉的旋轉滾筒4中收容的衣物5往往一邊移動一邊進入間隙開口部7。特別是在脫水工序中,旋轉滾筒4以比其它工序中的速度高的高速進行旋轉。因此,對衣物5作用離心力,即使在脫水工序中,特別是在從旋轉開始上升起直到成為衣物5貼附于旋轉滾筒4的周壁為止的期間,在間隙開口部7的附近移動的衣物5也易于由于離心力而從間隙開口部7進入旋轉滾筒4的外側。當衣物5繼續(xù)進入時,成為衣物5被卡入間隙開口部7的狀態(tài),阻礙旋轉滾筒4的旋轉而使旋轉不穩(wěn)定。由此,有時水槽1和殼體2大幅地振動,或者衣物5與水槽1摩擦而損壞。
對在本實施方式的洗衣機的結構中抑制衣物5從間隙開口部7進入外側的作用進行說明。
首先,對遮蔽面28和擴展部1c進行說明。雖然在水槽1與旋轉滾筒4之間存在上述那樣的間隙,但在間隙開口部7的外周側遍及整周地設置有用于阻止衣物進入的大致環(huán)狀的遮蔽面28。衣物5在進入某種程度時到達遮蔽面28。遮蔽面28抑制衣物5進一步進入。由此,防止從間隙開口部7進入的衣物5進一步進入而成為卡入的狀態(tài)。
并且,該遮蔽面28至少在圓周方向的一部分形成有在圓周方向上向內周側傾斜的傾斜部28c。即,傾斜部28c以沿著脫水工序中的旋轉滾筒的旋轉方向向旋轉滾筒4的內周側傾斜的方式形成于區(qū)域β2。由此,傾斜部28c在脫水工序中例如能夠如圖2和圖3所示的虛線箭頭Z那樣將已經(jīng)進入間隙開口部7的衣物5向水槽開口部1a的后端1b側引導并推向旋轉滾筒4的內周側。這樣,能夠容易地拔出已經(jīng)進入間隙開口部7的衣物。即,利用遮蔽面28和傾斜部28c來防止衣物5在被卡入間隙開口部7的狀態(tài)下與水槽開口部1a的后端1b、旋轉滾筒開口部4a的前端4b持續(xù)摩擦,從而防止衣物5的損壞。并且,能夠抑制由被卡入的衣物5產生的旋轉滾筒4的不穩(wěn)定的旋轉,因此能夠減輕洗滌運轉時的殼體2的振動來實現(xiàn)穩(wěn)定的運轉。
此外,如圖3和圖5所示,遮蔽面28也可以具有第二遮蔽面31,由此以從水槽1的前方趨向后方逐漸增大遮蔽面的高度的方式構成為階梯狀。形成有第二遮蔽面31的位置的后方是與衣物5要從旋轉滾筒4飛出的前方方向相反的方向,因此能夠防止已經(jīng)進入間隙開口部7的衣物5以原有的勢頭進一步大幅地進入。即,遮蔽面28構成為階梯狀,由此即使假設在由于殼體2的振動、衣物5之間的摩擦等使衣物5進一步進入的情況下也能夠利用第二遮蔽面31防止衣物5的進入,從而能夠防止衣物5一次性地大幅進入。
另外,如圖5所示,遮蔽面28越靠近水槽1的前側越朝向外側傾斜。由此,進入間隙開口部7后到達遮蔽面28的衣物5由于離心力而承受外周方向的力,從而沿著遮蔽面28的向外側的傾斜而移動到水槽1的前方方向。因而,已經(jīng)進入的衣物5由于遮蔽面28而難以進入外周側。另外,衣物5移動到遠離旋轉滾筒開口部4a的方向,因此能夠更加容易地拔出衣物5。
另外,傾斜部28c在遮蔽面28的整周中形成在包括有最上部的上部。由此,已經(jīng)進入間隙開口部7的衣物5在被舉到上部時到達傾斜部28c。此時,衣物5在被傾斜部28c推出的同時承受由自重產生的向下的力。因而,由于自重而受到的力的方向也為旋轉中心軸12的方向,因此與傾斜部28c構成在其它位置相比,能夠更加容易地拔出衣物5。
另外,在環(huán)狀的間隙開口部7內的區(qū)域β中設置有擴展部1c,該擴展部1c是使水槽開口部1a的后端1b向前方側凹陷而得到的,且比其它部位寬。以這種方式設置擴展部1c來使一部分間隙開口部7變寬,由此緩解已經(jīng)進入狹窄部分的間隙開口部7的衣物5的卡入狀態(tài)。此時,能夠利用因衣物5的重量或與其它衣物5的纏繞而向旋轉滾筒4的內側牽引的力來容易地拔出已經(jīng)進入間隙開口部7的衣物5。同時,由于擴展部1c位于包括水槽開口部1a的最上部在內的上部,因此衣物5中也產生由自重導致的向下的力,從而能夠更加容易地拔出衣物5。
這樣,遮蔽面28的傾斜部28c通過構成在設置有擴展部1c的圓周方向的區(qū)域內,能夠更加容易地拔出衣物5。另外,擴展部1c在遮蔽面28的整周中形成在上部,由此在使用者取出和放入衣物5等時不容易碰到手。由此,能夠防止使用者的手指從間隙開口部7的擴展部1c進入而導致手接觸到旋轉滾筒4、水槽1的里側。
設置有擴展部1c的區(qū)域β是因在脫水工序中旋轉滾筒4的旋轉而舉起衣物5的一側,并且是其上部。如上所述,在脫水工序中旋轉滾筒4向同一方向高速地旋轉的情況下,逐漸加速至目標轉速為止,從而轉數(shù)上升。在該加速中,朝向與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對衣物5作用慣性力。并且,向半徑方向外側作用的離心力和由自重產生的向下的力作用于衣物5。在此,從旋轉中心軸12看,在衣物5被旋轉滾筒4從下方舉到上方的區(qū)域β側的水平位置處,作用于衣物5的慣性力的朝向與自重的朝向為同一方向。此時,這些力的朝向與離心力的朝向呈直角,因此與其它位置相比離心力變大,衣物5最易于進入間隙開口部7。
但是,使間隙開口部7變寬的擴展部1c和傾斜部28c構成在上部且衣物5被舉起的一側,由此緊接在衣物5最易于進入的位置之后設置易于拔出衣物5的結構。因而,衣物5即使在已經(jīng)進入間隙開口部7的情況下也能夠在進入深處之前被容易地拔出。
接著,對引導體29進行說明。旋轉的旋轉滾筒4中收容的衣物5一邊與旋轉滾筒4一起旋轉一邊移動并被攪拌。構成為在水槽開口部1a的下部位于間隙開口部7的內周側的引導體29具有向旋轉滾筒4的后方引導衣物5的第一引導面29a、第二引導面29b。引導體29如下進行引導:將偏向旋轉滾筒4的下部并且從旋轉滾筒開口部4a向前方的水槽開口部1a與門3之間飛出并在水槽開口部1a、間隙開口部7的附近移動的衣物5例如像在圖6和圖7中用虛線箭頭Y表示的那樣向旋轉滾筒4的后方推入。
由此,衣物5遠離間隙開口部7而抑制衣物5進入間隙開口部7。因而,衣物5不會進入水槽開口部1a而持續(xù)摩擦,因此能夠防止衣物5的損壞。并且,當衣物5進入深處而被卡入時會阻礙旋轉滾筒4的旋轉。這樣,能夠防止因被卡入的衣物5產生的旋轉滾筒4的不穩(wěn)定的旋轉,因此能夠減輕洗滌運轉時的殼體2的振動來實現(xiàn)穩(wěn)定的運轉。
另外,設置于下部的引導體29構成為以細月牙形的方式遮蔽旋轉滾筒開口部4a的下部。旋轉滾筒4利用環(huán)狀的旋轉滾筒前表面部4c來抑制從朝向水平或者稍靠上方開口的旋轉滾筒開口部4a推出旋轉滾筒4中收容的衣物5,該環(huán)狀的旋轉滾筒前表面部4c具備旋轉滾筒4與旋轉滾筒開口部4a的半徑差的尺寸。但是,如果衣物5的量多,則有時衣物5會越過旋轉滾筒前表面部4c而被推出。特別是在運轉停止后使用者取出衣物5時,衣物5偏向旋轉滾筒4的下部,因此衣物5有時從旋轉滾筒開口部4a溢出。但是,設置在下部的引導體29能夠保持要溢出的該衣物5,因此抑制衣物的落下,從而使用者易于取出和放入衣物5。
并且,關于清洗工序、漂洗工序的洗滌水量,通常僅注水至水槽開口部1a的下端。由此,使用者能夠在中斷洗滌運轉后避免洗滌水從水槽開口部1a溢出而打開門3。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在下部設置引導體29,能夠將洗滌水量增加與引導體29的高度對應的量,從而能夠用更多的洗滌水進行清洗。由此,洗衣機的清洗性能提高。
引導體29具有沿圓周方向傾斜的第一引導面29a和第二引導面29b。普通的洗衣機在進行低速旋轉的清洗工序、漂洗工序中使旋轉滾筒4向兩個方向旋轉來提高清洗效果。另外,在進行高速旋轉的脫水工序中,旋轉滾筒的旋轉方向限定為一個方向。設置于引導體29的第一引導面29a和第二引導面29b向旋轉滾筒4的后方引導衣物5,因此需要在圓周方向上具有固定程度的長度。
因此,引導體29具備與旋轉滾筒4的兩個方向的旋轉相對應地分別設置在引導體29的兩側的第一引導面29a和第二引導面29b。第一引導面29a和第二引導面29b以避免在間隙開口部7的附近移動的衣物5進入間隙開口部7的方式向旋轉滾筒4的后方、即旋轉滾筒4的進深方向平穩(wěn)地引導該衣物5,并以避免衣物5損壞的方式推入該衣物5。特別是第一引導面29a的傾斜形成為比第二引導面29b的傾斜平緩,該第一引導面29a設置在與因在脫水工序中旋轉滾筒4的旋轉而移動的衣物5的圓周方向的運動相向的一側,該第二引導面29b設置在第一引導面29a的相反側。由此,能夠沿第一引導面29a更加平穩(wěn)地向后方引導衣物5,即使旋轉滾筒4的旋轉上升也能夠無問題地應對。
另外,引導體29形成為使凸形的前端突出至與旋轉滾筒開口部4a的前端4b相比靠內側的位置。由此,引導體29能夠向旋轉滾筒4的更靠里的方向推入衣物5,能夠進一步防止衣物5進入間隙開口部7。
另外,在引導體29中,從水槽開口部1a的后端起沿旋轉中心軸12朝向水槽1的前方方向構成了空間29c。引導體29被配設為覆蓋間隙開口部7。因此,在不存在該空間29c的情況下,滑入到引導體29與旋轉滾筒4之間的衣物5易于被引導體29推動而進入旋轉滾筒開口部4a的前端的間隙開口部7。但是,由于存在朝向水槽1的前方方向具有規(guī)定的大小的空間29c,因此滑入引導體29與旋轉滾筒4之間并到達間隙開口部7的衣物5直接越過間隙開口部7而進入空間29c。由此,能夠抑制衣物5進入間隙開口部7。
另外,設置于第一引導面29a的肋30在空間29c的近前舉起在間隙開口部7的附近移動的衣物5并向第一引導面29a引導。由此,衣物5能夠被可靠地引導到旋轉滾筒4的后方,并且能夠抑制衣物5滑入引導體29與旋轉滾筒4之間本身。
并且,肋30以使前端突出至與旋轉滾筒開口部4a的前端4b相比靠內側的位置的方式形成至引導體29的凸形的前端附近。由此,被肋30舉起的衣物5能夠被更加可靠地引導向第一引導面29a,能夠抑制衣物5滑入引導體29與旋轉滾筒4之間。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說明了寬度與間隙開口部7的寬度相同的遮蔽面28僅構成一段的情況,但并不限于該情況。例如,只要空間允許,也可以將遮蔽面28形成為比間隙開口部7的寬度大的寬度。另外,如圖5所示,還可以設置第二遮蔽面31。這樣,衣物5抵接到第二遮蔽面31而難以進入。由此,能夠進一步抑制衣物5的繼續(xù)進入,還能夠更加可靠地利用傾斜部28c推出衣物5。另外,相反地,如果遮蔽面28的寬度比間隙開口部7的寬度窄,則不易與旋轉滾筒4接觸,因此能夠在間隙開口部7的附近設置遮蔽面28。這樣,通過在衣物5繼續(xù)進入之前利用遮蔽面28阻止,來使進入量進一步變小,易于向旋轉滾筒4的內側拔出已經(jīng)進入的衣物5。
另外,說明了引導體29構成在水槽開口部1a的下部的情況,但并不限于該情況。例如,通過將引導體29構成在上部,使用者在取出和放入衣物5等時不易于碰到手。由此,衣物的取出性提高,并且由于引導體29隱藏在水槽開口部1a的里面不易察覺,因此設計性提高。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用具備引導體29、遮蔽面28以及擴展部1c的結構進行了說明,但并不限于此。即,也可以是具備引導體29、遮蔽面28以及擴展部1c中的至少一個的結構。
如以上所說明的那樣,第一方式所涉及的洗衣機具備:殼體2;旋轉滾筒4,其具有從殼體2的前方朝向后方而處于水平或向下方傾斜的旋轉中心軸12,并在前方具備旋轉滾筒開口部4a;以及水槽1,其以使旋轉滾筒4向兩個方向旋轉自如的方式收容該旋轉滾筒4,在沿旋轉中心軸12而與旋轉滾筒開口部4a相向的位置處具備水槽開口部1a。還具備:控制部14,其執(zhí)行包括清洗工序、漂洗工序以及脫水工序的洗滌運轉;間隙開口部7,其由旋轉滾筒開口部4a的前端4b與水槽開口部1a的后端1b之間的間隙構成,以遍及整周的方式形成,;以及引導體,其將因旋轉滾筒4的旋轉而在間隙開口部7的周圍移動的衣物向后方引導。引導體29具有向后方突出的凸形狀,以位于間隙開口部7的內周側的方式被配設于水槽開口部1a。引導體29至少在與因旋轉滾筒4的旋轉而移動的衣物的圓周方向的運動相向的一側具有沿圓周方向傾斜的引導面29a、29b。在此,“相向”還包括“大致相向”。
由此,在旋轉滾筒轉動時,在間隙開口部的附近移動的衣物被引導體平穩(wěn)地引導向旋轉滾筒的后方。因而,衣物遠離間隙開口部而被抑制進入間隙開口部,不會與水槽開口部持續(xù)摩擦。因此,能夠防止衣物的損壞。并且,能夠防止因被卡入的衣物產生的旋轉滾筒的不穩(wěn)定的旋轉,因此能夠減輕洗滌運轉時的殼體的振動來實現(xiàn)穩(wěn)定的運轉。
關于第二方式,特別是在第一方式中,引導體29設置在水槽開口部1a的下部。
由此,能夠將偏向旋轉滾筒的下部且在間隙開口部的附近移動的衣物有效地向后方引導。
另外,旋轉滾筒開口部的直徑一般比旋轉滾筒的直徑小,因此旋轉滾筒具有環(huán)狀的旋轉滾筒前表面部,該環(huán)狀的旋轉滾筒前表面部具備旋轉滾筒與旋轉滾筒開口部的半徑差的寬度的尺寸。利用該環(huán)狀的旋轉滾筒前表面部來抑制從朝向水平或稍靠上方開口的旋轉滾筒開口部推出旋轉滾筒中收容的衣物。但是,在衣物的量多的情況下,有時衣物會越過旋轉滾筒前表面部而被推出。特別是在運轉停止后使用者取出衣物時,衣物偏向旋轉滾筒的下部,因此有時衣物從旋轉滾筒開口部溢出。但是,設置在下部的引導體能夠保持要溢出的該衣物,因此能夠抑制衣物的落下,從而使用者易于取出和放入衣物。另外,清洗工序、漂洗工序中的洗滌水的水量被設定至水槽開口部的下端,使得即使在中斷運轉后打開門也不會從水槽開口部漏出洗滌水。當在下部設置引導體時,能夠供給與該引導體的高度量相應的更多的洗滌水來進行清洗,清洗性能提高。
關于第三方式,特別是在第一或第二方式中,引導體29形成為使凸形狀的前端突出至與旋轉滾筒開口部4a的前端4b相比靠內側的位置。
由此,引導體能夠將衣物推向旋轉滾筒的更靠里的方向,能夠更加有效地防止衣物進入間隙開口部。
關于第四方式,特別是在第一至第三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引導面由與旋轉滾筒4的兩個方向的旋轉相對應地沿圓周方向分別設置在引導體29的兩側的第一引導面29a和第二引導面29b構成。第一引導面29a的傾斜比第二引導面29b的傾斜平緩,該第一引導面29a設置在與因在旋轉滾筒4的旋轉方向為一個方向的脫水工序中旋轉滾筒4的旋轉而移動的衣物的圓周方向的運動相向的一側,該第二引導面29b設置在第一引導面的相反側。
普通的洗衣機在進行低速旋轉的清洗工序、漂洗工序中使旋轉滾筒向兩個方向旋轉來提高清洗效果。另外,在進行高速旋轉的脫水工序中,旋轉滾筒的旋轉方向被限定為一個方向。設置于引導體的引導面用于向旋轉滾筒的后方引導衣物,因此需要在圓周方向上具有固定程度的長度。因此,以與因旋轉滾筒的兩個方向的旋轉而移動的衣物相向的方式設置第一引導面,由此能夠將衣物平穩(wěn)地引導到后方。并且,相對于脫水工序的高速旋轉,第一引導面的傾斜形成為比第二引導面的傾斜平緩,由此能夠平穩(wěn)地引導衣物來避免損壞衣物。
關于第五方式,特別是在第一至第四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引導體29構成為從水槽開口部1a的后端1b起沿旋轉中心軸12朝向水槽1的前方方向具有規(guī)定尺寸的空間29c。
引導體構成于不旋轉的水槽,因此在與旋轉的旋轉滾筒之間設置有空間。引導體被配設為覆蓋間隙開口部,因此滑入到引導體與旋轉滾筒之間的衣物在被引導體推出后易于直接進入旋轉滾筒開口部的前端的間隙開口部。但是,由于引導體從滾筒開口部的后端起朝向水槽的前方方向具有空間,因此滑入到引導體與旋轉滾筒之間的衣物直接越過間隙開口部而進入該空間。由此,能夠抑制衣物進入間隙開口部。
關于第六方式,特別是在第一至第五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引導體29在引導面上具有肋30,肋30從引導面的外周側的端部附近形成至水槽開口部1a的后端1b。
由此,在間隙開口部的附近移動的衣物被肋舉起后被引導到引導面。因而,能夠抑制衣物滑入引導體與間隙開口部之間。
關于第七方式,特別是在第六方式中,肋30形成至引導體29的凸形的前端附近,形成于前端附近的肋30的前端突出至與旋轉滾筒開口部4a的前端4b相比靠內側的位置。
由此,被肋舉起的衣物能夠被更加可靠地引導向引導面。因而,能夠抑制衣物滑入引導體與間隙開口部之間。
產業(yè)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所述,關于本發(fā)明所涉及的洗衣機,衣物不易進入水槽開口部與旋轉滾筒開口部之間的間隙開口部,另外,即使在已經(jīng)進入的情況下也能夠向旋轉滾筒的內側容易地拔出衣物。因而,本發(fā)明不僅能夠應用于洗衣機,還能夠應用于使用了旋轉滾筒的干燥機等。
附圖標記說明
1:水槽;1a:水槽開口部;1b:后端;1c:擴展部;2:殼體;2a:投入口;3:門;4:旋轉滾筒;4a:旋轉滾筒開口部;4b:前端;4c:旋轉滾筒前表面部;5:衣物;6:懸掛機構;7:間隙開口部;8:周壁;8a:通孔;9:攪拌突起體;10:電動機;10a:驅動皮帶輪;10b:從動皮帶輪;10c:皮帶;11:旋轉軸;12:旋轉中心軸;13:密封件;14:控制部;15:干燥裝置;16:送風路徑;17:送風機;18:熱泵裝置;28:遮蔽面;28a:前側傾斜面;28b:后側傾斜面;28c:傾斜部;29:引導體;29a:第一引導面;29b:第二引導面;29c:空間;30:肋;31:第二遮蔽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