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涉及針線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穿針引線工具。
背景技術:
唐詩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此詩描寫的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xiàn)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nèi)心情感。老母一針一線,針針線線都是這樣的細密,是怕兒子遲遲難歸,故而要把衣衫縫制得更為結實一點兒罷。一片愛的純情從這普通常見的場景中充溢而出,撥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弦,催人淚下,喚起普天下兒女們親切的聯(lián)想和深摯的憶念。
俗語說,家值萬貫,離不開針和線。古今中外,在人類的日常生活中,常用針線縫補衣服、釘扣子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換線或斷線的現(xiàn)象而需要換線,或用于十字繡、不織布等手工藝制作,經(jīng)常替換不同種類、顏色的線,不可避免有大量穿針引線的工作。由于針孔往往非常細小,瞄準比較困難而需要穿的針線質(zhì)地柔軟、一般線頭較為蓬松散開的細小纖維且容易開叉,受到針孔附近的金屬阻擋,線頭變彎曲,很難穿不進去,導致穿針引線非常困難,費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將線頭準確的穿入針孔中,特別是化纖線具有較大的彈性,捻不成尖,很難直接把線穿到針孔里,特別是老年人視力下降,很難看清線頭是否已經(jīng)穿進針孔中,穿針引線更是難以獨立完成。因此采用人工穿線,由于針目小,很難精準地將線穿過針目,這種方法對于視力和光線強度的要求高,操作起來費時、費力、工作效率低等缺陷。
為解決上述問題,人們發(fā)明了各種各種各樣的穿針引線工具,五花八門,使用方法各有巧妙,如有的利用鉤針穿過針目,再將線掛在鉤針上,通過拉回鉤針讓線穿過針目,這種方式也需要準確地將線掛在鉤針上,否則很容易出現(xiàn)線沒勾好、鉤針拉不動等問題,這樣的操作同樣費時、費力、工作效率低。再如有的采用啦叭口導線的穿針器,但它是靠線的一定硬度直接穿過針孔的,對于軟質(zhì)的表面有絨毛的尼龍線則很難穿過細小的針孔,更不能穿多條線和用于衣車針穿線。另外還有一種采用用金屬線材做的可變形的穿針器,它是靠人的視力和手直接把線圈尖端穿過針孔,然后把線穿進線圈,拉出線圈時,便把線穿進針孔里,這種穿針器,穿線難度仍然大,不快捷,不適于視力差的中、老年人使用。甚至人們還發(fā)明了“免穿針”,由于這種針尾端存在缺口,導致尾端不夠結實,用頂針工具時容易斷裂,而難以推廣。
而且這些穿針引線工具都存在以下的缺陷,就是作為一個個體獨立存在,不能與針線載體融為一體,導致使用、保管都不方便;而且較復雜、體積大,收納不方便;而且成本較高。不能為使用者所接受,最后難以得到普及和推廣。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現(xiàn)有針線卷穿針引線工具存在上述缺陷,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科學、對視力要求低、穿針高效、可與針線載體融為一體的針線轱轆。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取的方案是:一種針線轱轆,包括空心的線軸和設在及線軸左右兩端的擋圈;擋圈中心設有與線軸的空心處相通且大小相同的通孔;其特征在于:其中一個擋圈前端銜接有一段半環(huán)狀作為穿針引線用的半環(huán)延長部,該半環(huán)延長部底部設有支持平放的針孔的軟膠條,該軟膠條通過擋圈的通孔向內(nèi)延伸到線軸的空心處;軟膠條表面在半環(huán)延長部與擋圈銜接處設有為針線提供定位和限位功能的橫向淺槽;半環(huán)延長部與擋圈銜接處兩側均設有供針線通過并延伸到橫向淺槽旁邊的狹縫,左側狹縫為進線槽,右側狹縫為固定針線頭的線頭夾槽,線頭夾槽為可夾緊針線頭的v形槽。針線通過進線槽后一端由進線槽進行限位,防止針線從橫向位置發(fā)生側移;針線的線頭通過線頭夾槽夾住,起到線頭固定作用。由于針線的線頭固定了,當左右來回移動縫衣針時,進線槽端的針線會產(chǎn)生軸向移動,更有效地防止針線與針孔脫離,使穿針引線動作更容易更高效地進行。
作為上述方案的說明,使用時,一只手將針線橫向放置在軟膠條表面的橫向淺槽中,使針線只能在橫向淺槽做軸向的移動而不會徑向的移動;將縫衣針的針孔中心輕輕地平壓在針線上,針孔與針線垂直交叉;保持縫衣針的針孔中心輕輕地平壓在針線上,并左右來回移動縫衣針,利用針孔的空穴效應,針孔在針線來回移動5~13次,針線就會從針孔處向上拱起;將針孔處拱起的針線拉起,使針線的其中較短的線頭穿過針孔為止,穿針動作完成。與傳統(tǒng)直接將線頭穿過針孔的穿針方法相比,對視力的要求大大降低,特別是視力不好的老人也能輕而易舉將針線穿進縫衣針的針孔中,即使針線質(zhì)地柔軟、線頭較為蓬松散開的細小纖維、開叉也不影響穿針。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前述軟膠條表面為一個向上拱起的弧面?;∶孀屷樉€更容易拱進針孔中,并減少縫衣針左右來回運動時的阻力。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前述軟膠條的底部和半環(huán)延長部的內(nèi)壁之間設有一個加強軟膠條彈性活動空間的間隙。同時還可節(jié)省軟膠條的用料。
作為上述方案的優(yōu)選及進一步說明,前述橫向淺槽為中間淺兩邊深均勻過渡結構,淺處的深度小于0.1mm,深處的深度為0.3mm。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前述銜接有半環(huán)延長部的擋圈頂部壁部設有3個縱向設置并延伸到線軸的空心處的藏針孔,藏針孔的形狀大小與縫衣針的形狀大小相匹配。將縫衣針插入藏針孔中,防止細小容易丟失的縫衣針丟失的機會。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前述進線槽的側壁設有v形割線槽,v形割線槽一側的內(nèi)壁具有刃口。當穿針引線完成后,將針線置入v形割線槽中,并在刃口磨蹭即可方便地將針線割斷,省去了找剪刀或刀具割線的時間。
作為上述方案的優(yōu)選及進一步說明,前述半環(huán)延長部外徑為12mm~22mm,長度為6mm~12mm,壁厚為2.2mm~3mm,軟膠條最厚處為4mm~6mm。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前述擋圈及其銜接的半環(huán)延長部左右兩側外表均設有溝槽,該溝槽內(nèi)設有可旋轉到擋圈側面并限制針線轱轆滾動的支撐腳,確保針孔左右來回活動時針線轱轆位置保持平穩(wěn)。支撐腳使針線轱轆在穿針引線時更平穩(wěn),防止其左右搖擺,有利于平衡定位,提高穿針效率。
由上可知,本發(fā)明主要有以下優(yōu)點:結構簡單科學、對視力要求低;采用新的方法及配件,利用針孔的空穴效應,操作簡單、快捷,穿針高效,克服了由于針孔細小、瞄準比較困難、針線質(zhì)地柔軟、線頭蓬松散開且容易開叉,導致將線頭準確的穿入針孔中非常困難的問題;可與針線載體匹配地融為一體,制作成本低,攜帶方便,方便收藏保管。穿針引線從此變得簡單易操作,具有較大的推廣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針線轱轆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主視圖。
圖3為圖2的a-a向剖視圖。
圖4為圖1中的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
圖5為圖4的b處放大圖,圖中的箭頭為縫衣針的左右移動方向。
圖6為圖5的穿針引線效果示意圖,圖中的箭頭為縫衣針的左右移動方向。
圖7為圖1改進版的的主視圖。
圖8為圖7的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
附圖標號說明:
1-針線轱轆,2-線軸,3-軟膠條,4-橫向淺槽,5-半環(huán)延長部,6-擋圈,7-進線槽,8-線頭夾槽,9-通孔,10-弧面,11-間隙,12-藏針洞,13-溝槽,14-支撐腳,16-v形割線槽,17-刃口;32-針線,33-縫衣針,34-針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及其有益技術效果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
參見圖1~圖6,本實施例的針線轱轆1包括空心的線軸2和設在及線軸2左右兩端的擋圈6;擋圈6中心設有與線軸2的空心處相通且大小相同的通孔9;其特征在于:其中一個擋圈6前端銜接有一段半環(huán)狀作為穿針引線用的半環(huán)延長部4,該半環(huán)延長部4底部設有支持平放的針孔34的軟膠條3,該軟膠條3通過擋圈6的通孔9向內(nèi)延伸到線軸2的空心處;軟膠條3表面在半環(huán)延長部4與擋圈6銜接處設有為針線32提供定位和限位功能的橫向淺槽;半環(huán)延長部4與擋圈6銜接處兩側均設有供針線32通過并延伸到橫向淺槽旁邊的狹縫,左側狹縫為進線槽7,右側狹縫為固定針線32頭的線頭夾槽8,線頭夾槽8為可夾緊針線32頭的v形槽。
橫向淺槽為中間淺兩邊深均勻過渡結構,淺處的深度小于0.1mm,深處的深度為0.3mm。
優(yōu)選半環(huán)延長部4外徑為12mm~22mm,長度為6mm~12mm,壁厚為2.2mm~3mm,軟膠條3最厚處為4mm~6mm。
穿針引線的操作參見圖4~圖5,圖中的箭頭為縫衣針33的左右移動方向;穿針引線的效果參見圖6,圖中從針孔34拱起的部分為穿入針孔34的部分針線32。
實施例2:
參見圖1~圖6,為了節(jié)省軟膠條3的用料,使穿針引線動作更容易更高效地進行,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軟膠條3表面為一個向上拱起的弧面10。軟膠條3的底部和半環(huán)延長部4的內(nèi)壁之間設有一個加強軟膠條3彈性活動空間的間隙11。銜接有半環(huán)延長部4的擋圈6頂部壁部設有3個縱向設置并延伸到線軸2的空心處的藏針孔34,藏針孔34的形狀大小與縫衣針33的形狀大小相匹配。
實施例3:
參見圖7~圖8,為了使針線轱轆1在穿針引線時更平穩(wěn),防止其左右搖擺,提高穿針效率,同時方便地將針線32割斷,使穿針引線動作更容易更高效地進行,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或2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擋圈6及其銜接的半環(huán)延長部4左右兩側外表均設有溝槽13,該溝槽13內(nèi)設有可旋轉到擋圈6側面并限制針線轱轆1滾動的支撐腳14,確保針孔34左右來回活動時針線轱轆1位置保持平穩(wěn)。進線槽7的側壁設有v形割線槽16,v形割線槽16一側的內(nèi)壁具有刃口17。
根據(jù)上述說明書及具體實施例并不對本發(fā)明構成任何限制,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的一些修改和變形,也應當落入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