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紡織品材料,特別涉及一種橫編鱗片狀防刺結構面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1、目前,隨著安全防護需求的不斷增長,防刺材料在軍事、警務、個人防護等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防刺材料需要具備輕質(zhì)、高強度、柔軟舒適等特性,以便在各種嚴苛的環(huán)境下提供有效的保護。
2、防刺材料通常有硬質(zhì)、半硬質(zhì)和軟質(zhì)三種類型。硬質(zhì)防刺材料通常由金屬甲片、硬質(zhì)復合材料作為防刺甲片搭接而成,該類防刺材料較為笨重。軟質(zhì)防刺材料大多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芳綸等高性能纖維的織物進行疊層復合加工,防護性能有限。因此,開發(fā)防護性能優(yōu)異、輕質(zhì)柔韌的防刺材料具有重要意義。
3、相關技術中:
4、專利cn113152107a公開了一種納米復合凝膠基質(zhì)多層織物防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通過將化學試劑攪拌混合,調(diào)節(jié)溫度至0~10℃,再加入單體、引發(fā)劑和促進劑,通入氮氣至少15min以進行氮氣鼓泡,得到納米復合水凝膠,將多層浸漬有所述納米復合水凝膠的芳綸織物疊放在一起,真空環(huán)境靜置至少24小時,得到納米復合凝膠基質(zhì)多層織物防刺復合材料。然而,該制備過程極為復雜,且成本昂貴、產(chǎn)品較為厚重、防刺性能欠佳。
5、專利cn108859319a公開了一種穿戴柔軟輕便且抗穿刺能力強的防刺穿復合面料結構,該結構由親膚層、表層、鋼絲編織層以及防刺層四個部分組成,其中防刺層由多個均勻分布的硬質(zhì)防護小塊構成,防護小塊通過高強度金屬纖維絲或者鉚釘連接貼合在鋼絲編織層,以形成防刺穿復合面料結構。然而,該結構雖然靈活性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鋼絲編織的方式增加了織造的難度和服裝的不適感。
6、專利cn118257050a公開了針織多層中空異構防護結構面料,其可填充不同材質(zhì)的防刺塊,但由于在人體活動過程中,防刺塊難以固定,在防刺塊插入針織結構后,容易在擠壓時掉落。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橫編鱗片狀防刺結構面料及其制備方法,以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
2、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3、第一方面,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橫編鱗片狀防刺結構面料,其為規(guī)則排列重疊的中空型防刺結構,所述中空型防刺結構的最小循環(huán)組織單元包括:表層、底層、以及位于所述表層與所述底層之間的中間層;
4、所述表層與所述中間層之間、以及所述底層與所述中間層之間均通過翻針動作形成有多個三側連接單側開口的袋狀中空夾層,所述袋狀中空夾層內(nèi)可更換地設置有防刺塊;
5、其中,所述表層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位于接近所述袋狀中空夾層開口一側的方向。
6、在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其通過四針床全成形電腦橫機一次編織成型,經(jīng)平壓形成所述規(guī)則排列重疊的中空型防刺結構。
7、在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延伸部通過引入橡筋線進行鎖邊,用于防止卷邊。
8、在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表層、所述底層、以及所述中間層具有不同的針織結構。
9、在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表層的密度大于所述底層和所述中間層的密度。
10、在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表層的下機縱向長度大于所述底層和所述中間層的下機縱向長度。
11、在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防刺塊為硬質(zhì)防刺塊。
12、在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硬質(zhì)防刺塊至少包括樹脂、合金、金屬甲片中的一種。
13、第二方面,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橫編鱗片狀防刺結構面料的制備方法,所述方法適用于如上所述的橫編鱗片狀防刺結構面料,所述方法采用四針床電腦橫機進行編織,所述方法包括:
14、s1、起底編織:
15、s11、在后下、前下針床上依次進行滿針編織,完成第1、2橫列的編織;
16、s12、通過循環(huán)a次第1、2橫列,完成起底編織;
17、s2、大身編織:
18、s21、通過循環(huán)第3~6橫列m次,得到具有一定高度的第一防刺結構單元;
19、s22、編織第7~10橫列,第7、9橫列采用滿針編織形成所述第一防刺結構單元的表層的結束部分;第8和第10橫列采用隔針編織分別形成所述第一防刺結構單元的中間層和底層;
20、s23、通過局部翻針工藝和移針床動作來編織第11~17橫列,以完成所述第一防刺結構單元的中間層和底層合并,所述第一防刺結構單元的表層則為第二防刺結構單元的中間層;
21、s24、編織第18~24橫列以形成所述第二防刺結構單元的延伸部,并在第18、22橫列引入橡筋線進行鎖邊;
22、s25、循環(huán)第25~28橫列n次,確定所述第二防刺結構單元的高度;
23、s26、編織第29~32橫列,其中第29、31橫列采用滿針編織形成所述第二防刺結構單元的表層的結束部分;第30和第32橫列采用隔針編織分別形成所述第二防刺結構單元的中間層和底層;
24、s27、通過局部翻針工藝和移針床動作來編織第11~17橫列,以完成所述第二防刺結構單元的中間層和底層合并;
25、s28、再次進行第18~24橫列的編織,以形成下一個防刺結構單元的表層的延伸部,相應進行第3~17橫列的編織,完成下一個防刺單元結構的編織;
26、s29、循環(huán)步驟s24至步驟s28若干次,完成大身部分的編織;
27、s3、收尾編織:
28、s31、在后下、前下針床依次進行滿針編織,循環(huán)b次;
29、s32、在袋狀中空夾層可拆卸地插入防刺塊用于抵御刺傷割,所述防刺塊受面料約束呈陣列疊合交錯狀;其中,所述袋狀中空夾層由步驟s2編織后的每個防刺結構單元的表層與所述中間層、以及所述底層與所述中間層之間形成的。
30、在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步驟s2中:
31、每個防刺結構單元在表層和中間層所形成的袋狀中空夾層左右相交連的位置,通過變化局部編織,使連接處的表層的線圈位于中間層的線圈下方,以實現(xiàn)表層和中間層前后交連;
32、每個防刺結構單元在所述中間層和底層所形成的袋狀中空夾層左右相交連的位置,通過翻針工藝和控制后針床的成圈方式,使連接處的中間層的線圈位于底層的線圈下方。
33、本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34、1、本技術提供的橫編鱗片狀防刺結構面料,僅需借助四針床電腦橫機即可一體編織成型,通過采用不同針織結構,改變織物表層、中間層和底層的縱行密度,可以使得表層結構單元的面積大于中間層(底層)結構單元的面積,從而使得防刺塊可以更好地附著于針織物內(nèi)部,以避免防刺塊的脫落;
35、2、本技術提供的橫編鱗片狀防刺結構面料,在織物表層引入表層的延伸部,并加入橡筋線進行鎖邊,可以防止防刺結構面料表層卷邊,該制備流程簡單,大大減少了后處理的時間,減少成衣難度,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該面料具備柔軟、靈活、可加工等性能,可以應用于防護背心、防護袖套等裝備;
36、3、本技術提供的橫編鱗片狀防刺結構面料,由于橫編鱗片狀防刺結構面料由若干個防刺結構單元構成,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對防刺結構單元尺寸調(diào)整,進行防刺塊的彈性組裝,由于單元中空,防護結構面料可以采用輕質(zhì)高性能紗線編織表層,親膚性紗線編織中間層和底層;此外,防刺塊上下部分重疊,左右細縫,能夠有效抵御刺傷、割傷等威脅;
37、4、本技術提供的橫編鱗片狀防刺結構面料的袋狀中空夾層部分可填充插入塊狀的樹脂、合金、金屬甲片等硬質(zhì)防刺塊,其防刺塊并非完全固定,在未破壞主體面料情況下,可將某個遭受損壞的防刺塊進行拆卸更換,大大提高了面料的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