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于原色纖維配色制備混色彩色夾花面料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設及紡織領域。具體地,本發(fā)明設及制備混色彩色夾花面料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原色混色理論在彩色印刷中得到廣泛應用,W白色紙張作為基底,選擇黃、品紅、 青、黑四色油墨,通過各色油墨不同的網點面積率化及不同的加網方式,使油墨網點"并列" 或"疊印"得到多種混合色,可W表現較大的顏色空間。
[0003] 目前發(fā)展迅速的噴墨印花技術,采用了原色印花的方法。但噴墨印花所用的原色 染料,不是色彩學意義上的原色,而是多采用8種顏色的墨水體系,W實現較完善的色譜。 并且各個噴墨印花設備供應商采用的墨水體系也各不相同,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原色體系。
[0004] 現階段,織物呈色方式有匹染、條染(混色或不混色)、色紡、色織、花式紗、提花、 印花、混色夾花等類別,并且采用專色著色(挑選與目標色接近的染料,再用其他顏色的顏 料調色使之達到目標色),而不是像印刷行業(yè)那樣采用黃、品紅、青、黑四原色著色。
[0005] 作為混色夾花面料的典型代表,派立司是一種由混色精梳毛紗織制,外觀呈現縱 橫交錯的雨絲紋的輕薄平紋毛織物。紡紗前,先把部分毛條染上較深的顏色(通常為黑 色),或在白毛條上印黑色花紋,再與白色毛條相混和,并將混合均勻度控制在適當的不勻 范圍內。由于深色毛纖維分布不勻,在淺色呢面上呈現不規(guī)則的深色雨絲紋,形成派力司的 獨特混色夾花風格。但派力司仍采用專色染料,并W-種深色毛條與本色毛條混紡為主要 形式。
[0006] 目前,混色面料外觀通常具有混色較為均勻、周期循環(huán)性強的特點,采用的染料多 為專色,或多種相對固定的小色差染料組,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原色著色。
[0007] 本發(fā)明W印刷行業(yè)中的原色混色理論為指導,通過黃、品紅、青、黑和白色(本色) 五種原色纖維不均勻混配的方法,意想不到地使紗中纖維出現可控的顏色不勻,并通過常 規(guī)的織造工藝制備混色夾花面料。所述面料具有豐富的色彩紋理和層次變化,且外觀風格 呈現更大程度的隨意性和無規(guī)律性,風格新穎。
[000引公開于該發(fā)明【背景技術】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加深對本發(fā)明的一般【背景技術】的理 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W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有 技術。
【發(fā)明內容】
[0009]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基于原色纖維配色制備混色彩色夾花面料的方法。W彩色印刷 中的原色混色理論為指導,采用黃、品紅、青、黑和白色(本色)五種原色纖維作為原材料, 選擇其中至少S種顏色的原色纖維W任意比例混和均會得到帶有混色效應的夾花織物,而 具體的混比決定于外觀選擇與調整,各顏色纖維的混比比例總和W 100%計。為了形成因混 配不勻而產生的夾花效應,在紡紗工藝中減少起到均勻混合作用的加工工序(例如在抓棉 機上不均勻排放不同顏色的纖維、不采用多倉混棉工序、減少并條次數和取消復精梳)、在 粗紗、細紗工序采用羅拉或皮漉偏屯、、齒輪缺損、皮圈開孔等提高不勻程度的手段,使紗中 纖維出現可控的顏色不勻,使之達到符合設計要求的不均勻效果。并通過常規(guī)的織造工藝 制備混色夾花面料。
[0010] 對于有色纖維條的混配可采用條并的方法,但與現有技術的加工目的不同,現有 技術中的條并工藝的加工目的是使來自不同纖維條的纖維均勻化,而本專利采用的條并技 術是要讓多種纖維條不均勻地混合,故只采用一道并條加工,并有意強化其不均勻的并合 效果,例如采用偏屯、輪施壓、纖維條周期性翻轉改變相互疊壓結構等方法,使喂入的纖維呈 現周期性不勻。
[0011] 而對于有色散纖維的混配,可W在清花工藝中抓包機碼包時將各種色纖小范圍集 中配置,從而達到使紗中纖維出現可控的顏色不勻的效果。
[0012] 本發(fā)明設及一種基于原色纖維配色制備混色彩色夾花面料的方法,包括下列步 驟:
[001引 1)選擇原色染料;選擇黃、品紅、青、黑四原色染料;
[0014] 2)原色纖維制備:采用步驟1)中的黃、品紅、青、黑四原色染料對纖維進行染色, 得到黃、品紅、青、黑四種原色纖維;
[0015] 3)制備混色夾花面料;使用步驟2)的黃、品紅、青、黑和白色纖維作為原材料,選 擇其中至少S種顏色的原色纖維混和,實現不同顏色種類原色纖維可控的不均勻混拼,W 制得混色夾花面料。
[0016] 在本發(fā)明的方法中,對制得的黃、品紅、青、黑四種原色纖維進行色度學指標L油 值的測量。
[0017] 在本發(fā)明的方法中,通過條并技術,特別是一道并條加工技術使原色纖維混合,從 而實現可控的不均勻混拼。
[001引更特別地,在本發(fā)明的方法中,采用偏屯、輪施壓、纖維條周期性翻轉改變相互疊壓 結構等方法得到不同顏色種類原色纖維可控的不均勻混拼。
[0019] 在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案中,基于原色纖維配色制備混色夾花面料的方法包括:
[0020] 1)選擇原色染料:根據纖維的種類選擇染色該纖維的黃、品紅、青、黑四原色染 料;
[0021] 。原色纖維制備凍用步驟1)中的黃、品紅、青、黑四原色染料和適當的染色濃度 對纖維進行染色,具體的染色方法是根據纖維品種而定的,例如棉、麻等纖維素纖維應采用 還原、活性等染料品種,按常規(guī)的染色工藝對散纖維或纖維條進行染色;對于漆絕、錦絕等 化學纖維,可W在紡絲過程中施加顏料或染料,直接得到有色纖維,也可W對白色纖維按常 規(guī)的染色工藝分別采用分散染料、酸性染料對漆絕、錦絕的纖維條或散纖維進行染色,獲得 黃、品紅、青、黑和白色(本色)五種原色纖維,并測量各自的色度學指標L油值;
[0022] 3)制備混色夾花面料;采用制得的黃、品紅、青、黑和白色(本色)纖維作為原材 料,選擇某幾種顏色的原色纖維W-定比例混和,實現多種原色纖維可控的不均勻混配,采 取常規(guī)的織造工藝,例如采用常規(guī)梭織工藝,但經紗或紳紗中一個系統(tǒng)的紗線采用混色紗 線、另一個系統(tǒng)紗線采用普通紗線;或經紳紗均采用混色紗線;W及采用常規(guī)的針織工藝 (包括紳編和經編工藝),制備混色夾花面料。
[0023] 特別地,本發(fā)明的混色夾花面料W紡紗(例如環(huán)錠紡紗)和織造工藝(例如梭織 工藝)制得。
[0024] 本發(fā)明所使用的原色染料是用于紡織的任何染料,包括目前所有染料品種中的 黃、品紅、青、黑四原色,且該四種顏色可W與印刷行業(yè)中的四原色有所區(qū)別,即理論上最好 采用光譜曲線與印刷行業(yè)所用的黃、品紅、青、黑四原色盡量接近,W獲得最豐富的色空間, 及可W得到最多的顏色種類;但由于用于纖維著色的染料需要與纖維有良好的親和性甚至 產生化學鏈接,有色紡織品需要有良好的耐水、耐曬和耐洗性,故實際上染料的光譜曲線很 難達到印刷用四原色的光譜曲線相近的程度,但即使如此,也只是會影響混色紡織品的色 空間范圍,而不是不能使用。
[0025] 特別地,本發(fā)明的原色染料包括直接染料、活性染料、還原染料、酸性染料、酸性絡 合染料、中性染料、酸性媒介染料、陽離子染料、分散染料、硫化染料等可用于紡織染整加工 的染料品種。
[0026] 本發(fā)明所述的混色夾花面料可W采用同一類型纖維混紡織造制得,也可W采用不 同種類的纖維經混紡織造制得。本發(fā)明所用纖維包括天然纖維、再生纖維或合成纖維。
[0027] 本發(fā)明所用纖維可W是通過散毛染色或毛條染色得到的天然纖維或化學纖維;也 可W是原液著色的化學纖維,即紡絲溶液和著色劑充分混合、溶解和過濾,經紡絲成型后制 得的原色纖維。
[002引本發(fā)明中所使用的黃、品紅、青、黑和白色(本色)五種原色纖維的色度學指 標L油值可由本領域中可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