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組合工具式腳手架連墻件。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常用腳手架連墻件,通常有以下幾種方法:
1、預埋鋼管法:在混凝土澆筑前 用一豎向短鋼管1A埋設于梁10A內(nèi)約20cm,露出梁背約20cm,混凝土澆筑完, 用水平長鋼管1連接立桿與豎向短鋼管連接。 該方法的缺陷是:成本高,拆卸麻煩,封堵洞口,有嚴重的滲水隱患,拆除時常用氣割,不利于防火。同時,上下調(diào)解受限,影響圍護體系施工。
2、后錨固法:在梁10B側面鉆孔,安裝膨脹錨栓或化學錨栓, 再用事先與鋼管焊成一體的錨板1B連接。該方法的缺陷是:施工麻煩;因采用1顆膨脹錨栓,承載力不高,易松動,不可承受低周反復荷載,施工完成后,錨栓報廢,成本較高,實施該措施要在邊梁模板拆除后進行,時間滯后。
3、預埋鐵板法:在主體梁柱10C混凝土施工前,在相應位置預埋帶錨腳的鐵板1C,模板拆除后,用鋼管與露出梁側或柱側的鐵板1C焊接,鋼管的另一側與腳手架的立桿用扣件連接。該方法的缺陷是:用鋼量大,成本高,施工步驟涉及多工種,與外架一只扣件連接有時不到承載力要求,而2只扣件又影響通行與運輸。安裝時要電焊,拆除時要氣割,繁瑣且有火災隱患,裝飾施工時連墻件要拆除。
4、預埋鋼筋法:在梁10D側面鉆孔,安裝膨脹錨栓或化學錨栓,再用事先與鋼管焊成一體的錨板1D連接。該方法的缺陷是:剛性差,有火災等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裝應方便、快捷、安全、可操作性強的組合工具式腳手架連墻件。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組合工具式腳手架連墻件,包括管套、螺紋絲桿、墊片、螺母;所述的管套為一個中空管件,其固定穿置在墻體內(nèi),螺紋絲桿間隙穿置在管套內(nèi)且螺紋絲桿的兩端穿出管套的兩端,在螺紋絲桿的兩端分別套接墊片并螺接螺母。
本實用新型還包括鋼管;該鋼管的一端固接一塊角鐵,該角鐵上開設一個用于套接螺紋絲桿的通孔。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實用新型包括管套、螺紋絲桿、墊片、螺母,管套被預先埋設在墻體內(nèi),螺紋絲桿穿設在管套并通過螺母固定,在安裝腳手架時將鋼管一端的角鐵套接在螺紋絲桿上并由螺母固定,即完成鋼管與墻體的固接,拆卸時,只要從管套中抽掉螺紋絲桿即完成拆卸,具有裝配、拆卸快捷、安全、可操作性強的優(yōu)點。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習用預埋鋼管法的示意圖;
圖2是習用后錨固法的示意圖;
圖3是習用預埋鐵板法的示意圖;
圖4是習用預埋鋼筋法的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裝配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應用實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5、圖 6所示,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組合工具式腳手架連墻件,包括管套1、螺紋絲桿2、墊片3、螺母4、鋼管5。
所述的管套1為一個中空管件,其固定穿置在墻體10內(nèi),螺紋絲桿2間隙穿置在管套1內(nèi)且螺紋絲桿2的兩端穿出管套1的兩端,在螺紋絲桿2的兩端分別套接墊片3并螺接螺母4。
所述的鋼管5的一端固接一塊角鐵51,該角鐵51上開設一個用于套接螺紋絲桿2的通孔。裝配時,角鐵51上的通孔套接在螺紋絲桿2的穿出端并通過螺母4固定。
所述的螺紋絲桿2為雙頭具有螺紋的螺紋絲桿2。
本實用新型的裝配方法:
如圖7所示,在墻體20內(nèi)預先埋設管套1,螺紋絲桿2穿設在管套1,螺紋絲桿2位于墻體10的內(nèi)墻壁上的穿出端套接墊片3并螺接螺母4,螺紋絲桿2位于墻體10的外墻壁上的穿出端套接墊片3、鋼管5是的角鐵51并螺接螺母4,從而將鋼管5固定。
本實用新型的材料選擇:
1)螺紋絲桿2:選擇Q235鋼材,長50cm,該絲桿采用梯形螺紋,該絲桿可降低磨損程度 循環(huán)使用,可購買成品,經(jīng)濟成本較低。
2)方形墊片3:共計2個尺寸為100mm×100mm,厚度為8mm,中心開有圓孔,孔徑22mm,起到增加受壓面積的作用,減少墻體損壞。
3)螺母4:共計2個與螺紋絲桿錨固件配套使用分別置于內(nèi)外墻面加固螺桿。
本實用新型的重點就在于:在墻體內(nèi)預埋管套。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而已,墊片和螺母的數(shù)量可據(jù)需要而定,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及說明書內(nèi)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