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集塊建筑夾心墻,屬于建筑施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我國目前的建筑物外墻節(jié)能保溫主要有四種做法:第一種為單一材料墻體。第二種為內(nèi)保溫復合墻體。第三種和第四種分別為外保溫復合墻體及夾心復合墻體。單一材料墻體即利用某種材料自身良好的熱工性能及其他力學性能來實現(xiàn)國家節(jié)能設計標準要求的節(jié)能目標,如傳統(tǒng)的磚混房屋的黏土磚墻。內(nèi)保溫復合墻是在外墻內(nèi)側粘、砌某種保溫材料,使之得到設計熱阻。外保溫復合墻體由隔熱保溫材料通過貼、粉、噴的施工工藝,在外墻體外側的基層上包一層隔熱保溫層,使其整體達到設計熱阻。夾心復合墻體是在圍護結構的內(nèi)外兩葉墻中夾以某種高效保溫材料,通過防銹鋼筋件使之拉成一體,達成保溫節(jié)能的效果。
為達到減小熱橋的目的,《建筑技能建筑構造》(06J123)中提出節(jié)能圈梁的概念,根據(jù)現(xiàn)有公開的構造可知,其熱橋面積有效減少,同時通過在孔洞中填塞保溫材料可以有效的提高墻體保溫能力,但可預見隨著內(nèi)外葉墻體連接位置之間的連續(xù)開洞,導致墻體受力狀態(tài)不明確,必將影響結構的耐久性,再加上板的厚度較薄,無法配置抗剪鋼筋,如果出現(xiàn)施工時將無筋混凝土連接懸挑部分個別破壞將產(chǎn)生連續(xù)破壞模式,引起外葉墻倒塌。此外,施工的工序、外葉墻的荷載都將影響其開洞大小以及開洞間距,并且復雜的施工過程也難保證其質量。
夾心墻為墻體中預留的連續(xù)空腔內(nèi)填充保溫或隔熱材料,并在墻的內(nèi)葉和外葉之間用防銹的金屬拉結件連接形成的墻體。又稱夾心復合墻或空腔墻。在采用夾心墻作為外保溫結構時,一個核心的技術難題是外葉墻的支承問題。當前通常的做法是設置沿外葉墻的通長挑板,該挑板與內(nèi)葉墻的圈梁整體現(xiàn)澆。該做法的主要問題有兩個:一是混凝土構件與外界直接接觸的面積大,帶來一定量的冷橋,不利于節(jié)能;二是該挑板在建筑物豎向上形成了空間的分格,給建筑立面的設計帶來一些限制,如夾心墻采用仿石材料的混凝土劈裂砌塊時,難以獲得通體的石質外墻,因為該處為光面混凝土所占據(jù)。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夾心墻中的外葉墻支承是通過設置通長挑板與內(nèi)葉墻的圈梁整體現(xiàn)澆,使?jié)仓^程復雜,增加施工難度,同時還易產(chǎn)生冷橋,不利于節(jié)能;還導致建筑物豎向上形成了空間的分格,限制了建筑立面的設計的問題,進而提供一種帶有隱式支承的集塊建筑夾心墻。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帶有隱式支承的集塊建筑夾心墻,它包括復合式墻體,所述復合式墻體包括內(nèi)葉墻體、保溫層和外葉墻體,所述內(nèi)葉墻體、保溫層和外葉墻體依次豎直并列設置,內(nèi)葉墻體靠近室內(nèi)設置,外葉墻體靠近室外設置,所述復合式墻體還包括若干個圈梁和若干個隱形埋件,內(nèi)葉墻體的內(nèi)部均布有若干個的圈梁,每個圈梁對應設置有一個隱形埋件,每個隱形埋件包括預埋插件、挑梁和支撐梁段,所述預埋插件、挑梁和支撐梁之間依次固定連接制為一體,預埋插件位于其對應的圈梁的正下方且其插設在內(nèi)葉墻體的豎向灰縫中,挑梁設置在保溫層的內(nèi)部,支撐梁設置在外葉墻體的內(nèi)部。
本實用新型為一種帶有隱式支承的集塊建筑夾心墻,優(yōu)選地,預埋插件包括頂片、端部連接片和插縫片,所述頂片水平設置,所述端部連接片位于頂片的正下方且其豎直設置在頂片靠近挑梁的一側,所述插縫片豎直設置在頂片的正下方,所述插縫片的一端固定連接在端部連接片遠離挑梁的一端,所述插縫片的頂部固定連接在頂片的底部,當一個隱形埋件設置在內(nèi)葉墻體中時,該隱形埋件的插縫片插設在內(nèi)葉墻體中的豎向灰縫中,該隱形埋件的頂片的底部與其對應的豎向灰縫的頂部端面相貼緊。
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的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隱形埋件的設置不但省去懸挑板的預設,還使墻體整體結構更加合理,支撐梁的設置位置合理且預埋插件設置在內(nèi)葉墻體中的豎向灰縫中,不占用建筑豎向空間,不影響墻體的外部結構,便于外墻的各種設計的有效實現(xiàn)。
2、本實用新型有效簡化了建筑施工中長挑板與內(nèi)葉墻的圈梁之間的澆筑的難度和步驟,在應用在砌塊砌體墻中時,有效省去預支模板的步驟。
3、本實用新型制造成本低廉且裝配方便,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質量,縮短施工周期,適合普及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剖面圖;
圖2是隱形埋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預埋插件5-1和挑梁5-2之間連接關系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中實心箭頭表示圈梁4及圈梁4上部的墻體對預埋插件5-1的下壓力方向,空心箭頭表示內(nèi)葉墻體1對預埋插件5-1反作用力的方向,箭頭M表示挑梁5-2受到的彎矩;
圖4是內(nèi)葉墻體1、圈梁4和內(nèi)插件5-1之間連接關系的主視結構剖面圖;
圖5是支撐梁5-3和加勁肋11之間連接關系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6是支撐梁5-3、砌塊15和加勁肋11之間連接關系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7是支撐梁5-3與加勁肋11之間連接關系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8是當支撐梁5-3與通過豎直設置的封板12與挑梁5-2懸掛連接時的主視結構剖面圖;
圖9是當支撐梁5-3與通過豎直設置的封板12與挑梁5-2焊接連接時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一:結合圖1、圖2和圖3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它包括復合式墻體,所述復合式墻體包括內(nèi)葉墻體1、保溫層2和外葉墻體3,所述內(nèi)葉墻體1、保溫層2和外葉墻體3依次豎直并列設置,內(nèi)葉墻體1靠近室內(nèi)設置,外葉墻體3靠近室外設置,所述復合式墻體還包括若干個圈梁4和若干個隱形埋件,內(nèi)葉墻體1的內(nèi)部均布有若干個的圈梁4,每個圈梁4對應設置有一個隱形埋件,每個隱形埋件包括預埋插件5-1、挑梁5-2和支撐梁5-3,所述預埋插件5-1、挑梁5-2和支撐梁5-3之間依次固定連接制為一體,預埋插件5-1位于其對應的圈梁4的正下方且其插設在內(nèi)葉墻體1的豎向灰縫6中,挑梁5-2設置在保溫層2的內(nèi)部,支撐梁5-3設置在外葉墻體3的內(nèi)部。
本實施方式中的內(nèi)葉墻體1的厚度為190mm,保溫層2的厚度為100mm,外葉墻體3的厚度為90mm。
具體實施方式二:結合圖1、圖2、圖3和圖4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為具體實施方式一的進一步限定,本實施方式中預埋插件5-1包括頂片5-1-1、端部連接片5-1-2和插縫片5-1-3,所述頂片5-1-1水平設置,所述端部連接片5-1-2位于頂片5-1-1的正下方且其豎直設置在頂片5-1-1靠近挑梁5-2的一側,所述插縫片5-1-3豎直設置在頂片5-1-1的正下方,所述插縫片5-1-3的一端固定連接在端部連接片5-1-2遠離挑梁5-2的一端,所述插縫片5-1-3的頂部固定連接在頂片5-1-1的底部,當一個隱形埋件設置在內(nèi)葉墻體1中時,該隱形埋件的插縫片5-1-3插設在內(nèi)葉墻體1中的豎向灰縫6中,該隱形埋件的頂片5-1-1的底部與其對應的豎向灰縫6的頂部端面相貼緊。
本實施方式中預埋插件5-1與豎向灰縫6一一對應設置。
具體實施方式三:結合圖2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為具體實施方式二的進一步限定,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頂片5-1-1的兩端加工有兩個對稱設置的第一豁口7,頂片5-1-1的長度方向的中心軸線為A-A線,兩個第一豁口7以中心軸線A-A線為對稱軸對稱設置。
具體實施方式四:結合圖1、圖2和圖3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插片5-1-3的底部沿其厚度方向加工有第二豁口8。本實施方式中第二豁口8的形狀為試驗得到的最佳的加工形狀,即加工為折線形。
具體實施方式五:結合圖1、圖2和圖3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中挑梁5-2為工字形挑梁,挑梁5-2包括上連接片5-2-1、中間連接片5-2-2和下連接片5-2-3,所述上連接片5-2-1和下連接片5-2-3從上至下依次水平并列設置,中間連接片5-2-2豎直設置在上連接片5-2-1和下連接片5-2-3之間。挑梁5-2的形狀以及位置設置能夠有效實現(xiàn)對預埋插件5-1和支撐梁5-3之間的有效連接。
具體實施方式六:結合圖1、圖2、圖5、圖6、圖7、圖8和圖9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中支撐梁5-3包括兩段角鋼,兩段角鋼從上至下依次水平并列設置,兩段角鋼中的一段所述角鋼的豎直端與上連接片5-2-1的一端固定連接,兩段角鋼中的另一段所述角鋼的豎直端與下連接片5-2-3的一端固定連接,上連接片5-2-1的另一端與下連接片5-2-3的另一端均固定連接在端部連接片5-1-2上。
本實施方式中的支撐梁5-3為整個墻體中支撐梁總成的一部分,支撐梁總成為兩條角鋼,每個隱形埋件中的支撐梁5-3為兩條角鋼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若干個隱形埋件中的若干個支撐梁5-3依次連接為一體式結構,從而形成支撐梁總成。
本實施方式中的兩段角鋼為采用雙角鋼制作,通過調(diào)整兩段角鋼的相對位置,使其剛好容納一個砌塊15的高度,將兩段角鋼和砌塊15形成了整體的鋼-砌塊組合梁,受力更合理,其較普通角鋼梁具有更大的剛度和抗扭轉能力。其他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五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七:結合圖5、圖6和圖7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中兩個角鋼中的兩個水平端之間均布有多個豎直設置的加勁肋11。加勁肋11的設置有利增加支撐梁5-3的剛度和抗扭轉能力,每兩個相鄰的加勁肋11之間的水平距離為400mm。其他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六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八:本實施方式為具體實施方式一或七的進一步限定,本實施方式中支撐梁5-3通過豎直設置的封板12與挑梁5-2懸掛連接或焊接連接。兩種連接方式各有特點,根據(jù)實際施工條件和要求選擇。
具體實施方式九:結合圖8和圖9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中支撐梁5-3通過豎直設置的封板12與挑梁5-2相連接,所述封板12朝向支撐梁5-3的一端設置有若干個第一掛鉤13,所述支撐梁5-3朝向封板12的一端設置有若干個與第一掛鉤13一一對應設置的第二掛鉤14,所述封板12通過第一掛鉤13與支撐梁5-3的第二掛鉤14相連接。
本實施方式中支撐梁5-3為雙角鋼梁,挑梁采用型鋼梁制作,支撐梁5-3與挑梁的連接。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連接效果穩(wěn)定且方便加工,為避免焊接施工時引發(fā)保溫材料燃燒,通過第一掛鉤13和第二掛鉤14之間懸掛連接將雙角鋼梁掛在挑梁上。其他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八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十:結合圖4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中每個圈梁4為矩形圈梁,每個圈梁4的底部設置有圈梁用縱筋9,每個圈梁4的外部依次套裝有多個圈梁用箍筋10。其他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九相同。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有兩種,分別為:
使用方法一:
1)施工主體結構的圈梁4時,設置挑梁5-2,并將插縫片5-1-3插設在其對應的內(nèi)葉墻體1的豎向灰縫6中。
2)將兩段角鋼通過間距400mm的加勁肋11,形成組合角鋼梁,即其為帶有加勁肋11的支撐梁5-3。
3)將支撐梁5-3焊接到挑梁5-2上。
4)將支撐梁5-3利用下皮砌塊墻體做好臨時支承,將一皮砌塊鑲砌到支撐梁5-3中。
5)在支撐梁5-3上部砌筑其他墻體。
6)拆除支撐梁5-3下的臨時支承,做好防護。
使用方法二:
1)施工主體結構的圈梁4時,設置帶有掛鉤的挑梁5-2,即在封板12朝向支撐梁5-3的一端設置有兩個第一掛鉤13。
2)將兩段角鋼通過間距400mm的加勁肋11,形成組合角鋼梁,即其為帶有加勁肋11的支撐梁5-3,并在適當位置焊接懸掛用的兩個第二掛鉤14。
3)將組合角鋼梁掛到挑梁5-2上。
4)將組合角鋼梁利用下皮砌塊墻體做好臨時支承,將一皮砌塊鑲砌到組合角鋼梁中。
5)在組合角鋼梁上部砌筑其他墻體。
6)拆除組合角鋼梁下的臨時支承,做好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