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側方入位停車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停車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用于側方位停車的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眾所周知,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生產(chǎn)及消費大國,尤其是我國家用汽車爆發(fā)式的增長和發(fā)展,短短的十年,幾乎跨越了西方發(fā)達國家近百年的發(fā)展歷程,由此出現(xiàn)了一個始料未及的局面,便是已經(jīng)定型的城市規(guī)劃不能適應這種呈幾何級數(shù)的汽車增長,在道路交通、停車及污染等方面開始出現(xiàn)大量的問題,這其中,停車難的問題便成為汽車使用者息息相關的每日所要面對的關乎切身利益的一個大問題,在老城市、老小區(qū)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而汽車在使用中,尤其是家用汽車的使用上,停車的時間遠遠高于行駛的時間。這就導致大部分城市上班或節(jié)假日,工作場所、商場、公園游樂場、體育場、展場及道路兩側的停車位供不應求,而下班后及夜晚,住宅區(qū)的停車場又車滿為患,挪動不易,于停車難,近幾年以來有了眾多的解決方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量立體停車庫的建設,對緩解停車難的問題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其弊端也顯而易見:占用空間大、成本高,特別是一些單個立體的停車庫;需要升降系統(tǒng),結構復雜、造價昂貴;停取車不方便,費時耗能,需專人管理操作,一旦停電停車系統(tǒng)將陷入癱瘓,對于有些特別老舊的小區(qū)距離停車場遠,而路邊有的空位因場地限制只能單車側向停車,由于無法進入而造成浪費,形成一種有似無車的局面。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結構簡單、易于安裝和操作側方位停車輔助裝置,能夠利用有限的空間,將只能單車側入,按正常停車方式無法利用的場地加以利用,且不影響正常的通行的裝置。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
一種自動側方入位停車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承載汽車的底板(I)以及安裝在底板上的滾子(7)構成的車體承載系統(tǒng),提供車體承載系統(tǒng)運動范圍并固定于地上的導軌
(3),車體承載系統(tǒng)的運動,由電機(8)帶動和與電機軸配合的小鏈輪(9),與小鏈輪(9)通過鏈條(16)帶嚙合的大鏈輪(10),從而帶動大鏈輪一體的滾輪(11 ),在滾輪(11)上固定有纜繩(14)能過固定在車庫墻上的車庫定滑輪(12),和公路(2)邊緣定滑輪(13)來改變纜繩(14)的拉動方向,通過連接在纜繩(14)上的掛鉤(15)與底板上的左掛圈(16)或右掛圈(17)相結合,再通過電機(8)轉動帶動纜繩(14)長度的變化從而實現(xiàn)車體承載系統(tǒng)的進出車庫(4)的運動。
[0005]所述的停車輔助裝置的兩根導軌(3)應對稱分布,且兩導軌之間的距離不小于800mm,安裝好后的與水平面的傾斜度不大于5度,與側面的路基(6)的最大距離應為不超過 20_。
[0006]所述的停車輔助裝置的底板(I)應滿足能夠完全容納汽車(5)的四個輪子,且寬度方向的余量應在50mm以上,長度方向的余量應在200mm以上,且能夠承受車重的1.5倍重量以上不變形,且與車庫(4)兩邊的余量應至少保證在10mm以上,左掛圈(16)和右掛圈(17 )應該固定連接在底板上,且每邊超出底板的距離不80mm。
[0007]所述的滾子(7)應為滾動軸承,數(shù)量至少為四個,并且安裝應與導軌寬度相適應,長度方向應均勻分布在底板的長度方向上,且能夠承受1.5倍速汽車重量和底板(I)的重量不變形,且能夠正常滾動。
[0008]所述側方位停車輔助裝置其安裝好后的導軌平面與兩導軌外的路基面的高度相比不低于100mm,與兩導軌之間的路基面高度相比不低于70mm。
[0009]特別的當裝置全部安裝完成后其底板(I)的最高面與路基的高度差不超過50mm。
[0010]所述的電機(8)以及與之嚙合的大鏈輪(10)上的滾輪(11)的最低位置應高于汽車在庫中的最高位置至少500mm。
[0011]所述的左掛圈(16)、右掛圈(17)與車庫定滑輪(12)、路邊定滑輪(13)應處于底板中部的同一平面內(nèi),且右掛圈(17)的中心應與車庫定滑輪(12)的最低點在同一直線上,左掛圈(16)的中心應與路邊定滑輪(13)的最高點在同一直線上。
[0012]所述的路邊定滑輪(13)可以固定在墻上,或者滿足條件的樁基上,且占用路面的寬度不超200mm。
[0013]特別的汽車(5 )停車時應居中停放,汽車(5 )的最外側與底板(I)的最外側的距離誤差應在30mm以內(nèi),且應拉上停車制動器,并且在四角車輪上安放楔形物體防止汽車(5)滑動,當整體入庫時還應在停車輔助裝置的滾子(7)處設置制動物體,防止整體滑動。
[0014]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提出一種結構簡單、易于安裝和操作側方位停車輔助裝置,能夠利用有限的空間,將只能單車側入,按正常停車方式無法利用的場地加以利用,且不影響正常的通行的裝置。
[0015]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自動側方入位停車裝置示意圖。
[0017]圖2是側方位停車輔助裝置側視圖。
[0018]圖3是電機相對位置示意圖。
[0019]圖中標記:1_底板、2_公路、3_導軌、4_車庫、5_汽車、6_路基、7_滾子
8-電機、9-小鏈輪、10-大鏈輪、11-滾輪、12-車庫定滑輪、13-路邊定滑輪、14-纜繩、15-掛鉤、16-左掛圈、17-右掛圈。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詳細的說明。
[0021]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0022]一種自動側方入位停車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承載汽車的底板⑴以及安裝在底板上的滾子(7)構成的車體承載系統(tǒng),提供車體承載系統(tǒng)運動范圍并固定于地上的導軌(3),車體承載系統(tǒng)的運動,由電機(8)帶動和與電機軸配合的小鏈輪(9),與小鏈輪(9)通過鏈條(16)帶嚙合的大鏈輪(10),從而帶動大鏈輪一體的滾輪(11 ),在滾輪(11)上固定有纜繩(14)能過固定在車庫墻上的車庫定滑輪(12),和公路(2)邊緣定滑輪(13)來改變纜繩(14)的拉動方向,通過連接在纜繩(14)上的掛鉤(15)與底板上的左掛圈(16)或右掛圈(17)相結合,再通過電機(8)轉動帶動纜繩(14)長度的變化從而實現(xiàn)車體承載系統(tǒng)的進出車庫(4)運動。該裝置所要達到的效果是當停車前將底板(I)處于公路(2)中,將汽車(5)居中停放妥當后將停有汽車的底板(I)通過電機(8)帶動滾輪(11)收縮通過車庫定滑輪(12)換向并用掛鉤(15)掛在右掛圈(17)使汽車停入車庫(4),當要出車庫(4)時,拉動纜繩(14)通過路邊定滑輪(13)改變纜繩(14 )的方向,將掛鉤(15)掛在左掛圈(16 )上,啟動電機(8 )使汽車被拉出車庫(4),解決了占道停車和場地限制側方向停不進車的問題。所述的停車輔助裝置的兩根導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