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自循環(huán)裝置即是讓蒸汽自動冷卻液化回流至鍋內的設備,屬于中藥煎藥機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蒸汽自循環(huán)裝置即是讓蒸汽自動冷卻液化回流至鍋內的設備,適用于中藥煎藥機的范疇。目前市場上使用的蒸汽循環(huán)煎藥機都是利用管道讓蒸汽通過冷卻器冷卻液化后回流到鍋內,冷卻器必須高于藥鍋并且以管道相連接不僅占據(jù)空間影響操作更不美觀。藥液蒸汽必須通過冷卻器里面的銅管才能形成液體回流,按照相關規(guī)定與藥液直接接觸的介質必須無毒、耐腐蝕、不易脫落、化學性能穩(wěn)定。而銅是重金屬且不耐腐蝕容易被氧化,可由于技術與市場需要的原因一直延續(xù)使用,所以急需一種產品來彌補這一不足與缺陷。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蒸汽自循環(huán)裝置,來解決上述問題,讓使用者更方便使用與操作。
本發(fā)明是一種蒸汽自循環(huán)裝置即是讓蒸汽自動冷卻液化回流至鍋內的設備,包括鍋蓋罩體、鍋蓋手柄、限壓閥、風機、進風口、銅質散熱片、上出風口、下出風口、冷凝管、鎖扣、鍋蓋連接裝置、密封圈、鍋體固定裝置、鍋體、風道。所述鍋蓋罩體為一個,通過鍋蓋連接裝置與鍋體固定裝置相連接固定。所述鍋蓋手柄為一個,連接固定在鍋蓋罩體上端。所述限壓閥為一個,固定連接在鍋蓋罩體上端。所述風機為一個,置于進風口下面并固定連接在鍋蓋罩體內部頂端。所述進風口為一個,置于鍋蓋罩體頂部。所述銅質散熱片為一個,與風道一端底部連接固定。所述上出風口為8個,呈一字型分布在鍋蓋罩體外側上端。所述下出風口為30個,分兩排平行分布在鍋蓋罩體外側下端。所述冷凝管為30根,分兩排平行分布,一端與風道相連接固定另一端與下出風口連接。所述鎖扣為3個,分布在鍋體固定裝置上端。所述鍋蓋連接裝置為一個,上端與鍋蓋罩體連接固定下端與鍋體固定裝置連接固定。所述密封圈為一個,置于鍋體固定裝置上端。所述鍋體固定裝置為一個,用于固定鍋體并通過鍋蓋連接裝置與鍋蓋罩體連接固定。所述鍋體為一個,與鍋體固定裝置連接固定。所述風道為一個,一端與上出風口相通,另一端通過冷凝管與下出風口相連接。使用時鍋蓋罩體通過鎖扣與鍋體固定裝置扣緊密封和鍋體形成整體,打開風機風道上端空氣經過銅質散熱片從上出風口排出,風道下端的空氣通過冷凝管從下出風口排出,空氣快速流通帶走熱量,使鍋蓋罩體底部接觸蒸汽面與冷凝管降溫,使蒸汽冷卻液化自動回流至鍋內。
作為優(yōu)選,所述冷凝管為圓筒狀或者菱形筒狀。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它結構合理,造型新穎美觀。蒸汽循環(huán)裝置直接與藥液蒸汽接觸在鍋內液化回流,從而免除了外置冷卻器以及連接管道的使用,不僅節(jié)省了空間更方便了使用與操作。同時也避免了藥液必須經過冷卻器內銅管冷卻這一弊端,使藥液更加衛(wèi)生與健康。
附圖說明
為了易于說明,本發(fā)明由下述具體實施及附圖作為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fā)明的主視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外觀平面圖;
圖3為本發(fā)明冷凝管平面圖。
1、鍋蓋罩體;2、鍋蓋手柄;3、限壓閥;4、風機;5、進風口;6、銅質散熱片;7、上出風口;8、下出風口;9、冷凝管;10、鎖扣;11、鍋蓋連接裝置;12密封圈;13、鍋體固定裝置;14、鍋體;15、風道。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具體的實施方式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包括鍋蓋罩體1,鍋蓋手柄2,限壓閥3,4,風機4,進風口5,銅質散熱片6,上出風口7,下出風口8,冷凝管9,鎖扣10,鍋蓋連接裝置11,密封圈12,鍋體固定裝置13,鍋體14,風道15。所述鍋蓋罩體1為一個,通過鍋蓋連接裝置11與鍋體固定裝置13相連接固定。所述鍋蓋手柄2為一個,連接固定在鍋蓋罩體1上端。所述限壓閥3為一個,固定連接在鍋蓋罩體1上端。所述風機4為一個,置于進風口5下面并固定連接在鍋蓋罩體1內部頂端。所述進風口5為一個,置于鍋蓋罩體1頂部。所述銅質散熱片6為一個,與風道15一端底部連接固定。所述上出風口7為8個,呈一字型分布在鍋蓋罩體1外側上端。所述下出風口8為30個,分兩排平行分布在鍋蓋罩體1外側下端。所述冷凝管9為30根,分兩排平行分布,一端與風道15相連接固定另一端與下出風口8連接。所述鎖扣10為3個,分布在鍋體固定裝置13上端。所述鍋蓋連接裝置11為一個,上端與鍋蓋罩體1連接固定下端與鍋體固定裝置13連接固定。所述密封圈12為一個,置于鍋體固定裝置13上端,用于鍋蓋罩體1與鍋體固定裝置13蓋合時密封。所述鍋體固定裝置13為一個,用于固定鍋體14,,并通過鍋蓋連接裝置11與鍋蓋罩體1連接固定。所述鍋體14為一個,與鍋體固定裝置13連接固定。所述風道15為一個,一端與上出風口7相通,另一端通過冷凝管9與下出風口8相連接。使用時鍋蓋罩體1通過鎖扣10與鍋體固定裝置13扣緊密封和鍋體14形成整體,打開風機4風道15上端空氣經過銅質散熱片6從上出風口7排出,風道15下端的空氣通過冷凝管9從下出風口8排出,空氣快速流通帶走熱量,使鍋蓋罩體1底部接觸蒸汽面與冷凝管降溫,使蒸汽冷卻液化自動回流至鍋內。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與特征和本發(fā)明的特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上述施例的限制,上述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例的前提下,本發(fā)明會有變化與改進,這些變化與改進都要落入要保護的發(fā)明內。本發(fā)明要求保護的范圍由所附屬的要求書及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