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折疊椅子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266004閱讀:389來源:國知局
      折疊椅子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可折疊的椅子。



      背景技術:

      市面上除了結(jié)構(gòu)固定無法折疊的一般椅子外,也有各種可以折疊及展開使用的折疊椅,以利使用者能彈性的利用空間與儲藏椅子。

      但因為結(jié)構(gòu)設計的關系,一般折疊椅在折疊后整體高度高于成人站立時手掌到地面的高度,且折疊后不一定有地方抓握,使用者在搬運折疊椅時為了避免椅子與地面碰撞必須盡量把椅子提高,不僅搬運過程費力、不方便且可能造成危險。因此也有以縮小體積為目的的折疊椅設計,例如美國發(fā)明us8,882,188,即以改變結(jié)構(gòu)的方式讓折疊后的體積能夠減小,但由于該發(fā)明的折疊機構(gòu)外露,且位于椅面上方與兩側(cè),因此會造成使用者在乘坐與操作時有被夾傷的風險,并且椅背跟一般折疊椅相同必須有一個空缺以容納折疊機構(gòu),舒適度也較低。另一方面,一般折疊椅需要雙手才能操作,譬如該前例(priorart)雖然體積較小,但仍不易以單手就把椅子折疊或展開,對于某些使用者譬如殘障者、老人等可能會造成不便。另一方面,一般折疊椅在折疊后只能倚靠墻壁擺放或平放堆疊,在收納方式的選擇與空間的運用上較缺少彈性。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種可單手操作,例如藉由單手推動或拉動椅背即可輕易展開或折疊的折疊椅子。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種可單手操作,例如拉動把手即可輕易折疊的折疊椅子。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種折疊后體積較小,且折疊機構(gòu)隱藏與極小化的折疊椅子,除了能減少折疊機構(gòu)在乘坐時被使用者誤觸而損壞的機會,更能降低使用者在乘坐或操作過程中被折疊機構(gòu)夾傷的風險,并增加產(chǎn)品的美觀、舒適度與設計感。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種操作方便,且折疊后結(jié)構(gòu)平整,可自行站立、容易持拿、搬運、收納的折疊椅子。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折疊椅子可形成一展開狀態(tài)與一折疊狀態(tài),本發(fā)明的折疊椅子包括椅背、椅座、連動裝置、前椅腳與后椅腳。

      椅座包括前端、后端、一導引部。椅背與椅座樞接。連動裝置包括活動件與連接機構(gòu),活動件可活動于椅座的導引部,且椅背與活動件藉由連接機構(gòu)連接。前椅腳與活動件樞接,后椅腳與椅座樞接。同時前椅腳包括椅腳接合件,前椅腳與后椅腳藉由椅腳接合件樞接。

      于展開狀態(tài)時,折疊椅子的椅背撐開,前椅腳與后椅腳撐開;于折疊狀態(tài)時,前椅腳與后椅腳并攏,椅背與椅座靠攏,折疊椅子的椅背、前椅腳、后椅腳均靠近椅座。

      藉由上述結(jié)構(gòu),椅背、椅座、連動裝置、前椅腳與后椅腳互相連動,使用者可用單手推動或拉動椅背而帶動連動裝置,使折疊椅子在展開狀態(tài)于折疊狀態(tài)之間轉(zhuǎn)換。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其中的一實施方式,椅背包括一可供使用者握持的椅背握持部,當使用者拉動椅背時,會帶動連動裝置而使椅子展開(unfold)。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其中的一實施方式,使用者只要輕推一下椅背就能使椅子自行折疊并站立。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其中的一實施方式,連動裝置包括一可供使用者握持并與活動件連接的初始啟動件,當使用者拉動初始啟動件時,會帶動連動裝置作動,而使椅子折疊(fold)。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其中的一實施方式,后椅腳包括一椅腳滑動部,使椅腳接合件可沿椅腳滑動部滑動。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其中的一實施方式,連接機構(gòu)除了可連接椅背與活動件外,更可連接椅背與前椅腳或后椅腳。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其中的一實施方式,本發(fā)明的折疊椅子在展開狀態(tài)、折疊狀態(tài),以及在展開狀態(tài)與折疊狀態(tài)之間轉(zhuǎn)換的過程中均可藉由前椅腳與后椅腳的支撐而站立于接觸面。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其中的一實施方式,活動件包括一主活動件與一副活動件。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其中的一實施方式,連接機構(gòu)包含一轉(zhuǎn)動件與一椅背連接件。

      發(fā)明以下結(jié)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定。

      附圖說明

      圖1本發(fā)明的折疊椅子的第一實施例于展開狀態(tài)下的立體圖;

      圖2本發(fā)明的折疊椅子的第一實施例于折疊狀態(tài)下的立體圖;

      圖3本發(fā)明的折疊椅子的第一實施例的分解圖;

      圖4及4a本發(fā)明的折疊椅子的第一實施例于展開狀態(tài)即將開始轉(zhuǎn)換為折疊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5及圖5a本發(fā)明的折疊椅子的第一實施例從展開狀態(tài)轉(zhuǎn)換為折疊狀態(tài)的過程的示意圖;

      圖6及6a本發(fā)明的折疊椅子的第一實施例從展開狀態(tài)轉(zhuǎn)換為折疊狀態(tài)的轉(zhuǎn)換完成示意圖;

      圖7及7a本發(fā)明的折疊椅子的第一實施例于折疊狀態(tài)即將開始轉(zhuǎn)換為展開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8及圖8a本發(fā)明的折疊椅子的第一實施例從折疊狀態(tài)轉(zhuǎn)換為展開狀態(tài)的過程的示意圖;

      圖9及9a本發(fā)明的折疊椅子的第一實施例從折疊狀態(tài)轉(zhuǎn)換為展開狀態(tài)的轉(zhuǎn)換完成示意圖;

      圖10及10a本發(fā)明的折疊椅子的第二實施例于展開狀態(tài)及折疊狀態(tài)下的立體圖;

      圖10b及10c本發(fā)明的折疊椅子的第二實施例的前椅腳、后椅腳及椅腳接合件的分解圖及組合示意圖;

      圖11本發(fā)明的折疊椅子的第三實施例于展開狀態(tài)及折疊狀態(tài)下的立體圖;

      圖12本發(fā)明的折疊椅子的第四實施例于展開狀態(tài)下的立體圖;

      圖13本發(fā)明的折疊椅子的第五實施例于展開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14、14a本發(fā)明的折疊椅子的第六實施例于展開狀態(tài)及折疊狀態(tài)下的立體圖;

      圖15、圖15a~h本發(fā)明的折疊椅子的第七實施例于展開狀態(tài)及折疊狀態(tài)下的立體圖、剖面圖及局部放大圖;

      圖15i及15j本發(fā)明的折疊椅子的第七實施例于折疊狀態(tài)與展開狀態(tài)之間轉(zhuǎn)換的示意圖;

      圖16本發(fā)明的折疊椅子的第八實施例于展開狀態(tài)下剖面圖;

      圖17、圖17a及17b本發(fā)明的折疊椅子的第九實施例于展開狀態(tài)下的剖面圖及局部放大圖;

      圖18、圖18a及18b本發(fā)明的折疊椅子的第十實施例于展開狀態(tài)下的剖面圖及局部放大圖;

      圖19a及圖19b本發(fā)明的折疊椅子的第十一實施例于展開狀態(tài)剖面圖;

      圖20及圖20a本發(fā)明的折疊椅子的第十二實施例于展開狀態(tài)下的剖面圖及局部放大圖;

      圖21、圖21a本發(fā)明的折疊椅子的第十三實施例于展開狀態(tài)下的剖面圖及局部放大圖;

      圖22、圖22a本發(fā)明的折疊椅子的第十四實施例于展開狀態(tài)下的剖面圖及局部放大圖;

      圖23本發(fā)明的折疊椅子的第十五實施例于展開狀態(tài)下的剖面圖;

      圖23a及圖23b本發(fā)明的折疊椅子的第十五實施例的主轉(zhuǎn)動件與副轉(zhuǎn)動件的活動示意圖;

      圖24、圖24a及圖24b本發(fā)明的折疊椅子的第十六實施例于展開狀態(tài)及折疊狀態(tài)下的立體圖及剖面圖;

      圖25本發(fā)明的折疊椅子的第十七實施例于展開狀態(tài)下的立體圖;

      圖26、圖26a本發(fā)明的折疊椅子的第十八實施例于展開狀態(tài)下的側(cè)視圖及局部放大圖;

      圖27本發(fā)明的折疊椅子的第十九實施例于展開狀態(tài)下的剖面圖;

      圖28與圖28a本發(fā)明的折疊椅子的第二十實施例于展開狀態(tài)下的立體圖與側(cè)視圖。

      其中,附圖標記

      折疊椅子1,1a,1b,1c,1d,1e,1f,1s,1j,1t,1g,1i,1h,1m,1q,1u,1p,1n,1r,1v

      椅座10,10b,10d,10e,10f,10n,10r,10v

      前端11,11b,11f

      后端12,12f,12r

      軌道13,13d,13f

      啟動件缺口14,14f

      連接件15

      上表面16,16f

      連動裝置20,20b,20e,20f,20g

      活動件21,21d,21e,21f,21f’,21s,21j,21t,21g,21h,21m,21p,21r

      主活動件211f,211g,211i,211h,211m

      副活動件212f,212j,212g,212h,212t

      連接機構(gòu)22,22b,22c,22d,22e,22f,22f’,22s,22g,22i,22h,22m,22p,20r,22t

      轉(zhuǎn)動件221f,221f’,221j,221g,221h,221q

      主轉(zhuǎn)動件2211f,2211q

      副轉(zhuǎn)動件2212f,2212q

      滑槽2213q

      椅背接合件222f,222j

      齒件組223h,223m

      第一齒件2231h,2231m

      第二齒件2232h,2232m

      凸輪組224j

      凸輪主動件2241j

      凸輪從動件2242j

      彈性元件225e

      初始啟動件23,23d

      椅腳導引件24,24a,24f,24n

      第一齒件241n

      第二齒件242n

      啟動輔助件25e,25r

      彈性元件251e,251r

      齒件組26i

      第一齒件261i

      第二齒件262i

      凸輪組27j,27h

      凸輪主動件271j,271h

      凸輪從動件272j,272h,272t

      卡合件29g,29u

      磁性元件291g,291u

      椅背30,30b,30c,30d,30e,30f,30t,30i,30j,30m

      上端31,31f

      椅背下端32,32f

      椅背握持部33,33a,33d,33f

      后椅腳40,40a,40b,40c,40e,40f

      椅腳滑動部41,41f

      彎折部42,42a,42f

      樞接件45

      前椅腳50,50a,50b,50c,50e,50f,50n

      椅腳樞接件51,51a,51f

      彎折部52a

      樞接件55

      接觸面99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更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內(nèi)容,特舉多個較佳具體實施例說明如下。

      本說明書中所寫的接合包括連接、樞接、接觸、咬合等方式。

      關于第一實施例請參考圖1~圖3。本發(fā)明的折疊椅子1主要包括一椅座10、一連動裝置20、一椅背30、一后椅腳40及一前椅腳50,折疊椅子1包括一展開狀態(tài)s1及一折疊狀態(tài)s2。

      椅座10包括一前端11、一后端12、一對導引部13及一上表面16。其中導引部13沿前端11往后端12的方向設置,導引部13在本實施例中為長形槽。另外前端11在本實施例中包括一缺口14。

      椅背30,包括一上端31、一椅背下端32及椅背握持部33。椅背下端32指于展開狀態(tài)s1時椅背30低于上表面16的部份,椅背握持部33并不限于特定形狀或設計,其目的在于讓使用者能較易抓持椅背30,椅背握持部33于本實施例中為一孔洞。

      連動裝置20包括一對活動件21、一連接機構(gòu)22、一初始啟動件23與一對椅腳導引件24。一對活動件21于本實施例中為一對可滑動的長桿,一對活動件21與一對導引部13配合,并可活動(movablycoupled,可滑動、移動、或轉(zhuǎn)動)于導引部13。本實施例中連接機構(gòu)22為一連桿,椅背30與活動件21藉由連接機構(gòu)22連接。需注意的是連接機構(gòu)22可為單一或多個連桿組合而成。另外,椅背30與椅座10通過二連接件15樞接。初始啟動件23與一對活動件21連接,初始啟動件23并不限于特定形狀或設計,其主要目的在于讓使用者能以做動初始啟動件23的方式將使得連動裝置20動作,將折疊椅子1由展開狀態(tài)s1變?yōu)檎郫B狀態(tài)s2,初始啟動件23于本實施例中為一ㄇ字形把手。椅腳導引件24在本實施例中為一連桿連接前椅腳50及椅座10。本實施例中椅腳導引件24與椅座10連接的位置為前椅腳50至椅背30之間,但其也可為前椅腳50至后椅腳40之間(圖未示)。

      后椅腳40與前椅腳50在本實施例略成ㄇ形,前椅腳50包括一椅腳接合件51。前椅腳50與后椅腳40藉由椅腳接合件51樞接。后椅腳40通過一樞接件45與椅座10樞接,而前椅腳50通過一樞接件55與活動件21樞接。

      藉由上述結(jié)構(gòu),椅座10、椅背30、連動裝置20、前椅腳50、后椅腳40形成一連動關系,使折疊椅子1包括一展開狀態(tài)s1及一折疊狀態(tài)s2。

      以下請參考圖1,于展開狀態(tài)s1時,折疊椅子1的椅背30撐開,后椅腳40與前椅腳50撐開,初始啟動件23在椅座10的缺口14的位置,使用者可方便握持初始啟動件23。

      以下請參考圖2,于折疊狀態(tài)s2時,前椅腳50與后椅腳40并攏,椅背30與椅座10靠近,折疊椅子1的椅背30、前椅腳50、后椅腳40均與椅座10靠合。于本實施例中,后椅腳40包括一椅腳滑動部41,椅腳滑動部41于本實施例中為一滑槽(slot),使椅腳接合件51可沿后椅腳40的椅腳滑動部41進行滑動,用以調(diào)整前椅腳50與后椅腳40的相對位置。后椅腳40更包括一彎折部42,使折疊椅子1在折疊狀態(tài)s2時也能藉由前椅腳50與后椅腳40的支撐而站立于接觸面99,本實施例中彎折部42為ㄑ字形。

      以下請配合圖4~圖6a以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折疊椅子1的第一實施例的作動方式。于展開狀態(tài)s1時,使用者可拉動初始啟動件23且順勢將折疊椅子1提起(圖4,圖4a),使活動件21于導引部13中沿椅座10的后端12往前端11的方向作動,帶動前椅腳50與后椅腳40沿折疊方向d2逆時針轉(zhuǎn)動并靠攏,同時椅背30的上端31沿折疊方向d2逆時針往椅座10的前端11靠近(圖5,圖5a),而使折疊椅子1從展開狀態(tài)s1轉(zhuǎn)換為折疊狀態(tài)s2(圖6,圖6a)。另外,使用者也可以選擇推動椅背30來啟動折疊的功能,請見實施例七(圖15i)。

      以下請配合圖7~圖9a,于折疊狀態(tài)s2時,上端31在椅背下端32的上方,使用者可拉動椅背握持部33(圖7,圖7a,形狀為一孔洞),使椅背30的上端31順時針轉(zhuǎn)動而與椅墊10的前端11遠離,并藉由連接機構(gòu)22使活動件21沿椅座10的前端11往后端12的方向作動,使前椅腳50與后椅腳40沿展開方向d1順時針轉(zhuǎn)動而撐開(圖8,圖8a),而使折疊椅子1從折疊狀態(tài)s2轉(zhuǎn)換為展開狀態(tài)s1(圖9,圖9a)。

      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折疊椅子1a請參考圖10、圖10a~10c,本實施例中椅座10、連動裝置20、椅背30與實施例一相似,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主要不同處在于前椅腳50a與后椅腳40a非ㄇ形,且同時具有彎折部42a,52a,使折疊椅子1a在折疊狀態(tài)s2時能較實施例一更穩(wěn)定的站立于接觸面99。彎折部42a,52a的目的在于讓前椅腳50a與后椅腳40a于折疊狀態(tài)s2時形成能支撐折疊椅子1a站立的結(jié)構(gòu),因此其并不限于特定形狀或設計,只要能支撐折疊椅子1a站立即可,且后椅腳40a與前椅腳50a可同時或單獨包括彎折部42a,52a。需注意的是,該前椅腳50a或后椅腳40a也不一定要有彎折部42a,52a,也可藉由外接套件在前椅腳50a或后椅腳40a上的方式形成可使折疊椅子1a站立的結(jié)構(gòu)。另外本實施例中椅背握持部33a為一半圓形凸起。本實施例中椅腳接合件51a的形式為一套環(huán),使椅腳接合件51a可于后椅腳40a上進行滑動(圖10c)。另外,本實施例中椅腳導引件24a連接活動件21及后椅腳40a。

      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折疊椅子1b請參考圖11,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的主要不同處在于椅座10b的前端11b沒有如第一實施例的缺口14,連動裝置20b沒有如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的椅腳導引件24,24a,連接機構(gòu)22b連接椅背30b的椅背下端32b及后椅腳40b,與第一實施例相比連接機構(gòu)22b隱藏于椅座10b下方,讓使用者在乘坐時更不易誤觸,另外椅背30b沒有如第一實施例的椅背握持部33,前椅腳50b與后椅腳40b沒有如第二實施例的彎折部42a及52a。雖然沒有椅背握持部33會稍微不便,但使用者依舊可以用手直接抓握椅背30b來移動或操作折疊椅子1b,而前椅腳50b與后椅腳40b因為沒有彎折部42a、52a,而使折疊椅子1b在折疊狀態(tài)s2時較難自行站立,但上述缺少的部分并不影響折疊椅子1b的折疊(fold)與展開(unfold)功能。

      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折疊椅子1c請參考圖12,本實施例與第三實施例主要不同之處在于連接機構(gòu)22c連接椅背30c及前椅腳50c。需注意的是椅背30c亦可同時或個別與活動件21、后椅腳40c或前椅腳50c連接以達到連動的效果(圖未示)。

      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例折疊椅子1d請參考圖13,本實施例與第三實施例主要不同之處在于椅座10d的導引部13d僅有一個,活動件21d與連接機構(gòu)22d也僅有一個,且初始啟動件23d為一t字形。另外本實施例中椅背握持部33d為椅背30d上的一凹折。

      本發(fā)明的第六實施例折疊椅子1e請參考圖14、圖14a,本實施例與第三及第四實施例主要不同之處在于連接機構(gòu)22e于本實施例中包括一彈性元件225e,彈性元件225e為一扭轉(zhuǎn)彈簧(torsionspring),彈性元件225e與椅座10e及椅背30e的椅背下端32e接合,當折疊椅子1e從展開狀態(tài)s1轉(zhuǎn)換為折疊狀態(tài)s2時,彈性元件225e會將椅背30e往椅墊10e靠攏,使折疊椅子1e折疊;另外連動裝置20e在本實施例中更包括一啟動輔助件25e,啟動輔助件25e于本實施例中包括另一彈性元件251e,彈性元件251e為一壓縮彈簧(compressionspring),當折疊椅子1e從折疊狀態(tài)s2轉(zhuǎn)換為展開狀態(tài)s1時,彈性元件251e可直接將后椅腳40e與前椅腳50e撐開,或藉由使活動件21e滑動而使后椅腳40e與前椅腳50e撐開,使得折疊椅子1e展開。啟動輔助件25e與彈性元件225e除了可為本實施例中的形式外,更可為其他形式的彈性元件或馬達、電磁、液壓、氣壓等其他可直接或間接將椅背30e與椅座10e以及后椅腳40e與前椅腳50e撐開及靠攏的裝置,并可裝置于椅座10e,椅背30e,連動裝置20e,活動件21e,后椅腳40e或前椅腳50e,而使折疊椅子1e可以折疊或展開。

      本發(fā)明的第七實施例折疊椅子1f請參考圖15,圖15a~15j,本實施例的折疊椅子1f主要包括一椅座10f、一連動裝置20f、一椅背30f、一后椅腳40f、一前椅腳50f。椅座10f包括一前端11f、一后端12f、一對導引部13f及一上表面16f,導引部13f于本實施例中為一對長槽,前端11f包括一缺口14f。椅背30f包括一上端31f、一椅背下端32f及一椅背握持部33f,椅背下端32f指于展開狀態(tài)s1時椅背30f低于上表面16f的部份,即圖15a中椅背30f低于上表面16f的延伸平面l的部份。連動裝置20f包括一對活動件21f、一對連接機構(gòu)22f、一初始啟動件23f與一對椅腳導引件24f,活動件21f于本實施例中為一對可滑動的長桿。后椅腳40f包括一椅腳滑動部41f、一彎折部42f。前椅腳50f包含一椅腳接合件51f。其中椅座10f、導引部13f、連動裝置20f、活動件21f、連接機構(gòu)22f、初始啟動件23f、椅腳導引件24f、椅背30f、后椅腳40f、椅腳滑動部41f、前椅腳50f、椅腳接合件51f等元件間的連接關系與實施例一相同,且折疊椅子1f在展開狀態(tài)s1、由展開狀態(tài)s1轉(zhuǎn)換為折疊狀態(tài)s2的過程,以及在折疊狀態(tài)s2時均能藉由前椅腳50f與后椅腳40f的支撐而站立于接觸面99。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以及第四與第五實施例主要不同之處在于連接機構(gòu)22f與椅背30f的椅背下端32f接合。該連接機構(gòu)的位置建議放置于較靠近椅座10f的中間而遠離椅座10f的兩側(cè),譬如在圖15中a-a線的位置,連接機構(gòu)22f與椅背下端32f接合的好處在于連接機構(gòu)22不會暴露于上表面16之上,在展開狀態(tài)s1時連接機構(gòu)22較不易被使用者觸碰,除了較不易損壞外,更可以減少使用者在操作或乘坐時不慎被夾傷的危險,乘坐時更為舒適并讓外觀更為簡潔好看。另外在折疊狀態(tài)s2時,連接機構(gòu)22f可收縮進椅座10之中(圖15f),不僅美觀并使折疊椅子1f在折疊后更輕薄平整。為了讓連接機構(gòu)22f能與椅背下端32f連接并達到機構(gòu)隱藏化與極小化的目的,本實施例中連接機構(gòu)22f更各包括一轉(zhuǎn)動件221f以及一椅背連接件222f,轉(zhuǎn)動件221f與椅背連接件222f在本實施例中為連桿(linkages)。其中轉(zhuǎn)動件221f與椅座10f樞接,活動件21f與轉(zhuǎn)動件221f連接,椅背連接件222f連接椅背30f的椅背下端32f與轉(zhuǎn)動件221f。折疊椅子1f在展開狀態(tài)s1、由展開狀態(tài)s1轉(zhuǎn)換為折疊狀態(tài)s2的過程,以及在折疊狀態(tài)s2時均能藉由前椅腳50f與后椅腳40f的支撐而站立于接觸面99。藉由上述結(jié)構(gòu),使用者只要用單手施加一力f1輕推一下椅背30f,即可輕松地使折疊椅子1f自行收折,如圖15i所示;而若要展開折疊椅子1f,也只要單手拉動椅背30f即可把折疊椅子1f展開,如圖15j所示。

      其他如第三實施例與下述第二十實施例也有用不同連接方式將連接機構(gòu)22b,22v與椅背下端32b,32f連接而隱藏在椅座10b,10v下方的例子。

      另外,與第一實施例類似,本實施例中亦提供了另一種單手操作折疊椅子1f的選擇,但本實施例中活動件21f更包括一主活動件211f與一副活動件212f(圖15b),主活動件211f藉由副活動件212f與轉(zhuǎn)動件221f連接。

      當使用者選擇以操作初始啟動件23f的方式收折椅子而拉動初始啟動件23f時,將帶動活動件21f中的主活動件211f及副活動件212f,副活動件212f帶動連接機構(gòu)22f中的轉(zhuǎn)動件221f與椅背連接件222f,接著使椅背30f轉(zhuǎn)動,椅背30f的上端31f沿折疊方向d2往椅座10f的前端11f靠攏,使折疊椅子1f進入由展開狀態(tài)s1轉(zhuǎn)換為折疊狀態(tài)s2的過程。副活動件212f的功能在于使初始啟動件23f被拉動而旋轉(zhuǎn)時就能使椅背30f往折疊方向d2轉(zhuǎn)動(圖15c),而后使用者可以再持續(xù)拉動初始啟動件23f并順勢提起折疊椅子1f,使相連的活動件21f滑動并帶動折疊椅子1f進行折疊的動作,跟第一實施例相比,使用者更易將折疊椅子1f從展開狀態(tài)s1轉(zhuǎn)換為折疊狀態(tài)s2。但即便沒有副活動件212f,活動件21f’亦可直接與連接機構(gòu)22f’的轉(zhuǎn)動件221f’樞接,如圖15g或圖15h,也可正常執(zhí)行折疊椅1f的折疊(fold)與展開(unfold)功能。需注意的是,本實施例中也可以不要有初始啟動件23f而用推動椅背30f的方式讓折疊椅子1f折疊,因此將初始啟動件23f與副活動件212f刪除也不影響正常功能。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轉(zhuǎn)動件221f又包括一主轉(zhuǎn)動件2211f以及一副轉(zhuǎn)動件2212f(圖15f),主轉(zhuǎn)動件2211f與副轉(zhuǎn)動件2212f于本實施例中為一伸縮套筒機構(gòu),使得轉(zhuǎn)動件221f為一伸縮桿。轉(zhuǎn)動件221f也可以各種現(xiàn)有技術與機構(gòu)例如彈性元件、伸縮件、伸縮管等方式來達到調(diào)整長度的功能。需注意的是與第五實施例類似,本實施例中活動件21f、導引部13f、連接機構(gòu)22f、轉(zhuǎn)動件221f與椅背連接件222f可各只有一個,同時轉(zhuǎn)動件221f與椅背連接件222f可各由單一或多個連桿組合而成。

      本發(fā)明的第八實施例折疊椅子1s請參考圖16,本實施例與第七實施例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連接機構(gòu)22s為一連桿,連接機構(gòu)22s連接活動件21s與椅背30f,當初始啟動件23f被拉動時,連接機構(gòu)22s接著帶動椅背30f轉(zhuǎn)動,而使椅子1s折疊。

      本發(fā)明的第九實施例折疊椅子1j請參考圖17、17a及17b,本實施例與第七實施例主要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副活動件212j包括一凸輪組27j,凸輪組27j包括一凸輪主動件271j與一凸輪從動件272j,凸輪主動件271j設于活動件21j的末端,凸輪從動件272j設于轉(zhuǎn)動件221j。連接機構(gòu)22j包括一凸輪組224j,凸輪組224j包括一凸輪主動件2241j與一凸輪從動件2242j,凸輪主動件2241j設于椅背連接件222j的末端,凸輪從動件2242j設于椅背30j。椅背連接件222j與轉(zhuǎn)動件221j連接。當使用者拉動初始啟動件23f時,使得凸輪主動件271j與凸輪從動件272j接觸,并推動轉(zhuǎn)動件221j,接著椅背連接件222j推動椅背30j轉(zhuǎn)動?;顒蛹?1j與轉(zhuǎn)動件221j以及椅背連接件222j與椅背30j的連接可為多種形式,并不限于凸輪,也可為齒輪或齒條(gearmembers)或藉由摩擦力(friction)等多種方式帶動,只要使活動件21j作動時能帶動轉(zhuǎn)動件221j轉(zhuǎn)動即可。

      本發(fā)明第十實施例折疊椅子1t請參考圖18、18a及18b。本實施例與第九實施例主要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凸輪從動件272t設于椅背30t,且連接機構(gòu)22t與實施例七相似。當使用者拉動初始啟動件23f時,使得副活動件212t轉(zhuǎn)動并推動椅背30t轉(zhuǎn)動。活動件21t與椅背30t的連接可為多種形式,并不限于凸輪,也可為齒輪或齒條或藉由摩擦力帶動等多種設計,只要使活動件21t作動時能帶動椅背30t轉(zhuǎn)動即可。

      本發(fā)明的第十一實施例折疊椅子1g請參考圖19a及19b,本實施例與第七實施例不同之處在于副活動件212g與初始啟動件23g及主活動件211g接合,而主活動件211g則與連接機構(gòu)22g的轉(zhuǎn)動件221g接合,當初始啟動件23g被拉動時,初始啟動件23g帶動相連的活動件21g與連接機構(gòu)22g,接著使椅背30f沿折疊方向d2轉(zhuǎn)動。另外本實施例中連動裝置20g包括一卡合件29g,卡合件29g在本實施例中為一對可互相吸引的磁性元件291g,譬如磁鐵,一對磁性元件291g設于椅背30f的上端31f與椅座10f的前端11f,當折疊椅子1g在折疊狀態(tài)s2時,磁性元件291g可互相吸引而使椅背30f與椅座10f保持緊密靠合,減少搬運椅子1g時椅背30f晃動的情形。需注意的是卡合件29g的位置并不限于設于上端31f與前端11f,而可裝置于不同的位置,更也可為卡榫或卡勾等各種設計,只要能使椅座10f與椅背30f在折疊狀態(tài)s2時保持靠合即可。

      本發(fā)明的第十二實施例折疊椅子1i請參考圖20與圖20a,本實施例與第十一實施例主要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連接機構(gòu)22i沒有轉(zhuǎn)動件221f與椅背連接件222f,連接機構(gòu)22i在本實施例中形狀為一連桿,連接機構(gòu)22i與主活動件211i與椅背30i接合,副活動件212i在本實施例中包括一齒件組26i,齒件組26i包括一第一齒件261i跟一第二齒件262i,該第一齒件261i設于該初始啟動件23i,該第二齒件262i設于該主活動件211i并與第一齒件261i咬合(engaged),當椅背30i被推動或初始啟動件23i被拉動時,主活動件211i被帶動。

      本發(fā)明的第十三實施例折疊椅子1h請參考圖21與21a,本實施例與第十一實施例主要不同之處在于連接機構(gòu)22h更包括一齒件組223h,齒件組223h包括一第一齒件2231h與一第二齒件2232h,第一齒件2231h設于于主活動件211h末端,第二齒件2232h設于于轉(zhuǎn)動件221h,第一齒件2231h與第二齒件2232h咬合(engage)。另外副活動件212h包括一凸輪組27h,凸輪組27h包括一凸輪主動件271h設于該初始啟動件23h,一凸輪從動件272h與該主活動件211h連接,當初始啟動件23h被拉動時,主活動件211h被帶動,接著帶動轉(zhuǎn)動件221h與-椅背30f轉(zhuǎn)動。需注意的是第一齒件2231h與第二齒件2232h可各為單一或多個齒條或齒件組合而成,且活動件21h與轉(zhuǎn)動件221h的連接可為多種形式,例如利用摩擦力或皮帶帶動,并不限于齒輪與齒條的設計,只要使活動件21h作動時能帶動轉(zhuǎn)動件221h轉(zhuǎn)動即可。

      本發(fā)明第十四實施例折疊椅子1m請參考圖22與22a,本實施例與第十三實施例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連接機構(gòu)22m中沒有轉(zhuǎn)動件221f與椅背連接件222f,本實施例中連接機構(gòu)22m包括一齒件組223m,齒件組223m包括一第一齒件2231m設于主活動件211m末端,第二齒件2232m設于椅背30m,第一齒件2231m與第二齒件2232m咬合(engage),當主活動件211m移動時將帶動椅背30m轉(zhuǎn)動。主活動件21m與椅背30m的連接可為多種形式,例如凸輪或利用摩擦力,并不限于樞接或齒輪與齒條的設計,只要使主活動件211m作動時能帶動椅背30m轉(zhuǎn)動即可。

      本發(fā)明的第十五實施例折疊椅子1q請參考圖23、圖23a~23b,本實施例與第七實施例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轉(zhuǎn)動件221q的副轉(zhuǎn)動件2212q包括一滑槽2213q,主轉(zhuǎn)動件2211q與滑槽2213q接合,而使副轉(zhuǎn)動件2212q可以相對于主轉(zhuǎn)動件2211q滑動(圖23b)。

      本發(fā)明第十六實施例折疊椅子1u請參考圖24、圖24a~24b,本實施例與第七實施例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連接機構(gòu)22f并未連接椅背30f與活動件21f。另外本實施例中連動裝置20u包括一卡合件29u,卡合件29u在本實施例中為一對可互相吸引的磁性元件291u,譬如磁鐵,一對磁性元件291u設于椅背30f的上端31f與椅座10f的前端11f。使用者可直接用手轉(zhuǎn)動椅背30f與拉動初始啟動件23f,使折疊椅子1u在展開狀態(tài)s1與折疊狀態(tài)s2間變換,當折疊椅子1u在折疊狀態(tài)s2時,磁性元件291u可互相吸引而使椅背30f與椅座10f靠合。需注意的是卡合件29u的位置并不限于設于上端31f與前端11f,更也可為卡榫或卡勾等各種設計,只要能使椅座10f與椅背30f在折疊狀態(tài)s2時保持靠合即可。另外,若沒有初始啟動件23f,使用者也可以直接拉動前椅腳50f或后椅腳40f使折疊椅子1u折疊或展開。

      本發(fā)明第十七實施例折疊椅子1p請參考圖25,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主要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連接機構(gòu)22p、活動件21p、初始啟動件23p均為可撓性材質(zhì),譬如繩子、皮帶、橡皮條、鏈條、撓性管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前述數(shù)個實施例與本實施例中,數(shù)種不同元件例如連接機構(gòu)22,22d,22s,22i、活動件21,21d、主活動件211g,211i、初始啟動件23,23d,23f,23g、副活動件212f,212g等均可全部或部分為撓性材質(zhì),也可以是剛性材質(zhì)混合撓性材質(zhì)使用。

      本發(fā)明第十八實施例折疊椅子1n請參考圖26,圖26a,本實施例與第七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椅腳導引件24n包括一第一齒件241n與一第二齒件242n,該第一齒件241n設于該前椅腳50n,該第二齒件242n設于該椅座10n,該第一齒件241n與該第二齒件242n咬合(engage),使該前椅腳50n移動時相對于該椅座10n旋轉(zhuǎn)。需注意的是椅腳導引件24n與椅座10n的連接可為多種形式,例如凸輪或利用摩擦力,并不限于連桿(linkages)或齒件(gearmembers)的設計。

      本發(fā)明的第十九實施例折疊椅子1r請參考圖27,本實施例與第七實施例主要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連動裝置20r包括一啟動輔助件25r,啟動輔助件25r于本實施例中為一彈性元件251r,彈性元件251r在本實施例中為一壓縮彈簧(compressionspring)并設于活動件21r與椅座10r之間,當活動件21r往后端12r移動時,會使彈性元件251r被壓縮(compressed),彈性元件251r在展開狀態(tài)s1時為壓縮狀態(tài),當彈性元件251r在壓縮狀態(tài)下被釋放時,彈性元件251r會推動活動件21r,使折疊椅子1r進行折疊的動作,與第七實施例相比更容易藉由推動椅背的方式將折疊椅子1r折疊。啟動輔助件25r除了可為本實施例中的彈性元件25r的形式外,更可為拉伸彈簧、扭轉(zhuǎn)彈簧或其他形式的彈性元件,并可設于不同位置。

      本發(fā)明的第二十實施例折疊椅子1v請參考圖28及圖28a,本實施例與第七實施例主要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導引部13v為一圓孔,活動件21v為一軸,使活動件21v于導引部13v中轉(zhuǎn)動,本實施例中前椅腳50f與活動件21v樞接,連接機構(gòu)22v連接該前椅腳50f與該椅背30f的椅背下端32f。當椅背30f被推動而沿d2折疊方向轉(zhuǎn)動時,連接機構(gòu)22v帶動前椅腳50f旋轉(zhuǎn),使折疊椅子1v折疊。另外本實施例中初始啟動件23v為位于椅座10v的前端11f的缺口14f處的一橫桿,初始啟動件23v與活動件21v通過椅座10v連接,除了推動椅背30f而使折疊椅子1v折疊外,使用者可藉由抓握初始啟動件23v而將折疊椅子1v抬起,讓前椅腳50f與后椅腳40f沿著折疊方向d2旋轉(zhuǎn),并藉由連接機構(gòu)22v帶動椅背30f旋轉(zhuǎn),而使折疊椅子1v開始折疊。使用者也可以抓取初始啟動件23v以移動、搬運或吊掛折疊椅子1v。

      惟須注意,上述實施例僅為例示性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任何熟于此項技藝的人士均可在不違背本發(fā)明的技術原理及精神下,對實施例作修改與變化。本發(fā)明的權(quán)利保護范圍應如后述的權(quán)利要求范圍所述。譬如上述實施例中不同連動裝置的元件如連接機構(gòu)、活動件、椅腳導引件等等,其目的均為讓折疊椅子的椅座、椅背、前椅腳、后椅腳之間產(chǎn)生相互運動而使折疊椅子能展開與折疊,因此連動裝置的設計可藉由現(xiàn)有機構(gòu)例如連桿、齒輪、凸輪、皮帶等基本機構(gòu)元件交替變化組合以達到相同的功能。另外如初始啟動件與副活動件的功能為讓使用者可以藉由簡單的動作輕松的啟動折疊椅子的折疊功能,除前述實施例中的設計外,也可以如行李箱握把、按鈕或自動筆做動的方式,藉由按壓啟動的方式使連動裝置動作?;蚴褂谜咭部衫闷渌绞嚼鐝椈?、磁鐵、馬達、液壓等機械或電磁力量使活動件或連接機構(gòu)等機構(gòu)元件做動。另外,使用者可藉由直接操作椅背的方式使折疊椅折疊或展開,因此上述實施例中初始啟動件與副活動件可刪除也不影響折疊或展開的功能,但藉由初始啟動件與副活動件可以讓使用者有更多種直覺與便利的折疊方式可選擇。另外也可以在前椅腳或后椅腳加上使其滑動更順暢的裝置,例如輪子,讓用推動椅背而使椅子收折的方式更為輕松。另外,由于本發(fā)明各元件彼此互相連動,因此啟動輔助件除了設在前述實施例中的位置外,也可設于椅背、椅座、前椅腳、后椅腳、椅腳接合件或連動裝置中的各元件如連接機構(gòu)、活動件、椅腳導引件等位置,均能驅(qū)動椅子折疊或展開。另外導引部與活動件并不限于特定形狀或設計,其位置也不限定于椅座內(nèi)部,只要彼此能互相配合并使活動件能活動于導引部即可。而當折疊椅子于折疊狀態(tài)s2時,使用者也可選擇不拉動椅背而是直接推動初始啟動件使連動裝置作動,使折疊椅子展開(unfold)。同時使用者除了可握持初始啟動件以移動、搬運本發(fā)明的折疊椅子,也可將藉初始啟動件將折疊椅子掛置于掛勾等可供懸掛的裝置上以利收納。

      當然,本發(fā)明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精神及其實質(zhì)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jù)本發(fā)明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發(fā)明所附的權(quán)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當前第1頁1 2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