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是與百葉窗有關;特別是指一種具有防水效果的百葉窗密閉結構。
背景技術:
已知一種用于工業(yè)使用的大型百葉窗,包含有一窗框以及多個葉片,其中該窗框是設置有一框架以及多個樞軸,所述樞軸是呈圓柱狀且間隔排列于該框架的兩相對內(nèi)壁上;各該葉片的兩端是分別樞接于相對應的二該樞軸上,以使各該葉片可相對該框架于一外翻位置以及一閉合位置間進行樞擺動作。
而為了使各該葉片得以保持順暢地擺動,該框架的兩相對內(nèi)壁之間的距離是略大于二該樞軸之間的距離,各該葉片的端緣與框架內(nèi)壁之間具有間隙,以避免各該葉片于擺動過程中與該框架的內(nèi)壁面發(fā)生摩擦干涉進而影響擺動的狀況。
然而,上述的結構容易導致水(如雨水)從該間隙滲透進入室內(nèi),無法達到防水效果。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百葉窗密閉結構,在不影響葉片的樞擺動作下,防止水滲入室內(nèi)。
緣以達成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百葉窗密閉結構包括有一窗框以及多個葉片。該窗框具有自上而下設置的多個第一樞軸及多個遮片,每一遮片位于上下相鄰的第一樞軸之間;所述葉片是平行且兩端分別樞接于該窗框的相對的二該第一樞軸上,而可于一外翻位置與一遮蔽位置間作樞 擺,其中在所述葉片位于該遮蔽位置時,相鄰的上一片葉片的底緣低于下一片葉片的頂緣,以使上一片葉片的底部遮蔽下一片葉片的頂部,且葉片的側緣搭設在一對應遮片的外表面上。
其中該葉片包括有一板體,該板體具有二第一樞接端分別樞接于相對的二該第一樞軸上,其中,至少一該第一樞接端包括有一勾扣,該勾扣扣住其中一該第一樞軸。
其中該窗框包含有一框架、至少一連動件以及至少一第二樞軸,其中所述第一樞軸分別設置于該框架的兩相對內(nèi)壁上;該連動件可相對該窗框移動,而該第二樞軸設置于該連動件的一側面上;該葉片還包括有至少一第二樞接端連接于該板體,該第二樞接端位于其中一該第一樞接端下方,且該第二樞接端樞接于該第二樞軸上,以使該連動件與該葉片同步動作。
其中該窗框的所述遮片分別結合于該連動件上,每一遮片位于上下相鄰的第二樞軸之間,且每一遮片的側緣分別延伸至一對應葉片的背面而與遮蔽位置的葉片有部分重疊。
其中該窗框還包括有至少一連接件,該框架包括有至少二框條;其中該連接件具有至少二凸柱,該二框條分別具有一穿孔,該二凸柱分別穿入各該框條的穿孔中,以使該二框條固定連接。
其中該二框條的各該穿孔包括有一錐形孔;該連接件的各該凸柱具有一錐段插入該錐形孔中。
本發(fā)明的效果在于,通過遮片以及所述葉片分別遮蔽相鄰葉片的局部區(qū)域的結構下,達到防水效果且不影響葉片擺動。
附圖說明
為能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以下結合一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其中:
圖1是一立體圖,揭示包含使用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例的密閉結構的百葉窗。
圖2為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例的百葉窗葉片密閉結構的分解圖。
圖3是一示意圖,揭示遮片、第一樞軸以及第二樞軸的位置關系。
圖4為圖1的4-4方向的剖視圖,揭示葉片位于遮蔽位置。
圖5類同圖4,揭示葉片位于翻起位置,且連動件隨著葉片的擺動而一同擺動。
圖6是一示意圖,揭示連接件與框條的組裝關系。
圖7為圖1的7-7方向的剖視圖,揭示連接件的凸柱嵌入于框條上的穿孔中。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圖1所示,為包含使用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例的密閉結構的百葉窗10,該密閉結構包括有一窗框20以及多個葉片40。
請配合圖2、圖6及圖7所示,該窗框20包括有一框架22、多個第一樞軸24、多個連接件26、二連動件28、多個第二樞軸30以及多個遮片32;其中,該框架22包含有多個框條221,各該框條221的側面上凹設有多個穿孔222,各該穿孔222為一錐形孔;各該連接件26包含有至少二凸柱261,于本實施例中的凸柱261數(shù)量為三,各該凸柱261具有一錐段261a;所述凸柱261的錐段261a分別穿入各該框條221的穿孔222中,進而達到以緊配合方式結合而固定所述框條221的效果。其中,該連接件26的外型亦可形成有t字型以及l(fā)字型,是依據(jù)組裝自由配搭。
配合圖3及圖4所示,所述第一樞軸24分別間隔設置于該框架22的兩相對內(nèi)壁面上,各該連動件28呈長條板片,是可相對該窗框20移動;各該第二樞軸30的外型與各該第一樞軸24相同,且所述第二樞軸30間隔設置于該二連動件28的內(nèi)壁上;每一遮片32結合于該二連動件28,且位于上下相鄰的第一樞軸24以及第二樞軸30之間。
所述葉片40是樞接于該窗框20,且由上而下排列設置。為了便于說明,以下由一個葉片40進一步解釋其結構。該葉片40包括有一板體42,該板體42位在延伸方向上的長度略小于該框架22的兩相對內(nèi)壁之間的距離,且大于二該第一樞軸24未連接該框架22的端面之間的距離。該板體42具有二第一樞接端以及二第二樞接端,該二第一樞接端是分別鄰近于該板體42頂緣的兩端處,用以樞接于相對的二該第一樞軸24上,該二第一樞接端各包括有一勾扣44扣住一該第一樞軸24,各該勾扣44與該板體42之間形成一夾槽;該二第一樞軸24容置于該二夾槽中,以使該葉片40 橫設于該框架22中。
該二第二樞接端位于該二第一樞接端的下方,且用以樞接于相對的二該第二樞軸30上,該二第一樞接端各包括有一勾扣46,各該勾扣46與該板體42之間同樣形成一夾槽;該二第二樞軸30容置于該二夾槽中。即可使得該葉片40以第一樞軸24為軸心相對該框架22于一遮蔽位置p1以及一外翻位置p2間作樞擺,進而使該二連動件28與該葉片40同步擺動。
當所述葉片40位于未被翻起的該遮蔽位置p1時(配合圖4),相鄰的上一片葉片40的底緣低于下一片葉片40的頂緣,以使上一片葉片40的底部遮蔽下一片葉片的頂部。此時,各該葉片40的側緣因搭設在一對應遮片32的外表面上,且每一遮片32的側緣分別延伸至一對應葉片40的背面而與遮蔽位置p1的葉片40有部分重疊,而使各該葉片40的側緣與該框架22相對應的內(nèi)壁間的間隙,通過對應的遮片32而遮閉,進而阻擋水從該間隙滲入至建筑物內(nèi)部;此外,位在遮蔽位置p1的各該葉片40因受到對應遮片32的限制,僅能往該外翻位置p2擺動,
當任一該葉片40受風力影響時,因該葉片40的端緣與框架22內(nèi)壁之間仍維持有一定間隙的結構關系,而可不受干涉地樞擺至該外翻位置p2(配合圖5),此時,該二連動件28受到該葉片40的擺動的牽引而一同擺動,其余葉片40將受到該連動件28的帶動而樞擺,進而使得所述葉片40的樞擺角度相同。于其他實施例中,亦可采用單一片連動件,將該連動片樞接于各該葉片的中間位置,同樣可達成上述間接帶動所述葉片的相同功效。
于其他實施例中,該板體的二第一樞接端亦可由不同結構所構成,例如:一該第一樞接端包括有一軸套,該軸套具有一穿孔,該穿孔的中心軸與該板體的延伸方向平行;另一該第一樞接端的結構包含有相同上述實施例的勾扣,于此不再贅述。
歸納上述,本實施例的密閉結構實已有如下所列的優(yōu)點及功效:
1.在不需使用螺栓的情況下,即可利用形狀不同的連接件26與各該框條221拼接,進而快速完成窗框20的組裝。
2.葉片40的端緣與框架22內(nèi)壁之間具有一定間隙,而使得葉片40可順暢且不受干涉地于該遮蔽位置p1以及該外翻位置p2間樞擺。
3.通過每一遮片32的側緣分別延伸至一對應葉片40的背面的特征,而使位于該遮蔽位置p1的葉片40與所對應的遮片32有部分重疊,由此達到防水作用。
4.承上,葉片40位于該遮蔽位置p1時,各該葉片40底部區(qū)域將會遮蔽下方葉片40的頂部區(qū)域,由此達到防水作用。
5.所述葉片40受到連動件26的同步連動作用,彼此之間是可維持相同的樞擺角度。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凡是應用本發(fā)明說明書及申請專利范圍所為的等效變化,理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