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辦公用品領域,主要涉及一種辦公桌。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化的發(fā)展以及城市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辦公室工作人員選擇在辦公室進行午休。午休時,辦公室條件一般,辦公室富余空間較少的情況下,工作人員通常趴在桌子上睡覺,這樣進行午休的工作人員起床后通常會手酸麻木,甚至有可能因為血液循環(huán)不足導致失去手臂的知覺;辦公室條件比較好,辦公室內(nèi)富余空間較多的工作人員可以選擇帶午睡床睡覺,但是午睡床通常要占用額外的空間,不利于辦公室的管理,并且影響辦公室的美觀。技術實現(xiàn)要素:鑒于以上內(nèi)容,有必要提供一種辦公桌,它既能夠用于辦公,又方便工作人員午睡。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辦公桌,包括面板、折板、限位板、扶手、兩支撐板、兩支撐腳、折疊桿和腳踏桿;所述面板設置在所述兩支撐板之間,所述面板與所述兩支撐板垂直設置,所述面板平行于所述兩支撐板的底面;所述面板長度至少為1.8米,寬度至少為0.6米;所述折板的橫截面呈L型,所述折板的長度等于所述面板的長度,所述折板包括短板和長板;所述短板與所述兩支撐板旋轉(zhuǎn)連接,旋轉(zhuǎn)軸垂直于所述兩支撐板;所述長板能夠旋轉(zhuǎn)到與所述面板底面貼合的位置,貼合面為第一表面,與所述第一表面相對的表面為第二表面;所述長板與所述面板底面貼合時,所述短板的頂面不高于所述面板的頂面;所述折板能夠旋轉(zhuǎn)到所述第二表面朝上并且與水平面平行的位置;所述長板上,所述第一表面所在一側(cè)開設有三收納槽和U型槽,所述三收納槽的軸線垂直于所述折板與所述兩支撐板之間的旋轉(zhuǎn)軸;其中兩所述收納槽距離所述面板較遠的一端分別設置有斜坡;所述兩支撐腳能夠分別收納在設置有所述斜坡的所述兩收納槽中,并且與所述長板旋轉(zhuǎn)連接,所述兩支撐腳與所述長板之間的旋轉(zhuǎn)軸位于所述收納槽內(nèi),并且位于所述斜坡所在一端;所述U型槽開設在所述第一表面上、與所述兩支撐板和所述折板的旋轉(zhuǎn)軸相對的一側(cè);所述U型槽的開口方向平行于所述長板,垂直于所述兩支撐板和所述長板的旋轉(zhuǎn)軸,所述U型槽的兩端部與所述長板的側(cè)壁連通;所述扶手包括兩轉(zhuǎn)軸及U型部,所述U型部的尺寸與所述U型槽的尺寸匹配,所述兩轉(zhuǎn)軸分別設置在所述U型部的兩端;所述兩轉(zhuǎn)軸同軸,并且所述兩轉(zhuǎn)軸的軸線位于所述U型部軸線所在的平面,還與所述U型部的開口方向垂直;在所述長板上,所述U型槽開口朝向的側(cè)壁與所述兩轉(zhuǎn)軸旋轉(zhuǎn)連接,所述U型部能夠旋轉(zhuǎn)至所述U型槽內(nèi);所述第二表面開設有引導槽,所述引導槽與所述扶手旋轉(zhuǎn)的空間連通,所述引導槽的寬度不小于所述扶手的寬度;所述兩支撐腳分別包括連接件和支撐件;所述連接件一端與所述長板旋轉(zhuǎn)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支撐件旋轉(zhuǎn)連接,所述連接件開設有容納槽;所述容納槽用于容納所述支撐件,還能夠使所述支撐件旋轉(zhuǎn)180°伸出所述容納槽;當所述支撐件收納在所述容納槽當中,所述支撐腳收納在所述收納槽時,所述容納槽與所述收納槽相對,所述支撐腳呈折疊狀態(tài);當所述支撐件從所述容納槽中旋轉(zhuǎn)180°伸出所述容納槽,所述支撐腳旋轉(zhuǎn)至與所述斜坡相切時,所述支撐腳呈展開狀態(tài);所述支撐腳展開時的長度大于所述面板到所述支撐板底面的距離,所述連接件的長度小于所述面板到所述支撐板底面的距離;所述腳踏桿的兩端與所述兩支撐板連接,并且與所述兩支撐板垂直設置;所述腳踏桿距離所述兩支撐板的底面15~20厘米,所述腳踏桿上開設有與所述折疊桿配合的容納孔,所述容納孔不是通孔;所述折疊桿能夠被收納在余下的收納槽中,并且與所述長板旋轉(zhuǎn)連接;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投影上,所述折疊桿與所述長板之間的旋轉(zhuǎn)軸和所述兩支撐腳與所述長板之間的旋轉(zhuǎn)軸相對;所述折疊桿包括收納件和折疊件;所述收納件一端與所述收納槽旋轉(zhuǎn)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折疊件旋轉(zhuǎn)連接;所述收納件開設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位于與所述收納槽相對的一側(cè);所述折疊件能夠收納在所述放置槽內(nèi),并且能夠旋轉(zhuǎn)180°伸出所述放置槽;所述折疊件一端與所述收納件旋轉(zhuǎn)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容納孔匹配;所述兩支撐板的相對側(cè)分別對稱開設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呈倒L型或者T型,所述限位板能夠在所述限位槽內(nèi)滑動;當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限位槽頂部的末端時,所述限位板能夠與所述限位槽配合將所述長板限制在與所述面板貼合的狀態(tài);當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限位槽底端時,所述限位板能夠讓位進而使所述長板旋轉(zhuǎn)至與所述面板平行;所述長板與所述面板平行時,所述折疊桿能夠旋轉(zhuǎn)出所述收納槽,所述折疊件能夠旋轉(zhuǎn)180°伸出所述放置槽并且完全插入所述容納孔;所述斜坡的傾斜角=arcsin(展開時所述長板到所述支撐板底面的距離/所述支撐腳展開的長度)。進一步地,所述腳踏桿的直徑為4厘米。進一步地,所述面板距離所述支撐板底面80厘米。進一步地,所述限位槽頂面與所述面板底面之間的距離等于所述長板的厚度,所述限位板的厚度等于所述長板的厚度。進一步地,所述短板與所述支撐板的旋轉(zhuǎn)軸到所述限位槽底部的距離大于所述短板與所述支撐板的旋轉(zhuǎn)軸到所述長板末端的距離。進一步地,所述辦公桌還包括加強板,所述加強板分別與所述面板、所述兩支撐板垂直連接;所述短板與所述支撐板的旋轉(zhuǎn)軸和所述加強板分別位于所述面板的相對側(cè)。進一步地,所述加強板的高度等于所述支撐板的高度。進一步地,在所述長板上,所述收納槽一側(cè)開設有拉槽;在所述支撐件上,所述容納槽的一側(cè)也開設有拉槽;所述拉槽用于取出所述連接件或所述支撐件。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fā)明通過設置與支撐板旋轉(zhuǎn)連接的折板,并且在所述折板上開設收納槽用于收納支撐腳,通過這種方式使所述折板既可以放置在所述面板底部,又可以使折板中的長板的第二表面與水平面平行;同時還對稱設置了兩支撐板,所述兩支撐板內(nèi)側(cè)開設有限位槽,并且設置限位板與所述限位槽限定所述折板的位置,設置折疊桿與腳踏桿配合支撐所述折板;還通過設置與所述長版旋轉(zhuǎn)連接的扶手以及在所述長板的第二表面開設引導槽,使所述扶手能夠卡在所述引導槽內(nèi)不發(fā)生旋轉(zhuǎn),可以在工作時間和午休時間快速切換辦公桌的狀態(tài)。附圖說明圖1為本發(fā)明在所述折板展開時的立體圖。圖2為本發(fā)明在所述折板折疊時的立體圖。圖3為本發(fā)明在所述折板展開時的的仰視圖。圖4為圖3中I部分的放大圖。圖5為本發(fā)明在所述折板折疊時的俯視圖。圖6為圖5中A-A方向的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的附圖標號說明:面板1折板2短板21長板22第一表面221收納槽2211斜坡22111U型槽2212第二表面222引導槽2221限位板3扶手4U型部41轉(zhuǎn)軸42支撐板5限位槽51支撐腳6連接件61容納槽611支撐件62加強板7拉槽8折疊桿9收納件91放置槽911折疊件92腳踏桿10容納孔101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jié)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一種辦公桌作進一步說明。在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例當中,一種辦公桌包括面板1、折板2、限位板3、扶手4、兩支撐板5、兩支撐腳6、折疊桿9和腳踏桿10。請參閱圖1和圖5,所述面板1設置在所述兩支撐板5之間,所述面板1與所述兩支撐板5垂直設置,所述面板1平行于所述兩支撐板5的底面;所述面板1長度至少為1.8米,寬度至少為0.6米;優(yōu)選地,所述面板1、所述兩支撐板5的總重量大于100千克,所述面板1距離所述支撐板5底面80厘米。所述折板2的橫截面呈L型,所述折板2的長度等于所述面板1的長度,所述折板2包括短板21和長板22;所述短板21與所述兩支撐板5旋轉(zhuǎn)連接,旋轉(zhuǎn)軸垂直于所述兩支撐板5。所述長板22能夠旋轉(zhuǎn)到與所述面板1底面貼合的位置,貼合面為第一表面221,與所述第一表面221相對的表面為第二表面222。所述長板22與所述面板1底面貼合時,所述短板21的頂面不高于所述面板1的頂面。所述折板2能夠旋轉(zhuǎn)到所述第二表面222朝上并且與水平面平行的位置。所述長板22上,所述第一表面221所在一側(cè)開設有三收納槽2211和U型槽2212,所述三收納槽2211的軸線垂直于所述折板2與所述兩支撐板4的旋轉(zhuǎn)軸。其中兩所述收納槽2211距離所述面板1較遠的一端設置有一斜坡22111。優(yōu)選地,所述辦公桌還包括加強板7,所述加強板7分別與所述面板1、所述兩支撐板5垂直連接;所述支撐板5與所述折板2之間的旋轉(zhuǎn)軸與所述加強板7位于所述面板1的相對側(cè),所述加強板7的高度等于所述支撐板5的高度。在本實施例當中,所述加強板7、所述面板1、所述兩支撐板5的總重量大于100千克。請參閱圖3,所述兩支撐腳6能夠分別收納在設置有所述斜坡22111的所述兩收納槽2211中,并且與所述長板22旋轉(zhuǎn)連接,所述兩支撐腳6與所述長板22之間的旋轉(zhuǎn)軸位于所述收納槽2211內(nèi),并且位于所述斜坡22111所在一端。所述U型槽2212開設在所述第一表面221上、與所述兩支撐板5和所述折板2的旋轉(zhuǎn)軸相對的一側(cè)。所述U型槽2212的開口方向平行于所述長板22,垂直于所述兩支撐板5和所述長板22的旋轉(zhuǎn)軸,所述U型槽2212的兩端部與所述長板22的側(cè)壁連通。所述扶手4包括兩轉(zhuǎn)軸42及U型部41,所述U型部41的尺寸與所述U型槽2212的尺寸匹配,所述兩轉(zhuǎn)軸42分別設置在所述U型部41的兩端。所述兩轉(zhuǎn)軸42同軸,并且所述兩轉(zhuǎn)軸42的軸線位于所述U型部41軸線所在的平面,還與所述U型部41的開口方向垂直。在所述長板22上,所述U型槽2212開口朝向的側(cè)壁與所述兩轉(zhuǎn)軸42旋轉(zhuǎn)連接,所述U型部41能夠旋轉(zhuǎn)至所述U型槽2212內(nèi)。所述第二表面222開設有引導槽2221,所述引導槽2221與所述扶手4旋轉(zhuǎn)的空間連通,所述引導槽2221的寬度不小于所述扶手4的寬度。所述兩支撐腳6分別包括連接件61和支撐件62。所述連接件61一端與所述長板22旋轉(zhuǎn)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支撐件62旋轉(zhuǎn)連接,所述連接件61開設有容納槽611。所述容納槽611用于容納所述支撐件62,還能夠使所述支撐件62旋轉(zhuǎn)180°伸出所述容納槽611。請參閱圖4,優(yōu)選地,在所述長板22上,所述收納槽2211一側(cè)開設有拉槽8;在所述支撐件62上,所述容納槽611的一側(cè)也開設有拉槽8;所述拉槽8用于取出所述連接件61或所述支撐件62。當所述支撐件62收納在所述容納槽611當中,所述支撐腳6收納在所述收納槽2211時,所述容納槽611與所述收納槽2211相對,所述支撐腳6呈折疊狀態(tài)。當所述支撐件62從所述容納槽611中旋轉(zhuǎn)180°伸出所述容納槽611,所述支撐腳6旋轉(zhuǎn)至與所述斜坡22111相切時,所述支撐腳6呈展開狀態(tài)。所述支撐腳6展開時的長度大于所述面板1到所述支撐板5底面的距離,所述連接件61的長度小于所述面板1到所述支撐板5底面的距離。所述腳踏桿10的兩端與所述兩支撐板4連接,并且與所述兩支撐板4垂直設置;所述腳踏桿10距離所述兩支撐板4的底面15~20厘米,所述腳踏桿10上開設有與所述折疊桿9配合的容納孔101,所述容納孔101不是通孔。所述折疊桿9能夠被收納在余下的收納槽2211中,并且與所述長板22旋轉(zhuǎn)連接;在所述第一表面221的投影上,所述折疊桿9與所述長板22之間的旋轉(zhuǎn)軸和所述兩支撐腳6與所述長板22之間的旋轉(zhuǎn)軸相對。所述折疊桿9包括收納件91和折疊件92;所述收納件91一端與所述收納槽92旋轉(zhuǎn)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折疊件92旋轉(zhuǎn)連接;所述收納件91開設有放置槽911,所述放置槽911位于與所述收納槽2211相對的一側(cè);所述折疊件92能夠收納在所述放置槽911內(nèi),并且能夠旋轉(zhuǎn)180°伸出所述放置槽911;所述折疊件92一端與所述收納件91旋轉(zhuǎn)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容納孔101匹配。所述兩支撐板5的相對側(cè)分別對稱開設有限位槽51,所述限位槽51呈倒L型或者T型,所述限位板3能夠在所述限位槽51內(nèi)滑動;當所述限位板3位于所述限位槽51頂部的末端時,所述限位板3能夠與所述限位槽51配合將所述長板22限制在與所述面板1貼合的狀態(tài);當所述限位板3位于所述限位槽51底端時,所述限位板3能夠讓位進而使所述長板22旋轉(zhuǎn)至與所述面板1平行。優(yōu)選地,所述限位槽51頂面與所述面板1底面之間的距離等于所述長板22的厚度,所述限位板3的厚度等于所述長板22的厚度,所述限位槽51由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組成,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中心軸平行于水平面,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中心軸垂直于水平面,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寬度等于所述限位板3的厚度,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寬度等于所述限位板3的厚度;所述短板21與所述支撐板5的旋轉(zhuǎn)軸到所述限位槽51底部的距離大于所述短板21與所述支撐板5的旋轉(zhuǎn)軸到所述長板22末端的距離。所述長板22與所述面板1平行時,所述折疊桿9能夠旋轉(zhuǎn)出所述收納槽2211,所述折疊件92能夠旋轉(zhuǎn)180°伸出所述放置槽911并且完全插入所述容納孔101。所述斜坡22111的傾斜角=arcsin(展開時所述長板22到所述支撐板5底面的距離/所述支撐腳6展開的長度)。工作時,將所述支撐腳6收納在所述收納槽2211當中,將所述折板2旋轉(zhuǎn)至與所述面板1相貼,再所述限位板3滑動到所述限位槽41頂部的末端,此時所述限位板3將所述折板2限位,所述折板2不能自由旋轉(zhuǎn)。休息時,將所述限位板3滑動到所述限位槽41的底部,再將所述折板2旋轉(zhuǎn)180度以上,然后將所述支撐腳6展開,將所述折疊桿9的折疊件92插入所述腳踏桿8容納孔81;由于所述斜坡22111的傾斜角=arcsin(展開時所述長板22到所述支撐板4底面的距離/所述支撐腳6展開的長度)和重力作用,所述支撐腳6與所述斜坡22111相貼,進而使所述長板22平行于水平面,給人提供一個躺著休息的位置,人們可以躺在所述第二表面222上睡覺。同時,將所述扶手4旋出所述U型槽2212并且卡入所述引導槽2221內(nèi),可以防止人在熟睡中掉落。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fā)明通過設置與支撐板5旋轉(zhuǎn)連接的折板2,并且在所述折板2上開設收納槽2211用于收納支撐腳6,通過這種方式使所述折板2既可以放置在所述面板1底部,又可以使折板2中的長板22的第二表面222與水平面平行;同時還對稱設置了兩支撐板5,所述兩支撐板5內(nèi)側(cè)開設有限位槽51,并且設置限位板3與所述限位槽51限定所述折板2的位置,設置折疊桿9與腳踏桿8配合支撐所述折板2;還通過設置與所述長版旋轉(zhuǎn)連接的扶手4以及在所述長板22的第二表面222開設引導槽2221,使所述扶手4能夠卡在所述引導槽2221內(nèi)不發(fā)生旋轉(zhuǎn),可以在工作時間和午休時間快速切換辦公桌的狀態(tài)。上述說明是針對本發(fā)明較佳可行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但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的專利申請范圍,凡本發(fā)明所提示的技術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變化或修飾變更,均應屬于本發(fā)明所涵蓋專利范圍。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