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蒸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便于水蒸汽回流的防干蒸鍋。
背景技術:
目前的蒸鍋的水蒸汽回流少。對于用戶不知道要加多少水進行蒸煮的食物,如果用戶在鍋內加水的量少了,就會導致鍋內水燒干后還沒有蒸好食物。如果在蒸煮過程中用戶要向鍋內加水,不僅會影響食物的蒸煮過程,有時甚至會將水倒在蒸煮的食物上,使食物上的水份過多而影響蒸煮后食物的品質。另外,當鍋內水燒干后,如果用戶不在鍋邊就可能導致蒸鍋被燒壞,嚴重時還可能引起火災事故。因此設計一種在具有水蒸汽回流的蒸鍋顯得非常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現有蒸鍋水蒸汽回流少的不足,提供一種水蒸汽回流好,回流的蒸汽水不會流在蒸煮的食物上,鍋內的水不易燒干的便于水蒸汽回流的防干蒸鍋。
以上技術問題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解決的:
便于水蒸汽回流的防干蒸鍋,包括蒸鍋本體,蒸鍋本體包括鍋體和鍋蓋,在鍋蓋的內側壁上密封連接有隔層板,從而在隔層板的上表面和鍋蓋的內表面之間形成存水腔;在鍋蓋的上表面上設有與存水腔相連通的加水孔;在鍋體的內側壁底端設有與鍋體內相連通的水平半通孔,并且水平半通孔的內底面與鍋體的內底面在同一個水平面上;隔層板的下表面為左端高右端低的傾斜面,在隔層板的下表面上設有若干條蒸汽液化回流槽,在每條蒸汽液化回流槽的下端均分別連接有回流片,每條回流片的側邊沿均向上翻折;在鍋體的側壁上表面上設有與蒸汽液化回流槽的出水口對應的引水槽,引水槽通過一個設置在鍋體的側壁內的引流孔與水平半通孔相連通。
本方案在使用時,先把水添加到鍋體內,然后再把鍋蓋蓋在鍋體的鍋口上,然后通過加水孔向存水腔加水。由于鍋體內的水蒸汽在蒸汽液化回流槽內形成液態(tài)水,液態(tài)水從回流片上流入引水槽,液態(tài)水再從引水槽中經過引流孔流入到鍋體內,從而實現水蒸汽的回流,水蒸汽回流好,回流的蒸汽水不會流在蒸煮的食物上,鍋內的水不易燒干。
作為優(yōu)選,在蒸汽液化回流槽的出水口處的鍋蓋的側壁下表面上設有凹槽。這種結構能降低水珠與鍋蓋的接觸面積,便于蒸汽液化回流槽的出水口流出的水流入到引水槽中,可靠性好。
作為優(yōu)選,每個蒸汽液化回流槽的橫截面呈半圓弧形。這種結構易于使蒸汽液化回流槽中的水流入到回流片上,可靠性高。
作為優(yōu)選,在水平半通孔內設有過濾網。過濾網防止鍋體內水中雜質進入水平半通孔中而堵塞引流孔,可靠性高。
本實用新型能夠達到如下效果:
本實用新型水蒸汽回流好,回流的蒸汽水不會流在蒸煮的食物上,鍋內的水不易燒干,結構簡單,實用性好,可靠性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使用狀態(tài)連接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便于水蒸汽回流的防干蒸鍋,參見圖1所示,包括蒸鍋本體,蒸鍋本體包括鍋體24和鍋蓋1,在鍋蓋的內側壁上密封連接有隔層板3,從而在隔層板的上表面和鍋蓋的內表面之間形成存水腔4;在鍋蓋的上表面上設有與存水腔相連通的加水孔2;在鍋體的內側壁底端設有與鍋體內相連通的水平半通孔22,并且水平半通孔的內底面與鍋體的內底面在同一個水平面上;隔層板的下表面為左端高右端低的傾斜面,在隔層板的下表面上設有若干條蒸汽液化回流槽31,在每條蒸汽液化回流槽的下端均分別連接有回流片30,每條回流片的側邊沿均向上翻折;在鍋體的側壁上表面上設有與蒸汽液化回流槽的出水口32對應的引水槽34,引水槽通過一個設置在鍋體的側壁內的引流孔35與水平半通孔相連通。在蒸汽液化回流槽的出水口處的鍋蓋的側壁下表面上設有凹槽33。每個蒸汽液化回流槽的橫截面呈半圓弧形。在水平半通孔內設有過濾網21。隔層板為導熱金屬板。
在使用時,參見圖2所示,先把水添加到鍋體內,然后再把鍋蓋蓋在鍋體的鍋口上,然后通過加水孔向存水腔加水。由于鍋體內的水蒸汽在蒸汽液化回流槽內形成液態(tài)水,液態(tài)水從回流片上流入引水槽,液態(tài)水再從引水槽中經過引流孔流入到鍋體內,從而實現水蒸汽的回流,水蒸汽回流好,回流的蒸汽水不會流在蒸煮的食物上,鍋內的水不易燒干。
上面結合附圖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但實現時不受上述實施例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在所附權利要求的范圍內做出各種變化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