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廚房家電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帶浮動式排汽閥的烹飪器具。
背景技術:
烹飪器具包括鍋體和鍋蓋,鍋蓋蓋在鍋體上形成烹飪腔。鍋蓋上設有排汽結構,排汽結構包括排汽閥、驅動組件和開設在鍋蓋上的蒸汽通道,排汽閥在驅動組件的作用下在休眠工位和排汽工位之間切換。驅動組件能夠將排汽閥至少部分頂出鍋蓋的外表面,以便使用者能夠直觀地辨別排汽閥的工作狀態(tài)。蒸汽通道的一端與烹飪腔連通,另一端與排汽閥的進汽口連通。由于排汽閥能夠在驅動組件的作用下產(chǎn)生位移,而蒸汽通道又是固定不可變的,這就導致蒸汽通道的端部與排汽閥的進汽口之間會因排汽閥的位移而產(chǎn)生漏汽縫隙,密封效果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帶浮動式排汽閥的烹飪器具,能夠有效地提高蒸汽通道的密封性,保證烹飪腔內的汽體順利地從鍋蓋排出。
為此,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帶浮動式排汽閥的烹飪器具,包括鍋體、鍋蓋和設置在鍋蓋上的排汽結構,鍋蓋蓋在鍋體上形成烹飪腔,排汽結構包括排汽閥和驅動組件,排汽閥包括進汽口和排汽口,排汽閥在驅動組件的作用下在排汽口處于遮蓋狀態(tài)的休眠工位和排汽口處于張開狀態(tài)的排汽工位之間切換,其中,所述排汽結構還包括軟管,軟管的一端設置在鍋蓋上并與烹飪腔連通,另一端與進汽口連通,所述軟管隨排汽閥的移動發(fā)生形變。
烹飪腔內的汽體通過軟管到達排汽閥,即軟管的內部構成蒸汽通道。軟管的端部與排汽閥的進汽口連通,當驅動組件驅動排汽閥移動時,軟管可在其彈性形變范圍內發(fā)生形變,使其端部隨進汽口移動,保證了蒸汽通道在排汽時的密封性。
作為改進,在所述排汽工位,所述軟管為拉伸形變狀態(tài);在所述休眠工位,所述軟管為自由或壓縮形變狀態(tài)。這一設置,在排汽工位軟管為拉伸形變,使得排汽閥在彈性回復力的作用下有回復到休眠狀態(tài)的傾向,可保證排汽閥在排汽結束后很好地回到休眠工位。
作為改進,在所述排汽工位,所述軟管為自由狀態(tài);在所述休眠工位,所述軟管為壓縮形變狀態(tài)。這一設置,在休眠工位軟管為壓縮形變,使得軟管本身具有頂開排汽閥的力,可與驅動組件配合,方便排汽閥切換至排汽工位。
作為改進,所述軟管上設有至少一段可伸縮的波紋管段。這一設置,使得軟管能夠通過可伸縮的波紋管段增加形變量,形變范圍更大,當排汽閥的位移較大時,軟管的端部仍舊能夠通過軟管的形變而緊隨進汽口移動。
作為改進,所述進汽口設置在排汽閥的側部;所述軟管包括與烹飪腔連通的豎直段和與進汽口連通的水平段,豎直段和水平段平滑過渡連接,所述波紋管段設置在水平段上。這一設置,使得軟管的豎直段與烹飪腔內的汽體移動的方向相同,能夠對汽體起到引導的作用,保證排汽順暢;軟管的水平段則與排汽閥側部的進汽口配合,保證軟管內的汽體順利從進汽口進入到排汽閥內;而波紋管設置在水平段上,使得波紋管的位置靠近進汽口,當進汽口發(fā)生位移時,軟管能夠快速、直接地通過波紋管產(chǎn)生形變,避免因拉扯軟管造成軟管端部與進汽口的連接松動。
作為改進,所述軟管與所述排汽閥可拆分式連接。這一設置,使得排汽閥能夠與軟管分離,便于排汽閥的清洗、維修和更換。
作為再改進,所述排汽結構還包括設置在軟管和排汽閥之間的連接件;所述連接件包括連接管,連接管的一端與軟管連接,另一端與排汽閥的進汽口可拆分式連接。這一設置,使得軟管通過硬質材料制成的連接件與排汽閥可拆分式連接,連接件與排汽閥的可拆分式結構穩(wěn)定、可靠,避免了易變性的軟管與排汽閥直接可拆分式連接所導致的連接不穩(wěn)固,排汽閥的拆卸也更方便。
作為改進,所述連接件還包括設置在連接管外的支架,所述支架和所述排汽閥的一者上設有至少一塊磁鐵,另一者上設有與磁鐵磁吸合的磁吸件,支架和排汽閥磁吸合以使連接管和進汽口對接。這一設置,使得排汽閥和連接件采用磁吸合實現(xiàn)可拆分式連接,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且磁吸合的結構還能校正連接管和排汽口的對位,使密封性更好。
作為改進,所述排汽閥的側部設有外凸的對接管,對接管的管端形成上述進汽口,對接管的兩側均設有用于容置上述磁鐵或磁吸件的第一安裝座;所述支架上設有兩個分別與第一安裝座位置對應、用于容置上述磁鐵或磁吸件的第二安裝座。這一設置,使得磁鐵和磁吸件的安裝均方便、穩(wěn)固,兩個第一安裝座分別設置在對接管的兩側,兩個第二安裝座分別設置在支架的兩側,通過磁鐵和磁吸件的吸合,能夠使進汽口和連接管的對位更加準確。
作為改進,所述支架包括穿設在連接管外的連接板、設置在連接板兩側的第二安裝座、設置在連接板頂部的頂板,所述連接板、第二安裝座和頂板共同構成容納腔,所述對接管自下而上插入到容納腔內。這一設置,使得容納腔能夠對對接管起到限位作用,便于進汽口和連接管的對位。
作為改進,所述容納腔的內壁上設有至少一豎向設置的限位塊,所述對接管上還設有豎板,豎板與第一安裝座之間留有用于容置限位塊的限位槽。這一設置,使得當對接管自下而上插入到容納腔內時,限位塊置于限位槽內,連接件與排汽閥之間的連接更為穩(wěn)固,不易松動。
作為改進,所述驅動組件位于排汽閥的下方,它包括設置在鍋蓋上的座體、豎向設置在座體內的記憶合金件和套在座體上部的彈性伸縮套,所述座體的底部與烹飪腔連通,以使記憶合金件受熱至預設溫度范圍后變形向上頂起排汽閥。這一設置,使得驅動組件的結構簡單,驅動效果好。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體現(xiàn)在:第一,軟管的端部與排汽閥的進汽口連通,當驅動組件驅動排汽閥移動時,軟管可在其彈性形變范圍內發(fā)生形變,使其端部隨進汽口移動,保證了蒸汽通道在排汽時的密封性;軟管還能夠通過可伸縮的波紋管段增加形變量,形變范圍更大,當排汽閥的位移較大時,軟管的端部仍舊能夠通過軟管的形變而緊隨進汽口移動;第二,軟管通過硬質材料制成的連接件與排汽閥可拆分式連接,便于排汽閥的清洗、維修和更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排汽結構裝配到鍋蓋上的剖視圖,顯示排汽閥處于休眠工位。
圖2為本實用新型排汽結構裝配到鍋蓋上的剖視圖,顯示排汽閥處于排汽工位。
圖3為本實用新型排汽結構的爆炸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排汽結構另一角度的爆炸圖。
圖中所示:1、排汽閥,11、進汽口,12、排汽口,13、對接管,14、第一安裝座,15、限位槽,2、驅動組件,21、座體,22、記憶合金件,23、彈性伸縮套,3、軟管,31、波紋管段,32、豎直段,33、水平段,4、連接件,41、連接管,42、支架,43、第二安裝座,44、連接板,45、頂板,46、限位塊,51、第一磁鐵,52、第二磁鐵。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解釋和說明,但下述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并非全部?;趯嵤┓绞街械膶嵤├?,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帶浮動式排汽閥的烹飪器具,包括鍋體、鍋蓋和設置在鍋蓋上的排汽結構。鍋蓋蓋在鍋體上形成烹飪腔。如圖1、圖2所示,排汽結構包括排汽閥1、驅動組件2和軟管3。排汽閥1在驅動組件2的作用下在休眠工位和外表面至少部分突出鍋蓋外表面的排汽工位之間切換。
所述驅動組件2位于排汽閥1的下方,它包括設置在鍋蓋上的座體21、豎向設置在座體21內的記憶合金件22和套在座體21上部的彈性伸縮套23。所述座體21的底部與烹飪腔連通,以使記憶合金件22受熱至預設溫度范圍后變形向上頂起排汽閥1。在本例中,所述的記憶合金件22為記憶彈簧。如圖2所示,記憶彈簧受熱到預設溫度范圍伸張,將彈性伸縮套23向上頂起,從而頂開排汽閥1至排汽工位。如圖1所示,當烹飪腔內的溫度低于預設溫度范圍時,記憶彈簧收縮,排汽閥1回落到休眠工位。所述記憶合金件22也可以是熱雙金屬片等感溫變形元件。
當排汽閥1處于休眠工位時,排汽閥1的外表面可以是與鍋蓋的外表面齊平(或者接近齊平),也可以是至少部分突出于鍋蓋的外表面。當排汽閥1處于排汽工位時,排汽閥1外表面與鍋蓋外表面的高度差大于排汽閥1處于休眠工位時兩者的高度差,以便使用者能夠直觀地辨別排汽閥1的工作狀態(tài)。
如圖3所示,排汽閥1包括進汽口11和排汽口12。軟管3的一端設置在鍋蓋上并與烹飪腔連通,另一端與進汽口11連通。所述軟管3隨排汽閥1的移動發(fā)生形變。烹飪腔內的汽體通過軟管3到達排汽閥1,即軟管3的內部構成蒸汽通道。當驅動組件2驅動排汽閥1移動時,軟管3可在其彈性形變范圍內發(fā)生形變,使其端部隨進汽口11移動,保證了蒸汽通道在排汽時的密封性。所述休眠工位是指排汽口12處于遮蓋狀態(tài),如,在本實施例中,休眠工位是指排汽閥1隱藏在鍋蓋內,排汽口12被鍋蓋遮擋;所述排汽工位是指排汽口處于張開狀態(tài),如,在本實施例中,排汽工位是指排汽閥上浮,凸出鍋蓋的外表面,排汽口12無鍋蓋遮擋,而與外界導通。
所述軟管3上設有至少一段可伸縮的波紋管段31。軟管3能夠通過可伸縮的波紋管段31增加形變量,形變范圍更大,當排汽閥1的位移較大時,軟管3的端部仍舊能夠通過軟管3的形變而緊隨進汽口11移動。在一實施例中,在所述排汽工位,所述軟管3為拉伸形變狀態(tài);在所述休眠工位,所述軟管3為自由或壓縮形變狀態(tài)。這一設置,在排汽工位軟管3為拉伸形變,使得排汽閥1在軟管3彈性回復力的作用下有回復到休眠狀態(tài)的傾向,可保證排汽閥1在排汽結束后很好地回到休眠工位。在另一實施例中,在所述排汽工位,所述軟管為自由狀態(tài);在所述休眠工位,所述軟管為壓縮形變狀態(tài)。這一設置,在休眠工位軟管為壓縮形變,使得軟管本身具有頂開排汽閥的力,可與驅動組件配合,方便排汽閥切換至排汽工位。其中,所述自由狀態(tài)是指軟管3未拉伸形變也未壓縮形變,處于非形變的狀態(tài)。
所述進汽口11設置在排汽閥1的側部。所述軟管3包括與烹飪腔連通的豎直段32和與進汽口11連通的水平段33,豎直段32和水平段33平滑過渡連接。軟管3的豎直段32與烹飪腔內的汽體移動的方向相同,能夠對汽體起到引導的作用,保證排汽順暢;軟管3的水平段33則與排汽閥1側部的進汽口11配合,保證軟管3內的汽體順利從進汽口11進入到排汽閥1內。在本例中,所述波紋管段31為一段,設置在水平段33上,使得波紋管的位置靠近進汽口11,當進汽口11發(fā)生位移時,軟管3能夠快速、直接地通過波紋管產(chǎn)生形變,避免因拉扯軟管3造成軟管3端部與進汽口11的連接松動。
結合圖3、圖4,所述軟管3與所述排汽閥1可拆分式連接,使得排汽閥1能夠與軟管3分離,便于排汽閥1的清洗、維修和更換。
在本例中,所述排汽結構還包括設置在軟管3和排汽閥1之間的連接件4。所述連接件4包括連接管41和設置在連接管41外的支架42。連接管41的一端與軟管3連接,另一端與排汽閥1的進汽口11可拆分式連接。軟管3通過硬質材料制成的連接件4與排汽閥1可拆分式連接,連接件4與排汽閥1的可拆分式結構穩(wěn)定、可靠,避免了易變性的軟管3與排汽閥1直接可拆分式連接所導致的連接不穩(wěn)固,排汽閥1的拆卸也更方便。
所述支架42和所述排汽閥1的一者上設有兩塊磁鐵,另一者上設有與磁鐵磁吸合的磁吸件,支架42和排汽閥1磁吸合以使連接管41和進汽口11對接。排汽閥1和連接件4采用磁吸合實現(xiàn)可拆分式連接,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且磁吸合的結構還能校正連接管41和排汽口12的對位,使密封性更好。在本例中,所述排汽閥1上設有兩塊第一磁鐵51,所述支架42上設有兩塊第二磁鐵52,第一磁鐵51和第二磁鐵52異性相吸。
所述排汽閥1的側部設有外凸的對接管13,對接管13的管端形成上述進汽口11,對接管13的兩側均設有用于容置上述第一磁鐵51的第一安裝座14;所述支架42上設有兩個分別與第一安裝座14位置對應、用于容置上述第二磁鐵52的第二安裝座43。第一磁鐵51和第二磁鐵52的安裝均方便、穩(wěn)固,兩個第一安裝座14分別設置在對接管13的兩側,兩個第二安裝座43分別設置在支架42的兩側,通過磁鐵的吸合,能夠使進汽口11和連接管41的對位更加準確。
所述支架42包括穿設在連接管41外的連接板44、設置在連接板44兩側的第二安裝座43、設置在連接板44頂部的頂板45,所述連接板44、第二安裝座43和頂板45共同構成容納腔,所述對接管13自下而上插入到容納腔內。容納腔能夠對對接管13起到限位作用,便于進汽口11和連接管41的對位。
所述容納腔的內壁上設有兩塊豎向設置的限位塊46,所述對接管13上還設有兩塊豎板,豎板與第一安裝座14之間留有用于容置限位塊46的限位槽15。當對接管13自下而上插入到容納腔內時,兩塊限位塊46分別置于兩個限位槽15內,連接件4與排汽閥1之間的連接更為穩(wěn)固,不易松動。
所述的烹飪器具可以是電飯煲、電飯鍋。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該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白本實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圖和上面具體實施方式中描述的內容。任何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功能和結構原理的修改都將包括在權利要求書的范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