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烹飪器具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鍋蓋組件和鍋具。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鍋具包括鍋蓋和鍋體,通常鍋蓋上設置有卡扣、與卡扣固定連接的觸發(fā)件、旋手以及安裝于旋手且可上下活動的按鍵。
鍋蓋蓋合鍋體時,卡扣與鍋體上端的端緣扣合,若要打開鍋蓋,則需要將卡扣與鍋體上端的端緣解扣,即需要按壓旋手上的按鍵,以使得按鍵觸接上述的觸發(fā)件,卡扣在觸發(fā)件被觸發(fā)后與鍋體上端的端緣解扣,進而通過旋轉旋手即可將鍋蓋打開。
旋手設置有上下延伸的通道,并且通道的下端設置有端蓋,該端蓋上還設置有過孔,按鍵包括按壓板以及自按壓板向下延伸的觸發(fā)軸,該觸發(fā)軸若要觸接觸發(fā)件,則需要穿過該過孔。長此以往,則會使得觸發(fā)軸的側表面與過孔的孔壁相互磨損,進而導致按鍵傳動精度降低甚至失效的問題發(fā)生。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種鍋蓋組件,旨在減少旋手上的按鍵的磨損,延長按鍵的使用壽命。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鍋蓋組件,其包括:
鍋蓋;
旋手,安裝于所述鍋蓋;
按鍵,安裝于所述旋手且相對于旋手具有上下運動的自由度;
觸發(fā)件,設于所述鍋蓋且位于所述按鍵的下方;
導向件,沿上下向延伸,其安裝于所述鍋蓋且位于所述按鍵和所述觸發(fā)件之間;以及,
傳導件,設于所述按鍵和所述觸發(fā)件之間,與導向件配合并可上下活動,所述傳導件用以被所述按鍵壓制向下觸接所述觸發(fā)件。
優(yōu)選地,所述導向件為導向套,所述傳導件上下可活動的套接于所述導向套內(nèi)。
優(yōu)選地,所述導向套的下端設置有端蓋,所述端蓋設有讓位孔;
所述傳導件包括主體部、自所述主體部向下沿伸的觸腳;所述觸腳自所述讓位孔向下伸出。
優(yōu)選地,所述觸腳設有沿上下向延伸的多個加強筋。
優(yōu)選地,所述端蓋的下表面凸設有定位腳,所述鍋蓋設有與所述定位腳配合的定位槽。
優(yōu)選地,所述端蓋設有安裝孔,所述鍋蓋對應設置有螺紋孔,所述鍋蓋組件還包括螺釘,所述螺釘穿過所述安裝孔與所述螺紋孔螺接,以將所述端蓋與所述鍋蓋固定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旋手設置有供所述按鍵上下移動的移動通道,所述移動通道的內(nèi)壁面設置有在上下向間隔設置的限位塊和限位凸起;
所述導向套的外壁面設有限位于所述限位塊和所述限位凸起之間的環(huán)形卡環(huán),且所述環(huán)形卡環(huán)上設有供所述限位塊穿過的讓位口。
優(yōu)選地,所述主體部的上端凸設有導桿;
所述按鍵包括按壓板、自所述按壓板向下延伸且與所述導桿套接的軸套。
優(yōu)選地,所述按壓板設置有向下延伸的環(huán)形側板,且所述環(huán)形側板的下端設有呈對設置的缺口,所述環(huán)形側板的下端形成有位于所述一對缺口之間的彈性臂,所述彈性臂的下端設有向外凸出的止位部;
所述移動通道的內(nèi)壁面凹設有供所述止位部的滑槽,所述滑槽內(nèi)設有位于所述止位部上方的止擋部。
優(yōu)選地,所述鍋蓋組件還包括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套設于所述軸套上,且所述復位彈簧的一端與所述按壓板抵接,另一端與所述主體部抵接。
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鍋具,包括鍋體以及鍋蓋組件,所述鍋蓋組件蓋合所述鍋體;其中,所述鍋蓋組件包括:
鍋蓋;
旋手,安裝于所述鍋蓋;
按鍵,安裝于所述旋手且相對于旋手具有上下運動的自由度;
觸發(fā)件,設于所述鍋蓋且位于所述按鍵的下方;
導向件,沿上下向延伸,其安裝于所述鍋蓋且位于所述按鍵和所述觸發(fā)件之間;以及,
傳導件,設于所述按鍵和所述觸發(fā)件之間,與導向件配合并可上下活動,所述傳導件用以被所述按鍵壓制向下觸接所述觸發(fā)件。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按鍵與觸發(fā)件之間增設導向件和傳導件,該傳導件受按鍵的壓制向下移動以與觸發(fā)件觸接,該導向件在傳導件移動時起導向作用,如此設置,避免了按鍵因上下往復運行時,其側表面被磨損進而導致按鍵失效的問題發(fā)生,從而延長了按鍵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鍋蓋組件一實施例的部分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2為圖1中鍋蓋組件一種狀態(tài)下的剖視圖;
圖3為圖1中鍋蓋組件另一狀態(tài)下的剖視圖;
圖4為圖1中傳導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1中導向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導向套與旋手的分解示意圖;
圖7為圖1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圖;
圖8為圖2中局部B的放大示意圖。
附圖標號說明:
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xiàn)、功能特點及優(yōu)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需要說明,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后……),則該方向性指示僅用于解釋在某一特定姿態(tài)(如附圖所示)下各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運動情況等,如果該特定姿態(tài)發(fā)生改變時,則該方向性指示也相應地隨之改變。
另外,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則該“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其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shù)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另外,各個實施例之間的技術方案可以相互結合,但是必須是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實現(xiàn)為基礎,當技術方案的結合出現(xiàn)相互矛盾或無法實現(xiàn)時應當認為這種技術方案的結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鍋蓋組件,請參照圖1,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鍋蓋組件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該鍋蓋組件100包括鍋蓋、旋手10、按鍵20、導向件、傳導件40、觸發(fā)件(未圖示)等零部件。
該鍋蓋用于蓋合鍋體,其與鍋體共同構成密封的烹飪腔,以供用戶烹飪食物。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的鍋蓋通過卡扣與鍋體固定連接。
上述的觸發(fā)件安裝于鍋蓋上,并且該觸發(fā)件與上述的卡扣固定連接,上述的卡扣與鍋體的扣合或者解扣均需通過觸接該觸發(fā)件來實現(xiàn)。
上述的旋手10安裝于鍋蓋上,其主要是為用戶提供一個施力點,供用戶握持旋轉以帶動鍋蓋轉動,進而方便鍋蓋的打開。
上述的按鍵20沿上下向可活動的安裝于旋手10上,并且該按鍵20位于上述的觸發(fā)件上方,按鍵20受向下的壓力作用會向下移動。
上述的傳導件40安裝于按鍵20與觸發(fā)件之間,其與導向件配合并在上下向可活動設置。
上述的導向件安裝于鍋蓋上,并位于上述的觸發(fā)件和按鍵20之間,其主要在上述的傳導件40上下移動時起導向作用。
請一并參照圖2和圖3,當按鍵20受到向下的力作用時,按鍵20向下移動并推動傳導件40沿著導向套30向下移動;當傳導件40的下端與鍋蓋上的觸發(fā)件觸接時,觸發(fā)件帶動卡扣運動以使得鍋蓋上的卡扣與鍋體解扣,進而使得鍋蓋與鍋體解鎖。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按鍵20與觸發(fā)件之間增設導向件和傳導件40,該傳導件40受按鍵20的壓制向下移動以與觸發(fā)件觸接,該導向件在傳導件40移動時起導向作用,如此設置,避免了按鍵20因上下往復運行時,其側表面被磨損進而導致按鍵20失效的問題發(fā)生,從而延長了按鍵20的使用壽命。
請參照圖2或圖3,上述的導向件為導向套30,上述的傳導件40上下可活動的套接于該導向套30。如此設置,一方面方便了傳導件40與導向套30的組裝,另一方面,該導向套30將傳導件40整個包覆,進而使得傳導件40上下運動時更平穩(wěn)。
請一并參照圖4,上述的傳導件40包括主體部41、以及自主體部41向下延伸的觸腳42。傳導件40的主體部41與按鍵20直接接觸,其受按鍵20的壓制向下移動,與此同時傳導件40的觸腳42也向下移動,該觸腳42用于與鍋蓋上的觸發(fā)件觸接。
為了保證上述的觸腳42能夠與鍋蓋上的觸發(fā)件觸接,請參照圖5,該導向套30的下端還設置有端蓋31,并且該端蓋31上設置有讓位孔311。該讓位孔311用以對觸腳42進行限位,以避免觸腳42在向下移動的同時發(fā)生轉動,如此確保了觸腳42向下移動時始終能夠觸接鍋蓋上的觸發(fā)件。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傳導件40套設于導向套30內(nèi)時,該傳導件40的觸腳42向下伸出端蓋31的讓位孔311設置。
為了避免上述觸腳42因受力過大而出現(xiàn)彎曲或者被折斷的問題發(fā)生,請參照圖4,該觸腳42上設置有沿上下延伸的多個加強筋421。在觸腳42上增設加強筋421,能夠有效地提高觸腳42整體的強度,進而使得該觸腳42能夠承受更大的壓力,避免了上述觸腳42因受力過大而被損壞的問題發(fā)生,進而延長了傳導件40的使用壽命。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的加強筋421可以設置在觸腳42的一個側表面上、或者觸腳42的兩個側表面上,對于加強筋421如何設置,在此不做具體的限定,只要能夠增強觸腳42的強度即可。
為了使上述的觸腳42更好地與鍋蓋上的觸發(fā)件觸接,也即使上述的觸腳42與觸發(fā)件更平穩(wěn)的觸接,可通過增大觸腳42和觸發(fā)件的接觸面積,也即可以增大觸腳42下端的面積或者增大觸發(fā)件的面積來實現(xiàn)。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請參照圖4,將該觸腳42的下端側向突出設置,也即增大觸腳42的下端面積。需要說明的是,該觸腳42的下端面積小于上述讓位孔311的開口,如此設置,便于傳導件40與導向套30的拆分,進而便于了傳導件40的更換。
上述的導向套30與鍋蓋固定連接,需要說明的是,導向套30與鍋蓋固定連接的方式有很多中,例如螺釘連接、鉚釘鉚接等等,在此不一一列舉。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該導向套30與鍋蓋優(yōu)選采用螺釘連接。具體的,請參照圖5,該端蓋31上設置有安裝孔312,鍋蓋對應設置有螺紋孔,該鍋蓋組件100還包括螺釘,該螺釘穿過端蓋31上的安裝孔312與鍋蓋上的螺紋孔螺接,以將傳導件40固定至鍋蓋上。
為了方便上述的導向套30與鍋蓋的組裝,請參照圖5,該端蓋31的下面表面凸設有定位腳313,鍋蓋對應設置有定位槽。端蓋31上的定位腳313與鍋蓋上的定位槽配合,以將導向套30定位于鍋蓋上,進而方便了螺釘?shù)逆i附,從而方便了導向套30與鍋蓋的組裝。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定位槽可以設置在導向套30的端蓋31上,定位腳313對應設置在鍋蓋上,或者在端蓋31和鍋蓋上同時設置定位槽和定位腳313。
上述的旋手10設有供按鍵20上下移動的移動通道11,并且該移動通道11沿上下向貫穿設置,上述的按鍵20安裝于移動通道11內(nèi),并且按鍵20的上端于移動通道11的上端顯露出,以供用戶按壓。
為了方便將旋手10固定至鍋蓋上,請參照圖6,該移動通道11的內(nèi)壁面設置有在上下向間隔設置的限位塊111和限位凸起112。需要說明的是,該限位塊111可以位于限位凸起112的上方、也可以位于限位凸起112的下方;該限位凸起112可以是整圈設置,也可以呈弧形設置,在此不做具體的限定。
上述的導向套30的外壁面設有環(huán)形卡環(huán)32,并且該環(huán)形卡環(huán)32上設置有讓位口321。
上述的旋手10通過導向套30與鍋蓋固定連接而安裝至鍋蓋上。具體的,在導向套30與鍋蓋固定連接之前,先將導向套30與旋手10固定連接,即先將導向套30套設于旋手10的移動通道11內(nèi),并在環(huán)形卡環(huán)32上的讓位口321與限位塊111對位,推動導向套30向靠近限位凸起112的方向移動,以使環(huán)形卡環(huán)32安裝至限位塊111和限位凸起112之間,然后旋手10導向套30,以使環(huán)形卡環(huán)32上的讓位口321與限位塊111錯位,進而使得環(huán)形卡環(huán)32限位于限位塊111和限位凸起112之間,也即完成了旋手10與導向套30的組裝。
請參照圖2或圖3,上述按鍵20包括按壓板21、自按壓板21向下延伸的軸套22,為了方便按鍵20按壓傳導件40,上述傳導件40的主體部41上端凸設有導桿43,該導桿43套設于按鍵20的軸套22中。
按鍵20向下移動時,按鍵20的軸套22沿傳導件40的導桿43向下移動,并且當按鍵20的軸套22下端與主體部41抵接時,按鍵20推動整個傳導件40向下移動。該導桿43在按鍵20向下移動的過程中起導向作用,如此設置,能夠避免按鍵20向下移動時,按鍵20的軸套22位置發(fā)生偏移,進而導致軸套22無法有效地推動傳導件40的問題發(fā)生。
上述鍋蓋組件100還包括復位彈簧50,該復位彈簧50套設于軸套22上,并且該復位彈簧50的一端與按鍵20的按壓板21抵接,另一端與傳導件40的主體部41抵接。該復位彈簧50在按鍵20受壓向下移動時被壓縮,并在按鍵20不受壓時恢復彈性形變,進而推動按鍵20向上運動以復位。
請參照圖7和圖8,上述按壓板21設置有向下延伸的環(huán)形側板23,并且環(huán)形側板23的下端設置有呈對設置的缺口231,環(huán)形側板23的下端形成有位于上述呈對設置的缺口231之間的彈性臂232,并且該彈性臂232的下端凸設有向外凸出的止位部233。
該移動通道11的內(nèi)壁面對應凹設有供止位部233滑動的滑槽113,并且滑槽113內(nèi)設置有止擋部,該止擋部位于止位部233的上方,以限制止位部233向上移動,進而限制按鍵20向上移動。如此設置,能夠避免按鍵20從移動通道11的上端脫落。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的止擋部可以是凸設于滑槽113的槽壁上的凸塊,當然也可以是滑槽113的上側壁,在此不做具體的限定。
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鍋具,該鍋具包括鍋體和鍋蓋組件,該鍋蓋組件的具體結構參照上述實施例,由于本鍋體采用了上述所有實施例的全部技術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所帶來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贅述。其中,鍋蓋組件蓋合鍋體。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在本實用新型的發(fā)明構思下,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nèi)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