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清潔工具,尤其涉及一種適合對平板拖把進行清洗和脫干的節(jié)水拖把桶。
背景技術:
旋轉拖把具有清洗脫水方便的優(yōu)點,尤其是可實現(xiàn)半干濕式拖把的清潔效果,目前在生活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使用,包括拖把桶和拖把桿,拖把桿的下端設有可帶擦拭物的拖把頭,拖把桿包括互相套接的內(nèi)桿和外桿,內(nèi)、外桿之間設有可將外桿的伸縮運動轉化為內(nèi)桿的旋轉運動的驅動結構,拖把桶內(nèi)設有可旋轉的洗滌盤和脫水籃,洗滌盤位于水面以下,脫水籃位于水面以上。洗滌時,利于拖把頭的旋轉帶動拖把桶內(nèi)的洗滌盤旋轉,實現(xiàn)拖把頭在水中的攪動和洗滌;脫水時,利于拖把頭的旋轉帶動拖把桶內(nèi)的脫水籃旋轉,實現(xiàn)離心脫水的功能。
如公告號為cn201755206u公開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手壓式旋轉拖把》公開的拖把,配合公告號為cn201775610u公開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手壓式旋轉拖把專用的脫水桶》公開的脫水桶,實現(xiàn)對手壓式旋轉拖把的清洗和甩干。
傳統(tǒng)的拖把桶,清洗與脫干在一個桶體內(nèi)分為兩部分獨立進行,導致整個桶體橫截面積大大增加。也有的拖把頭清洗與脫干在桶體內(nèi)同一部分完成,但其在旋轉結構處需要具有升降功能,即清洗時,脫水籃位于低位,至少部分位于水下,脫干時,脫水籃位于高位,即全部位于水面以上,這也使得桶體的深度要增加,且操作復雜。因現(xiàn)有拖把桶的清洗位和甩干位均不在桶體內(nèi)的同一高度位置實現(xiàn),分別有清洗位和甩干位兩個位置,且甩干位位于清洗位的上方,也就使得現(xiàn)有拖把桶的體積都不能設計成小型化。
另外,目前市場上的拖把桶以適用手壓式圓形棉紗拖把為主,但在使用時,手壓式圓形棉紗拖把還是不如平板拖把(拖把頭呈平板狀的拖把)方便,尤其在清理角落或沿墻邊脫掃時,圓形棉紗拖把更加不方便。
目前市場上也有少量針對平板拖把進行清洗和脫干的拖把桶,但這種拖把桶要求平板拖把在脫水時,需要進行折疊,折疊后的拖把頭產(chǎn)生一定的高度,因此若要將拖把頭甩干,則需要將脫水籃做的較高以容納折疊后的拖把頭,同時桶體也需要相應增加高度,桶體在容納脫水籃的同時還需要在脫水籃下方留出一定空間以容納甩下來的水。且這種適合平板拖把的拖把桶清洗與脫干在一個桶體內(nèi)分為兩部分獨立進行。
無論何種拖把桶,其在清洗時,需要將拖把頭沒入水中,這就必須使得桶內(nèi)有足夠的水,浪費水比較多。清洗方式均為在水中快速旋轉清洗,這種清洗方式適合對棉紗拖把進行清洗,平板拖把采用這種方式清洗不干凈。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現(xiàn)狀而提供一種全新清洗方式的適合對平板拖把進行清洗和脫干的拖把桶,該拖把桶在高效清洗拖把頭的同時更節(jié)約用水,同時使拖把桶的體積小型化。
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適合對平板拖把進行清洗和脫干的拖把桶,包括桶體,桶體內(nèi)設有用以支撐底部設有擦拭物的拖把頭的傳動軸,該傳動軸能讓擱置其上的拖把頭進行旋轉,其特征在于:所述桶體內(nèi)還設有清潔部件及水泵,所述清潔部件用以對在桶體內(nèi)旋轉的拖把頭底部的擦拭物進行清潔操作,所述水泵由控制結構控制其是否朝拖把頭底部的擦拭物噴水;清潔操作分為兩個時間段,第一個時間段通過水泵朝擦拭物噴水、結合清潔部件對旋轉的擦拭物接觸實現(xiàn)對擦拭物的清洗,第二個時間段水泵不再朝擦拭物噴水,此時拖把頭通過快速旋轉實現(xiàn)擦拭物的甩干。
上述清潔部件為其上含有刷毛的架子,通過刷毛與旋轉的擦拭物刮刷實現(xiàn)清洗操作。刷毛或其它類似物。這樣能更好將粘在擦拭物上的臟物刮除,清洗效果更佳。
上述控制結構包括設于傳動軸底部與水泵的輸入軸之間的變速機構,及能啟閉給所述水泵補充水的進水端的開關結構,在開關結構關閉狀態(tài)下,外部不能再對所述水泵內(nèi)進行補水。這樣通過傳動軸的旋轉能更快速的帶動水泵輸入軸旋轉,使水泵能更有力的將水從噴水孔噴向拖把頭底部的擦拭物,清洗效果更佳,而且其采用傳動軸的旋轉作為動力源,無需額外設置動力源,結構更簡單合理。在工作時,因給所述水泵補充水的進水端被開關結構封堵,水不能進入水泵內(nèi),當水泵內(nèi)的水被泵完后,噴水管不再朝擦拭物噴水,通過拖把頭的高速旋轉實現(xiàn)擦拭物的甩干,加速傳動組包括設于傳動軸底部上的大齒輪、及設于水泵輸入軸上的小齒輪,大齒輪和小齒輪彼此嚙合。當然也可采用現(xiàn)有其它加速傳動結構。
作為一種具體的開關結構,上述開關結構包括套設在傳動軸外周能上下滑移開關部件,開關部件內(nèi)還設有能使開關部件保持上移趨勢的彈性體;在拖把頭連接在傳動軸上的狀態(tài)下,開關部件被拖把頭下壓而下移使開關部件的下端封堵住給所述水泵補充水的進水端,在拖把頭脫離傳動軸的狀態(tài)下,開關部件在彈性體作用下上移使開關部件的下端打開給所述水泵補充水的進水端。
作為第二種具體的開關結構,上述開關結構包括開關部件,開關部件活動穿設在給所述水泵補充水的進水端上并能上下滑移,開關部件的上下滑移能打開或關閉給所述水泵補充水的進水端,開關部件上套設有使開關部件保持上移趨勢的彈性體,開關部件的頂端用以與連接在傳動軸上的拖把盤底部配合。
以上兩種均通過開關部件的上下移動實現(xiàn)進水端的啟閉,啟閉與拖把盤直接關聯(lián),操作更可靠。
更進一步改進,上述桶體內(nèi)的底部設有內(nèi)凹的容置腔,容置腔內(nèi)嵌設有盒體,所述水泵、變速機構及控制結構設于盒體內(nèi),傳動軸活動穿設在盒體上顯露出盒體上方,盒體設有進水孔,清潔部件安裝在盒體上。這樣整個拖把桶的清洗、脫干核心部件可作為一個模塊獨立存在,便于組裝和安裝,同時將整個模塊拆卸后,利于清洗。清潔部件可脫卸的扣接在盒體的上端面上,利于清潔部件的拆裝,方便更換和維護。噴水管位于盒體的上方,噴水管的進水端通過穿設在盒體上端面上的連接水管與所述水泵的出水端連接。便于噴水管的安裝。
作為選擇,上述水泵的出水端處連接有噴水管,噴水管上具有噴水孔,噴水孔對準擱置在傳動軸上的拖把頭底部的擦拭物。
上述控制結構包括設于傳動軸底部與水泵的輸入軸之間的變速機構,所述變速機構上設有為控制水泵的輸入軸轉動與否的離合結構。其為一種新的控制水泵實現(xiàn)間歇定量噴水的結構,變速機構結合時,水泵能噴水,變速機構脫離時,水泵不再噴水。
上述盒體內(nèi)部具有兩個獨立空間,分別為儲水室和進水室,儲水室和進水室之間通過進水口連通,該進水口形成給所述水泵補充水的進水端,所述水泵的進水端與儲水室連通,傳動軸活動穿過進水室。盒體的布局更合理,各腔室功能不同且彼此獨立,為水泵的分時段噴水控制提供方便。
更進一步改進,上述桶體具有彼此獨立且阻斷的清水腔和污水腔,清水腔上設有進水通道,所述水泵用以將清水腔內(nèi)的水噴向對在桶體內(nèi)旋轉的拖把盤底部的擦拭物。本結構使得將給拖把頭上的擦拭物清洗的清水與清洗后形成的污水完全隔絕,確保在清洗時,始終只有清水對擦拭物進行清洗,可將拖把清洗更干凈,
作為選擇,上述水泵獨立設于清水腔外部,水泵的進水端與清水腔連通。
為方便給清水腔供水,上述桶體上可脫卸的安裝有水箱,水箱具有出水通道和注水口,所述出水通道內(nèi)設有保持常閉的第一單向閥門,所述進水通道內(nèi)設有保持常閉的第二單向閥門,在水箱安裝到桶體上的狀態(tài)下,所述第一單向閥門和第二單向閥門相互推頂,第一單向閥門打開水箱的出水通道,同時第二單向閥門打開清水腔的進水通道,且水箱的出水通道和清水腔的進水通道對接相通。水箱安裝后,水箱的出水通道與清水腔的進水通道自動連通,通過水箱內(nèi)預先存放的水對清水腔進行補水,當水箱卸下后,水箱的出水通道與清水腔的進水通道均自動關閉,水箱的出水通道關閉以便對水箱進行加水,清水腔的進水通道的關閉,防止臟水進入清水腔,同時也防止多余水從清水腔流出,設計合理,方便使用。
上述桶體內(nèi)可脫卸的安裝有水箱,所述水泵直接設于水箱,水泵的內(nèi)腔構成所述清水腔,所述進水通道設于水泵的外殼上并與水箱內(nèi)腔連通,所述進水通道上設有能關閉進水通道的開關結構。該結構通過提拿水箱便可將水泵一并取出。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本拖把桶對拖把頭的清洗方式與傳統(tǒng)的拖把桶不同,其通過支撐結構確保拖把頭能在桶體內(nèi)進行旋轉,再通過水泵對擦拭物的噴水結合清潔部件對擦拭物的刮刷,實現(xiàn)對拖把頭底部的擦拭物的刮洗,與傳統(tǒng)浸泡清洗方式相比,更加節(jié)水,而且無需將拖把頭折疊,故整個桶體的高度可大大降低,另外因桶體內(nèi)殘留的水少,也進一步可降低筒體高度,另外,脫干時,水泵停止噴水,拖把頭在快速旋轉實現(xiàn)其底部的擦拭物的甩干,因清洗和脫干均在同一位置完成,無需在桶體內(nèi)分別設置清洗位和甩干位,使得整個桶體體積與傳統(tǒng)拖把頭相比大大減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第一個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第一個實施例的剖視圖(正常狀態(tài));
圖3為圖2的a處放大圖;
圖4為本發(fā)明第一個實施例的剖視圖(工作狀態(tài));
圖5為圖4的b處放大圖;
圖6為本發(fā)明第一個實施例的局部立體分解圖;
圖7為本發(fā)明第一個實施例中清洗和脫干部分的立體分解圖;
圖8為本發(fā)明第一個實施例中盒體的上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fā)明第一個實施例的使用狀態(tài)參考圖。
圖10為本發(fā)明第二個實施例中桶體部分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發(fā)明第二個實施例中桶體部分的立體分解圖;
圖12為本發(fā)明第二個實施例中水箱與清水腔之間的連通示意圖;
圖13為本發(fā)明第三個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14為本發(fā)明第四個實施例中采用離合結構實現(xiàn)間歇定量噴水的結構示意圖;
圖15為本發(fā)明第五個實施例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8所示,為本發(fā)明的第一個實施例。
一種適合對平板拖把進行清洗和脫干的拖把桶,本拖把桶與手壓式旋轉拖把配合使用,手壓式旋轉拖把為現(xiàn)有技術,手壓式旋轉拖把包括拖把桿,拖把桿的下端設有可帶擦拭物的拖把頭,擦拭物拖把桿包括互相套接的內(nèi)桿和外桿,內(nèi)、外桿之間設有可將外桿的伸縮運動轉化為內(nèi)桿的旋轉運動的驅動結構,以上為現(xiàn)有技術。
本實施例中的拖把桶,包括桶體1,桶體1內(nèi)設有用以支撐底部設有擦拭物的拖把頭12的傳動軸2;傳動軸2能讓擱置其上的拖把頭12進行旋轉,本實施例中的拖把頭12處于固定高度位置進行旋轉,當然拖把頭也可以有一定的浮動,桶體內(nèi)還設有清潔部件4及水泵3,清潔部件4用以對在桶體1內(nèi)旋轉的拖把頭12底部的擦拭物進行清潔操作,水泵3由控制結構控制其噴水與否;控制結構控制水泵3噴水分為兩個時間段,第一個時間段為噴水階段,此時水泵3一邊噴水結合清潔部件4對固定高度位置旋轉的拖把頭23底部的擦拭物的刮刷實現(xiàn)對擦拭物的清洗,第二個時間段為停止噴水階段,此時拖把頭在某個固定的位置快速旋轉實現(xiàn)其底部的擦拭物的甩干。
本實施例中的傳動軸2由拖把頭12的旋轉而帶動旋轉,拖把頭與傳動軸2的扣接結構可參考現(xiàn)有技術。清潔部件4以傳動軸2的軸線為圓心的徑向布置,清潔部件4由內(nèi)至外剛好與沿拖把頭中心一側的徑向方向上的擦拭物長度相同;作為優(yōu)選,清潔部件4上植有刷毛,刷毛在圖紙中沒有顯示,圖紙中只顯示設于清潔部件4上供刷毛植入的孔。這樣能更好將粘在擦拭物上的臟物刮除,清洗效果更佳。
水泵3的出水端處連接有噴水管5,噴水管5的噴水孔51對準擱置在傳動軸2上的拖把頭底部的擦拭物,噴水管5以傳動軸2的軸線為圓心的徑向布置,噴水管5由內(nèi)至外剛好與沿拖把頭中心一側的徑向方向上的擦拭物長度基本相同;水泵可選用葉輪泵,水泵的進水口設于泵殼的底部。
桶體1內(nèi)的底部設有內(nèi)凹的容置腔11,容置腔11內(nèi)嵌設有盒體7,水泵3及控制結構設于盒體7內(nèi),傳動軸2活動穿設在盒體7上并向上顯露出盒體7上端面,盒體7的上端面設有進水孔10,清潔部件4可脫卸的扣接在盒體7的上端面上,噴水管5位于盒體7的上方,噴水管5的進水端通過穿設在盒體7上端面上的連接水管52與水泵3的出水端連接。盒體7上設有與儲水室71相通的排水口75。
盒體7由上盒和下盒對合形成,盒體7內(nèi)部具有兩個獨立空間,分別為儲水室71和進水室72,儲水室71由上盒和下盒共同圍成,進水室72則設于上盒上,儲水室71和進水室72之間通過進水口73連通,水泵3的進水端與儲水室71連通,傳動軸2活動穿過進水室72,進水孔10設于進水室72的頂部;
控制結構包括設于傳動軸2底部與水泵3的輸入軸之間的變速機構,變速機構以加速傳動組為最佳,以及設于進水室72內(nèi)能啟閉所述進水口73的開關結構,在開關結構關閉狀態(tài)下,儲水室71內(nèi)的水被噴完后,水泵便不再噴水。
本實施例中的的加速傳動組包括設于傳動軸2底部上的大齒輪6a、及設于水泵3輸入軸上的小齒輪6b,大齒輪6a和小齒輪6b彼此嚙合。
本實施例中的開關結構包括套設在傳動軸2外周能上下滑移開關部件8,開關部件8內(nèi)還設有能使開關部件8保持上移趨勢的彈性體81;在拖把頭12連接在傳動軸2上的狀態(tài)下,開關部件8被拖把頭12下壓而下移使開關部件8的下端封堵住進水口73,在拖把頭12脫離傳動軸2狀態(tài)下,開關部件8在彈性體81作用下上移使開關部件8的下端打開進水口73,儲水室71可通過進水口73補充水,以待下次使用。彈性體81一般采用彈簧。
進水室72內(nèi)鄰近進水孔73位置處設有過濾棉9。進水室72的底部形成有向下凹陷的環(huán)形凹槽74,所述進水口73設于環(huán)形凹槽74的內(nèi)側壁,開關部件8的下端設有密封圈82,開關部件8下移后,開關部件8下端與密封圈82一起將環(huán)形凹槽74的開口封閉。
本實施例中拖把頭的結構可參考現(xiàn)有用于拖把桶的拖把頭結構,只是少掉兩側的翻板,其為整塊板結構,不能翻折。
本拖把桶的工作原理及過程如下:
清洗及脫干過程:如圖4、5、9所示,儲水室71內(nèi)具有一定水量,再將拖把頭扣接在傳動軸2,操作拖把桿,拖把桿帶動拖把頭旋轉,帶動拖把頭的旋轉帶動傳動軸2旋轉,通過大齒輪6a和小齒輪6b的嚙合傳動,帶動水泵3內(nèi)的葉輪旋轉,水泵3將水經(jīng)由連接水管52、噴水管5后從噴水孔51噴出,噴水管5噴出的水噴向拖把頭底部的擦拭物,因拖把頭的旋轉,使得清潔部件4及其上的刷毛將粘在擦拭物上的臟物刮除,邊噴水邊刮臟物;在整個過程中,開關部件8被拖把頭下壓而下移使開關部件8的下端封堵住進水口73,故被刮下的水不會通過進水口流向儲水室71,當儲水室71內(nèi)的水使用完后,水泵3空轉,不再噴水,這時拖把頭的旋轉則開始甩干操作。
工作完成后,如圖2、3、9所示,將拖把頭從傳動軸2上取下,開關部件8在彈性體81作用下上移復位,進水口73打開,水通過進水口73流向儲水室71,以待下次操作。
本拖把桶對拖把頭的清洗方式與傳統(tǒng)不同,其通過傳動軸2確保拖把頭12始終處于固定高度位置進行旋轉,再通過水泵3對擦拭物的噴水結合清潔部件4對擦拭物的刮刷,實現(xiàn)對拖把頭12底部的擦拭物的刮洗,與傳統(tǒng)浸泡清洗方式相比,更加節(jié)水,而且無需將拖把頭折疊,故整個桶體的高度可大大降低,另外因桶體內(nèi)殘留的水少,也進一步可降低筒體高度,另外,脫干時,水泵3停止噴水,拖把頭12在同一固定高度位置快速旋轉實現(xiàn)其底部的擦拭物的甩干,因清洗和脫干均在同一位置完成,無需在桶體1內(nèi)分別設置清洗位和甩干位,使得整個桶體體積與傳統(tǒng)拖把頭相比大大減小。
如圖10~12所示,為本發(fā)明的第二個實施例。
本實施例和第一個實施例的不同點在于:桶體1具有彼此獨立且阻斷的清水腔1a和污水腔1b,即污水腔1b內(nèi)的污水不會進入到清水腔1a(相當于實施例一中的進水室)中,桶體1內(nèi)的底部設有內(nèi)凹的兩個凹腔,兩個凹腔形成污水腔1b。因凹腔低于桶體1的內(nèi)腔底面,將污水存在該處后,污水不會接觸到位于桶體1的內(nèi)腔中的拖把頭,當然,也可直接將桶體的凹腔作為污水腔。清水腔1a的側壁上設有進水通道14,桶體1上還設有水泵3,水泵3獨立設于清水腔1a外部,水泵3的進水端與清水腔1a連通。
桶體1上可脫卸的安裝有水箱13(相當于實施例一中的儲水室71),桶體1周壁上設有內(nèi)凹的插槽15,水箱13可脫卸地卡制在該插槽15內(nèi)。水箱13具有出水通道131和注水口132,注水口132上設有蓋子密封,出水通道131內(nèi)設有保持常閉的第一單向閥門16,進水通道14內(nèi)設有保持常閉的第二單向閥門17,在水箱13安裝到桶體1上的狀態(tài)下,進水通道14和出水通道131相互插配,且進水通道14和出水通道131的結合處設有密封圈密封,第一單向閥門16和第二單向閥門17相互推頂,第一單向閥門16打開水箱13的出水通道131,同時第二單向閥門17打開清水腔1a的進水通道14,且水箱的出水通道131和清水腔的進水通道14對接相通。本實施例中進水通道14形成給水泵3補充水的進水端。
開關結構包括開關部件8,開關部件8活動穿設在給水泵3補充水的進水端上并能上下滑移,開關部件8的上下滑移能打開或關閉進水通道14,開關部件8上套設有使開關部件8保持上移趨勢的彈性體81,開關部件8的頂端用以與連接在傳動軸2上的拖把盤12底部配合。
如圖13所示,為本發(fā)明的第三個實施例。
本實施例和第二個實施例的不同點在于:水箱13可脫卸地安裝在桶體1內(nèi)。
如圖14所示,為本發(fā)明的第四個實施例。
本實施例和第二個實施例的不同點在于:實現(xiàn)間歇定量噴水的方式不同,控制結構包括設于傳動軸2底部與水泵3的輸入軸之間的加速傳動組,加速傳動組上設有為控制水泵3的輸入軸轉動與否的離合結構。傳動軸2上設有能相對傳動軸2軸向滑移并能隨傳動軸同步旋轉的大齒輪6a,在水泵5的輸入軸上設有用以與大齒輪6a嚙合的小齒輪6b,大齒輪6a和小齒輪6b之間設有離合結構,只有在大齒輪6a與小齒輪6b嚙合狀態(tài)下,傳動軸2才能帶動水泵3工作,在大齒輪6a逐漸上移直至大齒輪6a與小齒輪6b脫離嚙合的過程中,水泵始終工作,大齒輪6a與小齒輪6b脫離嚙合后,傳動軸2的旋轉不再帶動水泵3工作,不再噴水。
離合結構可采用以下結構:大齒輪6a的底部具有套設在傳動軸上的螺旋軸套61,傳動軸2上設有使大齒輪6a保持下移復位趨勢的復位彈性體62,位于螺旋軸套61外部的位置上設有固定的帶動塊63,帶動塊63的一端插入螺旋軸套61的外螺旋上形成螺旋傳動配合,在大齒輪6a相對傳動軸2上移一定距離后,大齒輪6a與小齒輪6b脫離嚙合,在傳動軸2停止旋轉后,大齒輪7a在復位彈性體62作用下下移復位以與小齒輪6b恢復嚙合。
如圖15所示,為本發(fā)明的第五個實施例。
本實施例和第四個實施例的不同點在于:桶體1內(nèi)可脫卸的安裝有水箱13,水泵3直接設于水箱13,水泵3的內(nèi)腔構成所述清水腔1a,進水通道14設于水泵3的外殼上并與水箱13內(nèi)腔連通,進水通道14上設有能關閉進水通道14的開關結構。
開關結構包括啟閉桿18、聯(lián)動桿19和開關桿20,其中,啟閉桿18穿設在進水通道14上能啟閉進水通道14,啟閉桿18由彈簧支撐保持上移打開趨勢,聯(lián)動桿19位于水箱13內(nèi)并約束在水泵3外殼的頂面而能橫向滑移,聯(lián)動桿19由彈簧支撐保持外移趨勢,聯(lián)動桿19的內(nèi)端與啟閉桿18的頂端形成斜面配合,聯(lián)動桿19的外端伸出水箱13側壁,開關桿20豎向設于桶體1內(nèi)并能上下滑移,開關桿20由彈簧支撐保持上移趨勢,開關桿20的頂端用以與連接在傳動軸2上的拖把頭12底部配合,開關桿20的底端與聯(lián)動桿19的外端形成斜面配合。彈簧在本圖紙中沒有顯示。
大齒輪6a和小齒輪6b通過過渡齒輪6c實現(xiàn)嚙合。
盡管以上詳細地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但是應該清楚地理解,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