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一種電動升降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023009閱讀:381來源:國知局
      一種電動升降床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fā)明涉及家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動升降床。



      背景技術:

      家具是指人類維持正常生活、從事生產(chǎn)實踐和開展社會活動必不可少的一類器具。家具也跟隨時代的腳步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到如今門類繁多,用料各異,品種齊全,用途不一,是家庭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之一。

      家具是由材料、結構、外觀形式和功能四種因素組成,其中功能是先導,是推動家具發(fā)展的動力,結構是主干,是實現(xiàn)功能的基礎。這四種因素互相聯(lián)系,又互相制約。由于家具是為了滿足人們一定的物質需求和使用目的而設計與制作的,因此家具還具有材料和外觀形式方面的因素。

      現(xiàn)代家居生活講究節(jié)約生活和節(jié)約空間,因此出現(xiàn)了升降床的概念。升降床在使用狀態(tài)下是處于降落狀體,升降床在不使用狀態(tài)是處于升起狀態(tài),這樣就可以充分利用因為床而占用的空間。

      目前,現(xiàn)有升降床的升降結構復雜,設計不合理,安裝不便,不足以支撐床體的重量,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電動升降床,結構簡單,安裝方便,由于配重塊的存在,左右支撐刀組件能夠支撐床體的重量,且可以電動控制升降。

      本發(fā)明的電動升降床,包括配重塊、床體、左支撐刀組件、右支撐刀組件、左閉合機構、右閉合機構和電動機構,所述配重塊的重量與所述床體的重量大約相等,其中:

      所述床體安裝在所述左支撐刀組件和所述右支撐刀組件上,所述左支撐刀組件、右支撐刀組件分別設置在升降床的左右兩側,所述配重塊設置在所述升降床的中部,所述第一鋼絲繩一端垂直連接在右支撐刀組件上,通過右邊的兩個右配重滑輪轉向,垂直繞過所述配重塊的配重滑輪,再通過左邊的兩個左配重滑輪轉向,所述第一鋼絲繩另一端垂直與左支撐刀組件連接;

      所述左閉合機構包括第二鋼絲繩、左上轉向滑輪和左下轉向滑輪,所述第二鋼絲繩一端與所述左支撐刀組件連接,所述第二鋼絲繩的另一端通過所述左上轉向滑輪的轉向、左下轉向滑輪的轉向后,與所述左支撐刀組件連接,所述第二鋼絲繩形成一個閉合環(huán)路;

      所述右閉合機構包括第三鋼絲繩、右上轉向滑輪和右下轉向滑輪,所述第三鋼絲繩一端與所述右支撐刀組件連接,所述第三鋼絲繩的另一端通過所述右上轉向滑輪的轉向、右下轉向滑輪的轉向后,與所述右支撐刀組件連接,所述第三鋼絲繩形成一個閉合環(huán)路;

      所述電動機構包括電機、鏈條、齒輪、光軸和升降塊,所述升降塊與所述鏈條連接,所述升降塊套接在所述光軸上,所述電機帶動所述齒輪旋轉,所述齒輪帶動所述鏈條上升或下降,所述鏈條進而帶動所述升降塊上升或下降;

      所述升降塊與所述第二鋼絲繩和所述第三鋼絲繩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左支撐刀組件和所述右支撐刀組件結構相同,分別包括支撐刀、上滾輪、下滾輪和限位滾輪;

      所述支撐刀為長條形結構,長度方向為y方向,寬度方向為x方向,高度方向為z方向;

      所述上滾輪設置在所述支撐刀的上部,所述上滾輪的轉軸垂直于所述支撐刀的y方向與x方向組成的平面;

      所述下滾輪設置在所述支撐刀的下部,所述下滾輪的轉軸垂直于所述支撐刀的y方向與x方向組成的平面;

      所述限位滾輪設置在所述支撐刀上,所述限位滾輪的轉軸垂直于所述支撐刀的y方向與z方向組成的平面;

      所述支撐刀的部分放置在升降床的立柱開口管內(nèi),所述立柱開口管在長度方向上設置有開口端,所述上滾輪、下滾輪和限位滾輪在所述立柱開口管內(nèi)滾動。

      優(yōu)選地,所述左閉合機構還包括左調節(jié)滑輪,所述左調節(jié)滑輪設置在所述左上轉向滑輪或所述左下轉向滑輪之間,所述第二鋼絲繩繞過所述左調節(jié)滑輪。

      優(yōu)選地,所述右閉合機構還包括右調節(jié)滑輪,所述右調節(jié)滑輪設置在所述右上轉向滑輪或所述右下轉向滑輪之間,所述第三鋼絲繩繞過所述右調節(jié)滑輪。

      優(yōu)選地,所述左調節(jié)滑輪和所述右調節(jié)滑輪結構相同,分別包括安裝座、調節(jié)支架、螺栓和轉向輪,所述安裝座安裝在壁體上,所述調節(jié)支架上設置有所述轉向輪,所述調節(jié)支架通過所述螺栓與所述安裝座連接,所述螺栓在所述安裝座的上下兩側各配合旋鈕有上螺母和下螺母。

      優(yōu)選地,所述支撐刀組件為左右兩個支撐刀組件,分別設置在升降床的左右兩側,所述配重塊設置在所述升降床的中部,所述第一鋼絲繩一端連接在右邊的支撐刀組件上,通過右邊的配重滑輪轉向,繞過所述配重塊的配重滑輪,再通過左邊的配重滑輪轉向,所述第一鋼絲繩另一端與左邊的支撐刀組件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上滾輪的轉軸安裝位置與所述下滾輪的轉軸安裝位置存在錯位,所述上滾輪的轉軸安裝位置與所述下滾輪的轉軸安裝位置不在同一條垂直于所述支撐刀的x方向與z方向組成的平面的直線上,所述上滾輪的轉軸安裝位置比所述下滾輪的轉軸安裝位置更靠近所述立柱開口管的開口端。

      優(yōu)選地,所述上滾輪的最靠近所述立柱開口管的開口端的部位與所述下滾輪的最遠離所述立柱開口管的開口端的部位在x方向的水平距離為c,所述立柱開口管在x方向的內(nèi)壁寬度距離為a,c=a。

      優(yōu)選地,所述限位滾輪包括上限位滾輪和下限位滾輪,所述上限位滾輪設置在所述支撐刀的上部,所述下限位滾輪設置在所述支撐刀的下部,所述限位滾輪的直徑為d,所述立柱開口管在z方向的內(nèi)壁高度距離為b,b>d。

      優(yōu)選地,所述升降塊通過鋼絲繩壓板將所述第二鋼絲繩和所述第三鋼絲繩壓在所述升降塊上。

      本發(fā)明的電動升降床的工作原理如下:床體安裝在左支撐刀組件和右支撐刀組件上,同時左支撐刀組件和右支撐刀組件通過第一鋼絲繩與配重塊連接,配重塊與床體的重量大致相等,支撐刀組件為長條形結構,根據(jù)力矩原理,支撐刀組件能夠支撐床體巨大的重量。由于配重塊的存在,且配重塊與床體的重量大致相等,支撐刀組件受到配重塊向上的力和床體向下的力大約相等,另外由于摩擦力的存在,且配重塊向上的力加上摩擦力大于床體向下的力,床體向下的力加上摩擦力大于配重塊向上的力,使得床體既不會上升,也不會下降,只有當外力克服了摩擦力后,才能推動床體上升或下降。電動機構包括電機、鏈條、齒輪、光軸和升降塊,升降塊與鏈條連接,升降塊套接在光軸上,電機帶動齒輪旋轉,齒輪帶動鏈條上升或下降,鏈條進而帶動升降塊上升或下降,光軸起到限位作用;升降塊與第二鋼絲繩和第三鋼絲繩連接,進而帶動第二鋼絲繩和第三鋼絲繩同時上升和下降,第二鋼絲繩和第三鋼絲繩帶動左支撐刀組件和右支撐刀組件上升和下降,從而使得床體上升和下降。由于摩擦力相對來說較小,電機可以用比較小的力來克服摩擦力,帶動床體上升或下降,使用方便。

      左支撐刀組件和右支撐刀組件分別設置在升降床的左右兩側,配重塊設置在升降床的中部,床體上升和下降更加平穩(wěn)和安全。第一鋼絲繩一端連接在右邊的支撐刀組件上,通過右邊的配重滑輪轉向,繞過配重塊的配重滑輪,再通過左邊的配重滑輪轉向,第一鋼絲繩另一端與左邊的支撐刀組件連接。配重塊下降,床體上升;配重塊上升,床體下降。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電動升降床,結構簡單,安裝方便,由于配重塊的存在,左右支撐刀組件能夠支撐床體的重量,且可以電動控制升降。

      左支撐刀組件和右支撐刀組件的支撐刀的部分放置在升降床的立柱開口管內(nèi),立柱開口管在長度方向上設置有開口端,上滾輪、下滾輪和限位滾輪在立柱開口管內(nèi)滾動,上滾輪和下滾輪在y方向沿著立柱開口管上下滾動,限位滾輪在z方向限位住支撐刀,使得支撐刀不會左右搖擺,上滾輪、下滾輪和限位滾輪同時保證支撐刀在立柱開口管內(nèi)滾動的順暢。

      另外,上滾輪的轉軸安裝位置與下滾輪的轉軸安裝位置存在錯位,上滾輪的轉軸安裝位置與下滾輪的轉軸安裝位置不在同一條垂直于支撐刀的x方向與z方向組成的平面的直線上。上滾輪的轉軸安裝位置比下滾輪的轉軸安裝位置更靠近立柱開口管的開口端。這樣的結構可以使支撐刀更好地放置和安裝在立柱開口管內(nèi),同時由于床體的重力只垂直向下的,導致支撐刀的上端和下端會傾斜,上滾輪的受力點在最靠近立柱開口管的開口端的部位,下滾輪的受力點在最遠離立柱開口管的開口端的部位,正好與上滾輪和下滾輪的錯位位置一致,使得上滾輪和下滾輪滾動更加順滑。

      上滾輪的最靠近立柱開口管的開口端的部位與下滾輪的最遠離立柱開口管的開口端的部位在x方向的水平距離為c,立柱開口管在x方向的內(nèi)壁寬度距離為a,c=a。在支撐刀放置在立柱開口管內(nèi)無論是否承受床體的重力時,整個支撐刀在y方向即可完全平行于立柱開口管移動,沒有任何偏移間隙。

      限位滾輪包括上限位滾輪和下限位滾輪,上限位滾輪設置在支撐刀的上部,下限位滾輪設置在支撐刀的下部。限位滾輪的直徑為d,立柱開口管在z方向的內(nèi)壁高度距離為b,b>d。由于床體的重力朝下,是上下升降的,因此,支撐刀在水平方向會左右搖擺,限位滾輪在z方向限位住支撐刀,使得支撐刀在水平方向不會左右搖擺。

      左支撐刀組件和右支撐刀組件的設計結構很好地解決了其在立柱開口管內(nèi)保持垂直方向上下移動的穩(wěn)定,及左右方向的很小間隙擺動,且支撐刀組件配的是滾輪,保證了上下滾動的順暢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電動升降床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電動升降床的內(nèi)部結構示意圖,圖中未示出床體;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電動升降床的左支撐刀組件、右支撐刀組件與配重塊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電動升降床的左支撐刀組件、右支撐刀組件、左閉合機構、右閉合機構和電動機構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中支撐刀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中支撐刀組件的y方向與x方向的截面結構示意圖,其中,上滾輪的最靠近立柱開口管的開口端的部位與下滾輪的最遠離立柱開口管的開口端的部位在x方向的水平距離為c;

      圖7為圖5中支撐刀組件的y方向與z方向的截面結構示意圖,其中,限位滾輪的直徑為d;

      圖8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支撐刀組件安裝在立柱開口管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9為圖8中立柱開口管的截面結構示意圖,其中,立柱開口管在x方向的內(nèi)壁寬度距離為a,在z方向的內(nèi)壁高度距離為b;

      圖10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電動升降床的左調節(jié)滑輪或右調節(jié)滑輪的使用狀態(tài)圖;

      圖1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電動升降床的左調節(jié)滑輪或右調節(jié)滑輪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得本發(fā)明的發(fā)明目的、特征、優(yōu)點能夠更加的明顯和易懂,下面將運用具體的實施例及附圖,對本發(fā)明保護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下面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非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保護的范圍。

      請參見圖1-圖11,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電動升降床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電動升降床的內(nèi)部結構示意圖,圖中未示出床體;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電動升降床的左支撐刀組件、右支撐刀組件與配重塊連接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電動升降床的左支撐刀組件、右支撐刀組件、左閉合機構、右閉合機構和電動機構連接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中支撐刀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中支撐刀組件的y方向與x方向的截面結構示意圖,其中,上滾輪的最靠近立柱開口管的開口端的部位與下滾輪的最遠離立柱開口管的開口端的部位在x方向的水平距離為c;圖7為圖5中支撐刀組件的y方向與z方向的截面結構示意圖,其中,限位滾輪的直徑為d;圖8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支撐刀組件安裝在立柱開口管的截面結構示意圖;圖9為圖8中立柱開口管的截面結構示意圖,其中,立柱開口管在x方向的內(nèi)壁寬度距離為a,在z方向的內(nèi)壁高度距離為b;圖10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電動升降床的左調節(jié)滑輪或右調節(jié)滑輪的使用狀態(tài)圖;圖1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電動升降床的左調節(jié)滑輪或右調節(jié)滑輪的結構示意圖。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動升降床,包括配重塊2、床體1、左支撐刀組件6、右支撐刀組件7、左閉合機構、右閉合機構和電動機構,配重塊2的重量與床體1的重量大約相等,其中:床體1安裝在左支撐刀組件6和右支撐刀組件7上,左支撐刀組件6、右支撐刀組件7分別設置在升降床的左右兩側,配重塊2設置在升降床的中部,第一鋼絲繩3一端垂直連接在右支撐刀組件7上,通過右邊的兩個右配重滑輪32轉向,垂直繞過配重塊2的配重滑輪,再通過左邊的兩個左配重滑輪31轉向,第一鋼絲繩3另一端垂直與左支撐刀組件6連接;左閉合機構包括第二鋼絲繩4、左上轉向滑輪41和左下轉向滑輪42,第二鋼絲繩4一端與左支撐刀組件6連接,第二鋼絲繩4的另一端通過左上轉向滑輪41的轉向、左下轉向滑輪42的轉向后,與左支撐刀組件6連接,第二鋼絲繩4形成一個閉合環(huán)路;右閉合機構包括第三鋼絲繩5、右上轉向滑輪51和右下轉向滑輪52,第三鋼絲繩5一端與右支撐刀組件7連接,第三鋼絲繩5的另一端通過右上轉向滑輪51的轉向、右下轉向滑輪52的轉向后,與右支撐刀組件7連接,第三鋼絲繩5形成一個閉合環(huán)路;電動機構包括電機8、鏈條18、齒輪10、光軸11和升降塊9,升降塊9與鏈條18連接,升降塊9套接在光軸11上,電機8帶動齒輪10旋轉,齒輪10帶動鏈條18上升或下降,鏈條18進而帶動升降塊9上升或下降;升降塊9與第二鋼絲繩4和第三鋼絲繩5連接。

      左支撐刀組件6和右支撐刀組件7結構相同,分別包括支撐刀13、上滾輪14、下滾輪15和限位滾輪90;支撐刀13為長條形結構,長度方向為y方向,寬度方向為x方向,高度方向為z方向;上滾輪14設置在支撐刀13的上部,上滾輪14的轉軸垂直于支撐刀13的y方向與x方向組成的平面;下滾輪15設置在支撐刀13的下部,下滾輪15的轉軸垂直于支撐刀13的y方向與x方向組成的平面;限位滾輪90設置在支撐刀13上,限位滾輪90的轉軸垂直于支撐刀13的y方向與z方向組成的平面;支撐刀13的部分放置在升降床的立柱開口管17內(nèi),立柱開口管17在長度方向上設置有開口端,上滾輪14、下滾輪15和限位滾輪90在立柱開口管17內(nèi)滾動。

      左閉合機構還包括左調節(jié)滑輪43,左調節(jié)滑輪43設置在左上轉向滑輪41或左下轉向滑輪42之間,第二鋼絲繩4繞過左調節(jié)滑輪43。右閉合機構還包括右調節(jié)滑輪53,右調節(jié)滑輪53設置在右上轉向滑輪51或右下轉向滑輪52之間,第三鋼絲繩5繞過右調節(jié)滑輪53。

      左調節(jié)滑輪4和右調節(jié)滑輪5結構相同,分別包括安裝座101、調節(jié)支架102、螺栓104和軸承103,安裝座101安裝在壁體上,調節(jié)支架102上設置有軸承103,調節(jié)支架102通過螺栓104與安裝座101連接,螺栓104在安裝座101的上下兩側各配合旋鈕有上螺母105和下螺母106。

      安裝座101包括垂直安裝片1011和水平連接片1012,垂直安裝片1011和水平連接片1012連接,垂直安裝片1011安裝在壁體上,水平連接片1012與螺栓1044垂直連接。調節(jié)支架102與垂直安裝片1011之間留有很小的間隙,間隙為1mm,方便調節(jié)和安裝。另外,如果軸承103承受的力太大,調節(jié)支架102可以抵靠在垂直安裝片1011上,防止水平連接片1012變形。調節(jié)支架102設置有轉軸107,軸承103通過轉軸107和固定螺母安裝在調節(jié)支架102上。軸承103為包膠軸承103滑輪,鋼絲繩在滑輪上移動時,可以減小噪音。螺栓104為x80內(nèi)六角圓柱頭螺栓,上螺母105和下螺母106為m8螺母。

      閉合狀態(tài)下的第二鋼絲繩4或第三鋼絲繩5繞過軸承10312,第二鋼絲繩4或第三鋼絲繩5的長度是固定。當鋼絲繩過松時,先旋鈕松開螺栓104的下螺母106,然后擰緊螺栓104的上螺母105,使得調節(jié)支架102向上移動,進而帶動軸承103向上移動,使得鋼絲繩也向上移動,進而拉長了鋼絲繩的行程,從而調緊了鋼絲繩;當鋼絲繩過緊時,先旋鈕松開螺栓104的上螺母105,然后擰緊螺栓104的下螺母106,使得調節(jié)支架102向下移動,進而帶動軸承103向下移動,使得鋼絲繩也向下移動,進而縮短了鋼絲繩的行程,從而調松了鋼絲繩。

      支撐刀組件為左支撐刀組件6和右支撐刀組件7,分別設置在升降床的左右兩側,配重塊2設置在升降床的中部,第一鋼絲繩3一端連接在右邊的支撐刀組件上,通過右邊的配重滑輪轉向,繞過配重塊2的配重滑輪,再通過左邊的配重滑輪轉向,第一鋼絲繩3另一端與左邊的支撐刀組件連接。

      上滾輪14的轉軸安裝位置與下滾輪15的轉軸安裝位置存在錯位,上滾輪14的轉軸安裝位置與下滾輪15的轉軸安裝位置不在同一條垂直于支撐刀13的x方向與z方向組成的平面的直線上,上滾輪14的轉軸安裝位置比下滾輪15的轉軸安裝位置更靠近立柱開口管17的開口端。

      上滾輪14的最靠近立柱開口管17的開口端的部位與下滾輪15的最遠離立柱開口管17的開口端的部位在x方向的水平距離為c,立柱開口管17在x方向的內(nèi)壁寬度距離為a,c=a。

      限位滾輪90包括上限位滾輪91和下限位滾輪92,上限位滾輪91設置在支撐刀13的上部,下限位滾輪92設置在支撐刀13的下部,限位滾輪90的直徑為d,立柱開口管17在z方向的內(nèi)壁高度距離為b,b>d。b減去d等于2mm。

      升降塊9通過鋼絲繩壓板12將第二鋼絲繩4和第三鋼絲繩5壓在升降塊9上。

      支撐刀13的上部設置有安裝床體1的安裝柱16。

      本發(fā)明的電動升降床的工作原理如下:

      床體1安裝在左支撐刀組件6和右支撐刀組件7上,同時左支撐刀組件6和右支撐刀組件7通過第一鋼絲繩3與配重塊2連接,配重塊2與床體1的重量大致相等,支撐刀組件為長條形結構,根據(jù)力矩原理,支撐刀組件能夠支撐床體1巨大的重量。由于配重塊2的存在,且配重塊2與床體1的重量大致相等,支撐刀組件受到配重塊2向上的力和床體1向下的力大約相等,另外由于摩擦力的存在,且配重塊2向上的力加上摩擦力大于床體1向下的力,床體1向下的力加上摩擦力大于配重塊2向上的力,使得床體1既不會上升,也不會下降,只有當外力克服了摩擦力后,才能推動床體1上升或下降。電動機構包括電機8、鏈條18、齒輪10、光軸11和升降塊9,升降塊9與鏈條18連接,升降塊9套接在光軸11上,電機8帶動齒輪10旋轉,齒輪10帶動鏈條18上升或下降,鏈條18進而帶動升降塊9上升或下降,光軸11起到限位作用;升降塊9與第二鋼絲繩4和第三鋼絲繩5連接,進而帶動第二鋼絲繩4和第三鋼絲繩5同時上升和下降,第二鋼絲繩4和第三鋼絲繩5帶動左支撐刀組件6和右支撐刀組件7上升和下降,從而使得床體1上升和下降。由于摩擦力相對來說較小,電機8可以用比較小的力來克服摩擦力,帶動床體1上升或下降,使用方便。

      左支撐刀組件6和右支撐刀組件7分別設置在升降床的左右兩側,配重塊2設置在升降床的中部,床體1上升和下降更加平穩(wěn)和安全。第一鋼絲繩3一端連接在右邊的支撐刀組件上,通過右邊的配重滑輪轉向,繞過配重塊2的配重滑輪,再通過左邊的配重滑輪轉向,第一鋼絲繩3另一端與左邊的支撐刀組件連接。配重塊2下降,床體1上升;配重塊2上升,床體1下降。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電動升降床,結構簡單,安裝方便,由于配重塊2的存在,左右支撐刀組件能夠支撐床體1的重量,且可以電動控制升降。

      左支撐刀組件6和右支撐刀組件7的支撐刀13的部分放置在升降床的立柱開口管17內(nèi),立柱開口管17在長度方向上設置有開口端,上滾輪14、下滾輪15和限位滾輪90在立柱開口管17內(nèi)滾動,上滾輪14和下滾輪15在y方向沿著立柱開口管17上下滾動,限位滾輪90在z方向限位住支撐刀13,使得支撐刀13不會左右搖擺,上滾輪14、下滾輪15和限位滾輪90同時保證支撐刀13在立柱開口管17內(nèi)滾動的順暢。

      另外,上滾輪14的轉軸安裝位置與下滾輪15的轉軸安裝位置存在錯位,上滾輪14的轉軸安裝位置與下滾輪15的轉軸安裝位置不在同一條垂直于支撐刀13的x方向與z方向組成的平面的直線上。上滾輪14的轉軸安裝位置比下滾輪15的轉軸安裝位置更靠近立柱開口管17的開口端。這樣的結構可以使支撐刀13更好地放置和安裝在立柱開口管17內(nèi),同時由于床體1的重力只垂直向下的,導致支撐刀13的上端和下端會有傾斜的壓力,上滾輪14的受力點在最靠近立柱開口管17的開口端的部位,下滾輪15的受力點在最遠離立柱開口管17的開口端的部位,正好與上滾輪14和下滾輪15的錯位位置一致,使得上滾輪14和下滾輪15滾動更加順滑。

      上滾輪14的最靠近立柱開口管17的開口端的部位與下滾輪15的最遠離立柱開口管17的開口端的部位在x方向的水平距離為c,立柱開口管17在x方向的內(nèi)壁寬度距離為a,c=a。在支撐刀13放置在立柱開口管17內(nèi)無論是否承受床體1的重力時,整個支撐刀13在y方向即可完全平行于立柱開口管17移動,沒有任何偏移間隙。

      限位滾輪90包括上限位滾輪91和下限位滾輪92,上限位滾輪91設置在支撐刀13的上部,下限位滾輪92設置在支撐刀13的下部。限位滾輪90的直徑為d,立柱開口管17在z方向的內(nèi)壁高度距離為b,b>d。由于床體1的重力朝下,是上下升降的,因此,支撐刀13在水平方向會左右搖擺,限位滾輪90在z方向限位住支撐刀13,使得支撐刀13在水平方向不會左右搖擺。

      左支撐刀組件6和右支撐刀組件7的設計結構很好地解決了其在立柱開口管17內(nèi)保持垂直方向上下移動的穩(wěn)定,及左右方向的很小間隙擺動,且支撐刀組件配的是滾輪,保證了上下滾動的順暢。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yè)技術人員能夠實現(xiàn)或使用本發(fā)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xiàn)。因此,本發(fā)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當前第1頁1 2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