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杯體領域,具體為一種新型水杯。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一些用電燒水的杯體逐漸運用到人們生活中去。然而傳統(tǒng)的用電杯體,由于其電源線長度固定,嚴重影響燒水使用,當電源線過長時,會造成雜亂的感覺,而且也容易受拉扯電源線的影響而使得插接松動造成杯體的斷電,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而當電源線過短時,則無法滿足與供電插座的插接需求,因此,傳統(tǒng)的用電杯體存在較大弊端,需要改進。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水杯,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種新型水杯,包括杯體、插電頭以及連接所述杯體和插電頭的接聯(lián)部,所述杯體右側端面設有杯把,左側端面上方設有用于出水的出水嘴,所述接聯(lián)部包括與插電頭電路連接的第一纜線、與杯體電路連接的第二纜線以及連接所述第一纜線和第二纜線之間的殼體,所述殼體中端處設置有安置槽,所述殼體還設置有通聯(lián)安置槽和外端的左通聯(lián)槽和右通聯(lián)槽,所述左通聯(lián)槽上端壁中設置有左右延展的左導移槽,所述右通聯(lián)槽下端壁中設置有左右延展的右導移槽,所述左導移槽和右導移槽中分別滑移安裝有左滑移塊和右滑移塊,所述第一纜線、第二纜線分別穿進到所述左通聯(lián)槽和右通聯(lián)槽中并分別與所述左滑移塊和右滑移塊固定連接,所述左導移槽上端壁中設置有左右延展的第一輸電孔,所述右導移槽底壁中設置有左右延展的第二輸電孔,所述第一輸電孔和第二輸電孔中分別安裝有第一輸電銷和第二輸電銷,所述左導移槽右端壁中和所述右導移槽左端壁中分別設置有上滑移槽和下滑移槽,所述上滑移槽和下滑移槽中分別固定安裝有上齒狀條和下齒狀條,所述上齒狀條和下齒狀條分別與所述左滑移塊和右滑移塊固定連接,所述安置槽中可旋動地安裝有與所述上齒狀條和下齒狀條配合連接的齒狀輪,所述殼體中還安裝有動能裝置,所述殼體頂部還設有吊掛裝置,所述吊掛裝置包括吊掛臂以及通孔。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其中,所述左滑移塊和右滑移塊中分別設置有第一空槽和第二空槽,所述第一空槽和第二空槽中分別滑移安裝有第一觸頭和第二觸頭,所述第一空槽和第二空槽中還固定安裝有分別與所述第一觸頭和第二觸頭連接的第一壓簧和第二壓簧,所述第一觸頭和第二觸頭分別與所述第一纜線和第二纜線電路連接。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動能裝置包括與所述齒狀輪花鍵配合的轉銷軸,所述安置槽前后兩端分別安裝有前滑移腔和后滑移腔,所述后滑移腔滑移安裝有滑移架,所述轉銷軸后端可旋動地安裝在所述滑移架中,前端可旋動地安裝在所述前滑移腔前端壁中并頂出所述殼體,且所述轉銷軸前端固定安裝有手搖柄,所述前滑移腔中固定安裝有墊片,所述前滑移腔中安裝有與所述轉銷軸固定連接且與所述墊片相配合的接聯(lián)板,所述接聯(lián)板朝向所述墊片的端面固定設置有插針。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述轉銷軸上位于所述殼體外側安裝有與所述手搖柄抵靠的第三壓簧。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輸電銷與第二輸電銷電路連接。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吊掛臂設置于所述所述殼體頂部中端處,所述吊掛臂與所述殼體固定設置,所述吊掛臂中設置有多組所述通孔。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裝置中可通過手搖柄的轉動可對所述接聯(lián)部的長度進行調節(jié),因此,可根據(jù)需要自由調節(jié)所述接聯(lián)部的長度,可避免所述接聯(lián)部的過短或者過程,因此,可滿足使用,也可提高整潔度,避免雜亂的現(xiàn)象;
當調節(jié)到合適長度后,松開所述手搖柄,在所述第三壓簧的作用下,所述插針會插入到所述墊片中,由此,所述齒狀輪無法轉動,從而可使所述接聯(lián)部的長度保持一致;
由于所述第一壓簧和第二壓簧可分別將第一觸頭和第二觸頭頂壓穿進到所述第一輸電孔和第二輸電孔中并分別與所述第一輸電銷和第二輸電銷抵靠,因此,第一觸頭和第二觸頭可分別始終與第一輸電銷和第二輸電銷接觸,從而可使供電穩(wěn)定;
本發(fā)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降低安全隱患,滿足使用要求。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fā)明一種新型水杯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接聯(lián)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第一纜線和第二纜線向外伸出最長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2中箭頭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中齒狀輪可轉動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2中左滑移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1中杯體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所有特征,或公開的所有方法或過程中的步驟,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驟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組合。
本說明書(包括任何附加權利要求、摘要和附圖)中公開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別敘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類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換。即,除非特別敘述,每個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類似特征中的一個例子而已。
下面結合圖1-7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
參照圖1-7,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一種新型水杯,包括杯體1、插電頭3以及連接所述杯體1和插電頭3的接聯(lián)部2,所述杯體1右側端面設有杯把102,左側端面上方設有用于出水的出水嘴101,所述接聯(lián)部2包括與插電頭3電路連接的第一纜線20、與杯體1電路連接的第二纜線21以及連接所述第一纜線20和第二纜線21之間的殼體22,所述殼體22中端處設置有安置槽220,所述殼體22還設置有通聯(lián)安置槽220和外端的左通聯(lián)槽2201和右通聯(lián)槽2202,所述左通聯(lián)槽2201上端壁中設置有左右延展的左導移槽222,所述右通聯(lián)槽2202下端壁中設置有左右延展的右導移槽221,所述左導移槽222和右導移槽221中分別滑移安裝有左滑移塊210和右滑移塊200,所述第一纜線20、第二纜線21分別穿進到所述左通聯(lián)槽2201和右通聯(lián)槽2202中并分別與所述左滑移塊210和右滑移塊200固定連接,所述左導移槽222上端壁中設置有左右延展的第一輸電孔224,所述右導移槽221底壁中設置有左右延展的第二輸電孔224,所述第一輸電孔224和第二輸電孔224中分別安裝有第一輸電銷24和第二輸電銷23,所述左導移槽222右端壁中和所述右導移槽221左端壁中分別設置有上滑移槽229和下滑移槽228,所述上滑移槽229和下滑移槽228中分別固定安裝有上齒狀條215和下齒狀條205,所述上齒狀條215和下齒狀條205分別與所述左滑移塊210和右滑移塊200固定連接,所述安置槽220中可旋動地安裝有與所述上齒狀條215和下齒狀條205配合連接的齒狀輪226,所述殼體22中還安裝有動能裝置,所述殼體22頂部還設有吊掛裝置,所述吊掛裝置包括吊掛臂4以及通孔41。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左滑移塊210和右滑移塊200中分別設置有第一空槽211和第二空槽,所述第一空槽211和第二空槽中分別滑移安裝有第一觸頭212和第二觸頭202,所述第一空槽211和第二空槽中還固定安裝有分別與所述第一觸頭212和第二觸頭202連接的第一壓簧213和第二壓簧,所述第一壓簧213和第二壓簧分別用以將第一觸頭212和第二觸頭202頂壓穿進到所述第一輸電孔224和第二輸電孔224中并分別與所述第一輸電銷24和第二輸電銷23抵靠,所述第一觸頭212和第二觸頭202分別與所述第一纜線20和第二纜線21電路連接。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動能裝置包括與所述齒狀輪226花鍵配合的轉銷軸227,所述安置槽220前后兩端分別安裝有前滑移腔230和后滑移腔225,所述后滑移腔225滑移安裝有滑移架51,所述轉銷軸227后端可旋動地安裝在所述滑移架51中,前端可旋動地安裝在所述前滑移腔230前端壁中并頂出所述殼體22,且所述轉銷軸227前端固定安裝有手搖柄55,所述前滑移腔230中固定安裝有墊片53,所述前滑移腔230中安裝有與所述轉銷軸227固定連接且與所述墊片53相配合的接聯(lián)板52,所述接聯(lián)板52朝向所述墊片53的端面固定設置有插針520。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述轉銷軸227上位于所述殼體22外側安裝有與所述手搖柄55抵靠的第三壓簧54,所述第三壓簧54用以將所述轉銷軸227向前頂壓而使所述插針520插入到所述墊片53中,從而可防止所述轉銷軸227轉動。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第一輸電銷24與第二輸電銷23電路連接。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吊掛臂4設置于所述所述殼體22頂部中端處,所述吊掛臂4與所述殼體22固定設置,所述吊掛臂4中設置有多組所述通孔41;所述吊掛臂4用于所述殼體22的懸掛,從而可將所述殼體22懸掛在一定高度,避免所述殼體22拖放于地面而造成人為踩踏,造成損壞,進而可增加所述殼體22的使用壽命,同時也可提高供電安全性。
本發(fā)明裝置中的接聯(lián)部2在初始狀態(tài)時,所述轉銷軸227在所述第三壓簧54的作用下被向前頂壓而使所述插針520插入到所述墊片53中,此時,所述齒狀輪226無法轉動,而所述第一纜線20和第二纜線21無法調節(jié)長度。
需要使接聯(lián)部2延伸時,利用所述手搖柄55將所述轉銷軸227向后頂壓,由于所述轉銷軸227與所述齒狀輪226花鍵配合,因此,所述轉銷軸227可向后滑動,而所述轉銷軸227向后滑動時可帶動所述接聯(lián)板52向后移動而使所述插針520脫離所述墊片53,而后再逆時針轉動所述手搖柄55,所述手搖柄55可驅動所述轉銷軸227逆時針轉動,所述轉銷軸227可驅動所述齒狀輪226逆時針轉動,從而所述齒狀輪226可驅動所述上齒狀條215向左滑動,同時,所述齒狀輪226還可驅動所述下齒狀條205向右滑動,而所述上齒狀條215可帶動所述第二纜線21向左伸出,所述下齒狀條205可帶動所述第一纜線20向右伸出,從而可使接聯(lián)部2拉長,調節(jié)到合適長度后,松開所述手搖柄55后,在所述第三壓簧54的作用下,所述插針520再次插入到所述墊片53中而使所述接聯(lián)部2的拉長長度保持一致;
需要使接聯(lián)部2縮短時,利用所述手搖柄55將所述轉銷軸227向后頂壓而使所述插針520脫離所述墊片53,而后再順時針轉動所述手搖柄55,所述手搖柄55可驅動所述齒狀輪226順時針轉動,所述齒狀輪226順時針轉動時可驅動所述第二纜線21向右縮回到所述左通聯(lián)槽2201中,而驅動所述第一纜線20向左縮回到所述右通聯(lián)槽2202中,調節(jié)到合適長度后,松開所述手搖柄55后,在所述第三壓簧54的作用下,所述插針520再次插入到所述墊片53中而使所述接聯(lián)部2的長度保持一致。
本發(fā)明裝置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裝置中可通過手搖柄的轉動可對所述接聯(lián)部的長度進行調節(jié),因此,可根據(jù)需要自由調節(jié)所述接聯(lián)部的長度,可避免所述接聯(lián)部的過短或者過長,因此,可滿足使用,也可提高整潔度,避免雜亂的現(xiàn)象;
當調節(jié)到合適長度后,松開所述手搖柄,在所述第三壓簧的作用下,所述插針會插入到所述墊片中,由此,所述齒狀輪無法轉動,從而可使所述接聯(lián)部的長度保持一致;
由于所述第一壓簧和第二壓簧可分別將第一觸頭和第二觸頭頂壓穿進到所述第一輸電孔和第二輸電孔中并分別與所述第一輸電銷和第二輸電銷抵靠,因此,第一觸頭和第二觸頭可分別始終與第一輸電銷和第二輸電銷接觸,從而可使供電穩(wěn)定;
本發(fā)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降低安全隱患,滿足使用要求。
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明確,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總體精神以及構思的情形下,可以做出對于以上實施例的各種變型。其均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本發(fā)明的保護方案以本發(fā)明所附的權利要求書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