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支護結構,具體是一種邊坡支護系統。
背景技術:
對散落有大量孤石、危石的高大邊坡的防護治理,國內外學術界、工程界一直都倍感復雜且未能提出一套完善的處理措施。而隨著水電、公路、橋涵、房產等領域的大力發(fā)展,高危邊坡問題越來越多。
高大邊坡的支護治理困難,其中,對高大邊坡之上的孤危石進行清理尤為棘手。理由在于:1)高大邊坡的孤危石清理費力,而且往往工程量大,較短的時間和采用一股的清理方法都難以徹底完全清除。2)高大邊坡的孤危石的清理技術,還不很完善,機械很難上去,多是通過人工攀援作業(yè)。3)人工攀援高大邊坡本身困難,攀援中要同時用力清除重量大的孤危石更為不易,簡單靠人力等普通方式往往清理不徹底,容易留下安全隱患。4)攀援清理人員或借助安全繩的人工清理人員,可能因立足不穩(wěn)而發(fā)生意外,也可能遭受上部清理不徹底的孤危石崩落沖擊威脅。即施工人員的臨時安保措施要求很高,而目前很難提供有效的安保保障。5)高大邊坡清理期間以及清理不徹底而落下的孤危石沖擊能量大,對坡腳有建筑物、構筑物、交通要道或平行作業(yè)的其他施工作業(yè)面危害巨大。
另一個方面,鑒于高大邊坡上的孤危石清理困難,清理工期長,成本高,而在很多工程中,是不需要對高大邊坡段上的孤危石進行大力清理或根本不需要進行專門清理的,在坡腳其他作業(yè)完成之后,即可任其邊坡塌落。如棚洞工程,部分堤壩工程,坡腳部分區(qū)域的鑿巖、鉆探、綠化、治理等工程,這些工程將在坡腳布設堅實擋土墻或被動防護網等永久性安全保障措施的工程等,本身的目的即為防護邊坡的塌落沖擊。僅僅要求在這些工程施工期間,有一種有效措施,能對位于高危邊坡危害范圍內的坡腳作業(yè)面、作業(yè)面的人員設備等能進行有效防護,不至遭受高大邊坡上孤危石塌落沖擊威脅即可。
因此,需要一種對高危邊坡危害范圍內的人員、設備及建構筑物起到防護的安全保障措施的邊坡支護系統。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提供一種能夠實現快速支護的邊坡支護系統對高危邊坡危害范圍內的人員、設備及建構筑物起到防護的安全保障。
本實用新型的邊坡支護系統,包括支護網、錨桿和擋土墻,錨桿穿過支護網錨固于邊坡土體并將支護網壓緊于邊坡土體表面,擋土墻設置于邊坡土體下方,錨桿包括可插入邊坡土體的筒形桿體、同軸鉸接于桿體內并關于桿體軸向對稱設置的兩個抗拉板以及可沿軸向插入桿體內并推動抗拉板轉動使其伸出筒形桿體外的芯軸;桿體的側壁設有用于使抗拉板伸出的條形口;
進一步,支護網底邊連接于擋土墻的頂部;
進一步,桿體底部形成用于刺入邊坡土體的錐尖;
進一步,抗拉板的鉸軸垂直于桿體的軸線;
進一步,芯軸外圓與桿體內圓之間通過螺紋配合;
進一步,芯軸上固定有用驅動其轉動的手輪;
進一步,手輪與支護網之間彈頂有彈簧并通過彈簧將支護網壓緊于邊坡土體表面;
進一步,抗拉板為平行四邊形板,且抗拉板朝向外側的邊設有切削刃;
進一步,芯軸下端為錐臺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邊坡支護系統,在對邊坡進行支護時,利用錨桿將支護網錨固于邊坡表面,支護網能夠壓覆孤危石,增大孤危石與坡表的摩阻作用,阻止孤危石下落,使得不穩(wěn)定邊坡段的抗滑力和抗滑力矩增大,阻止不穩(wěn)定邊坡段崩塌失穩(wěn),另一方面,對于不能被壓覆的、自身重量較大的孤危石,即使下落,也只能沿支護網和坡表之間的有限通道向下滑落,不會滾出至坡腳下的道路或者破壞建筑物,邊坡底部設置擋土墻用于阻擋從支護網與坡表之間滾下的落石,錨固支護網時,可先將錨桿的桿體插入土體內,此時桿體內的抗拉板收縮在桿體內,以減小錨桿插入土體的過程中受到的阻力,當桿體插入至設定深度時,將芯軸插入桿體內,芯軸底部為錐臺結構,由于芯軸與桿體之間通過螺紋配合,因此,通過轉動芯軸可以使其產生向下的推力,芯軸底部的圓錐面與抗拉板表面相抵并推動抗拉板轉動,使抗拉板從條形口伸出至桿體外并嵌入于土體內,條形口的大小保證抗拉板在芯軸的推動下能夠伸出桿體外,同時當錨桿受到拉力作用使抗拉板繼續(xù)轉動一定距離后,條形口底部將對抗拉板的繼續(xù)轉動進行限位,避免其繼續(xù)轉動至桿體內,也就是說抗拉板旋轉至桿體外后,無法繼續(xù)旋轉至桿體內,抗拉板有效提高錨桿的抗拔能力,最后將壓板連接于芯軸上,利用壓板壓緊邊坡土體表面,最終完成對邊坡的支護作業(yè)。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支護網的錨固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錨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錨桿內的抗拉板伸出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的邊坡支護系統,包括包括支護網7、錨桿10和擋土墻11,錨桿10穿過支護網7錨固于邊坡土體8并將支護網7壓緊于邊坡土體8表面,擋土墻11設置于邊坡土體8下方,錨桿10包括可插入邊坡土體8的筒形桿體3、同軸鉸接于桿體3內并關于桿體3軸向對稱設置的兩個抗拉板4以及可沿軸向插入桿體3內并推動抗拉板4轉動使其伸出筒形桿體3外的芯軸1;桿體3的側壁設有用于使抗拉板4伸出的條形口6;在對邊坡進行支護時,利用錨桿10將支護網7錨固于邊坡表面,支護網7能夠壓覆孤危石,增大孤危石與坡表的摩阻作用,阻止孤危石下落,使得不穩(wěn)定邊坡段的抗滑力和抗滑力矩增大,阻止不穩(wěn)定邊坡段崩塌失穩(wěn),另一方面,對于不能被壓覆的、自身重量較大的孤危石,即使下落,也只能沿支護網7和坡表之間的有限通道向下滑落,不會滾出至坡腳下的道路或者破壞建筑物,邊坡底部設置擋土墻11用于阻擋從支護網7與坡表之間滾下的落石,錨固支護網7時,可先將錨桿10的桿體3插入土體8內,此時桿體3內的抗拉板4收縮在桿體3內,以減小錨桿10插入土體8的過程中受到的阻力,當桿體3插入至設定深度時,將芯軸1插入桿體3內,由于芯軸1與桿體3之間通過螺紋配合,因此,通過轉動芯軸1可以使其產生向下的推力推動抗拉板4轉動,并使抗拉板4轉動至桿體3外嵌入于土體8內,有效提高錨桿10的抗拔能力,最后將壓板連接于芯軸1上,利用壓板壓緊邊坡土體8表面,最終完成對支護網7的錨固。
本實施例中,支護網7底邊連接于擋土墻11的頂部,這種連接方式能夠保證從邊坡滾下的落石均能被擋土墻11所阻擋,同時還能提高擋土墻11的穩(wěn)定性。
本實施例中,桿體3底部形成用于刺入邊坡土體8的錐尖5,錐尖5可有效減小桿體3插入土體8過程中受到的阻力作用。
本實施例中,抗拉板4的鉸軸垂直于桿體3的軸線,而抗拉板4與鉸軸相互垂直,抗拉板4采用這種布置形式便于使其轉動并嵌入邊坡土體8內,另外,桿體3所受的拉拔力的方向平行于抗拉板4,避免抗拉板4發(fā)生折斷。
本實施例中,芯軸1外圓與桿體3內圓之間通過螺紋配合,因此,桿體3與芯軸1之間可進行螺旋傳動,即通過驅動芯軸1轉動可使芯軸1相對于桿體3沿軸向移動從而推動抗拉板4轉動并伸出桿體3外。
本實施例中,芯軸1上固定有用驅動其轉動的手輪2,作業(yè)人員可通過手輪2驅動芯軸1相對于桿體3轉動。
本實施例中,手輪2與支護網7之間彈頂有彈簧9并通過彈簧9將支護網7壓緊于邊坡土體8表面,這種方式有利于使壓板壓與邊坡土體8表面緊密貼合。
本實施例中,抗拉板4為平行四邊形板,且抗拉板4朝向外側的邊設有切削刃,抗拉板4轉動并嵌入土體8時,其外側邊的切削刃可切開土體8,有利于減小該過程中抗拉板4受到的阻力。
本實施例中,芯軸1下端為錐臺結構。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