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苧麻纖維后處理加工領域,涉及一種苧麻加工工藝,特別是苧麻敲麻分纖水洗工藝。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苧麻纖維屬于天然纖維,苧麻纖維是由苧麻中獲取。苧麻是一種可以充分利用的天然纖維紡織資源,中國具有利用苧麻這種天然纖維紡織資源的優(yōu)勢,因為中國的苧麻產量占全世界的90%以上。
苧麻為蕁麻科苧麻屬,系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苧麻莖稈的橫斷面的結構由外向內依次為表皮、韌皮纖維層、木質部和髓部。人們種植苧麻的主要目的是獲取韌皮纖維層的纖維。人們首先通過剝麻、牽伸等操作獲得苧麻纖維條,接著對苧麻分纖水洗以獲得精干麻。
據申請人所知,目前苧麻行業(yè)對苧麻分纖水洗的方式通常是采用圓盤拷麻機敲麻,接著是由人工轉移被敲擊后的苧麻至清洗槽進行人工漂洗,再接著是由人工轉移漂洗后的苧麻到漂白槽進行人工漂白。申請人發(fā)現(xiàn),這種苧麻分纖水洗方式的每道工序以及每道工序之間均需要人工參與,其自動化程度低,由于自動化程度低,導致生產效率低下,分纖水洗效果差,水資源以及各種化工原料(如NaOH、雙氧水)浪費嚴重,這種苧麻分纖水洗的方式得到的精干麻的含膠量為10%左右。因此,針對這一現(xiàn)狀,申請人認為有必要研究一種全新的苧麻敲麻分纖水洗工藝,以滿足實際使用的需要。
中國專利文獻CN105421024A公開的《一種苧麻纖維改性方法》(申請?zhí)枺?01510912550.5),其步驟為:脫膠麻一浸堿一脫堿一堿中和一水洗,所述浸堿為氫氧化鈉溶液,干麻濃度為125-135g/L,濕麻濃度為190-210g/L,浴比為1:10-1:12,溫度為30-60℃,時間20-25分鐘;所述脫堿為水洗,開啟循環(huán)泵,水洗三次,每次10-15分鐘;堿中和使用硫酸溶液,濃度為2-3.5g/L,溫度為常溫,時間10-15分鐘;水洗使PH值達到7。利用堿法改性苧麻纖維,使用低濃度的燒堿及低濃度硫酸,實現(xiàn)苧麻的改性,其工藝簡單,操作安全方便,成本低廉,適合工業(yè)化生產。申請人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一種苧麻纖維改性方法》(申請?zhí)枺?01510912550.5)存在的不足之處是:該工藝中的浸堿、脫堿、堿中和這三個工序處理時間過長,且浸堿工序使用的氫氧化鈉溶液溫度過低,處理效果不好,整個工藝使用化學藥劑過多,環(huán)境污染嚴重。
中國專利文獻CN102251294A公開的《苧麻練整聯(lián)合制纖自動化生產工藝》(申請?zhí)枺?01110206648.0),包括步驟:(a)將苧麻原料喂入軟麻機經機械揉搓除去部分雜物后,成條狀盤入浸漬筒內;(b)將浸漬筒推入韌皮纖維預處理機, 經真空預處理后,推出存放2~3小時,完成苧麻原料的浸漬處理;(c)經浸漬處理后的苧麻原料依次進入脫膠開纖機、除雜開纖機、水洗開纖機、漂練機、清漂機、給油增柔機和抖散機,進行脫膠開纖、除雜開纖、水洗開纖、漂練、清漂、給油增柔和抖散。該發(fā)明能實現(xiàn)整個脫膠過程的連續(xù)機械化生產,達到節(jié)能、減排、降耗、提高纖維品質的目標。申請人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苧麻練整聯(lián)合制纖自動化生產工藝》(申請?zhí)枺?01110206648.0)存在的不足之處是:該工藝從苧麻到精干麻工序過多,且有些工序之間需由人工操作將產品從一個工序轉到下一個工序,這樣導致處理時間過長,自動化程度偏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問題,進行改進,提出并研究苧麻敲麻分纖水洗工藝。與上述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能夠提高脫膠質量,縮短脫膠工藝流程,更好地實現(xiàn)使手工作業(yè)向機械化、自動化轉變。
本發(fā)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采用敲麻機、分纖水洗裝置、漂白裝置,其特征在于,敲麻機、分纖水洗裝置、漂白裝置的輸出端均設有收攏機構,敲麻機之間、敲麻機與分纖水洗裝置之間、分纖水洗裝置之間、分纖水洗裝置與漂白裝置之間均設有過渡裝置,具體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第一步驟:第一次敲麻,將捆扎好的苧麻解開,鋪在第一臺敲麻機的喂入口的傳送帶上,隨著傳送帶間歇輸入進入第一臺敲麻機,進行第一次敲麻;
第二步驟:第一次收攏,經過第一次敲麻后的苧麻散開在傳送帶上,在離開第一臺敲麻機之前由設在第一臺敲麻機的輸出端的收攏機構進行收攏;
第三步驟:第二次敲麻,經過第一次收攏后的苧麻通過過渡裝置來到第二臺敲麻機的喂入口的傳送帶上,隨著傳送帶間歇輸入進入第二臺敲麻機進行第二次敲麻;
第四步驟:第二次收攏,經過第二次敲麻后的苧麻散開在傳送帶上,由設在第二臺敲麻機的輸出端的收攏機構進行收攏;
第五步驟:第三次敲麻,經過第二次收攏后的苧麻通過過渡裝置來到第三臺敲麻機的喂入口的傳送帶上,隨著傳送帶間歇輸入進入第三臺敲麻機進行第三次敲麻;
第六步驟:第三次收攏,經過第三次敲麻后的苧麻散開在傳送帶上,由設在第三臺敲麻機的輸出端的收攏機構進行收攏;
第七步驟:第一次分纖水洗,經過第三次收攏后的苧麻通過過渡裝置來到第一臺分纖水洗裝置的喂入口的傳送帶上,隨著傳送帶連續(xù)輸入進入第一臺分纖水洗裝置進行第一次分纖水洗;
第八步驟:第四次收攏,經過第一次分纖水洗后的苧麻散開在傳送帶上,在離開第一臺分纖水洗裝置之前由設在第一臺分纖水洗裝置的輸出端的收攏機構進行收攏;
第九步驟:第二次分纖水洗,經過第四次收攏后的苧麻通過過渡裝置來到第二臺分纖水洗裝置的喂入口的傳送帶上,隨著傳送帶連續(xù)輸入進入第二臺分纖水洗裝置進行第二次分纖水洗;
第十步驟:第五次收攏,經過第二次分纖水洗后的苧麻散開在傳送帶上,在離開第二臺分纖水洗裝置之前由設在第二臺分纖水洗裝置的輸出端的收攏機構進行收攏;
第十一步驟:第三次分纖水洗,經過第五次收攏后的苧麻通過過渡裝置來到第三臺分纖水洗裝置的喂入口的傳送帶上,隨著傳送帶連續(xù)輸入進入第三臺分纖水洗裝置進行第三次分纖水洗;
第十二步驟:第六次收攏,經過第三次分纖水洗后的苧麻散開在傳送帶上,在離開第三臺分纖水洗裝置之前由設在第三臺分纖水洗裝置的輸出端的收攏機構進行收攏;
第十三步驟:漂白,經過第六次收攏后的苧麻通過過渡裝置來到漂白裝置的喂入口的傳送帶上,隨著傳送帶連續(xù)輸入進入漂白裝置進行漂白;
第十四步驟:第七次收攏,經過漂白裝置的苧麻散開在傳送帶上,在離開漂白裝置之前由設在漂白裝置的輸出端的收攏機構進行收攏。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步驟的苧麻鋪在第一臺敲麻機的喂入口的傳送帶上后,苧麻的兩側到傳送帶邊緣距離不得小于100mm,防止經過第一次敲麻后其長度超過傳送帶邊緣。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敲麻機之間設有的過渡裝置的傳輸速度同步,傳輸速度是1.5—3m/min;所述的敲麻機與分纖水洗裝置之間設有的過渡裝置、分纖水洗裝置之間設有的過渡裝置、分纖水洗裝置與漂白裝置之間設有的過渡裝置的傳輸速度同步,傳輸速度是2—4m/min。
其特征在于,分纖水洗裝置使用4—5g/L、80℃的堿液對苧麻進行噴淋,壓強是0.5—0.8兆帕。
其特征在于,漂白裝置使用1.5—2ml/L、80℃的雙氧水對苧麻進行噴淋,壓強是0.5—0.8兆帕。
其特征在于,分纖水洗裝置、漂白裝置的結構完全相同。
本發(fā)明的創(chuàng)新性在于,克服了傳統(tǒng)工藝的各種問題,創(chuàng)造性的提出了新的有效的解決方案和切實可行的工藝措施,與上述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能夠提高脫膠質量,縮短脫膠工藝流程,更好地實現(xiàn)使手工作業(yè)向機械化、自動化轉變。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工藝合理,操作安全方便,成本低,生產效率高,分纖水洗效果好,工藝能夠實現(xiàn)機械化和自動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本發(fā)明的技術解決方案,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
實施例一:本發(fā)明采用敲麻機、分纖水洗裝置、漂白裝置、收攏機構、過渡裝置,敲麻機、分纖水洗裝置、漂白裝置的輸出端均設有收攏機構,敲麻機之間、敲麻機與分纖水洗裝置之間、分纖水洗裝置之間、分纖水洗裝置與漂白裝置之間均設有過渡裝置,具體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第一步驟:第一次敲麻,將捆扎好的苧麻解開,將解開的苧麻整齊縱向鋪在第一臺敲麻機的喂入口的傳送帶上,解開的苧麻隨著傳送帶間歇輸入進入第一臺敲麻機進行第一次敲麻;
第二步驟:第一次收攏,經過第一次敲麻后的苧麻散開在傳送帶上,經過第一次敲麻后的苧麻在離開第一臺敲麻機之前由設在第一臺敲麻機的輸出端的收攏機構進行收攏;
第三步驟:第二次敲麻,經過第一次收攏后的苧麻通過過渡裝置來到第二臺敲麻機的喂入口的傳送帶上,經過第一次收攏后的苧麻隨著傳送帶間歇輸入進入第二臺敲麻機進行第二次敲麻;
第四步驟:第二次收攏,經過第二次敲麻后的苧麻散開在傳送帶上,由設在第二臺敲麻機的輸出端的收攏機構進行收攏;
第五步驟:第三次敲麻,經過第二次收攏后的苧麻通過過渡裝置來到第三臺敲麻機的喂入口的傳送帶上,經過第二次收攏后的苧麻隨著傳送帶間歇輸入進入第三臺敲麻機進行第三次敲麻;
第六步驟:第三次收攏,經過第三次敲麻后的苧麻散開在傳送帶上,由設在第三臺敲麻機的輸出端的收攏機構進行收攏;
第七步驟:第一次分纖水洗,經過第三次收攏后的苧麻通過過渡裝置來到第一臺分纖水洗裝置的喂入口的傳送帶上,經過第三次收攏后的苧麻隨著傳送帶連續(xù)輸入進入第一臺分纖水洗裝置進行第一次分纖水洗;
第八步驟:第四次收攏,經過第一次分纖水洗后的苧麻散開在傳送帶上,在離開第一臺分纖水洗裝置之前由設在第一臺分纖水洗裝置的輸出端的收攏機構進行收攏;
第九步驟:第二次分纖水洗,經過第四次收攏后的苧麻通過過渡裝置來到第二臺分纖水洗裝置的喂入口的傳送帶上,經過第四次收攏后的苧麻隨著傳送帶連續(xù)輸入進入第二臺分纖水洗裝置進行第二次分纖水洗;
第十步驟:第五次收攏,經過第二次纖水洗后的苧麻散開在傳送帶上,在離開第二臺分纖水洗裝置之前由設在第二臺分纖水洗裝置的輸出端的收攏機構進行收攏;
第十一驟步:第三次分纖水洗,經過第五次收攏后的苧麻通過過渡裝置來到第二臺分纖水洗裝置的喂入口的傳送帶上,經過第五次收攏后的苧麻隨著傳送帶連續(xù)輸入進入第二臺分纖水洗裝置進行第三次分纖水洗;
第十二步驟:第六次收攏,經過第三次纖水洗后的苧麻散開在傳送帶上,在離開第三臺分纖水洗裝置之前由設在第三臺分纖水洗裝置的輸出端的收攏機構進行收攏;
第十三步驟:漂白,經過第六次收攏后的苧麻通過過渡裝置來到漂白裝置的喂入口的傳送帶上,經過第六次收攏后的苧麻隨著傳送帶連續(xù)輸入進入漂白裝置進行漂白;
第十四步驟:第七次收攏,經過漂白后的苧麻散開在傳送帶上,在離開漂白裝置之前由設在漂白裝置的輸出端的收攏機構進行收攏。
實施例一中,所述的第一步驟的苧麻整齊縱向鋪在第一臺敲麻機的喂入口的傳送帶上后,苧麻的兩側到傳送帶邊緣距離大于100mm,防止其經過第一次敲麻后,其長度超過傳送帶邊緣。所述的敲麻機之間設有的過渡裝置的傳輸速度同步,傳輸速度是3m/min,所述的敲麻機與分纖水洗裝置之間設有的過渡裝置、分纖水洗裝置之間設有的過渡裝置、分纖水洗裝置與漂白裝置之間設有的過渡裝置的傳輸速度同步,傳輸速度是4m/min。所述的分纖水洗裝置、漂白裝置的結構完全相同,區(qū)別是分纖水洗裝置使用5g/L、80℃的堿液對苧麻進行噴淋,壓強是0.8兆帕;漂白裝置是使用2ml/L、80℃的雙氧水對苧麻進行噴淋,壓強是0.8兆帕。
由實施例一獲得的精干麻經過檢測,測得精干麻的含膠量為3.8%。
實施例二:本發(fā)明采用敲麻機、分纖水洗裝置、漂白裝置、收攏機構、過渡裝置,敲麻機、分纖水洗裝置、漂白裝置的輸出端均設有收攏機構,敲麻機之間、敲麻機與分纖水洗裝置之間、分纖水洗裝置之間、分纖水洗裝置與漂白裝置之間均設有過渡裝置,具體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第一步驟:第一次敲麻,將捆扎好的苧麻解開,將解開的苧麻整齊縱向鋪在第一臺敲麻機的喂入口的傳送帶上,解開的苧麻隨著傳送帶間歇輸入進入第一臺敲麻機進行第一次敲麻;
第二步:第一次收攏,經過第一次敲麻后的苧麻散開在傳送帶上,在離開第一臺敲麻機之前由設在第一臺敲麻機的輸出端的收攏機構進行收攏;
第三步驟:第二次敲麻,經過第一次收攏后的苧麻通過過渡裝置來到第二臺敲麻機的喂入口的傳送帶上,經過第一次收攏后的苧麻隨著傳送帶間歇輸入進入第二臺敲麻機進行第二次敲麻;
第四步驟:第二次收攏,經過第二次敲麻后的苧麻散開在傳送帶上,由設在第二臺敲麻機的輸出端的收攏機構進行收攏;
第五步驟:第三次敲麻,經過第二次收攏后的苧麻通過過渡裝置來到第三臺敲麻機的喂入口的傳送帶上,經過第二次收攏后的苧麻隨著傳送帶間歇輸入進入第三臺敲麻機進行第三次敲麻;
第六步驟:第三次收攏,經過第三次敲麻后的苧麻成為散開在傳送帶上,由設在第三臺敲麻機的輸出端的收攏機構進行收攏;
第七步驟:第一次分纖水洗,經過第三次收攏后的苧麻通過過渡裝置來到第一臺分纖水洗裝置的喂入口的傳送帶上,經過第三次收攏后的苧麻隨著傳送帶連續(xù)輸入進入第一臺分纖水洗裝置進行第一次分纖水洗;
第八步驟:第四次收攏,經過第一次分纖水洗后的苧麻散開在傳送帶上,在離開第一臺分纖水洗裝置之前由設在第一臺分纖水洗裝置的輸出端的收攏機構進行收攏;
第九步驟:第二次分纖水洗,經過第四次收攏后的苧麻通過過渡裝置來到第二臺分纖水洗裝置的喂入口的傳送帶上,經過第四次收攏后的苧麻隨著傳送帶連續(xù)輸入進入第二臺分纖水洗裝置進行第二次分纖水洗;
第十步驟:第五次收攏,經過第二次分纖水洗后的苧麻散開在傳送帶上,在離開第二臺分纖水洗裝置之前由設在第二臺分纖水洗裝置的輸出端的收攏機構進行收攏;
第十一步驟:第三次分纖水洗,經過第五次收攏后的苧麻通過過渡裝置來到第三臺分纖水洗裝置的喂入口的傳送帶上,經過第五次收攏后的苧麻隨著傳送帶連續(xù)輸入進入第三臺分纖水洗裝置進行第三次分纖水洗;
第十二步驟:第六次收攏,經過第三次分纖水洗后的苧麻散開在傳送帶上,在離開第三臺分纖水洗裝置之前由設在第三臺分纖水洗裝置的輸出端的收攏機構進行收攏;
第十三步驟:漂白,經過第六次收攏后的苧麻通過過渡裝置來到漂白裝置的喂入口的傳送帶上,經過第六次收攏后的苧麻隨著傳送帶連續(xù)輸入進入漂白裝置進行漂白;
第十四步驟:第七次收攏,經過漂白裝置的苧麻散開在傳送帶上,在離開漂白裝置之前由設在漂白裝置的輸出端的收攏機構進行收攏。
實施例二中,所述的第一步驟的苧麻整齊縱向鋪在第一臺敲麻機的喂入口的傳送帶上后,苧麻的兩側到傳送帶邊緣距離大于100mm,防止經過第一次敲麻后其長度超過傳送帶邊緣。所述的敲麻機之間設有的過渡裝置的傳輸速度同步,傳輸速度是1.5m/min;所述的敲麻機與分纖水洗裝置之間設有的過渡裝置、分纖水洗裝置之間設有的過渡裝置、分纖水洗裝置與漂白裝置之間設有的過渡裝置的傳輸速度同步,傳輸速度是2m/min。所述的分纖水洗裝置使用5g/L、80℃的堿液對苧麻進行噴淋,壓強是0.8兆帕;所述的漂白裝置是使用2ml/L、80℃的雙氧水對苧麻進行噴淋,壓強是0.8兆帕。所述的分纖水洗裝置、漂白裝置的結構完全相同。
由實施例二獲得的精干麻經過檢測,測得精干麻的含膠量為3.6%。
實施例三:本發(fā)明采用敲麻機、分纖水洗裝置、漂白裝置、收攏機構、過渡裝置,敲麻機、分纖水洗裝置、漂白裝置的輸出端均設有收攏機構,敲麻機之間、敲麻機與分纖水洗裝置之間、分纖水洗裝置之間、分纖水洗裝置與漂白裝置之間均設有過渡裝置,具體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第一步驟:第一次敲麻,將捆扎好的苧麻解開,將解開的苧麻整齊縱向鋪在第一臺敲麻機的喂入口的傳送帶上,解開的苧麻隨著傳送帶間歇輸入進入第一臺敲麻機進行第一次敲麻;
第二步驟:第一次收攏,經過第一次敲麻后的苧麻散開在傳送帶上,在離開第一臺敲麻機之前由設在第一臺敲麻機的輸出端的收攏機構進行收攏;
第三步驟:第二次敲麻,經過第一次收攏后的苧麻通過過渡裝置來到第二臺敲麻機的喂入口的傳送帶上,經過第一次收攏后的苧麻隨著傳送帶間歇輸入進入第二臺敲麻機進行第二次敲麻;
第四步驟:第二次收攏,經過第二次敲麻后的苧麻散開在傳送帶上,由設在第二臺敲麻機的輸出端的收攏機構進行收攏;
第五步驟:第三次敲麻,經過第二次收攏后的苧麻通過過渡裝置來到第三臺敲麻機的喂入口的傳送帶上,經過第二次收攏后的苧麻隨著傳送帶間歇輸入進入第三臺敲麻機進行第三次敲麻;
第六步驟:第三次收攏,經過第三次敲麻后的苧麻散開在傳送帶上,由設在第三臺敲麻機的輸出端的收攏機構進行收攏;
第七步驟:第一次分纖水洗,經過第三次收攏后的苧麻通過過渡裝置來到第一臺分纖水洗裝置的喂入口的傳送帶上,經過第三次收攏后的苧麻隨著傳送帶連續(xù)輸入進入第一臺分纖水洗裝置進行第一次分纖水洗;
第八步驟:第四次收攏,經過第一次分纖水洗后的苧麻散開在傳送帶上,在離開第一臺分纖水洗裝置之前由設在第一臺分纖水洗裝置的輸出端的收攏機構進行收攏;
第九步驟:第二次分纖水洗,經過第四次收攏后的苧麻通過過渡裝置來到第二臺分纖水洗裝置的喂入口的傳送帶上,經過第四次收攏后的苧麻隨著傳送帶連續(xù)輸入進入第二臺分纖水洗裝置進行第二次分纖水洗;
第十步驟:第五次收攏,經過第二次分纖水洗后的苧麻散開在傳送帶上,在離開第二臺分纖水洗裝置之前由在第二臺分纖水洗裝置的輸出端的收攏機構進行收攏;
第十一步驟:第三次分纖水洗,經過第五次收攏后的苧麻通過過渡裝置來到第三臺分纖水洗裝置的喂入口的傳送帶上,經過第五次收攏后的苧麻隨著傳送帶連續(xù)輸入進入第三臺分纖水洗裝置進行第三次分纖水洗;
第十二步驟:第六次收攏,經過第三次分纖水洗后的苧麻散開在傳送帶上,在離開第三臺分纖水洗裝置之前由設在第三臺分纖水洗裝置的輸出端的收攏機構進行收攏;
第十三步驟:漂白,經過第六次收攏后的苧麻通過過渡裝置來到漂白裝置的喂入口的傳送帶上,經過第六次收攏后的苧麻隨著傳送帶連續(xù)輸入進入漂白裝置進行漂白;
第十四步驟:第七次收攏,經過漂白裝置的苧麻散開在傳送帶上,在離開漂白裝置之前由在漂白裝置的輸出端的收攏機構進行收攏。
實施例三中,所述的第一步驟的苧麻整齊縱向鋪在第一臺敲麻機的喂入口的傳送帶上后,苧麻的兩側到傳送帶邊緣距離大于100mm,防止經過第一次敲麻后其長度超過傳送帶邊緣。
所述的敲麻機之間設有的過渡裝置的傳輸速度同步,傳輸速度是3m/min;所述的敲麻機與分纖水洗裝置之間設有的過渡裝置、分纖水洗裝置之間設有的過渡裝置、分纖水洗裝置與漂白裝置之間設有的過渡裝置的傳輸速度同步,傳輸速度是4m/min。所述的分纖水洗裝置使用4g/L、80℃的堿液對苧麻進行噴淋,壓強是0.5兆帕;所述的漂白裝置是使用1.5ml/L、80℃的雙氧水對苧麻進行噴淋,壓強是0.5兆帕。所述的分纖水洗裝置、漂白裝置的結構完全相同。
由實施例三獲得的精干麻經過檢測,測得精干麻的含膠量為5.5%。
比較上述各實施例,可以知道:實施例二的脫膠質量稍好于實施例一,但效率減半;實施例三效果不如實施例一。故綜合起來看,實施例一和實施例二為優(yōu)選實施例。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構思及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基本要點,并不是以此來限制本發(fā)明提出的技術解決方案涵蓋的保護范圍。而是讓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解決方案的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了解本發(fā)明涵蓋的技術內容,并據以實施。凡根據本發(fā)明提出的技術解決方案涵蓋的實質技術內容所做的等效變換方案,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