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紡織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新型羽絨除鐵裝置。
背景技術:
在羽絨加工環(huán)節(jié)中,羽絨中常常會摻雜有鐵屑、鐵釘?shù)入s物,在進入洗毛等工序前,需將鐵屑等雜物清除,目前主要通過人工篩選或在輸毛管中安裝磁鐵,將羽絨中除去或吸附,然后定期清理,這種清理方式清理效果并不理想,并給洗毛等工序帶來隱患,現(xiàn)有的羽絨除鐵裝置,效率低,而且是通過磁鐵對鐵屑、鐵釘?shù)入s物進行吸附,吸附后磁鐵上的鐵屑雜物難以清除。因此有需要設計一種新型羽絨除鐵裝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羽絨除鐵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羽絨除鐵裝置,包括筒體、第一支架、第二支架、電磁吸附棒、傳動電動機以及集絨架,所述筒體內橫向安裝有轉動桿,所述轉動桿的一端與第一支架轉動連接,所述轉動桿的另一端與第二支架轉動連接,所述電磁吸附棒包括上電磁吸附棒以及下電磁吸附棒,所述上電磁吸附棒橫向安裝在筒體的內腔上端,所述下電磁吸附棒橫向安裝在筒體內腔的底端,所述轉動桿上固定焊接有多個攪拌桿,所述傳動電動機固定安裝在第一支架的頂端上表面,所述傳動電動機與轉動桿之間通過傳動輪以及傳動帶轉動連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內側壁上端固定安裝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與電磁吸附棒通過導線連接,所述傳動電動機與控制面板之間通過導線連接,所述筒體的上方連接有進料口,所述筒體底部開有條形出料口,所述筒體的底部安放有集絨架,所述集絨架的底部開設有出絨口,所述集絨架的側壁焊接有支架。
優(yōu)選的,所述攪拌桿為u型結構,且橫向焊接在轉動桿上。
優(yōu)選的,所述上電磁吸附棒包括安裝固定軸、u型鐵塊、漆包線以及殼體,所述漆包線均勻纏繞在u型鐵塊上,所述u型鐵塊固定安裝在殼體內腔中,所述漆包線的兩端通過控制面板與外部電源連接,所述殼體的兩端固定連接有安裝固定軸,所述上電磁吸附棒通過固定安裝軸安裝在筒體的內腔中,所述下電磁吸附棒與上電磁吸附棒的結構一樣。
優(yōu)選的,所述控制面板上設置有傳動電動機開啟按鈕、傳動電動機關閉按鈕以及電磁吸附棒控制旋鈕,所述傳動電動機開啟按鈕設在傳動電動機關閉按鈕的正上方,所述電磁吸附棒控制旋鈕設置傳動電動機關閉按鈕的右上方。
優(yōu)選的,所述筒體的兩端與第一支架和第二之架之間均通過螺母連接有穩(wěn)定桿。
優(yōu)選的,所述筒體橫向放置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間。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此發(fā)明通過設置上電磁吸附棒以及下電磁吸附棒,對羽絨進行多級除鐵,使得除鐵更加的充分徹底,而且電磁鐵容易控制,可以通過控制面板上的電磁吸附棒控制旋鈕來調節(jié)通過電量,進而控制電磁吸附棒的吸附能力,而且當給電磁吸附棒斷開電源時,電磁吸附棒的磁性消失,電磁吸附棒上的鐵屑等雜質自動脫落,不需要人工進行清除,采用u型鐵塊使得在同等情況下產(chǎn)生的磁性更強,通過設置殼體,避免u型鐵塊以及漆包線與外部直接接觸,一是便于清理,二是安全可靠,防止因漏電而電傷工作人員,通過設置u型攪拌桿,可對筒體內的羽絨進行攪動,使得與電磁吸附棒充分接觸,除鐵更加的徹底,通過設置集絨架,便于收集從筒體的條形出料口排出的羽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筒體底部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上電磁吸附棒剖面圖;
圖4為本發(fā)明控制面板平面圖。
圖中:1筒體、2第一支架、3第二支架、4電磁吸附棒、41上電磁吸附棒、411安裝固定軸、412u型鐵塊、413漆包線、414殼體、42下電磁吸附棒、5傳動電動機、6轉動桿、7攪拌桿、8控制面板、9集絨架、10出絨口、11支架、12傳動電動機開啟按鈕、13傳動電動機關閉按鈕、14條形出料口、15電磁吸附棒控制旋鈕、16進料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豎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裝置或者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者暗示相對重要性。
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制,術語“設置”、“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連接,也可以是通過中間媒介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
請參閱圖1-4,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新型羽絨除鐵裝置,包括筒體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電磁吸附棒4、傳動電動機5以及集絨架9,所述筒體1內橫向安裝有轉動桿6,所述轉動桿6的一端與第一支架2轉動連接,所述轉動桿6的另一端與第二支架3轉動連接,所述筒體1橫向放置在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之間,所述筒體1的兩端與第一支架2和第二之架3之間均通過螺母連接有穩(wěn)定桿,所述電磁吸附棒4包括上電磁吸附棒41以及下電磁吸附棒42,所述上電磁吸附棒41橫向安裝在筒體1的內腔上端,所述下電磁吸附棒42橫向安裝在筒體1內腔的底端,所述上電磁吸附棒41包括安裝固定軸411、u型鐵塊412、漆包線413以及殼體414,所述漆包線413均勻纏繞在u型鐵塊412上,所述u型鐵塊412固定安裝在殼體414內腔中,所述漆包線413的兩端通過控制面板8與外部電源連接,所述殼體414的兩端固定連接有安裝固定軸411,所述上電磁吸附棒41通過固定安裝軸411安裝在筒體1的內腔中,所述下電磁吸附棒41與上電磁吸附棒42的結構一樣,通過設置上電磁吸附棒41以及下電磁吸附棒42,對羽絨進行多級除鐵,使得除鐵更加的充分徹底,而且電磁吸附棒4容易控制,可以通過控制面板8上的電磁吸附棒控制旋鈕15來調節(jié)電量,進而控制電磁吸附棒4的吸附能力,而且當給電磁吸附棒4斷開電源時,電磁吸附棒4的磁性消失,電磁吸附棒4上的鐵屑等雜質自動脫落,不需要人工進行清除,采用u型鐵塊412使得在同等情況下產(chǎn)生的磁性更強,通過設置殼體414,避免u型鐵塊412以及漆包線413與外部直接接觸,一是便于清理,二是安全可靠,防止因漏電而電傷工作人員,所述轉動桿6上固定焊接有多個攪拌桿7,所述攪拌桿7為u型結構,通過設置u型的攪拌桿7,可對筒體1內的羽絨進行充分攪動,使得與電磁吸附棒4充分接觸,除鐵更加的徹底,且橫向焊接在轉動桿6上,所述傳動電動機5固定安裝在第一支架2的頂端上表面,所述傳動電動機5與轉動桿6之間通過傳動輪以及傳動帶轉動連接,所述第一支架2的內側壁上端固定安裝有控制面板8,所述控制面板8上設置有傳動電動機開啟按鈕12、傳動電動機關閉按鈕13以及電磁吸附棒控制旋鈕15,所述傳動電動機開啟按鈕12設在傳動電動機關閉按鈕13的正上方,所述電磁吸附棒控制旋鈕15設置傳動電動機關閉按鈕13的右上方,所述控制面板8與電磁吸附棒4通過導線連接,所述傳動電動機5與控制面板8之間通過導線連接,所述筒體1的上方連接有進料口16,所述筒體1底部開有條形出料口16,所述筒體1的底部安放有集絨架9,所述集絨架9的底部開設有出絨口10,所述集絨架9的側壁焊接有支架11,通過設置集絨架9,便于收集從筒體1的條形出料口排出的羽絨。
工作原理:利用電磁吸附棒4的特性,即是電磁鐵的特性,通電的時候會產(chǎn)生磁性,進而對羽絨內鐵屑雜質進行吸附,斷開電源時磁性消失,電磁吸附棒4上的鐵屑雜質將自動脫落,以此來配合攪拌桿7對筒體1內的羽絨進行除鐵。
盡管已經(jīng)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