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打印耗材,具體涉及一種集碳帶和紙帶的一體式打印耗材盒。
背景技術:
1、現(xiàn)有一種熱轉印打印用的一體式打印耗材盒包括外殼,外殼包括前后間隔布置的較大的主盒體和較小的副盒體、以及將主盒體和副盒體相連的左右間隔布置的兩道連接臂,主盒體形成主腔以及出口,副盒體形成副腔以及入口,兩道連接臂之間形成了上下敞口的走紙通道,出口與入口通過走紙通道相對。
2、一體式打印耗材盒還包括紙帶及其卷芯、碳帶及其供給軸以及其回收軸。卷芯、供給軸均安裝在主腔內,卷芯位于第一軸心處,供給軸位于第二軸心處,回收軸則安裝在副腔內的第三軸心處。紙帶卷繞在卷芯上,紙帶的紙帶被引出后,從出口伸出并到達走紙通道。碳帶被卷繞在供給軸上,碳帶從供給軸引出后從出口伸出并到達走紙通道;紙帶和碳帶在走紙通道處疊合且二者與加熱頭以及膠輥配合以完成熱轉印。完成打印的紙帶從走紙通道的敞口處送出,而用完的碳帶則從入口進入副腔并由回收軸卷繞回收。
3、現(xiàn)有的該種一體式打印耗材盒的外殼設置成左右對半分割的兩個半殼的形式,左右方向為卷芯、供給軸以及回收軸的軸向,兩個半殼均包括主盒體的一半、副盒體的一半以及一道連接臂。在耗材盒組裝時,需要先將一個半殼躺置,將碳帶及其供給軸和回收軸以及紙帶及其卷芯沿軸向裝到該半殼里,再自上往下蓋合另一半殼。
4、實際上,該組裝方式難度較大。供給軸、回收軸和卷芯向下安裝到躺置的半殼后,此時三者朝下的一端得以定位,而此時要求三者朝上的另一端也必須保證位置準確,另一半殼蓋合時候才能準確完成配合。首先,此時需要保證位置準確的部件包括當不限于上述供給軸、回收軸和卷芯三者,部件數(shù)量較多;然后,供給軸、回收軸和卷芯均作為轉動結構必然存在配合間隙,在沒有外力輔助支撐的情況下,由于松動,它們朝上的另一端必然無法下維持在準確的位置上。
5、因此,另一半殼向下蓋合并且能夠同時與多個部件完成準確對接的成功概率極低。并且,蓋合過程中也沒法從兩個半殼之間對部件進行扶持以阻礙兩個半殼蓋合,可見該組裝方式難度極大,影響生產(chǎn)效率。另一方面,回收軸的軸向端還需要連接一枚齒輪去與打印機的齒輪組進行嚙合,該方式下只能在完成兩個半殼的組裝,再后裝齒輪,不利于各構件的模塊化生產(chǎn)組裝,生產(chǎn)工藝步驟增多,同樣影響生產(chǎn)效率。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降低組裝難度以提升生產(chǎn)效率的一體式打印耗材盒。
2、本發(fā)明提供的打印耗材盒包括外殼、紙帶、卷芯、碳帶、供給軸和回收軸,外殼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相連的第一盒體、連接臂和第二盒體,第一盒體設置第一腔以及出口,第二盒體設置第二腔以及入口,連接臂處形成走紙通道,第一腔、出口、走紙通道、入口與第二腔依次連通;卷芯以及供給軸設置于第一腔內,回收軸設置于第二腔內,紙帶卷繞于卷芯外,碳帶卷繞于供給軸與回收軸之間;第一盒體包括第一盒身和第一蓋,第一盒身和第一蓋蓋合以形成第一腔,第二盒體包括第二盒身和第二蓋,第二盒身和第二蓋蓋合以形成第二腔,連接臂連接于第一盒身與第二盒身之間;第一腔的至少一部分設置于第一盒身,第一盒身設置第一腔的第一安裝口,第一安裝口沿卷芯的徑向開口且第一安裝口與出口連通,卷芯和供給軸通過第一安裝口安裝;第二腔的至少一部分設置于第二盒身,第二盒身設置第二腔的第二安裝口,第二安裝口沿回收軸的徑向開口且第二安裝口與入口連通,回收軸通過第二安裝口安裝。
3、由上述方案可見,本發(fā)明主要將背景技術中左右半殼的外殼結構改進成第一盒體和第二盒體都能夠徑向開口并以蓋蓋合的結構。此設置下,包括紙帶和卷芯的紙卷、碳帶及其供給軸和回收軸都能夠沿徑向放入對應的腔內。該方式下紙卷和碳帶組件一步放置完成,沒有軸向定位難問題,放置完成后不影響蓋合,因而組裝簡單。特別是碳帶及其供給軸和回收軸,碳帶柔性松弛而出口或入口狹小,以往沿軸向放入半殼以及蓋上另一半殼的過程中碳帶難以對準出口或入口而造成很大阻礙,而本發(fā)明中,第一安裝口與出口連通而第二安裝口與入口連通,在放置碳帶及其供給軸和回收軸時無效考慮碳帶的問題,將供給軸放入第一腔和將回收軸放入第二腔后,碳帶自然到達出口、走紙通道以及入口處。可見,本發(fā)明針對一體式打印耗材盒,較大程度降低耗材盒的組裝難度,有效提升生產(chǎn)效率。
4、進一步的方案是,打印耗材盒還包括支撐件,支撐件包括沿卷芯的軸向相對設置的第一軸段和第二軸段,第一軸段與卷芯套接,第二軸段由第一盒身支撐,支撐件隨卷芯一同通過第一安裝口安裝入第一腔。
5、由上可見,背景技術中的半殼內設置凸起的、用于插入卷芯的短軸去實現(xiàn)定位。而由于本發(fā)明的紙卷沿徑向安裝,第一盒身中設置凸起的短軸將阻礙紙卷放入。針對該問題,本發(fā)明增設支撐件,支撐件的第一軸段替代現(xiàn)有的短軸與卷芯套接,支撐件的第二軸段被第一盒身的內部結構所支撐以及定位。
6、再進一步的方案是,第一盒身設置第一軸心定位槽,第一軸心定位槽與第一腔連通,且第一軸心定位槽從第一安裝口處延伸至卷芯的軸心處,第二軸段置入第一軸心定位槽;第一盒身設置第二軸心定位槽,第二軸心定位槽與第一腔連通,且第二軸心定位槽從第一安裝口處延伸至供給軸的軸心處,供給軸置入第二軸心定位槽;第二盒身設置第三軸心定位槽,第三軸心定位槽與第二腔連通,且第三軸心定位槽從第二安裝口處延伸至回收軸的軸心處,回收軸置入第三軸心定位槽。
7、由上可見,由于軸心定位槽均從對應的安裝口延伸至對應的軸心處,如此,在放置紙卷、供給軸或回收軸時,無需完全對準軸心也能利用軸心定位槽的導向效果將軸部件引導到準確的軸心位置上。此設置進一步降低放置部件的操作難度,進一步提升耗材盒的組裝效率。
8、更進一步的方案是,包括以下的至少一項:第一盒身與第一蓋的接合處位于卷芯的軸心處,第一腔的至少一部分設置于第一蓋,第一蓋還設置第四軸心定位槽,第四軸心定位槽和第一軸心定位槽相對并構成第一軸心定位孔,第二軸段位于第一軸心定位孔中;第一蓋設置第五軸心定位槽,第五軸心定位槽與第二軸心定位槽相對并構成第二軸心定位孔,供給軸位于第二軸心定位孔中;第二蓋設置第六軸心定位槽,第六軸心定位槽與第三軸心定位槽相對并構成第三軸心定位孔,回收軸位于第三軸心定位孔中。
9、由上可見,雖然盒身的軸心定位槽即可以在組裝過程中將卷芯、供給軸以及回收軸定位到準確的軸心位置,但由于耗材盒在工作中這些內部結構處于受力和自轉的狀態(tài),卷芯、供給軸以及回收軸都有可能受力后發(fā)生跳動而脫離軸心位置,繼而影響打印。為此,本發(fā)明還在第一蓋以及第二蓋上設置于盒身上軸心定位槽相對的另一軸心定位槽,相對的兩個半圓定位槽構成了圓形的軸心定位孔,從而進一步將這些轉動部件穩(wěn)定地限制在固定的軸心位置上。
10、更進一步的方案是,包括以下的至少一項:第一軸心定位孔沿軸向貫穿至第一盒體的外部;第二軸心定位孔沿軸向貫穿至第二盒體的外部;第三軸心定位槽以及第三軸心定位孔沿軸向貫穿至第二盒體的外部。
11、由上可見,供給軸和回收軸均需要被帶動,供給軸的軸向段所在的第二軸心定位孔以及回收軸的軸向端所處的和第三軸心定位孔需要與盒體外部連通;特別是回收軸,其軸向端需要連接一個齒輪且該齒輪需要設置到第二盒身的外部,第三軸心定位槽的軸向貫穿設計使得回收軸可以在組裝完成,即,可以在完整齒輪套裝、構成一個整體模塊后再放置到第二盒身中,齒輪不會對放置過程造成阻礙。另外,本技術并非采用背景技術的半殼中的凸起短軸對卷芯進行定位,而是改用支撐件,由于第一軸心處不需要短軸以及用于短軸基于的側壁,第一軸心定位孔沿軸向貫穿至第一盒體的外部的設置下,可以為外殼取消兩側壁厚,縮小外殼寬度。
12、更進一步的方案是,第一盒身設置第一弧線凸邊,第一弧線凸邊凸起于第一盒身的表面,且第一弧線凸邊的圓心與卷芯的軸心重合且第一弧線凸邊沿第一軸心定位槽的邊緣設置,第一弧線凸邊用于與打印機進行軸心定位配合;和/或,第一盒身還設置凸起于自身表面的定位凸塊,定位凸塊的凸起方向垂直于軸向,定位凸塊用于與打印機進行軸向的定位配合。
13、由上可見,雖然盒身的側壁和蓋的側壁均對支撐件的第二軸段限制定位,但僅憑較薄的側壁去承受紙卷、卷芯和支撐件的重力以及轉動產(chǎn)生的作用力,特別是當盒身和蓋相互分離而破壞了側壁的整體性,側壁的強度因此減弱。因此,本發(fā)明還在第一軸心定位槽的邊緣設置起加強作用的第一弧線凸起,加強側壁在受力處的強度。另一方面,第一弧線凸起的外輪廓還能夠被利用以與打印機的凹位進行軸心定位,保證耗材盒與打印機組裝穩(wěn)定可靠,第一弧線凸起一個結構實現(xiàn)結構強化以及與打印機配合軸心定位的雙重作用。另外,定位凸塊用于與打印機進行軸向的定位配合,保證耗材盒與打印機組裝穩(wěn)定可靠。
14、更進一步的方案是,第一盒身設置第一凸緣,第一凸緣凸起于第一盒身的表面,且第一凸緣沿第一盒身的位于接合處的邊緣設置,第一凸緣與第一弧線凸邊相接;第一蓋設置相接的第二弧線凸邊和第二凸緣,第二弧線凸邊和第二凸緣均凸起于第一蓋的表面,且第二弧線凸邊的圓心與卷芯的軸心重合且第二弧線凸邊沿第四軸心定位槽的邊緣設置,第二弧線凸邊用于與打印機進行軸心定位配合,第二凸緣沿第一蓋的位于接合處的邊緣設置;第一凸緣與第二凸緣沿第一蓋的蓋合方向相對并配合。
15、由上可見,與第一弧線凸起相同地,第二弧線凸起一個結構實現(xiàn)結構強化以及與打印機配合軸心定位的雙重作用;而,第一凸緣和第二凸緣的設置同樣能夠加強盒身和蓋在接合處的結構強度,并且寬度更大的第一凸緣和第二凸緣上便于設置更多結構進行彼此配合以使得盒身與蓋更為穩(wěn)定牢固地結合。
16、再進一步的方案是,包括以下的至少一項:第一凸緣設置第一卡凸,第二凸緣設置第二卡槽,第一卡凸與第二卡槽沿蓋合方向配合;第一凸緣設置第一卡槽,第二凸緣設置第二卡凸,第二卡凸與第一卡槽沿蓋合方向配合;第一凸緣和第二凸緣中的一個設置定位柱,第一凸緣和第二凸緣中的另一個設置定位孔,定位柱與定位孔沿蓋合方向配合;第一凸緣和第二凸緣中的一個設置卡扣,第一凸緣和第二凸緣中的另一個設置卡口,卡扣與卡口扣合。
17、由上可見,此設置下,盒身與蓋蓋合時,不僅能夠先定位,定位后能夠卡合,卡合后能夠扣緊,因而能夠保證盒身與蓋穩(wěn)定牢固地結合,具有更強的抗摔抗沖擊能力。
18、更進一步的方案是,多個第一卡凸與多個第一卡槽沿第一凸緣的邊寬方向布設成兩列,每列中的多個第一卡凸與多個第一卡槽沿第一凸緣的邊長方向間隔布置,相鄰兩列之間,第一卡凸與第一卡槽沿第一凸緣的邊寬方向相對設置。
19、由上可見,此設置下,雙排錯位布置的凹凸結構相互嚙合,無論在外殼的寬度方向還是長度方向都有非常好的限制以阻礙盒身與蓋分體,進一步提升其抵御各向沖擊力的性能。
20、另外再進一步的方案是,第一盒身包括第一側壁,第二軸心定位槽設置在第一側壁上,第一側壁包括分別位于第二軸心定位槽的槽口兩側的第一側部和第二側部;第二盒身包括第二側壁,第三軸心定位槽設置在第二側壁上,連接臂呈壁狀并延續(xù)于第二側壁而朝向第一側壁延伸,連接臂的延伸末段位于第一側壁的軸向外側并且連接在第一側部與第二側部之間。
21、由上可見,此設置,第一方面是強化第一盒身的結構以對抗形變,第二方面是縮小外殼寬度。第一方面中,由于供給軸的位置非常靠近第一盒身的底部,從上端的第一安裝口向下延伸指供給軸軸心處并且貫穿第一側壁厚度兩側的第二軸心定位槽幾乎把第一側壁分割成前后兩個分離的部分,而外殼多采用注塑成型,此設置下使得第二軸心定位槽處成為了薄弱點,第一盒體的底壁容易在第二軸心定位槽正對處發(fā)生彎曲形變。為此,本發(fā)明巧妙地利用連接臂的延伸末段將第二軸心定位槽槽口兩側的第一側部和第二側部連接起來,第一側壁得以加固,有效阻礙上述彎曲形變的產(chǎn)生。第二方面,背景技術連接臂成凸塊狀連接在第一盒體的軸向外側,此設置使得外殼的寬度不必要增大,并且其可容納的紙卷最大寬度也更小。因此,本發(fā)明將連接臂的延伸末段設置成壁狀,縮小外殼的外部寬度并且使得其內部寬度更大,能夠放置寬度更大的紙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