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印刷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作為印刷裝置,已知對記錄介質排出墨滴而形成印刷圖像的噴墨打印機。有的噴墨打印機具有對被排出到記錄介質上的墨進行加熱使其干燥的干燥部(下記專利文獻1、2等)O
[0003]【現(xiàn)有技術文獻】
[0004]【專利文獻】
[0005]【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2013-203544號公報
[0006]【專利文獻2】日本特表2010-533076號公報
[0007]在具有干燥部的噴墨打印機中,有時為了維護等而暫時中斷印刷處理。在印刷處理暫時中斷時,如果將干燥部的運行停止,則在再次開始進行印刷處理時,干燥部所具有的熱源的溫度恢復到工作溫度,耗費時間,印刷處理的效率有可能降低。另一方面,在印刷處理中斷期間,如果干燥部的運行持續(xù),則記錄介質有可能從干燥部接受多余的熱而劣化。
【發(fā)明內容】
[0008]本發(fā)明不限于噴墨打印機,其是為了解決至少具備能夠對記錄介質進行加熱的加熱部的印刷裝置中的上述課題而完成的,能夠作為以下方式來實現(xiàn)。
[0009](I)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式,提供印刷裝置。該印刷裝置也可以具備支撐部、加熱部和狀態(tài)切換部。所述支撐部也可以能夠支撐形成有印刷圖像的記錄介質。所述加熱部也可以能夠對所述支撐部所支撐的所述記錄介質進行加熱。所述狀態(tài)切換部,也可以,在所述加熱部運行的狀態(tài)下,將所述加熱部在容許對所述記錄介質加熱的第I狀態(tài)和切斷對所述記錄介質的加熱的第2狀態(tài)之間切換。根據(jù)該方式的印刷裝置,即使在暫停由加熱部對記錄介質進行的加熱的情況下,通過預先將加熱部從第I狀態(tài)切換成第2狀態(tài),加熱部的工作溫度在該暫停期間降低的情況得到抑制。因此,能夠在加熱處理的開始后使加熱部迅速達到工作溫度,使印刷處理高效化。另外,在第2狀態(tài)下,記錄介質從加熱部接受多余的熱的情況得到抑制,所以記錄介質的劣化得到抑制。
[0010](2)在上述方式的印刷裝置中,也可以,所述狀態(tài)切換部包括移動部,所述移動部使所述加熱部在所述第I狀態(tài)時位于能夠加熱所述記錄介質的第I位置,在所述第2狀態(tài)時使其位于與所述第I位置相比遠離所述記錄介質的第2位置。根據(jù)該方式的印刷裝置,加熱部的從第I狀態(tài)向第2狀態(tài)的切換,能夠通過加熱部的移動而容易地進行。
[0011](3)在上述方式的印刷裝置中,也可以,所述加熱部具備送出熱風的送風部,所述狀態(tài)切換部具備在所述加熱部位于所述第2位置時接受來自所述送風部的所述熱風的熱風受風部。根據(jù)該方式的印刷裝置,能夠由熱風受風部接受來自位于第2位置時的加熱部的熱風,所以印刷裝置內的非預期部位由于送風部送出的熱風的熱而劣化等不良情況的發(fā)生得到抑制。
[0012](4)在上述方式的印刷裝置中,也可以,所述加熱部進一步具備回收從所述送風部送出的所述熱風的至少一部分的回收部。根據(jù)該方式的印刷裝置,由從所述送風部送出的熱風的熱引起的不良情況的發(fā)生得到抑制。另外,也可以使由回收部回收來的熱風循環(huán)而再利用于記錄介質的加熱。
[0013](5)在上述方式的印刷裝置中,也可以,所述熱風受風部具有與在所述加熱部位于所述第I位置時接受來自所述送風部的所述熱風的所述支撐部的面相當?shù)拿?。根?jù)該方式的印刷裝置,加熱部在處于第2位置時與處于第I位置時同樣地也通過回收部來回收熱風,所以由加熱部的移位導致的熱風的回收效率降低得到抑制。
[0014](6)在上述方式的印刷裝置中,也可以,所述加熱部具備經(jīng)由送風口送出用于加熱所述記錄介質的熱風的送風部,所述狀態(tài)切換部包括在所述第I狀態(tài)時將所述送風口打開、在所述第2狀態(tài)時將所述送風口關閉的開閉部。根據(jù)該方式的印刷裝置,加熱部的從第I狀態(tài)到第2狀態(tài)的切換,能夠通過送風口的開閉而容易地進行。
[0015](7)上述方式的印刷裝置,也可以,進一步具備控制所述狀態(tài)切換部的控制部,所述支撐部構成為能夠輸送所述記錄介質,使得在所述加熱部為所述第I狀態(tài)時所述記錄介質經(jīng)過由所述加熱部進行加熱的加熱區(qū)域,所述控制部,在由所述支撐部所進行的所述記錄介質的輸送停止時,通過所述狀態(tài)切換部將所述加熱部從所述第I狀態(tài)切換為所述第2狀態(tài)。根據(jù)該方式的印刷裝置,在記錄介質的輸送停止時記錄介質由加熱部加熱的情況得到抑制,所以記錄介質的劣化得到抑制。
[0016](8)上述方式的印刷裝置,也可以,進一步具備記錄部,所述記錄部在所述支撐部的上游在所述記錄介質形成所述印刷圖像并將其輸送到所述支撐部,所述控制部控制由所述支撐部所進行的所述記錄介質的輸送,所述控制部,在將停止由所述支撐部所進行的所述記錄介質的輸送時,在所述記錄部在所述記錄介質上形成的所述印刷圖像經(jīng)過了所述加熱區(qū)域后,停止由所述支撐部所進行的輸送,通過所述狀態(tài)切換部將所述加熱部從所述第I狀態(tài)切換為所述第2狀態(tài)。根據(jù)該方式的印刷裝置,在記錄部形成的印刷圖像未干燥的狀態(tài)下記錄介質的輸送停止的情況得到抑制,印刷圖像得到保護。
[0017]上述本發(fā)明的各方式所具有的多個構成要素并非全部是必需的,為了解決上述課題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為了實現(xiàn)本說明書所記載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適宜地對所述多個構成要素中的一部分進行變更、刪除、與其他新的構成要素的替換、限定內容的部分削除。另外,為了解決上述課題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為了實現(xiàn)本說明書所記載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將上述本發(fā)明的一個方式所含的技術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與上述本發(fā)明的其他方式所含的技術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組合,而成為本發(fā)明的獨立的一個方式。
[0018]本發(fā)明也可以通過印刷裝置以外的各種方式來實現(xiàn)。例如也可以通過加熱裝置、干燥裝置、這些裝置的控制方法、基材的加熱方法、干燥方法、實現(xiàn)這些方法的計算機程序、記錄有該計算機程序的非易失性記錄介質等方式來實現(xiàn)。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表示第I實施方式的印刷裝置的結構的概略圖。
[0020]圖2是表示干燥部的結構的概略側視圖。
[0021]圖3是表示干燥部的結構的概略主視圖。
[0022]圖4是表示由控制部所進行的運行狀態(tài)的切換控制的流程的說明圖。
[0023]圖5是用于說明送風受風部的功能的概略圖。
[0024]圖6是表示作為第2實施方式的印刷裝置的干燥部的結構的概略主視圖。
[0025]圖7是用于說明送風單元的運行狀態(tài)的切換的概略圖。
[0026]附圖標記說明
[0027]10…印刷裝置
[0028]11…印刷基材
[0029]12…控制部
[0030]13…輸送輥
[0031]20…基材放出部
[0032]21...基材輥
[0033]30…印刷部
[0034]31...旋轉鼓
[0035]32…印刷頭部
[0036]33…印刷頭
[0037]40,40A…干燥部
[0038]41,41A…送風單元
[0039]42…旋轉鼓
[0040]42s…圓周側面
[0041]43…鼓驅動部
[0042]44…軌道
[0043]45…送風受風部
[0044]46…鼓狀部件
[0045]46s…圓周側面
[0046]47…支柱部
[0047]50…基材卷繞部
[0048]51…卷繞輥
[0049]60…加熱送風室
[0050]61…排氣回收室
[0051]62…循環(huán)空氣調整室
[0052]63…送風風扇部
[0053]64…熱源部
[0054]65…噴嘴部
[0055]66…正面隔壁
[0056]67 …縫
[0057]68…鼓配置區(qū)域
[0058]69…輔助風扇
[0059]71…側壁部
[0060]72…外壁部
[0061]73…開口部
[0062]74…上方壁部
[0063]75…上方外壁部
[0064]76…連通孔
[0065]77…通道
[0066]78…外氣